第九十八章 李满住的决断

第九十八章李满住的决断

“李大人,你已经没有选择空间了。”一个汉人模样的人说道:“淮王已经决定秋后出兵海西,距离而今不过三个月。”

“从现在开始,距离秋后越紧,朝廷给你开出的条件,只有再减少,真到了朝廷出兵的时候,就论不到你李大人开条件了。”

“你可要想明白了。”

这个人就是瓦刺的使者张宗周。

瓦刺,不,准确的来说是大元,是一批汉人效力的。他口中的朝廷,不是大明朝廷,而是大元朝廷。

李满住阴沉的脸坐在桌子之前。

这里光线很是阴寒,外面是阳光明媚,但他们谋于密室之内,却不敢有一丝泄露。

李满住心中无数念头冲突。

说实话,大明对建州女真还是不错的。没有大明的扶持,建州女真也不会有今日,更不要说与朝鲜的战争之中不落下风。

其实如果建州女真背后没有大明,朝鲜虽然国力不强,但是在而今这位朝鲜王的带领之下,将建州女真打趴下,也不是难事。

毕竟朝鲜再弱,也能拉出几十万大军,而建州女真有多少人力,李满住心里也不是没谱的。

“罢罢罢。”李满住眼睛之中凶光一闪过,心中暗道:“你不仁,不要怪我不义了。”

“淮王的条件没有变吧。”李满住说道。

张宗周说道:“淮王一言九鼎,只要大人能拿下海西城,大人就是我大元征东行省平章,封海西王。海西事务由大人做主,如果大人能拿下辽东朝鲜,这些领地,更是大人世袭枉顾。”

李满住说道:“就这些?”

张宗周说道:“如果大人向朝廷借兵,那么征东行省平章不变,只是大人就要向朝廷缴纳赋税了。”

李满住说道:“这都好说,只要淮王开口,征东行省要什么给什么,但是朝廷大军什么时候来海西?”

张宗周说道:“不,是兀良哈三部。”

李满住一听,说道:“淮王还不欲与南朝开战?”

张宗周说道:“两国大战岂同儿戏,放心,朝廷与南朝必有一战,朝廷不会将你卖给南朝的。只是一些脸上的东西而已。”

“好。”李满住虽然有些不满意,但是他已经下了决心与大明翻脸了。就不想回头了,说道:“什么时候发动?”

张宗周说道:“就看你的了。”

李满住思虑片刻,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道:“有些事情是瞒不过人的,自然是越快越好。”

张宗周说道:“好,我这就向淮王汇报。”

李满住下定决心之后,就开始暗暗准备起来了。

正统十一年五月。

东北也迎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光。

海西城之中,各地来的女真百姓熙熙攘攘的,其中还有一些不知道从哪里的蒙古商人。比起这汹涌而来的人口,海西城就显得有一些小了。

叮叮当当的驼铃之声,还有各种各样牲口的臭味,还有汉人操着女真口音的吆喝声,已经女真操着僵硬的辽东话,彼此相互辉映。

如果视线再远一点,就看见大大小小十几艘船从都停留在海西港的码头之上。

特别是其中最大一艘船,看上去巍峨如山,有七个桅杆,上面还加装火炮。这一艘船正式在朱祁镇的督促之下,新建造出来隶属海运总兵官王英麾下的运粮船,一次能运五千石粮食。

这还是第一次出现在海西。

这还是因为海运已经承担了一部分漕运份额,大部分海船都要先运江南到天津的航向。也是朱祁镇得知瓦刺消息之后,紧急调配一些船只,从天津运输粮食到海西去。

总体来说,这一条航线不好走

最大的原因是不熟悉水情。

毕竟从海运路线从宋元到现在,几百年摸索出来的最佳航道,但是从天津到海西,前一段还好说,这是从山东到朝鲜的航行,这一道航线也很熟悉了。

但是绕过朝鲜半岛之后,就不属于大明水手熟悉的海域了。

海西港才开港不过数年,这数年根本不足以让人摸透大海的脾气。

所以,这一次才来一艘船,带有实验性质的,如果走通了,那么下一次来就是大批量运输了。

运过来的粮食,也不只是十万石了。

焦礼此刻就在码头上的一处酒楼之上,为王英接风洗尘。

王英作为海运总兵官自然知道要抱谁的大腿了。皇帝交代的事情,他能亲自去做,就亲自去做。

两人寒暄一阵子,王英感叹说道:“海西之繁华,不下内地。焦将军乃是治国之能臣。”王英这番话,半拍马屁,半是真的。

海西之繁华,与南方相比那是远远不如的,比起辽东都还差一些的。但是在短短数年之内,海西就有这种面貌,已经是难能可贵之极了。

焦礼说道:“这都是老公公的功劳,只是-----,哎-----”

王英也知道这老公公,就是说亦失哈。亦失哈在海西的地位极隆,下面的将领都称呼老公公。

王英说道:“老公公的身子骨----”

焦礼说道:“已经缠绵病榻了,数次上书朝廷请求修养了,只是则瓦刺的动静,让陛下不放心,只能让老公公在海西修养。赐太医。”

“只是海西的情况,哪里能比得了北京吗?”

一想起亦失哈的身体,焦礼就一阵忧心。

王英也长叹一声,岔开话题,说道:“这一次,我过来,是奉陛下旨意转运二十万石粮食到海西,这一次只有五千石,却是用来探路的,下一次一口气转运二十万石粮食,海西的港口恐怕承载不下。”

焦礼说道:“请王总兵放心,我立即派人去修建。等总兵下一次,决计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王英说道:“也请焦将军放心,我这一次来,已经与朝鲜商议好了,就在朝鲜釜山港建立起驻地了。也就是说,不管你们海西打成什么样子,只要你海西港与海西城之间,这三里路不被敌人所夺,海西城之中各种物资粮草,就不会断绝。”

“徐大人已经常驻朝鲜了。”王英说道:“朝鲜王已经确定了,缓急之间,朝鲜也愿意开府库,支援海西,即便是从内地转运,一时间来不及,也决计不会断了海西的粮道。”

徐有贞为朝廷出使日本之后,回国复命。只是现在的日本,就处于在日本战国时代的前夜之中,各种混乱,即便徐有贞得到了日本足利家族的承诺,约束海盗,这一分承诺也没有多大的效用。

不过,他回去之后,倒是写一封详细的奏疏,将朝鲜与日本的情况一一说明了。

朱祁镇看了不少,对朝鲜王,日本足利家族多了不少了解,也同时给徐有贞打上了日本,朝鲜关系专家的头衔。

这一次为应对瓦刺对海西的进攻。

朝鲜是绕不开的一环,徐有贞干脆被朱祁镇打发常驻朝鲜,让朝鲜为海西提供物资,当然了,朝廷不会沾藩国的便宜,他所提供的东西,朝廷都会加一成给朝鲜。

无非就是朝鲜的地理优势,能够对海西的需求及时的反馈,而等从内地得到消息,再运到海西,黄花菜都凉了。

焦礼说道:“有总兵这一句话,我就放心多了,只要粮草不绝,这海西城,即便有十万人马来攻,也是固若金汤。”

焦礼正如王英说者话,有人忽然过来,在焦礼的耳朵边轻轻说了几句,焦礼的瞳孔一缩,随即恢复正常了,说道:“王总兵,我有急事,先走一步,王总兵且等着看上一场大戏吧。”

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七十八章 祖孙尽释前嫌第一百四十一章 国策进退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天人杨洪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九十三章 日本局面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一百四十章 黄河决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二十一章 卫河入海段第二百一十八章 罪己诏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八章 断事官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二百章 马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十四年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零五章 行猎二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九章 内阁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