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

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

朱祁镇沉吟了一会儿。

他有一点担心。

倒不是朱祁镇对成国公有什么感情,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就不要谈感情这东西,但只是担心一点。

那就是成国公不管怎么说,都是靖难勋贵集团的首领。

虽然说奖罚分明,但问题是任何问题上升到政治层次,都不可能完全奖罚分明。

如果按照法度来说,成国公就是覆军之罪。杀头没有问题。

但是成国公虽然葬送了十万大军,但是也要看见清楚,靖难勋贵集团虽然遭受重大的损失,很多大将都死在其中了。

但是,如果以为靖难勋贵集团不负存在了,那就是错了。

各处军镇,乃至于京营步卒之中,还充满了成国公留下的门生故吏。今天严厉处置了成国公。会不会给即将带来的大战,带来不确定因素?

被认为是政治清洗?

毕竟成国公的处置,决计不能简单认为,是成国公一个人的事情。毕竟皇帝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看做政治风向标的。

即便朱祁镇没有这个意思,层层传导下去,到了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朱祁镇也不清楚。

这里面的分寸要拿捏好。

毕竟,成国公或许是丘福,但是朱祁镇却不是太宗皇帝,没有太宗皇帝的威望。

“陛下,猫儿庄之败,朝廷最少要增加数百万军费,军中抚恤,重建,兵器重新置办,等等。都需要钱,但是朝廷而今还有多少钱?但是有一个地方有钱,那就是成国公府。”周忱说道:“成国公府两代积累,田产极多,都在北京附近,如何折合白银的话,最少有二百万两家私,可解朝廷燃眉之极。”

朱祁镇听了,怦然心动之余,又有一些暗暗惭愧。

作为一个皇帝去贪恋臣子的家产,实在太陋了。只是而今一分钱难道英雄汉,朱祁镇即便将内承运库腾空,也拿出这么多钱来。

而且二百万两的家私,还是往少里算的,成国公单单是俸禄每年不下万石,爵位上,官职上的,还有各种赏赐。以及朝廷赐田,还有成国公家族自己的私田,具体数字朱祁镇都不的清楚,但是想来数万亩还是有的。这还是正项上的,至于灰色收入,下面侵占田亩,走私军械,难道不给顶头老大孝敬钱,乃至各种专营生意,盐商的后台之中,估计也有成国公在内。

只是成国公府开销也大,大概存银没有二百万两。如果这些物资慢慢变现,千万两白银也是有的。

只是仓促之间,却是要折价的。

但是即便如此,周忱的判断也是一个保守的判断。

只是这有些吃相太难看了一点。该怎么做啊?

朱祁镇还在思量之中,就听外面脚步之声仓促之极,范弘在门外声音都有一点变调,说道:“皇爷,老奴求见,军前急报。”

朱祁镇心中暗道:“大抵是大败的消息传来了。”说道:“进来说话。”

范弘进来,行止之间虽然努力平静,但依旧有一丝仓皇之意,朱祁镇猛地暗暗皱眉,心中暗道:“这范弘还是承不了事啊。”

不过,朱祁镇的司礼监太监,其实就是一个大秘的角色,在大明政治生活之中固然重要,但是决计不会发展到内相的局面。

所以,范弘能不能坐到处乱不惊,也就无所谓了。只是朱祁镇接过密奏。他打开一看,心中顿时一凛。暗道:“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其实对大败的消息,虽然封锁严密,但是总体来说,对一部分高层人员来说,该知道都知道了。

毕竟,杨洪调兵接应这样的事情,也必须通过兵部的。

内阁乃至兵部这一条线都有一个预计,只是没有想到败的这么惨而已。

此刻,让朱祁镇吃惊的并不是兵败的消息,而是成国公自杀了。

朱祁镇看见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只觉得大脑嗡的一下。说实话,朱祁镇在这里衡量杀不杀成国公。虽然感到为难,但是朱祁镇内心之中还是倾向保全成国公的小命。

不仅仅是靖难勋贵集团的力量,还有成国公的能力,虽然成国公败了,而且败的很惨,但是能带领十几万大军,统领一方的将才,在大明可不是那么好找的。

成国公纵然不敌瓦刺,但是镇守一方的能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但是成国公一死,很多事情的处理一下子就确定了框架。

所谓人死为大。成国公已经死了。朱祁镇不可能将拉出来鞭尸,而且也毫无意义,成国公自杀,也刷够了同情分。

朱祁镇能做的选择只有一个安抚,靖难勋贵,以国仇家恨,近可能将靖难勋贵的势力拉到皇帝这边。

之前也说过。

所谓靖难勋贵集团,其实就是太宗皇帝留下的旧部,他们并非对大明不忠心,只是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取向,与大明,或者说朱祁镇的利益取向不一致而已。

而今猫儿庄一败,靖难勋贵骨干战将,几乎伤亡殆尽,成国公一死,可以说靖难勋贵实权将领几乎清空了。

虽然有一个张辅,但是张辅已经老了,而今又传出来生病的消息。

朱祁镇从这些人之中提拔出来几个将领,就能将这些将领成为朱祁镇的人。对于这样的好处,放到嘴边了,朱祁镇怎么能不要。

但是,成国公虽然用自己的死,为自己家族,乃是跟随自己旧部铺出一条大道。但是朱祁镇却有一种明显的挫败感。

就是成国公棋高一筹的挫败感。

虽然成国公最后一颗棋子是用自己的性命下的。

朱祁镇忽然有一种感觉,暗道:“没有皇帝这个位置,我真能战胜这么多聪明人?”

朱祁镇并非没有金手指,他最大的金手指就是皇帝的身份,在这个社会,有人奋斗一辈子,估计只是求一个能进乾清宫给他磕头的机会而已。

朱祁镇将一瞬间的挫败感隐藏起来,将这一封奏疏递给周忱。

周忱一看,也是愕然,心中暗道:“成国公倒也果断。”

朱祁镇说道:“这事情已经瞒不过了,要马上准备起来,我准备派保定侯孟瑛接任征虏大将军,统领宣大之军。京营再派五万出居庸关。如此一来,北京士卒就有些不足。”

“朕准备招募五万士卒,你且准备着。”

周忱大吃一惊说道:“陛下,这个事情太突然了?”

周忱言下之意,并不是这个事情突然,而是这一件事情与现行很多制度冲突,周忱担心下面人反对。

朱祁镇说道:“这你不用担心,户部能不能支撑下来。”

周忱沉吟了一下,咬着牙,说道:“毕竟,今后百官俸禄,还有招募士卒的军饷,一律用粮代银元,即便不能全部代替,多用粮食,少用银元,暂时支撑过去。”

今年北方大兵,黄河大水,漕运断绝,等等因素都反应在粮价之下,今年的粮价是一两银子二石五斗上下。

大明京仓之中有千万石级别的粮食,今年河北除却大名府,河间府因为黄河水灾收成不好之外,其他各地收成都不错。所以河北一地可以供应不少粮草。

所以朝廷手中的粮食是比较充足的。

这就是周忱改变财政政策的原因,多发粮少发银。

只是这其实也很危险的,京仓的粮食可以说是北京的定海神针,一旦京仓的空了,北京粮价暴涨的话,朝廷连干预的的措施都不会有了。

朱祁镇说道:“周卿辛苦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二十九章 西征之议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十章 开发东北第一步第一章 襄王金册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九十四章 征麓川余波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二十一章 杨洪到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顾兴祖逃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三十四章 交趾战况始末第四十四章 石炭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六十三章 无人能破的张辅纪录第九十章 开海二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十四章 遗诏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案之始第七十一章 朱见治第一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的窘境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四十八章 新任衍圣公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二十七章 田赋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八章 千秋万寿宴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