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

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

朱祁镇对朱仪的样子,心中也有些感慨。

什么时候,男孩子才能成为大人,当他们发现所有人都要依靠自己,而他却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

而朱仪就是这样。

就在这一瞬间,他不仅仅是御前侍卫统领,还有成国公朱家的家主了,成国公朱勇留下的烂摊子,就要让他来收拾了。

朱仪看完之后,双手呈上,然后低头伏地说道:“臣-----,臣------,臣------”朱仪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能以头抢地,任眼泪打湿了地面。

朱祁镇说道:“起来吧。范弘给他一个座位。”

朱祁镇已经决定好如何处置成国公的后事了。此刻他自然不吝啬自己的善意,这位成国公世子将是他用来拉拢成国公余部的有力棋子,自然要将他揣进手心之中才是。

如果,朱祁镇选择了另外的处置办法,或许这位乾清宫统领连再见皇帝一面的机会都没有了。

即便不是身首异处,也是永恒从权力中心退去了,连乾清宫侍卫统领的官职都保不住了。

只是此刻的朱仪,未必懂他朱勇自杀的深意。

朱仪勉强收拾仪态,但是依旧满眼通红,不能自制。

朱祁镇说道:“从东平郡王到而今,你我两家也算是通家之好,朕将举国重兵托付给成国公,只是没有想到,会是这个局面。”

朱仪再次跪倒,说道:“先父有负陛下隆恩,臣愿意代先父赎罪。”

朱祁镇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拉他起来。”

随即又有太监将朱仪搀扶起来。

朱祁镇说道:“今日我和你说这一番话,不是以皇帝身份说的,而是以我燕王一脉的家主,与东平王之后说的。说实话,败仗朕不在乎,天下名将也有走背运的时候,只是我没有想到,成国公会寻短见。秦穆公尚且能重用败将,朕之胸怀不如秦穆公吗?”

朱祁镇也就是而今说说而已。

毕竟时势不同,谁照搬古人的做法就是傻子。

朱仪听了心中又是一阵伤痛,他一直在朱勇的保护之下活着,对最上层的政治争斗感受不深,或者皇帝与成国公之间的暗潮涌动,他其实是没有感觉的。

故而,他心中暗道:“父亲也是的,纵然大败,也不至于如此,以我家的家底,无非罢官免爵,将来的日子,纵然是苦一点,有陛下在,也不是没有翻身的日子,何必如此啊。”

朱祁镇说道:“事已如此,有些事也就不必说了。我主要说说是成国公的后事。”

朱仪一听,顿时抬起头来,说道:“陛下,臣知道先父有负国恩,还请看在先祖东平王病死军中,先父自杀之分上,给他一个体面吧。”

朱祁镇苦笑说道:“不是我不想,你我两家多家交情,如果太宗皇帝尚在,决计不会不给成国公一个体面,但是而今的局面,却不是当初,丧师十万,总要有一个交代。说实话,我想了想,到底是活人重要,我觉得将事情都推到成国公身上,这样一来就能保住成国公的爵位,等过了几年,风声过去了,你再袭爵不迟。”

“成国公的爵位,乃是太宗封的,朕不忍绝之。”

朱仪一下抓住重点说道:“那家父?”

朱祁镇说道:“就葬在阳和口吧。”

朱仪一听,眼眶顿时红了。

言下之意,朝廷将剥夺成国公一切功名,甚至也不能进成国公家的祖坟了。只能以一个平民的身份葬在自杀的地方。

朱仪作为儿子,于心何忍。

如果成国公尚在,对朱祁镇这个处置,自然是不会反对的。

正如朱祁镇来说,活人比死人重要,甚至有比活人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家族的爵位。

对成国公家族来说,爵位传承,要比一两代成国公的生死更重要。

因为爵位传承乃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根本,不信,请看开国六王之中,剩下还有几个?他们的后人都过得什么日子?

汤和的后人一直在京城混,就是为了复爵,甚至几代人都为复爵而奔走。

一个能够世袭枉顾的爵位太重要了,比好几条人命都重要,不信请看武定侯家族,为了爵位继承都打出猪脑。

人死了就死了,葬在什么地方,还有什么要紧的。

但是朱仪到底年轻,他无法忍受他父亲为了家族承受骂名,而他却坐享其成。他再次跪倒在地说道:“陛下,臣请陛下给父亲死后哀荣,臣愿意承担一切追责,愿意削爵罢官。”

其实,朱仪并没有感受到,朱祁镇玩了一个花招,就是将成国公家族的爵位与成国公朱勇的身后事身后名对立起来了。

朱祁镇皱眉,说道:“这怎么能行?如果成国公一脉在朕这里绝了,朕在九泉之下,如何见太宗皇帝?”

朱仪说道:“陛下厚恩,臣明白,但是朝廷取士,定在忠臣孝子之家,先父有负朝廷,但不失为忠臣,臣岂能不为孝子,否则即便保住了成国公的爵位,有何面目立于朝廷之上,请陛下恩准。”

朱祁镇心中暗道:“朱仪其实不错。”

朱仪这一番话,让朱祁镇有一点点小感动。而且朱祁镇对朱仪也另眼相看了。

朱仪虽然一直是乾清宫侍卫,但是朱祁镇对朱仪却并不是很了解,毕竟朱祁镇用朱仪是为了安成国公之心。

并没有对朱仪本身有太大的希望。

单单从今日这一番话中,朱祁镇感觉朱仪可以用,毕竟朱仪坚持原则。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出卖亲情的人。

这样的人,他也很难为了一些利益出卖朝廷。

而且朱仪本身出身很高。即便没有成国公的爵位,一时半会儿成国公与英国公的余荫尚在。用起来或许有特别作用。

朱祁镇说道:“罢罢罢,你既然这样想,就罢了成国公的爵位,夺回朝廷一切封赠,已经成国公家财。成国公朱勇,以国公礼仪葬在长陵之侧。至于追赠什么的。让礼部议吧,我拨银万两,在京城置一个院子给你,你依然是乾清宫侍卫统领。朕会给你机会的。”

“今后与瓦刺大战的时候多的是,只要你立功够了,朕等着将成国公的爵位还给你家。”

如果今日是一场大考。

朱仪的分数很难计算。

他被朱祁镇三言两语将成国公的爵位已经家产充公了。而即便今日的话传出去,勋贵也不会说皇帝刻薄。而是朱仪不懂事。对成国公旧部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抚,毕竟朝廷对成国公本身身后名敲定尚且如此,对他们这些部下,自然是更宽容了,至于成国公爵位被夺,那是成国公一家的事情,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不能一点都不处罚吧。

不过朱仪却得到了朱祁镇的看重,开始了艰难的军事生涯。

说实话朱仪的军事才能并不像东平王朱能那么好。毕竟含着金钥匙出身,小时候哪里会刻骨学习。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他对夺回成国公爵位都已经失去希望了,就对子弟加紧训练。

以至于在后来朱祁镇的军事改革之中,靖难勋贵们就好像太祖时期开国勋贵一般,被正统勋贵代替的时候,成国公朱家并没有从军事中心退却。到了朱仪晚年终于积功再次封为成国公。从失去到得到,朱仪用了一辈子。

而从朱仪之后,成国公家风一直是军事化管理,成国公一脉出了不少将领,成为天下有名的将门世家。

当然这是后话。

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六十九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一百二十八章 杨文正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屠城之后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九十一章 开海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四十八章 广西战事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六十六章 太子的婚事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四章 太后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六十二章 杨信的失望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一百二十五章 巡城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一百八十三章 背城而战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二百五十章 京观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十七章 李时勉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二百三十五章 突如其来的血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万骑第一百三十一章 监国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七十八章 雪山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杨士奇第一百八十四章 瓦刺撤退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二十章 真相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一百二十四章 杨士奇最后谏言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地一百五十四章 传檄可定藏地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十章 王直入阁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六十五章 杨士奇与于谦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二十八章 捷报传来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三十二章 给石亨新的选择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八十三章 大破叶留宗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序章 我, 朱祁镇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天灾非人祸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议麓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