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

第二百一十四章 周忱的坚持

周忱沉声说道:“老臣不过驽马之才,受陛下恩重,提携到今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知遇之恩,山高海深,臣自然当为陛下竭尽忠诚,即便是鞠躬尽瘁,又有何妨。陛下有命,臣敢不呕心沥血为之。只是臣有些话,不敢不言,不能不言,请陛下恕罪。”

朱祁镇说道:“先生请讲。”

周忱说道:“黄河大工,宣大被兵,而今又有一场大败,所耗银钱,已经耗尽府库了。而今陛下之意,是有与瓦刺再战之意,但是大军在外,日耗千金,陛下请给臣交一个底,这仗到底要打到什么时候。臣好有些准备,或者请陛下拿老臣这一条小命去吧。”

朱祁镇听了,也知道,这一段时间实在是为难周忱了。

周忱这个人并不是那种非常坚持原则的人,甚至是那种功利心胜过道德心的人,只是他的功利并非为自己谋私利,而是想留名青史,做好大事业。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周忱是愿意妥协的。想要做事就要保住禄位,想要保全禄位,就要得圣眷。所以周忱一般情况之下,是不愿意与皇帝硬顶的,所谓直谏什么的,不是周忱要做的事情。

只是而今周忱真受不了了。

在去年,虽然有黄河大工,但是大明财政还是很健康的,库存的银两有一千万上下,虽然不多,但也是差不多的。、

但是皇帝要打仗。

好,收刮收刮,周忱虽然忙一点,但是大抵是够的。

但是成国公损兵折将,一下子将朝廷开支打进一个补不上的窟窿。如果不是周忱觉得这个窟窿太大,周忱也不会觊觎成国公的家产。

周忱虽然有一些只能能办成事情,浑素不忌。但是作为理财之臣,劝皇帝做这么不光彩的事情,他心中并非没有羞愧感。

这也罢了,周忱觉得勉勉强强能将这个窟窿给抹平了。

皇帝还要再战,还要募兵,等等。那一样不要钱。

但是钱啊?钱啊?

是真没有了。

否则周忱也不会要动用京仓粮食的地步,并非京仓粮食不能动用。甚至每年京仓都会放出一批陈粮,收入新粮。

因为粮食储存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也就一两年就出仓了,保持粮食之中都是新粮。

这就是户部的工作之一。

即便京仓加上天津,沧州的仓库加起来,而今也不过一千多万石,即便按满仓的来算,也不过五百万两而已。

这虽然是一大笔大钱,大抵能将这个窟窿填平,但是问题是,真能将粮仓的粮食给腾空吗?

这是一个比大明财政上有一个大窟窿更可怕的事情。

周忱固然不是那种会强谏的大臣,但是此刻,他面对这种几乎补上了的窟窿,他也必须说话了。

朱祁镇又几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意味,说道:“何至于此?”

周忱却带着几分咄咄逼人之意,说道:“陛下,今日陛下一定要给臣交一底,这一战陛下要打到什么时候?”

朱祁镇说道:“这不是朕能决定的。”

周忱说道:“怎么不是陛下能决定的,臣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是也知道,钱多有钱多的打法,钱少有钱少的打法,不是臣拖后腿,实在是今年的财政不富裕。”

朱祁镇也知道,其他他将大军撤回来,谨守居庸关,紫荆关等关卡。等入冬前后,瓦刺也会退回去的。

只是如此没有大军的牵制,宣大的百姓就惨了。

朱祁镇既不忍心,也不甘心,不甘心他做了这么多事情,到了而今还要当缩头乌龟吗?

朱祁镇说道:“年底,年底瓦刺就会退兵?”

“不行,九月。”周忱说道:“朝廷财政只能支撑到九月。而且即便不打仗了,也有这么多事情要办。耗钱也不少,陛下总要留下一点钱做预备的,否则一旦哪里受灾,朝廷的钱连赈灾都不够。”

“十月。”朱祁镇一咬牙说道:“十月底,即便瓦刺不退,我也下令退兵。明年再战。”

周忱忽然缓了一口气,说道:“君无戏言。”

朱祁镇见状,哪里不知道周忱其实是逼朱祁镇说一个底线,其实谁都知道十月底,其实已经入冬了。

这里所说的几月都是大统历,与后世的阳历不一样,大体上可以算是农历,农历十月底,其实就是初冬时节了。

那个时候也先一定会退兵的。

周忱这么做,就是怕了朱祁镇,怕了到时候再出什么幺蛾子。想一口咬定,这个日期再说。

朱祁镇一时间也没有怪周忱的意思了,说道:“十月,今年这个仗,就打到十月为止。君无戏言。”

周忱长出一口气,说道:“如此,臣就安心了。这个消息大概在明天就传遍京师了,还请陛下早做准备,有什么要老臣的做,尽管吩咐。”

朱祁镇说道:“先生能将财政这一摊子撑起来,已经是帮了朕的大忙了,先生也要保重身体,每日不要熬夜,朕是少不了先生的。”

这一句话,乃是朱祁镇的肺腑之言。

之前他还没有感觉,此刻才有一个深刻的感觉,就是凡是想做事的君王,都要一个能搞钱的大臣,就好像是汉武帝与桑弘羊。

朱祁镇对周忱的态度也是这样的,而今内阁缺了谁都行,是万万不能缺了周忱。

周忱说道:“老臣明白。请陛下放心老臣的身子骨还撑得住。”

周忱行礼过后,就匆匆回内阁了,朱祁镇交代了这么多事情,他都要一一处理,而且他虽然不知道朱祁镇要做什么,但是他也明显的感觉到了,朱祁镇要搞事。

只是具体怎么搞事,他还不清楚,但是他很清楚,在明天早朝或许不平静。虽然早朝礼仪化很严重,但是依旧是一个重大庄重且严肃的场合。朱祁镇有什么重要决定,还是在早朝之上公布的。

周忱自然要事先对下面的人交代,明日早朝注意好站队。

周忱猜的不错,朱祁镇明日自然是有大动作。但是之前他要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成国公的事情。

朱祁镇将成国公的遗折打开,却见成国公将所有的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可以说是一封情真意切的认罪书。

言语之间有深深的悔恨与自责,或许是真的。但是朱祁镇却没有一点感动的意思,在他看来,这其实成国公想要的一次交易。

朱祁镇沉思了片刻,说道:“去叫朱仪进来。”

立即有人去将乾清宫侍卫统领朱仪叫了进来。

“末将见过陛下。”朱仪行礼说道。单膝跪在地面之上,没有朱祁镇说话,自然不敢起身。

朱祁镇对一边人示意一下,立即有人将成国公的遗折给了朱仪。

朱仪似乎想到了什么,接过的时候,双手都是颤抖的。毕竟朱仪是在乾清宫站班,这里是大明的权力中心,也是消息最为灵通的地方。

朱仪对父亲出征在外,岂能不留心。

自然知道大军陷入困境之中,但是怎么样的困境,却不是他所能知道了。

此刻只是看了第一眼,朱仪就浑身一颤,整个人跌坐在地面之上,因为他看到了乃是朱勇第一句就说明,乃是绝笔。

父亲成国公朱勇此刻已经不在了。

他顾不得君前失仪,拼命睁开眼睛一点点的看过去,眼泪也在一点点流了下来,在他不知不觉的情况之下,已经泪流满面了。

或许朱祁镇不会为里面的文字所动,因为朱祁镇早就将自己锻炼出一副铁石心肠,但是对于朱仪来说,他如果能不哭啊。

第二百三十六章 南兵堪战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一百一十九章 马文升断案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五章 都是坏消息第二十六章 谁对谁错?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五十四章 于谦的身体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八十八章 对江南重赋不同的看法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四十九章 科学之种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一百五十章 漕运难题第一百二十五章 杨溥之死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六十三章 自省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五十章 曲阜大学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一百零三章 海西攻防战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五十七章 朝鲜大清洗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十五章 礼乐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一百四十五章 升龙大捷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六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四十一章 锦衣卫的手段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决第一百零二章 孤身入思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给他们死亡第六十七章 魏国公入处州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八十六章 大婚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六十一章 新内阁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一百零六章 射柳第十六章 朱祁镇心中的《大明会典》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