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西宁

第八十章 西宁

正统二十年秋。

于谦一行过万士卒,从兰州逶迤而行,向西宁而来。

从兰州到西宁,并不是太远的。

只是于谦在来之前,却准备了很多很多。

丘浚很得皇帝的重视,甚至官场传言,今日之丘浚就是明日之刘定之。再加上丘浚又担任的御史,虽然品阶低,但是不管是四川与陕西都没有敢小看他。

更不要说,他还平了松潘之乱。

诚然,丘浚在平定松潘之乱的功劳,是有一些水分的。但是至少说明丘浚还是相当有能力的。

故此,于谦也起了栽培之心。

于谦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也是有预料的,估计一辈子也难以如内阁了。如此一来,于谦心中的功名之心倒是淡了许多。

功名之心淡薄了,反而生起了好为人师之心。

这几日,于谦将大部分关于西宁的资料文档给丘浚看。

这一次在晃晃悠悠的马车之上,于谦半是闲谈,半是考教的问道:“你觉得西宁怎么样?”

丘浚不敢不重视眼前这位重臣,他是天下人公认的,虽然不在内阁,却是权力圣宠不在首辅之下的大臣。

是政坛上的大佬。

丘浚自然持弟子礼,可谓毕恭毕敬之极,听于谦这样问。沉吟一会儿,说道:“西宁乃边陲重地,镇湟中,扼番羌,古来征战之地,汉唐宋用兵之所,本朝军兴,太祖设西宁卫以锁西番,和睦诸番,以宁青海。”

“西宁一卫,军五千余,百姓一万余口,下辖十三族,并有西海,西海之地,水草丰盛,诚天赐朝廷之养马地,今年朝廷用武于北,尤缺马匹,如果能得青海之地牧马,则能解君父之忧,家国之困。”

于谦点点头,说道:“还有吗?”

这一点不错。

青海骢乃是天下有名的马,青海之地,也是一等一的养马地。只是于谦深刻的了解西北马政之后,不得不承认,大明是缺养马之地吗?

不是。

西北,宁夏,甘肃,陕西,或许养马成本没有草原那么低,但是如果说西北不能养马,那就是天大的笑话。

这里面的原因很是复杂。

在青海建立马场,未必是一个好办法,但是现在看来并不是当务之急。

丘浚沉吟一会儿,说道:“湟中之地,本就利于耕种,汉唐之际,就多有屯耕,及至本朝,太祖太宗以屯田为要务。西宁之地,在太祖末年,就已经能自给自足了。并且能转运粮食以济西北。”

“只是到了正统年间,卫所败坏,西宁卫产粮才日益稀少。如果能整顿西宁卫,令起尽复旧观,定能让西北百姓得一分休息。”

于谦心中叹息一声,暗道:“勇气可嘉。”

只是西宁产粮可以自给自足,并能供应外部,但是卫所制度全盛的时候,那一个屯田的地方,不能够自给自足?

大部分卫所都能够的。

湟中能够产粮食,难道西北其他地方就不产粮食了。

于谦到了西北才知道,诚然西北残破干旱,因为水源,天时等原因,很多地方一亩地才收一石多。

与北方平均亩产二石多,与南方平均亩产三石多,已经江南有些土地亩产,三五石,乃是七八石之多 ,根本不能相比。

这是自然环境限制。

但于谦深入民间调查,才发现另外一个事实。

粮食产量本来就是少是一回事,西北卫所特别多,西北的粮食生产很大一部分都在卫所体系之中,而今卫所制度早就不如当初了。

并非当初的土地不产粮食了。

而是当初的土地产出的粮食,不在才朝廷手中。

甚至于谦最大感觉是,西北四王迁入北京,让陕西财政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朱祁镇将四王的田产,转给陕西布政使。

这才让这一两年过的有一点点宽松。

所以,西宁卫所的问题,乃是西北地区的普遍问题,不过是因为西宁孤悬于贺兰山之南,实实在在的是天高皇帝远。内部又是土流杂居,表现出来的特别严重。

丘浚见于谦还不满意,说道:“下官以为到西宁卫之后,要特别注意喇嘛教。”

“西宁土人,笃信喇嘛教,这也是朝廷多次册封喇嘛的原因,入乡随俗,喇嘛虽非正教,但是能导人向善,秉承忠君爱国之意,下官觉得,也是要多加笼络才是。”

说实话丘浚作为读书人的本能,对这些喇嘛教很看不管。

这里的喇嘛根本没有什么六根清净什么的,甚至还有什么欢喜禅,简直是难登大雅之堂。毕竟这还不是明后期,能堂而皇之的谈论房中术的时代。

但是丘浚个人怎么想,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喇嘛对朝廷的作用。

正统年间,朝廷编印的《大藏经》《正统道藏》,这些事情都是杨士奇推行的,朱祁镇批准的,就是用来笼络喇嘛,和尚,还有道士。

特别是喇嘛。

朱祁镇登基之后,一般不喜欢建寺庙,唯独喇嘛教,朱祁镇不仅仅在北京建,对西宁方面报上去的,也统统批准,并且要地方财政支持。

朱祁镇自然不是傻子。而是看到了喇嘛在帮助朝廷治理西宁,乃至西藏的效果。这才特别隆重的对待。

于谦说道:“不错。你是做了功课的,但是这一次茶马会市,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于谦一行过万人,为什么这么多?就是汇集了不少茶叶商人。

甚至于谦身后的茶叶商人还不是全部,从其他道路,如同松潘,也有到西宁的。

这一次于谦估计到西宁茶叶在千万斤左右。

似乎也是因为官方这一次理顺茶马贸易的道路,而爆发增长。

在大明内部卖茶叶,其实只能赚一个辛苦钱,唯独贩卖到青海才有大价钱。这一次朝廷酝酿一年的行为,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甚至这些茶商之中,还有从江南来的。

按照这个时代的交通,估计他跑这一趟,一年都下不来。

丘浚说道:“按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各地私茶已经查处过了,封堵的七七八八的,大人在各处设立了巡检司,又不对商人做限制,不管哪里的商人都能报引。”

“想来不会有多少人私茶。”

于谦听了,心中暗道:“如果丘浚的见识仅仅到了这一层,今后的前程也就到六部尚书为止了。”

丘浚似乎看出于谦所想的了,微微靠前一点,说道:“还有一些事情,下官人微言轻,却不是下官能说的,下官不敢妄言。”

于谦眼睛之中精光闪过,说道:“让你说你就说吧。”

丘浚说道:“是,下官以为最大的问题就在西宁城内,毕竟大人不可能常驻西宁,即便是我这个御史,在这里也未必能说的上话。”

“所以,大人想做事,就要先打扫干净房间。”

于谦微微摇头,说道:“你将他们当成什么了?”

丘浚说道:“与大人相比,他们自然什么也不是。不过是区区一会宁伯而已,如果前会宁伯还在,也不敢在大人面前放肆,而今不过是区区旁支而已,又算得了什么啊?”

于谦说道:“你倒是看出了几分,但是西宁李家可不仅仅是会宁伯。可是西宁第一望族,要在西宁做事,可是不能少了李家。”

丘浚说道:“大人不是有了准备?否则也不会带范广所部来。”

于谦这才知道,丘浚早就知道这一次西宁之行的关节之处,不错,就是走私茶马最为受益的就是西宁最大的地头蛇,会宁伯李家。

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三十二章 庆都公主所求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二十六章 朝鲜之战的帷幕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六章 新天子第八十六章 天下行商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十五章 遗诏二第二十三章 天子之问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瑛训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灾情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一百一十四章 各方云动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第一百六十八章 谁是叛徒?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一百四十五章 青年才俊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四十章 武学派系的雏形第二十七章 扩大化第七十三章 试行天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一百零七章 迂回计划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十七章 王恕的犹豫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五章 太后二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五十九章 北方战略构想第二十六章 换讲官之意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九十九章 不可让杨士奇没有好结果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十八章 铁面讲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章 大明铁骑之威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七十五章 叶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养风云第二十一章 仁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一百一十五章 议麓川六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七十章 肇州破敌第三十七章 逼战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庆都公主驸马三第一百四十四章 襄王监军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六十七章 银币铜钱两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