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贤的机遇

第一百四十三章李贤的机遇

朱祁镇自然知道陈循在内阁有多少功劳。

如果说完全没有功劳,那是假的。

但是有多少功劳,却也不实。

虽然周忱没有活到大明终于战胜瓦刺的时候,但是朱祁镇却认为主要的功劳是在周忱。

就是因为周忱的财政改革,让大明财政收入大增,如果刨出赈灾的话,每年有二千五六百万石粮食,与一千三四百万两白银。

正是因为,有这样财政的支持,朱祁镇才能用钱砸出一场胜利。

陈循不过是承袭周忱之功,主持庶务罢了。

单单论之前陈循之功,万万不够一个世袭枉顾的爵位。

但是如果陈循愿意站在朱祁镇这一边,推动变法。朱祁镇愿意以一个世袭罔顾的爵位来收买陈循。

因为在朱祁镇看来,变法是比打瓦刺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在政治思想乃是制度上有所变革,朱祁镇之前所有的改革也不可能维持多长时间,人亡政息这四个字,谁都知道。

之所以不在陈循在内阁的时候封爵,却是不想打破内阁的平衡。

虽然朱祁镇很看重大明勋贵,但是也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这是大明不是大汉,西汉时期,非侯爵不得为丞相,这背后是庞大的军功集团作为支撑。

但是而今,如果让首辅成为一个国公,反而让首辅与下面士大夫有一种割裂,首辅的位置也坐不稳的。

朱祁镇不说还好,这一说陈循反而下定了决心。

陈循知道一个世袭罔顾的爵位有多么值钱,甚至可以说,是陈家今后数代数十代的金饭碗。但是利益太大,其中的风险就更大了。

陈循说道:“臣愧不敢当,都是陛下圣明,将士用命,臣岂有寸功于天下?陛下再出此言,臣只能退位让贤以谢天下了。”

朱祁镇只当陈循是客气,也就没有说什么。

陈循虽然已经打定主意退出这个是非圈了,但是他毕竟是大明首辅,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小官,想走就能做的。

他必须安排好了。

陈循又与朱祁镇说了一些琐事,就退了下去。

朱祁镇回味他与陈循之间的交锋,心中甚至暗暗庆幸,暗道:“幸亏而今的首辅是陈循,否则这事情还真不好办了。”

太子在一旁问道:“父皇,丘浚是什么样的人?”

朱祁镇微微一愣,说道:“是一位大贤。”

朱祁镇对于丘浚的出现也很吃惊,他不知道历史上丘浚是大明实学第一人,从丘浚之后,有很多人主张实学,就是从丘浚开始的。

但是丘浚很多主张,都是与后世的思想暗暗相合。

甚至可以说是君臣相合,比得上朱祁镇与于谦。

其实朱祁镇与于谦关系虽然不错,感情也很好,但是在政治意见上,双方却貌合神离,于谦固然是能臣,但是他更多是继承了杨士奇的一些思想。

与朱祁镇思想相差太大了。

如果说于谦出外,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杨溥的手段,后来就是朱祁镇感受到了这种潜在的冲突。

而丘浚并不一样。

其实丘浚也是一个标准的理学信徒。

但是朱祁镇并不在乎这些,只要丘浚很多思想,给了朱祁镇发挥的空间。给朱祁镇的变法增加了思想基础。

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将来朱祁镇改成什么样子,就与丘浚无关了。

就好像是复起马克思于地下,他看得懂而今的共产主义吗?

但是并不影响马克思的地位。

丘浚同样如此。

当朱祁镇选择了丘浚的思想。那么不管丘浚如何做想,他必然是大明中叶久富盛名的思想家,

自然是大贤。

陈循回到了内阁之中,将手中的所有公文都放在一边,陷入沉思之中。他默默衡量利弊,长叹一声,最后确定归去,是他最好的结局。

陈循很明白,与之前的首辅相比,他的权威最弱,几乎是完全依靠陛下立足的,也就是说,如果皇帝对其他首辅任免的时候,还有一些顾忌,但是罢免他,估计内外都不会有什么反应。

也就是说,他不从陛下之意的时候,他的首辅位置就进入倒计时了。

如其这样,还不如先走一步,自己识趣。

陈循完全放下功名诱惑之后,反而清明起来。

他心中暗道:“不管陛下变更什么法度,而今都不是合适的时候。”

陈循比起杨士奇,杨溥,曹鼐,周忱的才能虽然有所不足,但是却也是大明顶尖的人物了,否则他不可能在与这么多人竞争之中,进入内阁,并成为内阁首辅。

又主持内阁政务多年,看上去没有什么大功劳,但是也没有犯什么大错误。

他对大明内外局面了解太透彻了。

一张一驰,才是做事的道理。

为了与瓦刺大战,皇帝做事太急了。

特别是茶马,清理运河钞关,乃是灭朝鲜,诛灭两班贵族,都做的太急了,很多事情细细说来,都是污点。

当时几乎一切的一切都在为大战服务。很多事情都顾不得了。

要知道打仗,虽然是前方将士与瓦刺大军生死相搏,并不是说大明其他官员都闲着了,为了支援前线,延边各地很多民夫都背着征用起来。

如果说,大明朝廷是一个人的话,他此刻就是咬着牙,憋着气与一个叫瓦刺的人打架,而今一拳将瓦刺给打趴下去了。

这一口气也就松了。

在这个时候,如果皇帝随即想让大明进入另外一个战场之上,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候。

不过,陈循也很明白,他即便如此对皇帝说,皇帝也不会改变对他的处置。不如将这一个人情给下一任首辅。

陈循希望下一任首辅,不是刘定之,而是李贤。

所以,他将李贤叫了过来。

将今日之事说了一遍。

李贤顿时眉头皱起,说道:“陛下可是要变法?”

李贤的政治敏感性,并不比陈循差。

陈循说道:“天意向来高难问,不过我准备告老还乡了。”

李贤大吃一惊,说道:“而今根本不是变法的时候,正需要首辅主持大局,首辅岂能言去?”

陈循说道:“能阻止陛下的人,或许有,但是决计不是我,外面都传我为三旨相公,既然如此,我也只能做三旨相公。而今做不下去了,不管是什么理由,都要去位。”

“天下大事,就要靠你了。”

李贤听了,心中既是激动,又是沉重。

李贤知道,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陈循退了,内阁首辅必须增补。

同时要退下去的,要孟瑛与王骥。如此算起来首辅的热门人选,估计也就是他与刘定之。

李贤该怎么越过刘定之确定首辅之位?

眼前就是一个好办法。

当今登基以来,虽然注意向来很正,但也不是不听人言的。只要能说服陛下,改弦易辙,那么就能以劝谏之功,胜过刘定之。

不过,劝谏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天下最尊贵的人,这简直是批龙鳞。虽然朱祁镇一直营造出宽松的政治环境。并不是说一旦进言不成,就不会付出代价了。

而且陈循今日给李贤说,让李贤得了先机,但是这个先机并不会一直存在。

陈循要走的消息,也不可能永远瞒下去。

所以,给李贤的时间并不多。

成与不成就在这一两日之内了。

一想到朱祁镇对刘定之的看重,李贤估计,如果他不做出什么事情,恐怕不可能越过刘定之成为内阁首辅了。

而李贤与刘定之年纪相差不大。很可能李贤一辈子,都不能接触到首辅了。

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辈也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十九章 修德养望马性和第一百五十八章 财政紧急策略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尝试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四十三章 万方有过,罪在朕躬第九十五章 开海七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九十二章 畜牧业革命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五十章 粮仓案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二章 外戚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二十八章 江南重赋第一百三十章 死谏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有驰道可解忧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四十八章 防秋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五章 太后二第六章 新天子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八十九章 陆永的抗争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一百五十五章 伯颜帖木儿的决心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西南定策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一百三十七章 龙城飞将第七十二章 瓦刺可伐第一章 天盛大可汗也先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九十九章 定风波二第七十六章 联姻蒙古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震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一百七十四章 满壁荒唐纸第一百四十八章 临危受命的于谦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十一章 内阁七人名单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七章 圣诞安排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九十二章 开海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九十六章 军工的发展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