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西南局势

第七章西南局势

太祖时期很多时候都派出监生办事,而黄册此事,更是监生的责任。南京国子监每过十年,都要派一批人做这件事情。

其实朱祁镇暗地里掺了不少私货。

不管是清丈土地,还是编写黄册,都是需要一点技术含量的。

而朱祁镇建立的几个学院,都规定了算学,是必修课,所以在这方面,朱祁镇觉得这些学生要比进士出身的官员好用。

这也是为提高各个学院地位一个伏笔。

朱祁镇虽然掺了私货,但总体上还是李贤主持了。

李贤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往不咎,二是由北到南,逐省清丈。

既往不咎,就是不管之前,黄册上面是多么荒唐,都当做看不见,不去追究责任,不过从今以来,就是以新黄册为准备。

由北到南逐省清丈,这也是因为大明首都在北京,不免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对北方各省的控制能力,要胜过对南方的控制能力。

京师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会随着地方距离北京越远而降低。

京师控制能力最强省份,不是别的,就是直隶省,也就是河北省,所以清丈是从河北开始的。

李贤想要将这一件事情平稳的推行下去。

去年一年,直隶省清丈已经结束了,又多出了十几万百姓,这些百姓有些是从南方逃荒而来的,自然也有一些是多出来刚刚成丁的百姓。

太小的孩子朝廷从来是不登基的。无他,古代孩子夭折率相当高。

李贤说道:“今年,臣想要将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个省份一起清丈。”

朱祁镇说道:“人手够吗?”

李贤说道:“已经够了,直隶省土地清丈基础好,所以提前结束,但是其他各省就不好说了,臣想让他们先达一个架子,明年科举之后,可以将新科进士全部派出去。争取三五年之内,将内地清丈完毕。”

朱祁镇说道:“就按先生的意思去办吧。”

朱祁镇从来知道,在具体某一件事情如何来办这方面。他从来不能与内阁之中的老油条比。

不过,朱祁镇看似不管,但并非真没有关注。

他派出了不少锦衣卫参与其中,每月锦衣卫都会汇总的情报。朱祁镇通过这些情报来详细了解大明底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此刻朱祁镇忽然想到一点,那就是太子在西北也有一段时间了,要不将他加入清丈组之中。也好好磨砺一遍。

朱见濬并不知道,自己另外的苦日子就要开始了。

李贤又说了下一件事情,说道:“广西贼屡战不定,言官都在弹劾韩雍用兵不利,而且侯大苟,甚至越界攻广东?言官以为换人。陛下以为如如何?”

朱祁镇沉吟一会儿,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李贤说道:“先生以为如何?”

李贤说道:“韩雍此人是一个干吏,臣看过他的《平瑶策》,可见欲谋长治久安。只是而今群情纷纷,陛下当保全一二。”

“保全一二。”朱祁镇细细咀嚼这个词。

这个词真是万金油,上下进退都可以用。

维护韩雍也能说保全,拿下韩雍也能说是保全。

看似说了意见,其实又将皮球踢到朱祁镇这边了。

这就是朱祁镇这个位置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他大概率是听不到真话的,李贤明显是想看朱祁镇先表态之后,再发表意见。几乎等同某些大臣上朝的时候手中放着两本完全不同的奏疏,一本是赞成某事,另外一本就是反对某事。

都是在看风向而已。

其实李贤已经不错了。还是比较能坚持原则的,只是在某些具体事务上,李贤依旧不敢轻易与朱祁镇唱反调。

朱祁镇也知道,如果这样踢来踢去,就不用说正事了。

朱祁镇说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广西各地山高林密,欲长治久安,非修道路,列郡县,此事急不得。韩雍做的还不错。”

李贤说道:“陛下对韩雍信任,韩雍如果知道了,定会粉身碎骨以报陛下之恩。”

朱祁镇不在意这一点,他之所以不想动韩雍,除却这个原因就是,韩雍的指挥之下,南方一些卫所已经撤销好几个了。

在这一件事情上,韩雍深明朱祁镇之心。

“只是有一件事情,陛下还是要知道为好。”李贤说道:“韩雍的母亲病的很重。”

朱祁镇猛地一愣,立即想起了丁忧制度。

就是因为丁忧制度,朱祁镇特别给地方锦衣卫安排了一个任务,就是但凡朝廷大员的父母健康情况,也是他们每月要向朝廷报告的内容之一。

不过,韩雍母亲的情况,与其他大臣又有不同。

因为韩雍祖籍长洲,但是在永乐年间被朝廷迁到了北京,他现在家就在宛平县,李贤稍稍打听一下就知道。

当然了,李贤也不是一直关注这个,也是看到了锦衣卫报告之后,他才吩咐下面的人打听一下,就知道韩雍之母的情况。

朱祁镇也知道,韩雍四十岁上下,就为两广总督,可以说是年轻有为,又可以说资历浅薄,更不要说而今又被很多人诟病。

除非朱祁镇想毁了韩雍,夺情是决计不能的。

也就是说,如果他母亲病故,那么两广总督换人,也就是必然了。

朱祁镇立即说道:“传令太医院,让他们立即去韩府医治老夫人,另外将脉案拿来给朕看看。”

古代士大夫大多都精通一点医学。

就是因为中医所用的君臣佐使,五行阴阳,这一套思想理论,大明士大夫都是很熟捻的,在哲学层面的相同,对中医也就很容易理解。学起来并不困难。

朱祁镇多年熏陶之下,脉案也是能看懂一二的。

当然了,定然有太医的解读,朱祁镇要知道这位韩老太太到底能支撑多长时间,这个关系到广西局面该怎么办。

甚至如果真的不行了,朱祁镇还要提前让人家儿子回京,见最后一面,毕竟韩雍在两广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了。

总是不能太不近人情了吧。

朱祁镇心中暗道:“倒霉。”

李贤随即说道:“陛下,广西贼有一两次出入贵州,而今李贼祸乱湘西,虽然项忠已经保证,不可能让李贼进入湖南地区。”

“只是臣担心,李贼入贵州,臣以为朝廷该预作准备。”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李贤说道:“罢项忠湖广巡抚,让湖广布政使接任,令项忠总领湖广,贵州士卒,专司剿灭李贼。”

朱祁镇心中暗道:“正合我意。”

朱祁镇对这一点也有一些预料了,说道:“就依先生之见,任项忠为湖贵总督。”

朱祁镇虽然已经任命了两广总督,三边总督,东北总督,而今又有一个湖贵总督,但是对总督从来是专事专设,遇事则设,无事则罢。

这是原则问题。

朱祁镇又觉得不放心,说道:“从京营之中抽调一个营,奔赴湖广效力。”

李贤说道:“臣遵旨。”

李贤这个时候,才将话题转到正题之上,说道:“白莲教之乱,虽然是此辈处心积虑,但也有臣执政不当之过,还请陛下责罚。”

朱祁镇心中暗道:“终于来了。”他等李贤主动说起这方面的事情,已经很久了。

看起来君臣之间,亲密无间,其实就这一件事情都对峙之中。李贤先开口,就等于他先输了一筹。

朱祁镇说道:“先生何须如此?这又怎么是先生的过错?”

李贤说道:“谢陛下宽解,但吾岂敢欺心,这一件事情总要有一个了结。”

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章 大明九边考第五章 太后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东阳的手段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一百二十四章 地震三第九十一章 整顿卫所的分寸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十二章 内阁与司礼监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四十二章 孔家南北宗第一百二十九章 勋贵断尾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一十五章 罗伦之心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七十四章 郭登的判断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二十二章 破大藤峡之策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七十五章 推行青贮法第五章 天马来兮从西极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四十四章 李贤的决择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二百二十一章 往者不可谏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政治改革的预想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海西残局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二十七章 朱见濬的决断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九十三章 考成法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一百三十五章 也先窥边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四十五章 登闻鼓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五十三章 于谦归来第四章 可怜的王振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七十一章 大朝会第一章 圣诞将至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