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西军

第九十五章 西军

只是王英并不知道,山名宗全如此咬牙启齿,却是山名家的领地被细川家的侵犯了。

而今日本人自己将两方以东军西军称之。

本来历史上足利义政一直坐镇京都,被成为西军。但是而今被赶出了京都,他所在的地方在京都之东,故而现在足利义政所部才是东军,细川胜元所部才是西军。

但是,所谓东军西军本来就是一种很简单的划分,无非是足利义视与足利义政的位置来划分的。

但是真正来说,双方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之前斗争一直局限于京都。

而今细川胜元取得了京都的胜利之后,自然向各方进军了。

日本的首都而今在京都,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京都这里日本四方之中。特别是本州岛东方与北方有大量未开发的地带。京都的地理优势就更明显了。

占据了京都,细川胜元就将自己本部人马联系在一起,而将足利义政的支持者分割在各个地方。

比如山名宗全,他带着大军在这里的,但是山名家的领地却在京都之西。细川胜元不想办法拿下才算是怪事。

如此一来,西军日盛,而今有二十万之众,也是非常正常的。

王英心中虽然有些担心,毕竟人多到一定数量,即便明军精锐也未必能胜,不过此刻王英自然不能显露出一丝怯意,说道:“乌合之众,即便有五十万有如何?还请山名将军说一下西军有什么人。”

不得不说,日本与中国贸易往来加速,也给中日双方的文化往来带来极大的好处。或许日本下层百姓不懂汉语,但是日本上层大多是懂汉语的。

当然了,这些所说的汉语口音,就有一点一言难尽了。

山名宗全说道:“不敢当,真要禀报航海伯。”

“西军主力乃是细川一家,以细川胜元为首,有细川成之,细川成春,细川常有等人,再有就是,畠山政长,京极持清,武田信贤,等人。”

随即细细分析起来。

王英听了,甚至有一种当前的人才是乌合之众的感觉。

无他,西军的核心就是统帅细川胜元。他不仅仅是统帅,还是细川家的家主,之后清一色的细川,并非细川家的成员,而是每一个细川都是一家大名。

也就说细川一家有日本十国的土地。

当然了。日本的国家划分太小了。十国土地放在大明也不过一个府。但是日本才六十六国了,其中就可以看见细川家族之胜。

细川胜元很容易以细川一家为核心掌控西军的权力。再加上幕府将军足利义视都是他扶持出来的。

细川胜元更是可以一言可决的。

但是眼前的东军,权力分在三家手中。足利义政其实并不直接指挥作战,他也没有这个能力,真正直接指挥作战的是山名宗全。

只是山名家之前损失惨重,以为不能坐稳盟主之位了。

更不要说,王英在西军名单之中,发现了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西军名单之中,有畠山政长,山名持丰,斯波义敏。

畠山政长在对面很能理解,彼此畠山家族继承权争夺之战,是先于而今这一场大战开始的。

但是山名持丰。斯波义敏似乎都与家族发生了矛盾,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就投奔对面了。

这话王英一眼就能看透,不过是两面下注吗?

王英敢肯定,双方敌对是真的,上了战场生死相搏也是有的。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私下交流。

真到了不可为的地方,出卖主家跳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家族传承是最重要的。

不要看双方大战连连的,但是三管理四守护,七大家族也是斗了百余年了,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其中关系复杂的很。

王英说道:“此辈不过是土崩瓦解而已,以我之见,十日之内,尽起大军,西进京都。为国王夺回大位,拨乱反正。”

不过片刻,王英就确定自己该怎么做了。

他虽然有些担心。但却必须前进。

因为王英担心,他这里说一句软化,下面的大名们都转投对面了。

王英固然不在乎足利义政的生死,但是在乎朱祁镇给他的任务,虽然长崎已经在手了,即便足利义视上位,也不可能改变这一点了。

但是石见银矿,还有废除天皇这两点,还没有做成的。

他纵然向国内求援,也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他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军心。以攻为守,自然不用打到京都去,只需打赢一两场大战,让东军各部都确定,大明是能与西军抗衡的就行了。

等人心稳定了,再调兵遣将,或者向国内求援军,有了时间。

“这-----”足利义政有些犹豫。

他并不是不想打西军,而是他被打怕了。足利义政很清楚他麾下的大军已经没有战斗力。

想想就知道,其实细川胜元的重点在京都,足利义政退出京都不远,细川胜元就不追了。

足利义政完全可以在附近停下来,比如奈良城。

足利义政之所以一口气退到这里,不就是对麾下战斗力没有信心。

王英似乎看出了足利义政的心思,说道:“请国王放心,这一战大明一力主之,无须各部动手,只需在后面押运粮草即可。”

足利义政听到这里,也松了一口气,说道:“那就拜托航海伯了。”

于是王英立即转入战斗状态。

数日之内,各部纷纷下船,王英首先放出了斥候。

明军斥候活动了几日,就长驱直入向西探查。

很快明军各部消息就传过来了。

细川胜元并没有大举东进,而是仅仅占据了几个战略要点,大部分地方都还在各地地头控制之中。

近江一带,更是双方势力犬牙参差。

细川家的主力并没有东进,但是很多打着细川家的名头,争夺田地,资源等等的。总之,京都之战之后,似乎整个日本的秩序都混乱了。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历史将应仁之乱作为日本战国的开始。

无他。

不仅仅幕府的影响力降低到了冰点,大家都似乎忘记了日本还有一个将军,更是日本之前的秩序完全崩溃。

下克上,为了争夺土地,各种战斗从最底层打到最上层。

典型就是尾张织田家,而今的织田家还是斯波家的下属,根本没有资格在接待明军的宴会上有一席之地。

但是在历史上,应仁之乱后斯波家迅速衰落,织田家就开始了一步步的崛起的脚步,虽然步伐并不大,但也列为于大名之列,才给尾张大魔王崛起的基础。

而今,明军斥候探查的就是这样的模样。

几乎没有任何秩序可言,看上去一个个为东军,或者为西军而战,但是真正的却是为了自己的田地而战。

王英心中大喜,暗道:“这正合我意。”

王英随即将杨珍叫过来,让他立即整合骑兵,尽力向西而进,所到之地,一律拿下,直到遇见西军主力为止。

杨珍乃是杨洪的孙子,也是武学出身。

想想就知道,而今大明没有敌人可言,参加的战事越来越少,而勋贵为了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自然给自己的子弟身上刷战功。

日本自然是上好的刷战功的地方。杨珍能坐稳这一次骑兵将领,还是他祖父卖给别人好大的面子。

否则区区二十多岁的营官,是不可能担当如此重任的

毕竟而今京营之中老将宿将不知道有多少。都是打出来的,那一个比杨珍差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下乡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本堂第八十章 经筵第四十三章 海西经营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四十七章 铁壁镇南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一百一十九章 杀人是为罪第二十六章 陈文的杀手锏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三十九章 钦州黄氏之战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五十二章 大雨时至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二十章 三世说与大同世界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四十三章 正统历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宁之会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蝗第二十七章 水部设想第一百零三章 白藤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寿几何?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十六章 经筵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四十五章 首胜第五十四章 吴士涟的绝望与希望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九十八章 来自江西的暗箭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一百五十章 重启遵化铁厂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三十四章 黎思诚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争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十八章 河北营田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八十四章 家族第八十九章 开海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北征兵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三十章 宿卫宫中第三十五章 治交趾策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方铁都第二百一十九章 卫所腐朽的背后第六十六章 大疫第三章 灾年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四十二章 树上开花第二十八章 朱见濬与权力第一次接触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