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浙江局势

十月二十四日,很少过来的段祺瑞忽然来到了总统府,亲自请总统在免孙洪伊的命令上盖印。黎元洪仍然拒绝。

段恼羞成怒,气势汹汹地嚷道:“总统不肯免孙伯兰的职,就请免我的职吧!”

黎元洪也很生气,但他实在不想把事情搞得太僵,便退一步说:“可以让伯兰自动辞职,免职令还是不下的好。”

但是,孙洪伊则坚决表示:除非总统下令免职,自己决不自动辞职。

十月二十七日,黎元洪请参谋总长王士珍与孙洪伊同到公府来商量此事。王士珍劝孙让步,以一个专使的名义出洋考察,不开去内务总长的职,由次长代理部务,以便和缓政潮。孙洪伊还是不肯让步,当即表示不愿出洋。

当孙洪伊的问题僵持不下时,国会中韬园派议员吕复、褚辅成等提出了弹劾院秘书长徐树铮案,并且传出消息,还要拟进一步弹劾国务总理段祺瑞。

徐树铮人虽极跋扈,但胆子并不是很大。看见自己鼓捣起的事闹得太大了,不免心虚胆怯。

随后提出:“只要伯兰辞去内务总长,维持总理的威信,可以调任为全国水利总裁,或者外放省长”。

孙表示:“什么官我都不要,只要维持我的人格。”

段祺瑞听了孙不辞职,不出洋,不外调的话,不禁怒冲冲地说:“好,我们大家都辞职,让孙洪伊一个人去干!”

一方面表示决不辞职,一方面表示不把他逐出内阁就不能维持总理的威信。如果维持了总理的威信,势必又会影响到总统的威信。这个问题处于两难之中,一时间找不出一个适当的解决办法。

有人给黎元洪出主意,电召“隐居”卫辉的徐世昌到北京组织内阁以代段祺瑞。他们认为,段祺瑞的政治资本是北洋派,而徐世昌在北洋派中的资望远在段之上。并且北洋系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张勋对徐抱有特殊好感,以徐代段不会引起很大.麻烦。

黎也觉得傀儡总统和盖印机器做得太苦了,不如痛痛快快地干一下,就采纳了这个建议,派王士珍到卫辉迎接徐世昌来。

从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徐世昌突然变成“解决时局的中心人物”。北京传出来的消息各种各样,一会儿说徐即将来京,一会儿又说他不肯来。后又传出,徐世昌提出了“拥护元首”、“维持合肥(段祺瑞)”、“不入政界”三个条件,要黎元洪答应后才肯动身。

徐世昌于十一月十六日到北京,既是奉总统之召,但当天并未到公府谒见黎元洪。

十七日,黎元洪放低身段,亲自到五条胡同拜访他,希望从他那里能得到肯定地答复。但徐只向黎说了一些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话,就是不往正题上说。

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说自明,黎满怀希望而去,十分扫兴而归。

秘书长丁佛言劝黎不要因此灰心,他说:“半推半就是人之常情,徐世昌不会爽爽快快地表示自己愿意做总理。段是个心地狭小的人,先发表命令,必然会负气出走,徐就可以从容上台了”。

丁佛言的话并不能减少黎元洪的忧虑,他心里有数。

有人建议电召冯国璋、陆荣廷来京,作出决议干脆下令免段祺瑞的职,黎元洪对此也态度暧昧。

黎元洪的这些策士们不满于黎这种畏首畏尾的态度,没有取得黎的同意,就擅自打电报给冯国璋,假造“菊老已允出山”的消息,请冯国璋发电为徐世昌出山壮声威。

想不到冯国璋的消息很灵通,早已知道徐世昌不敢取段而代之。而冯自己当选了副总统,正觉得地位在段之上而感到局促不安,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向段做姿态。便明确回电说,内阁仍以维持原状为宜。

这样一来,就使黎元洪的逐段计划多了一层阻力。徐世昌就是想出山,也多了一层顾虑。

十七日,徐世昌到府提出府院威信双方兼顾的办法,就是孙洪伊、徐树铮两人同时免职,并且推荐张国淦继任院秘书长。他认为张国淦以前做过府秘书长,又做过段内阁的阁员,这样一个与双方都有良好关系的人继任秘书长,一定能够融洽府院关系。

此时黎既没有勇气拒绝徐世昌的意见,舍此之外又无更妥善的办法,就于二十日下令罢免了孙洪伊的内务总长。

二十二日,徐树铮拿了免他自己职的一道命令入府盖印。黎元洪一面盖了印,一面又动了恻隐之心,要聘徐做公府军事顾问,还说了一些安慰他的好话。

一般人都以为府院政潮因此而告解决,但是段祺瑞不肯罢休。他认为孙洪伊免职仅仅是内阁内部的问题,不能视为府方的让步。院秘书长徐树铮既然去职,府秘书长丁佛言也该去职。

黎本想拒绝段的这个无理要求,可是张勋忽然来一个痛斥丁佛言的电报,显然是有人从中运动。黎只能同意段的要求,二月二十五日派夏寿康继任府秘书长。

丁佛言对失去这个受气的职务倒是没太介意,请辞了秘书长职务后,发表辞职书有云:

“国务会议以前无议事日程,会议以后无报告,发一令总统不知其用意,任一官总统不知其来历,国务总理恒旬不一晤总统,惟见秘书长传达于其间,有所询则以事经阁议,内阁负责为对抗。大总统无见无闻,日以坐待用印为尽职。……曹汝霖使日事,一月以前日外务省早经奏明日皇,而我大总统至时尚未尽知其事。内阁与章公使往来十余电报未一呈阅。

……”

夏寿康(1871~1923年),字受之,号仲膺,又作仲英。黄冈仓埠(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父为进士、浙江钱塘知县,早逝。夏寿康靠母、兄抚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一九零七年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治。宣统元年(1909年),湖北成立咨议局,当选为副议长,曾上书请疏浚江河

辛亥武昌首义后,任湖北军政.府政事部副部长,后调任都督府参议。,任湖北内务司司长;,署民政长。一九一三年九月调任北京政.府国务院铨叙局局长;是年二月,作为湖北代表参加政.治.会.议。一九一四年五月,任肃政厅肃政使。

浙江和江苏一样,也是各派势力争夺的一个热点地区。

北京政.府早就知道,浙江督军吕公望不能控制全局,民国五年十二月,段祺瑞派曲同丰到浙江帮助吕公望处理收束军队事务。

曲同丰(1873—1929),字伟卿,山东福山人,早年参加过北洋水师及中日甲午战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三期。曾任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教官、陆军速成学堂提调、监督、保定军官学堂监督。

参加过云南辛亥起义,任三十八协协统。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军事参议官、参战军师长、北京政.府航空署长、直鲁联军士官学校校长。

一九一五年春,袁世凯屈服于日本的武力恫吓,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保定军校学生罢课反对,曲同丰亦通电全国表示愿率全校员生效命疆场,为政.府之后盾,被北京政.府褫夺军职。直到袁世凯死后,他才恢复少将军衔和职务。

曾任参战军第一师师长、边防军第一师师长。同年七月,他被国务总理段祺瑞委任为山东军务会办,赠勋四位,授陆军中将。

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中,曲同丰拥段反黎。与徐树铮、靳云鹏、 傅良佐一起,被称为段祺瑞的“四大金刚”。

吕公望曾在北洋陆军速成学堂肄业,曲同丰是他的老师,有这样的渊源,所以吕对曲很信任。

曲、吕面谈时,吕曾提到浙江军官有的不听调度,有的不服编遣,尤其是杭州警察厅长夏超极跋扈,浙江人叫他警察王,吕对夏极为不满。

曲说:这次由北京出来,段曾告他,要他告诉吕说可以放手去干,段会做吕的后盾,对于目无督军的浙省军警首长,都可以罢免和调动。

曲回北京后,段果然调升夏超为浙江全省警务处长,改派吕公望的心腹傅其永为省会警察厅长。

傅其永,原名鸿淇,字右泉。金华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参加光复会,曾任陆军宪兵营队官。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冒险引新军进凤山门攻克巡抚公署,迫使旗营缴械投降。杭州光复后任浙军攻宁支队参军。支队扩编为师后,曾任炮兵团长等职。

夏超(1882—1926),字定侯,浙江.青.田人,光复会会员。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浙江警察督练公所主办、杭州警察局局长、浙江省省会警察厅厅长。护国讨袁兴起后,夏超联络浙江反袁势力,积极参与了驱逐拥袁的浙江将军朱瑞、攻占将军署、浙江独立。

此人善经营,很有心计,也是个权欲心很大的人。

警务处长虽然位在厅长之上,但是没有实权,夏超认为这是明升暗降,当然不满。

他和浙江军界关系很深。由于他的策动,浙江督署参谋长周凤岐,浙江第二师师长张载阳、第一旅旅长朱伟良、第二旅旅长李炜章、混成旅旅长俞炜都向北京政.府辞职,这种辞职是集体罢工。北京回电一律不准。

突然间浙江局势变得格外紧张。

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60章 山雨欲来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438章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第561章 关于“中基会”第76章 大后方起火第30章 朋友第535章 新红学的开山鼻祖第515章 掀翻偶像第41章 东南互保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81章 战汉阳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80章 重组内阁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34章 自保第102章 革除弊陋第556章 人权与约法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95章 难产的国务总理第600章 风雨飘摇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过第198章 广东也宣布护国独立第379章 直奉之战第273章 坚守共和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251章 黎元洪和段祺瑞第174章 列强的干涉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90章 汪袁配合第491章 求博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432章 华法教育会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160章 二十一条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458章 讲义费风波第361章 “自治”运动第90章 汪袁配合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35章 多事之秋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167章 洪宪六君子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607章 寓居纽约第98章 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344章 北归第66章 机会第442章 春风化雨第232章 街头一景第537章 西方的孔子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527章 呼吁大学开女禁第426章 迎袁专使第140章 袁世凯的心病第459章 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落幕第571章 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不睦第182章 开张第207章 南京会议第217章 寻求改变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208章 四川前线停战第36章 署理山东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440章 学科改革第112章 兵变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67章 格格不入第581章 胡适对十教授“宣言”的批评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27章 如愿以偿第334章 南北双方的第二次和谈第36章 署理山东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55章 重提军民分治第479章 新人物第324章 天降神将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5章 多事之秋第479章 新人物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第313章 如此选举第81章 战汉阳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