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平江阻击战

平江是北军攻湘作战的辅助方向。在吴佩孚部向羊楼司发动进攻的同时,由张敬尧指挥的北军约二万人也开始向平江发起进攻。

平江古属三苗国,秦属罗县,东汉末年设县,后唐定名平江。

处汨水、罗水上游,汨罗江自东向西贯穿全境,东与江西修水、铜鼓交界,北与湖北通城和湖南岳州相连,南与浏阳接壤,西与长沙、汨罗毗邻。

地处幕阜山脉南麓,山峦起伏,地势复杂,是长沙东北方的重要屏障。

护法联军在平江方向担任防御的部队,有湘军刘建藩部十八个营、谢国光部六个营、罗列开部八个营、李仲麟部五个营,共计四十余营约一万五千人。护法军在通城至平江之间设置三道防线:由詹家桥、梧桐山经九岭至白米山为第一道,由大洲、倒流滩经张元岭、梅仙市到桃花洞为第二道,由新市经平江至浏陽为第三道。部队以营为单位分散配置,因险设防。

三月上旬,张敬尧所部第七师和李奎元之第十一师、陈德修之安武军各一部,在通城一带集结完毕。

十一日,北军分兵多路向平江进犯:以第七师第十四旅旅长田树勋为中央纵队司令,率四个团由三埠桥经上塔寺、五里牌、梧桐山、梅仙市向平江进攻。

以第十三旅旅长吴新田为右纵队司令,率两个团由詹家桥经长乐街向平江进攻。

以第四十二混成旅旅长张敬汤为左纵队司令,率三个团经天岳关、虹桥向平江进攻。

以安武军陈德修所部五营为预备队。

北军发起进攻后,两翼进展较为顺利。

三月十一日,右纵队击退了防守花凉亭的两营湘军,推进到古米山、金家坳一线。

中央纵队进占阿婆岭、梧桐山,其第一团进至潭下时,遭到联军英勇阻击。

十四日拂晓,在一营安武军支援下,始将当面联军击退。

左纵队于十一日进占麦市,次日攻占盘石铺,直插天岳关。至此,湘军第一道防线全被突破。

天岳关是平江北面的重要屏障,“悬崖绝壁,高耸群山,鸟道羊肠,艰危万状”。护法军占据山顶,严密防守。

三月十四日拂晓,张敬汤部在炮兵掩护下,分两路强攻天岳关。护法军居高临下,猛烈射击,连续粉碎敌人三次进攻,毙伤敌营长以下官兵五百余名。

十六日,北军派第十一师之四十四团由杨芳林市进攻龙门关,得手后抄袭天岳关之侧后。同时派预备队一营由绝壁攀藤附葛而上,与守军展开白刃格斗。护法军两面受敌,遂放弃天岳关退守梅仙市。

三月十八日,北军继续进攻,相继占领了大洲、倒流滩、张元岭、桃花洞等要地。

二十一日,田树勋之中央纵队进逼平江以北十六公里之梅仙市。

该处奇峰突起,形势险要,护法军有六千余人扼险据守。北军连续发动进攻,激战两日,仍无进展。

张敬尧急令陈德修率安武军由月田赴援,田树勋亦令所部第二十七团迂回至梅仙市西南,袭击护法军侧背,正面部队趁机猛烈进攻。护法军腹背受敌,向平江撤退。

张敬尧不让护法军有喘息机会,除令正面主力部队冒雨追击外,又令左纵队司令张敬汤率一个团连夜向平江侧后穿插,抄袭护法军后路。

三月二十二日拂晓,穿插部队进抵三陽市,抢占附近高地,猛烈袭击护法军侧背。

护法军后防空虚,又见岳州已经失守,遂无心再战,放弃平江南撤。

二十二日上午,平江为北军占领。

在北军疯狂向岳州和平江进攻时,驻长沙的湘桂粤军“联帅”谭浩明束手无策,无所作为。

在岳州被占之日,谭曾发布安民告示,声称“岳州小挫,兵事之常,本帅坐镇,自有主张,……”

但到了二十五日,这位“自有主张”的“联帅”竟惊慌失措,率所属桂军慌乱地撤离长沙。

原来,未闻枪炮声便逃之夭夭,便是其的自有主张。

桂军撤走后,长沙成为不设防的城市。

三月二十六日晚,吴佩孚第三师不费一槍一弹开进长沙,张敬尧部也随后赶到。

护法联军平江之败,除兵力对比居于劣势外,同样由于分散设防,各自为战、单纯防御的结果。加上所守据点又忽视保障侧后的安全,以致险要之地屡遭北军迂回夹击而被迫撤守。

对湖南的军事行动,冯国璋的想法是“北军对南的军事行动以岳州为止”。因此,北军攻占岳州后,冯国璋就想贯彻他的和平主张。

他认为岳州既已收复,北洋派的声威得到恢复,而桂系又愿意谈和,则何必一定要劳师动众,对南用兵。

但他的主张正在拟成命令尚未发出时,攻占长沙的报捷电业已传来,北军的战国再迅速扩大。

三月十九日,又接到了督军们的联名电报。

电报以曹锟为首,包括长江三督在内,共有十五省、三特区的督军,他们强烈要求段祺瑞再起组阁。

电云:“锟等互相约定,我公复任揆席,则同人誓当一致,共扶危局,否则亦惟从公高蹈,不问世事,全国安危,同人离合,均系我公一身。”

前方战事的一帆风顺,使主站派更加不可一世,主和派则更加被动。

这个电报,如同最后通牒,冯国璋没有选择,只能低声下气地请段祺瑞应从众命。

段却还是不依不饶,仍表示“无意于此”。

冯指天发誓地表示一定摈弃前嫌,并且主动列出五个条件:

(一)参陆办公处仍然迁回国务院,以靳云鹏为主任以代师景云。

(二)国务院决议,总统保证不擅改一字。

(三)阁员由总理选择,不必征求总统同意。

(四)公府秘书长由总理推荐。

(五)中央(指总统)致各省的电报,须由院方核发。

段看来是见好就收了,心里虽痛快得很,但表面上还做出盛情难却、勉强接受的样子。

三月二十三日大总统令准署国务总理王士珍辞职,特任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二十四日派张志潭为国务院秘书长,二十五日参陆办公处迁回国务院。

二十七日令张敬尧为湖南督军兼署省长,二十八日令改海军总司令为特任,以蓝建枢为总司令。

二十九日令陆徵祥复任外交总长、钱能训为内务总长、段芝贵为陆军总长、刘冠雄为海军总长、傅增湘为教育总长、朱深为司法总长、田文烈为农商总长、曹汝霖为交通总长兼署财政总长、吴鼎昌为财政次长。

吴鼎昌(1884-1950),字达铨,笔名前溪,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生于四川华阳县。清末秀才出,著名实业家。

出生官宦家庭,早年就读于成都尊经书院,

一九零三年四月获四川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一九一零年回国,执教于北京法政学堂。后任中日合办本溪湖铁矿局总办、江西大清银行总办。

一九一二年以后,历任中国银行正监督、袁世凯造币厂监督、中国银行总裁、天津金城银行董事长、盐业银行总经理、内政部次长兼天津造币厂厂长等。

此外,吴鼎昌还以自己或其妻吴适云的名义,直接兴办或参股民营企业,如周学熙在天津、卫辉等地设立的华新纱厂等。

一九二四年后曾担任《大公报》社长十余载,将《大公报》办成中国第一流的报纸。

四月四日晋授曹锟勋一位,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授予张敬尧一等文虎章,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授予吴佩孚勋三位,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犒赏攻克岳州和长沙的有功将士。

中国历代有论功行赏之说,得赏之人也都容易攀比。在此次征南之战中,战功最卓著的当属吴秀才,但只被授予勋三位,二等大绶宝光嘉禾章。而更让他寒心的是湖南督军兼署省长一职被张敬尧取得。

这也没什么可奇怪,功劳都是当官的,官越大功劳越大,段祺瑞政.府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但却因此而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祸端。

段祺瑞见湖南战事发展顺利,而琼州的龙济光和福建的李厚基都已出兵攻粤,由此确定了北军下一步总的作战方针:“定湘、援龙同时并举”,“虚攻衡宝,以掣敌势。一面陽出郴州援粤,陰由闽急攻潮惠,奇兵制胜”。

根据这个方针,除令浙江派一师赴闽,江西编一混成旅趋大庾岭,以牵制粤军,“遥增龙军之气”外,令在湘的北军分三路向南推进。

以吴佩孚之第三师及一、二、三、四、五混成旅为中路,出长沙经湘潭向衡山、衡陽进攻。

以张敬尧之第七师及补充旅、混成旅为右路,由长沙经湘乡、永丰攻宝庆。

原第二路军之施从滨第一师、张宗昌第六混成旅、张之杰第二十三旅及李传业安武军十五营为左路,经醴陵南下,攻攸县、茶陵;另调奉军两旅驻守长沙。

企图于旬日之内占领全湘,然后直趋广东。

新任参陆办公处主任靳云鹏和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四人是段祺瑞手下的四大金刚,四大金刚中以徐树铮最能呼风唤雨。新任国务院秘书长张志潭是徐树铮很赏识的人,小徐原来做国务院秘书长时,张是秘书,一切大小事小徐都和张商量。

小徐曾告张国淦说:“远伯才气高,我希望他将来可以接替我。”

段这次组阁后,小徐是扭转局势的大功臣,所以重要人事都是他的安排。

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450章 越缦堂日记第448章 特别的表现第477章 胡适回忆其母(原文)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88章 个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530章 白话诗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78章 传染性的政治病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88章 大通起义第599章 北大开学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第516章 打孔家店第284章 四川靖国战争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554章 出任中国公学校长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536章 杜威和五四运动第151章 天坛“祀天”第584章 胡适与丁文江第430章 第三次奔赴欧洲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65章 保路运动第79章 黄兴开出的条件第91章 脚下的烈焰第410章 会考第59章 主持立宪和署理外务第337章 厚脸皮的王揖唐第343章 沈阳和保定会议第503章 杜威的哲学思想第159章 梁士诒的预言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247章 外逃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436章 恐怕找不出第二个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231章 安民告示第447章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第288章 衡山、宝庆之战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249章 就职第406章 读书启蒙第285章 召集非常国会第336章 张瑞玑第377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第498章 “世界公民”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34章 知难而上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25章 找事做第296章 兵分两路第67章 迫不及待第261章 张作霖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67章 改组内阁第603章 终生的夙愿第259章 北洋军入浙第585章 颜李学派的程廷祚第457章 谋求教育独立第293章 西原借款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第82章 一明一暗第325章 仅用了二十二天第39章 全力追剿第604章 效法歌德第204章 劝退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89章 乘船赴美第169章 杨度的《君宪救国论》第548章 再出国门第9章 老兵和新兵第64章 燎原烈火第70章 呼声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49章 君主立宪第239章 共苦容易同甘难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350章 大战在即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387章 最大问题第279章 段祺瑞“三造共和 ”第612章 维持“法统”第532章 个性主义第153章 白朗起义第2章 小人精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