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湘东反击战

自段祺瑞第三次组阁后,徐树铮就成为政坛宠儿。他也踌躇满志,以段阁后台自居。有人说当时的北京政.府,一切军国大计都在段手中,而段则一切取决于小徐,他简直是内阁中的内阁,总理下面的总理。

段祺瑞刚愎自用,也特固执,他对徐树铮的宠信,应该是他这种特质的另一种表现。小徐才气高但却不善于和别人合作,这便使他处于自我孤立的状态。就算他做正确的事,只是因为是他做的也大多会使人侧目,更何况很多时候他做的事是错的;特别是他得意的时候。因为,得志便猖狂,或许是人性的一个弱点。

所谓旁观者清,人们对别人的事,常常能看得很清楚,甚至很客观。但是,论到看自己可能就没那么客观了,这或许就是当事者迷。

人性的另一个弱点是特别容易高估自己,也就是说一个人能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难很难的。不仅需要宽阔的眼界,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需要很高的学识,同时也需要很好的人品,很高的道德水平。这样的人,世间就算有,也绝对不是徐树铮。可以说,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这应该就是个人的局限性。要克服个人的局限性,就要对个人的任性进行限制和监督,就需要集体的智慧补充个人的不足。或许,这就是民主共和,从根本上区别于封建专制和个人独裁之处。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不当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段的政治麻烦多数出在对小徐的过分宠信上。这一时期,小徐极力排斥直系,这是段所乐见的。可是,小徐此人是个喜吃独食的家伙,他受不了段系中有其他的红人,这最终也只能使段成为孤家寡人。

靳云鹏和小徐都是名列段手下的四大金刚,靳云鹏当了参陆办公处主任,小徐是不高兴的,于是便专门和靳作对。

靳开始想和小徐争高下,但无奈段祺瑞这个主子总是站在小徐一边,他一气之下请假不办公。小徐正求之不得,军事大权便落到他的手中。

国务院秘书长张志潭本是小徐推荐的,不知什么事办得让小徐不满意,小徐便处处找张的茬,张也只得辞职。

段的文武两大幕僚都和小徐闹翻,让人不解的是段却视而不见。也许在段看来,有小徐一人足矣。其实,段也不是个容人之人,但却能容一个飞扬跋扈的徐树铮。

有一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段来说,则是成也小徐败也小徐,至于成败如何评说,就很难说了。

这时候,徐树铮又突发奇想看中了直隶督军的位置,想取而代之。他的如意算盘是升曹锟为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调湖北督军王占元为江苏督军,这样既解决了李纯,又把直隶督军的位置空开。

他以为曹锟由一省督军上升为两省的巡阅使,又仍掌一省督军,应该会心满意足的。不料这个消息传出后,惹来的却是曹锟“怒发冲冠”。

直隶督军是何等荣耀,曹锟认为这是明升暗降。

于是四月四日发电给北京政.府,请辞两湖宣抚使,在未获批准前先请假一个月,以便到信阳鸡公山养疴。

这是北洋军人惯用要胁手段,都知道这不是真的有病和请病假。

与曹锟的行动相呼应,前线总司令吴佩孚亦致电北京,称因所部作战疲劳,请将全军调回直隶休息。这是表示吴部随时可以撤军北返。

曹锟是主战派的第一号大将,吴部是湖南战场上的主力,这两个人打退堂鼓,段祺瑞武力平南的大业肯定功败垂成。

段祺瑞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后,这一次倒没有袒护小徐,而是急令他亲到到汉口向曹锟道歉,劝阻曹锟和吴佩孚。

段祺瑞三度组阁前,一切有利的情势都倾向于他,可是等他上台后,情况就两样了。皖系和主战派的军阀拥护他是自有打算的,希望因为作战而能分到日本的借款和军火,同时因为作战而各自可以截留国税,买马招兵。

奉军入关前劫夺了一批军火,段上台不久,第三批从日本运来的军火又在塘沽被奉军劫收。

如果照第三期的北军对南作战计划,一个月打下湖南,三个月平定两广,至多半年内就可以完成全国武力统一。可是天下事就是那么不如人愿,在湖南作战的直军,于占领长沙后,借口饷械不敷,进兵缓慢。

段鉴于前方军事进行不如理想,而主战派内部又不和睦,乃决定自己“南巡”到汉口召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议。

会议的目的是消除前方厌战情绪,振奋精神打仗。同时要消除内部的裂痕,尤其是直皖两系的裂痕,从而促成北洋派的大团结,以便部署对西南五省的全面进攻。

此时,北京的政治形势已成一面倒之势。新国会召集后,总统即将改选,今后段自己将是北洋派唯一的领袖,自然需要内部的大团结。

段祺瑞在国务会议上提出南巡计划,全体阁员都加反对,他们的反对也是有理由的。不久之前冯国璋以总统之尊曾往“南巡”,使得人心惶惶,如今总理又要南巡,岂不更增政局的不安,加深了时局的复杂性。

段不顾阁员的反对,决定南巡,先发电给李纯、陈光远、张敬尧、张怀芝到汉口参加军事会议。

四月二十日段由京汉铁路南行,二十一日经过郑州,河南督军赵倜登车随行。二十二日抵汉口,从循礼门下车,直奔刘园的曹锟司令部。

可是,段所召集的督军会议却异常冷落,被邀请参加会议的四个督军,没有一个前来汉口参加。

李纯和陈光远是主和的直系,心中有所顾忌,自然不敢赴会,而主战的张怀芝和张敬尧也托词“军情紧急”而不与会。

张怀芝不来是和曹锟有了隔阂。曹锟驻节汉口时,《顺天时报》说他曾在青楼中选到一位姨太太,张怀芝是曹锟把兄,就去电责曹不应“军中行乐”。曹大为光火,认为张根据“无稽之言”破坏他的名誉,从此便和张断绝往来。

张敬尧不敢离开长沙,是因他自知在湖南不受欢迎。吴佩孚有战功又有人缘,如果他离开长沙,吴佩孚可能会取他的督军位子,所以也不敢前赴汉口。

段觉得张怀芝是第二路军统帅,如不与会,汉口的督军会议势必流产。所以一定要张来,并命他接到电报立刻动身。

二十四日张怀芝到了汉口,段在曹锟和张怀芝之间作了合事佬,张向曹道歉了事。

段祺瑞在汉口主持的军事会议,参加者有曹锟、张怀芝、王占元、赵倜四个督军,徐树铮当然也参加。江苏、江西、湖南、安徽、山西、陕西、奉天督军则派代表出席。

段在会议上说明团结北洋派的重要性和贯彻对南作战方针的决定,然后提出第四期作战计划,发交有关各省按照计划执行。

关于总统问题,主战派内部存在不同的两种意见:

一种是主张以临时参议院代行选举权,选举总统;一种主张迅速召集新国会以便如期进行总统的选举。

段决定采取后一种办法。

曹锟和王占元联合请求恢复陈光远的原官,撤销王汝贤、范国璋二人的处分,对冯玉祥不究既往。这样一来,就促使汉口的督军会议对直系的态度有了大的转变。

曹锟现在如日中天,段祺瑞此时自不敢冷落他。加之现在曹表示要对直系和好,也正符合段的北洋派大团结的心意。当他失意时,极力煽动皖、直对立,是为了拆冯国璋的台。现在他大权在握,自然要高唱团结。

为了真的表示对直系的合好,,段祺瑞电约倪嗣冲、卢永祥两人先到南京等候。

二十五日晚,段由汉口动身,乘楚材军舰东下 二十六日在九江和陈光远见面。二十七日到南京和李纯见面。并且在李纯、倪嗣冲、卢永祥三人间做调合人。

二十七日晚由津浦路北返,二十八日回到北京。

联军自弃守岳陽、长沙后,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决定:湘桂粤联军全部退驻衡山、永州一线,“暂取守势”;商请川、滇、黔靖国军立即出川东下,进取鄂西,以分敌势;桂粤两省集中全力进行讨龙济光作战,以肃清后方隐患。

这时,潭浩明已率桂军退到祁陽、宝庆地区,把湘军甩在湘潭、衡山一带。

湘军退守衡山等地后,程潜、赵恒惕、刘建藩、林修梅、林祖涵等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依靠湘军自己的力量,对敌组织顽强抵抗,确保湘南。

他们分析认为,在南犯的三路北军中,中、右两路是主力,唯左路张怀芝所部系由四省军队凑合而成,指挥关系紊乱,战斗力较弱。如将该路敌军击破,则其余两路必不敢轻进。

于是决定以赵恒惕为湘东前线总指挥,刘建藩为总参谋,集中退到衡山一带的湘军一万一千余人,并联络退守安仁的马济所属粤军和李书城之援鄂军,共约二万人,对北军左路军实施反击。

程潜、林修梅、吴剑学等率四千人扼守衡陽,阻击从正面进攻之敌。

北军左路军进展迟缓,在吴佩孚、张敬尧部进占长沙后,才由赣西进入湘东。

四月十五日,其先头部队施从滨师占攸县,不久,李传业之安武军和张之杰的赣军一旅也进抵攸县,分别驻于攸县城外之马鞍山、桑田、小集、朱亭等地。

二十日,施从滨师第一、第二旅由攸县分别经马子坡、桑田继续南进,企图进据安仁,进而攻取永兴、郴县,尽快实现直指广东的作战计划。

根据敌军上述行动,赵恒惕等率部于四月二十日由萱洲渡湘江,秘密进入霞流市、吴集和青山冲地域,待机歼敌。

湘军拟由五个方向对正在行进中之施从滨师发起突然攻击:

驻安仁之马济率粤军自渌田经桑田出和尚坳、五里牌,攻攸县之南。

刘建藩所部由草市、杨林出马鞍山,经马子坡、皂角市攻攸县之西。

赵恒惕所部分成两路,一路出黄泥塘以配合刘建藩部出击,一路由毛陈桥攻敌之侧背。

李仲麟部攻小集,李书城部为总预备队。

四月二十一日,刘建藩率部首先深入到攸县与桑田之间的皂角市,与粤军一道,完成对施从滨师部队的合围。

双方激战两昼夜,施师损失大半,余部向茶陵逃窜。

四月二十三日,驻攸县之北军一部,向刘建藩部侧后迂回,适与赵恒惕所部出毛陈桥之部相遇,遭到迎头痛击,缩回攸县。

下午,湘军合力向攸县城发起总攻,守敌不支,分向醴陵、茶陵方向逃窜,湘军一举攻克攸县。这一仗,共毙敌千余名,俘敌数百名,夺获飞机两架。

四月二十四日,湘粤军分数路追击敌人。

刘建藩和湘军第一师第二旅沿新市、黄土岭(今皇图岭)大道向醴陵攻进。

第一师第一旅由新市出贺家桥,作为策应。

马济粤军一部守攸县,一部进击茶陵。

李仲麟部攻克小集后,即会合李书城部反击朱亭之敌,尔后向渌口推进。

第395章 话分两头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575章 矢志不渝第189章 圣战揭幕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594章 太上大使第315章 徐世昌当选第367章 吴佩孚的“东征西讨”第103章 速定大计折第320章 南北一致要求和平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24章 幸运第190章 历史佳话第449章 杀君马者道旁儿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613章 虚位以待第298章 六道命令第428章 大学令第2章 小人精第230章 舍命陪君子第462章 蔡元培与“清党”第275章 洪流滚滚第155章 劳乃宣其人第218章 风水宝地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518章 精彩篇章第340章 靳云鹏组阁第219章 成了中国海军的一员第185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455章 蔡元培的憾事第271章 解散国会第227章 洪山宝塔会议第14章 平定政变第26章 想起一个人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97章 自欺欺人第134章 较量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484章 竞业旬报第316章 爆炸性事件第49章 君主立宪第11章 大院君李罡应第530章 白话诗第368章 唐继尧回滇第497章 书生本色第96章 风云突变第493章 基督教的召唤第564章 梁漱溟的质疑第202章 撤销帝制第157章 禁赌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21章 谈和障碍重重第32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289章 内斗第235章 立法第540章 胡适面见溥仪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544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第424章 学术成果2第23章 离开第598章 校友签名致敬第520章 胡适谈五四运动第58章 离开老巢第481章 学在“澄衷”第378章 张作霖“击鼓骂曹”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272章 张勋复辟第553章 新月社重整旗鼓第50章 过街老鼠第506章 留学日记第27章 如愿以偿第50章 过街老鼠第276章 不堪一击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392章 广东的军事政变第302章 极有心计之人第393章 群雄逐鹿第499章 胡适的留学生活第531章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第240章 国旗国都之争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576章 不主张对日抵抗第530章 白话诗第590章 逼上梁山第177章 所谓的民意第443章 人格魅力第206章 各有所求第15章 挫折第154章 尊孔复古第502章 约翰·杜威和实用主义第65章 保路运动第68章 武昌起义第402章 决心南下第580章 胡适的广西之旅第257章 徐孙之争第401章 黎元洪走天津第508章 胡适《文学改良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