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太上大使

胡适从接任大使以来,便招惹来种种议论和流言。特别让人眼热的是,胡适在大使任内,竟如旋风般地往返美国、加拿大等地,用有些人的话说,名为讲演,实为游山玩水。还有就是所谓沽名钓誉接受名誉学位。四年间,他竟领得二十七个荣誉博士学位。如此风光灿烂、显山露水、出尽风头,怎不叫人羡慕嫉妒。于是,好些多事者便众口一词:胡适“只好个人名誉,到处领学位”。

这些议论和流言,到了1940年间,到了高潮。伴随这些流言蜚语的则是谣言四起。

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病逝后,院长一职空缺,当时,评议会曾推举胡适继任,可是,蒋介石的意中人却是顾孟余。所以,当孔祥熙汇报中研院院选时,蒋介石生气了,随口说道:“他们既然要适之,就打电话给他回来吧!”

此信息传出后,传着传着便走了样,传到了海外竟成为:胡适即将回国当院长,颜惠庆将赴美任大使。

其实,早在一年前,胡适因病住院时,便传言颜惠庆将任驻美大使。当时,蒋介石知道后,唯恐影响工作,立即让王世杰给胡适拍去电报:外闻所传“颜惠庆继任的消息,纯属虚造”。

旧风波刚息,新风波又起。美国《中国日报》发表消息:“传颜惠庆将任驻美大使,胡适博士或调任中央研究院长。”

身在美国的胡适怎么能想到,这是蒋介石的气话惹起的风波,自然不能不信。于是找近人打听。

蒋介石赶忙又让王世杰致电胡适:“谣言所出,乃中研院院选所起。政府以美使之任重于中研院,故不拟调其回国。”

但是,实际上,蒋介石对于胡适处理中美关系的信心,到1940年春天已急速降低。在此之前,蒋介石很欣赏胡适的“苦撑待变”,但“苦撑待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苦撑待变”是很难熬的。胡适没法告诉蒋苦撑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能变。

中国抗战的形势越来越艰难,财政情况则更为拮据。

在国际上,除了美国外,凡是有能力帮助中国的国家(英国、法国、苏联)不但不帮助中国,反而出于不同动机而对中国进行伤害。到了1939年底时,中国政府上下,一种悲观的意识已经逐渐占了上风。认为,在当前状况下,实在无法再“苦撑”下去,而“待变”逐渐变得毫无意义,在“变”给中国带来好处之前,中国就可能会全盘崩溃。

蒋介石把越来越多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1940年,蒋介石委任宋子文出任中国银行董事长,并派他为处理对外借贷的“私人代表”出使美国。宋子文的美籍顾问杨格随行。

同年6月14日,蒋介石在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函中表达了他对宋子文的完全信任:“因世界局势之剧变,余觉有与阁下交换意见并请给予援助之迫切需要。因余不能亲来承教,特派宋子文先生为代表,前来华府晋谒,彼固为阁下素所熟悉者。余已授予宋先生代表中国政府在美商洽一切之全权,彼受余之完全信任,且其对国内之情形与对外之关系完全明了。敬请阁下惠予亲切之洽谈,一如与余私人接触者然,不胜企盼。”

胡适是国民政府派赴美国的特命全权大使,宋子文是蒋介石派赴美国的特命全权代表。在这种人事安排下,两者之间不产生摩擦是完全不可能的。更何况胡适一向对孔祥熙、宋子文等皇亲国戚不满,而对宋子文的印象尤差。

宋子文对胡适更没有好感。

1939年10月,报纸传说蒋介石兼任行政院长将改组各部,宋子文将取代孔祥熙出任财政部长或贸易部长,宋子良将取代陈光甫出任贸易委员会主任。胡适听到传闻深感疑虑,于11月7日给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陈布雷发一密电,请转呈蒋介石:“鄙意对行政各部改组消息,颇有顾虑:(一)虑子文个性太强,恐难与光甫合作。(二)虑报纸所传贸易委员会改由宋子良代光甫之说如属实,则光甫所办事业,恐不能如向来之顺利。(三)子文今年夏间,曾向美财部重提棉麦借款,美财部疑为有意另起炉灶,印象颇不佳。以上各种情形,国内恐无人为介公详说,故弟不敢避嫌疑,乞吾兄密陈,供介公考虑。”

后来,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并没有成为事实,这并不意味着蒋介石采纳了胡适的意见。但这件事不可能不传到宋子文的耳中,宋自然要把账记在胡适身上。

宋子文赴美之后的情况,胡适1942年5月17日在给翁文灏、王世杰的信中表述得相当直白:“某公(宋子文——作者注)在此,似无诤臣气度,只能奉承意旨,不敢驳回一字。我则半年来绝不参与机要,从不看出一个电报,从不听见一句大计,故无可进言,所以我不能不希望两兄了。去年12月8日我从国会回家,即决定辞职了。但不久即有复初之事,我若求去,人必以为我‘不合作’,对内对外均须费解释。故我忍耐至今。我很想寻一个相当机会,决心求去。我在此毫无用处,若不走,真成‘恋栈’了。”这说明,胡适和宋子文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冰炭,毫无调和余地。

但是,宋子文到美国之后,借助胡适在美国打下的良好基础,和有利于反法西斯的大好形势,接连与美国签订《钨砂借款》、《金属借款》、《中美平准基金协定》三个协定,一连争取到三笔贷款。以上三笔美援的取得,宋自要归功于他本人,这便反衬出胡适外交工作的低效,也因之增添了蒋介石对胡适的不满。

宋子文来美国后,便竭力挤压胡适。1940年10月,宋子文致电蒋介石,很有针对性地说:“欲得美国切实援助,非空文宣传及演说所得奏效,务面向各政要及各界不断活动。”“际此紧要关头,亟需具有外交长才者使美。”他甚至公开提出撤换胡适,推荐施肇基接任驻美大使。

蒋介石统筹思虑,基本采纳宋子文的意见,但是,因顾及美国的反应,故迟迟未能成命。可是,宋子文却穷追不舍,连连去电,催促公布免去胡适大使职的消息。1941年7月12日,宋子文又参胡适一本,说胡适在工作上不予配合,“长此以往,不但文不能尽职,有负委任,适之亦属难堪。唯有恳请毅然处置,迅予发表”。

宋子文当了外交部长后,人仍在美国,几乎包揽所有的外交事务,而将胡适基本上边缘化。

一向能容忍的胡适,也愤愤不平地称宋子文为“太上大使”了。

1942年5月19日,胡适在日记中记道:“自从宋子文做了部长以来,(去年十二月以来)他从不曾给我看一个国内来的电报。他曾命令本馆,凡馆中和外部,和政府,往来电报,每日抄送一份给他。但他从不送一份电报给我看。有时蒋先生来电给我和他两人的,他也不送给我看,就单独答复了(他手下的施植之对人说的)。

“昨日我复雪艇一长电,特别抄了送给子文看,并且亲笔写信告诉他,意在问他如何答复,他今天回我这封短信说,“I replied much in the same vein(我已用同样的意思答复了)!”他竟不把他的电文给我看!

“记此一事,为后人留一点史料而已!”

这个大使再做下去,实在没意思了,胡适决定辞去大使一职,以打破目前尴尬难堪的局面。他给王世杰去信,表示既不做大使,也不做中央研究院长,因为,“我舍不得北大,要回去教书”,“我要保存我自由独立说话之权,故不愿做官”,“大使是‘战时征调,我不敢辞避’,中研院长一类的官不是‘战时征调’可比”。

1941年12月24日,他郑重其事地对宋子文说:“郭泰祺来美时,我曾经告诉他,我不想干这种外交官的事。若有更动驻美使节的需要,我随时可走。现在你是我的老朋友,新上司,我也同样向你声明。如果政府要更动驻美使节,也请你千万不要迟疑。我随时可走。”

可是,蒋介石还是迟迟不发表新的任命,胡适仍然被干晾着,一晃就是半年多。他无所事事,只得离开大使馆,到处演说,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又到加拿大,行程一万六千多英里,演讲百余次,使中国抗战在美国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1942年初,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他便“发现中国在相当多的美国人的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上层也是如此”。为此,他忿忿不平地埋怨道:美国人竟然“把中国看作几乎同大英帝国相等的参战大国”。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了《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胡适这个“过河卒子”,如今“河”已过,胡适这个“卒子”就可以舍弃了。同年8月15日,国民政府以“心脏衰弱,不胜繁剧”为由免去胡适驻美大使职务,由魏道明接任。

被免职的当晚,胡适致蒋介石电:“蒙中枢垂念衰病,解除职务,十分感激。”在致蒋介石电文中,胡适又力称魏道明“庸劣”,美国报纸已有指摘,并推荐郭泰祺或蒋廷黻取代魏道明,以此表现他的“诤臣”气度。然而木已成舟,蒋介石不可能采纳胡适的意见。

为了对胡适稍加抚慰,9月初,国民政府行政院给了他一个“高等顾问”的虚位。孔祥熙又给胡适发电,问他是否缺钱花,归国川资够不够。

胡适于9月14日复电婉谢。

第566章 胡适的《四十自述》第156章 隔靴搔痒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133章 二次革命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478章 走出家门第77章 燎原的烈火第200章 成立军务院第394章 “合法”内阁第216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589章 以讲演为武器的战士第372章 徐、靳之间关系恶化第616章 商山四皓第33章 告密第445章 与林纾的争论第381章 河南的战火第248章 九个回合第559章 被迫离开中国公学第336章 张瑞玑第370章 孙中山力主北伐第165章 模范团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第388章 各奔东西第253章 广东的局势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3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93章 南北议和第474章 老家绩溪第386章 好景难长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7章 奇遇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595章 回归做学问第380章 张作霖宣布独立第33章 告密第513章 《中国哲学史大纲》第336章 张瑞玑第71章 您不走吗第150章 复古第592章 最后十分钟第383章 风口浪尖的黎元洪第427章 领衔新的教育部第41章 东南互保第419章 翰林造反第563章 我们走那条路第71章 您不走吗第437章 大师云集第192章 贵州护国起义第278章 遍街可见的辫子第605章 自由主义是什么第431章 勤工俭学第221章 得遇明主第1章 袁项城出生第211章 四川护国独立第306章 湘西争夺战第340章 靳云鹏组阁第397章 改称大元帅第119章 超然内阁第213章 陕西、湖南护国独立第274章 号召讨逆第112章 兵变第150章 复古第417章 女校和中国教育会第318章 选举副总统第308章 讨龙之战第534章 〈水浒传〉考证第80章 越是不来越是要请第86章 每个人都不简单第390章 内幕第606章 努力支撑残局第307章 攻闽之战第375章 梁士诒请辞第226章 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第53章 杨翠喜事件第101章 小人之心第365章 两湖的乱局第510章 胡适和韦莲司第317章 徐大总统世昌第175章 日本的图谋第45章 积重难返第116章 水火不相容第122章 如此黑暗第460章 第三次婚姻第237章 主导权之争第87章 吴禄贞第608章 胡适与唐德刚第105章 大难不死第485章 昭君出塞新曲第146章 袁世凯如愿以偿第129章 谁是幕后指使第18章 好景难长第222章 治军严仁第111章 进入新的时代第83章 连自己兄弟也不能吐句实话吗第573章 当诤友、诤臣第20章 心机第525章 历史需要的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