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摩拳擦掌

从1895年台湾宣布独立开始,其实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当时和日本的宣战一直没有解除,整个台湾的工业和军事都是在朝着独立作战的方向发展,经过近20年的努力,刘芾用手中充沛的资金和大卫在世界各国的人脉,把台湾的国防工业发展到了一个超越时代很多年的水平。就在列强没有注意到台湾的这些年里,台湾的海军已经拥有了100多艘主战潜艇,其中有一半是刚刚换装的“鲨鱼级”远洋潜艇,不过台湾的水面舰艇数量就少的可怜了,除了6艘基隆级驱逐舰以外,剩下的都是“海燕级”鱼雷艇,虽然经过了多年改造,海燕级鱼雷艇已经成熟了许多,但是作为一种近海防御的小型舰艇,还不能跟随潜艇部队,远距离的攻击,不过作为台湾各个港口的防御已经足够用了。

相对于战功赫赫的台湾海军,尤其是潜艇部队,台湾的陆军就显得默默无闻了,由于台湾人口总基数的限制,台湾的陆军一直保持在3万人左右,加上不到10万的预备役人员,总体数量也是少的可怜,不过由于台湾是个岛,需要陆军防御的重点港口并不太多,所以台湾的陆军一直采取精兵的政策,不仅装备了台湾自行研制的半自动步枪和手榴弹,还装备了迫击炮和75炮,而且装备密度,远远大于世界各国的陆军。最为令人羡慕的是,台湾陆军还装备了世界上第一款实用型装甲车。在国防部举行的多次陆军演习中,台湾陆军的火力配备都可以完虐世界各国当时的主力陆军装备,当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方没有大威力的火炮群支援。话有说回来了,如果想成建制的把重型武器大批量的运上台湾陆地,那么对方就要突破台湾潜艇、水雷和鱼雷快艇组成的海上防线。刘芾对于这种情况并不操心,他坚信,目前在亚洲地区,还没有那国海军能突破这条防线,哪怕是多国联合也不成。

这次作战动员会,台湾各部门都表示坚决支持总统府下达的各项命令,并从次日开始,展开工作,在全台范围内,宣传这次作战的意义和目的,配合总统府做好战前的动员工作。在会上,刘芾还特别当着与会的各部门负责人明确指令内务部的对内部门,要严格监控以前在内务部有记录的台湾岛内的一些不太稳定的人和团体,如果发现有异动,就要坚决果断的铲除,必须保证岛内不能乱。

安排好了政府内部,剩下的就是军事安排了,由于台湾大部分港口都集中在西北部,所以,参谋部计划把台湾陆军的两万五千人安排在基隆、新竹、彰化、台南和刺桐等地,剩下的五千人驻守在台东,这些城市和港口都已经通了铁路,如果发现了敌人海军的登陆企图,各个驻地的军队都可以通过铁路,在一天之内增援到指定地点,再加上台湾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很高,通过汽车和摩托车,也可以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部队。

除了陆军的安排,台湾海军的任务更重,刘芾把台湾海军的鱼雷艇部队集中安排到了基隆、新竹、淡水、刺桐等几个重要港口,另外在台中、台东的一些小型港口和容易登陆的地点开始布设水雷。而台湾的第一第二潜艇大队,则分成30多个小队,分派到日本、中国南部、香港、越南、菲律宾等地的主要军港外,轮流监视各国海军的动向。

除了内政和军事的部署,还一个问题,就是台湾的资源问题,虽然这些年来,刘芾不惜余力的从世界各地大量采购台湾缺少的各种金属和化工原料,几乎堆满了台北附近的各大场所和仓库,但是一旦开战,台湾肯定会被各国严厉制裁,再想取得各种材料原料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于是,刘芾直接电报在美国的内务部人员,通过大卫和施耐德的公司,从美国和欧洲采购了海量的各类物资,必须在1个月内,运抵台湾,不管够不够用,能多一点是一点吧。

台湾这边随着刘芾的一纸总统令,迅速开始了全民备战,香港这边的各国军事会议却不太顺利。首先的问题是各国无法确定台湾的潜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虽然日本、俄国包括在座的几国都可能遭到过台湾潜艇的偷袭,但是谁也说不清这种潜伏在海水中的怪物是如何发动攻击,又是如何隐藏那么长时间的,更别说那种传说中威力奇大的鱼雷,这些都已经超出了各国海军人员的认知范围,总不能像科幻小说一样,凭空想象出来一种武器吧。

确定不了台湾的海军战斗力,各国就无法确定需要多少武力才能压制住台湾的海军,而压制不住台湾的海军,那么各国的运兵船就不能向台湾运送陆军,虽然台湾是个小岛,但是没有陆军,还是无法击败或者占领台湾。

在各国海军精英们开了无数次会议,商量了无数次以后,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无奈中,德国海军提议,先确定各国能够出兵的数量,最后再决定是否对台湾发起进攻。这个提议得到了各国军政要员的认同,于是,一场出兵认股的大会开始了。

首先是日本人,他们的舰队基本等于没有了,不过,日本的陆军再一系列战斗中,得到了各国军官的认同,所以,日本人大笔一挥,把这次进攻台湾的陆军全包了。日本军部计划将从日本本土派出4个常备师团,共计12万多人的甲种陆军,作为进攻台湾的主要力量,不过,运送这些士兵的船只,需要各国提供,现在的日本连给驻扎在旅顺和东北的日本驻军运送补给的船都凑不齐了,更别说装载12万人的进攻部队了。

除了日本人的陆军以外,俄国人也咬牙派出了驻扎在东北北部和海参崴的2万陆军,但是运输同样需要各国帮助。剩下的英美法德各自派出几百到几千人部队,作为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另外,这些部队需要一个名义上的总指挥,各国商量了半天,决定把指挥权交给了德国青岛驻军司令梅陇少将,由他来协调各国陆军的作战事宜。

由于日、俄两国的海军基本报废,所以在派出军舰方面,基本都由英美法德四国担负,其中英国计划派出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以及5艘驱逐舰;法国计划派出1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美国计划派出1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德国计划派出2艘装甲巡洋舰和4艘防护巡洋舰,由于德国远东只有8艘主要战舰,所以一次性派出6艘,已经快吐血了,不仅德国人,英美法几国在远东的主力舰也不多,这次提出的是计划派遣,这份计划还要发回各国国内通过批准,然后再就近抽调合适的军舰赶来,估计最快也要2个月以后了。

第68章 三个坏皮匠第34章 挑衅就是战争第139章 狮城谍影第87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第28章 北极熊游过来了第50章 危机中的各国第67章 占领法属印度支那(三)第42章 装甲车和重机枪第42章 自家后院第33章 南海联邦奥运代表队第77章 联邦的底气第69章 富兰克林罗斯福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10章 大卫的人品第2章 登陆难第7章 黑一下美国人第9章 照着旅游地图册找金矿第4章 夜袭的游击队第5章 得寸进尺第50章 火药桶要炸!第37章 新年新攻势第77章 拉灯弹第35章 挑衅就是战争(二)第63章 登陆越南(五)第63章 登陆越南(五)第9章 雪花电冰箱第4章 闯关第18章 有些准备第82章 军火卖的是标准第11章 矿山加铁路,谁也挡不住第42章 海南岛(四)第22章 进攻澳洲第13章 西部大开发(二)第23章 三路并进第5章 上当了第124章 潜艇探测器第88章 增兵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139章 狮城谍影第42章 自家后院第15章 苦日子要来了第37章 故人来访第66章 联邦缺铁第37章 菲律宾大泥坑第7章 日本种植园第15章 机群第143章 车祸(二)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27章 三路并进(五)第47章 纽约证交所第15章 机群第151章 试验性生产第80章 攻心战第68章 三个坏皮匠第66章 联邦缺铁第46章 台湾经济特区第72章 世界第一铁矿第17章 北欧乱第16章 英法德宣战第26章 冲锋队第11章 三国分赃第4章 横扫第80章 甩卖潜艇第84章 得手第79章 南美ABC第43章 革命(一)第26章 冲锋队第61章 坦克和雷达第45章 民国(一)第41章 空袭新加坡港(六)第33章 国联的“请求”第32章 奥运会第15章 刘芾的计划第98章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三)第50章 飞机二第24章 三路并进(二)第30章 英国国王及印度皇帝!!!第12章 大卫的礼物第62章 巴顿第19章 职业经理人和汽车第100章 毒气弹第28章 流感带来的繁荣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68章 三个坏皮匠第43章 革命(一)第131章 首脑会晤第27章 大阪师团第71章 战略轰炸第125章 上海行第25章 菊凋零第152章 武装暴乱第23章 欧洲第92章 杉杉健太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战第28章 占领澳新第5章 得寸进尺第10章 大卫的人品第107章 西澳矿区第101章 时间不多了第18章 有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