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英年早逝

忠于大明,做忠臣,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朱永兴亦要把中兴皇明挂在嘴边,永历死后,郑成功亦要挂着明臣的招牌,何况郑经?

剃发易服,投降清朝,郑经如果敢做,他手下的兵将,以及追随郑家的官绅百姓,首先便不会答应;跋扈自雄,不尊朝廷,能够做到,但与明军兵戎相见,彻底撕破脸皮,他也承担不了“乱臣贼子”的名声。

当然,朱永兴也不会逼迫过紧。目前的首要敌人是清朝,先靖内后壤外的做法他不会采用,明军水师可是费尽千辛万苦才建立起来,并寄予厚望的,他不会让其在内讧中消耗。

与陈霸的一番长谈后,朱永兴更确定了自己在这次郑氏内讧中所要采取的策略。很简单,主要就是一个字——拖。拖着延平王的爵位,拖着国姓爷的名誉,使郑经无法强硬,无法取得足够的威望。然后,在郑经的内部清洗中大收其离心之兵将,最好能用急速扩充的实力迫使郑经放弃金厦,回台湾经营。帮不上忙,也不要添乱,把黄金水道让出一半,嗯,朱永兴就是这个思路。

“潮州一战,汝勇猛冲杀,功不可没。”朱永兴思虑已定,突然一转话题,“忠勇侯可谓名副其实啊!孤已下谕令,恢复汝的爵禄。”

陈霸一愣,赶忙起身拜谢。

当初陈霸来投时,为了给郑成功一个台阶,朱永兴收留的同时。也给了陈霸降爵待罪的处分。如今郑氏内讧,为了招揽郑军人心。朱永兴决定好好利用陈霸这个榜样。示恩是一方面,陈霸带来的原郑家兵将分散安插,已经被水师消化是另一方面,朱永兴不再担心陈霸的反复。

陈霸也是聪明人,多少猜到了朱永兴的一些想法。但对他来说,这不算什么。在明军水师中,象郑家那种家族、裙带的风气几乎没有,只要你杀敌立功。便不会被埋没。而一批批进入水师的讲武堂的见习军官,他们年轻,他们有冲劲,更压缩了老将傲气跋扈的空间。

这样相对单纯的环境,反倒让陈霸感到心喜。他不必再考虑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担心自己不是某某的嫡系而遭到冷落,他只需要一门心思的打仗立功便行了。而对于自己的能力。陈霸还是很有信心的。

尽管朱永兴已经有了仁厚的名声,但陈霸却知道光凭仁厚是无法将南明的分散力量整合起来的。永历也仁厚,还懦弱呢,可又有什么用呢?而在收留他和部属,以及针对郑家的态度和手段上,陈霸还认识到了朱永兴的精明和睿智。以及气魄。

这虽然是个仁厚的主子,却也是不可欺的,更在骨子里有一股狠厉,严惩广州屠杀的元凶,便是一例。陈霸在意识到这点后。也就明白了为何朱永兴能走到现在这个位置。皇帝都不行,何况宗室留守?时势造英雄。可不仅仅是抗清的力量需要一面稳定人心的旗帜,朱永兴的个人能力也绝不可忽视。

“忠勇侯,既忠且勇,孤看好你。”朱永兴笑着调侃了一句,伸手取过一个木匣,示意陈霸拿去。

“多谢殿下恩赏。”陈霸接过木匣,深施一礼。

不管朱永兴赏的是什么,这代表着认同,再加上官复原职,又可以打出自己的旗号,陈霸自知这木匣的沉重。

“忠勇侯不必多礼。”朱永兴示意陈霸坐下,又温言慰勉了一番,并交代了一番后,才亲自将陈霸送出。

…………

郑成功率师取台湾,命郑经镇守思明(厦门),调度沿海各岛。当时郑经十九岁,已娶尚书唐显悦之孙女为妻,但两不相得,与四弟之乳母陈氏私通,生下一子,取名郑克臧。起初,郑经向父亲报告侍妾生了个儿子,郑成功因添孙高兴,赏了一些财物。

在当时的伦理观念中,“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也就是说郑经此举在士大夫眼中是乱×伦。于是,唐显悦为孙女鸣不平,写信给郑成功大加非难,责其“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国乎?”

郑成功闻之大怒,立差都事黄毓持令箭并画龙桶三、漆红头桶一,过金门与兄泰,同到厦门斩其妻董氏治家不严之罪,还有经与其所生孙、乳母陈氏。

黄廷、洪旭、陈辉、王秀奇等守金、厦诸将接令后大为震惊,力图大事化小,和郑泰、黄毓商议,采取折衷办法,只杀陈氏与所生婴儿,并由诸将联名上启代董夫人及郑经请罪。取得董氏和郑经同意后,即按此办理,由黄毓回台复命。

但郑成功坚持必须杀掉董夫人和郑经,并解下自己的佩剑让黄毓到金门交郑泰执行。郑泰无奈,只好把黄毓送到厦门向郑经说明事处两难。郑经立即把黄毓拘禁起来,和金、厦文武官员商议对策。正在这时,蔡鸣雷从台湾来搬家眷,郑经等向他探问消息,蔡鸣雷因为在台湾有过失,怕受成功处罚,故意夸大其词,说藩主发誓要除掉董夫人和郑经,如果金、厦诸官拒不遵命就全部处斩。

至此,谎言将金、厦诸将推到了郑经一边。“世子,子也,不可以拒父;请将,臣也,不可以拒君。惟泰是兄,兄可以拒弟。凡取粮饷诸物,自当应付,若欲加兵,势必御之。”众将的这一决定,摆明了联合抗命,并要以武力抗拒郑成功的兴师问罪。郑泰反复思考,同意后给郑成功送去诸将公启,启本中有“报恩有日,候阙无期”的话,明确地表达了金、厦诸将的意思。

一向威福擅专、杀伐决断的郑成功,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如此结果。阅信后,他心中愤闷已极,病势更加沉重。但郑成功仍支撑病体,每天登将台手持望远镜眺望澎湖方向有没有船来。直到七日后,他方才完全绝望,气噎而死,享年三十八岁。

一代民族英雄,竟被逆子气死,英年早逝,着实令人叹惜无语。

第137章 广东战局推想第6章 无题第82章 燧发枪第79章 雪中送炭第61章 缜密分析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55章 滇缅战事第119章 弃滇,假投诚第60章 归藩之议第46章 火箭列装第204章 胜后的思考第6章 诡异的族长第193章 古之借鉴第80章 京师大乱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91章 川滇呼应第63章 商品交易所,海军陆战队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89章 东征前线第15章 定情第108章 各怀心思第63章 攻掠辽东第75章 恬然自乐第15章 正妃虚悬第71章 惨烈第144章 讲武会二第109章 得失,海战第143章 移外充内,以内实外第55章 滇缅战事第105章 二等辅兵第3章 安沛入瓮第147章 一战定辽?第114章 赤膊狂杀第240章 一路见闻,骑兵改进第132章 名人阴影第111章 轰击,破阵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3章 召见群将第33章 无题第31章 段氏遗族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238章 萨摩藩,绑架成功第103章 产马之地——河套第148章 再战新会(一)第93章 弃城集军第142章 川中形势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21章 柔情蜜意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12章 不平等条约第249章 殿下不易,酒后点透第80章 特殊人才第51章 战后布局第23章 综合实力第92章 伪造,诡道第139章 不妙的前景第7章 思想理论,倭国来使第31章 故国风情第2章 无题第60章 水师安排,根除“太监”第87章 水西局势第72章 厮杀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225章 晋王表态,格局不同第30章 轻取永昌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3章 综合实力第168章 多番的降将第127章 权臣,制裁和奖励第72章 退第255章 荆岳对峙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125章 反攻之前第22章 响应配合第100章 文化酱缸第66章 移跸蒙自,积极防御第36章 坦白,困城聚歼第68章 慷慨秦腔第66章 弃险第95章 难以逾越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102章 再赴下龙第275章 商税,劝进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62章 乱汝心智,海上感慨第179章 荣誉之争第177章 当兵吃粮?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50章 伏击第12章 困顿之局,天道好还第241章 兵进湖南,建宁诰命第104章 广西,水西第116章 治河之才第18章 元江城防第68章 慷慨秦腔第83章 水西之变第17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217章 困局第141章 千金之喜,开拓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