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江南名士?

感谢把盏龙血热,梦烟寒?夜凭栏,等更耗青春,jforce,南海阵云,老昆明,tommychu,沉默de夏花,色剑,不是笑笑生,欧阳贺志,剑侠dodo,松溪吟游者,东莞光头王,gengxin,青鸟轩居士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赚钱多多,开心快乐。

南明之不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一个能够调动全部抗清力量的权威核心。清廷内部虽然也常有勾心斗角,但大体上能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清胜明败,根本原因不是强弱异形,而是内部凝聚力的差异。

事实上,南明发动的两场大战役都是有可能取胜的。在南线的广东战场上是西打,东不动;北线的长江战役是东打,西不动。仗打成这个样子,还谈什么胜券。

只要郑成功以主力配合李定国,广东必下无疑,尚可喜、耿继茂难逃孔有德的下场。李、郑联军如能收复广东全省,明清局势就将大不一样。而长江战役中,明军在水师上占了绝对优势,又有清统治区内大批复明志士的准备接应,西面可以投入的兵力也相当多。

那时,除了孙可望指定由刘文秀统军攻常德或岳州顺江东下以外,夔东十三家军队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极为有利,战斗力也很强。可为什么夔东十三家的军队没有采取行动的任何迹象呢?

很简单,拥明势力内部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同心合力,实际行使最高权力的人物私心自用,目光狭窄,没有做好协调工作。

现在的抗清形势则大不相同。闽省为主战场,却不是孤立的。晋世子李嗣兴背倚韶关,坐镇大小梅岭,以佯动牵制江西清军;长江水师入江作战,意图会合十家,向湖广施压。并威胁长江沿线;邓耀、杨彦迪两支舰队,可分可合,威胁福州及闽省北部,袭扰并牵制浙江清军。

协调,配合,呼应,明军因为有了统一指挥而战力大增。借助水师的力量,又牢牢地控制着战略主动,战局继续向着不利于清军的方向发展。

其实。开始行动的并不只是东南地区。在四川,庆阳王刘震为先锋,率兵马出嘉定,东进攻打叙州(现宜宾),作出水陆并进,威胁重庆的态势。

而夔东十三家集数万之众,突然由巴东乘船顺江而下,先破归州(现秭归县)。随后进兵攻打彝陵(今湖北宜昌市),楚军野战落败。龟缩于城内急叫援军。

长江水师则在击破清军江防后,又炮轰南京以示威,然后溯流而上。期间小战不断,但频繁而不激烈,沿江汛防清军已经无法再阻挡他们的前进。

“……南北江岸建设墩堡,派兵分守。以防盗贼,本为善法。然止见有兵丁一二名者,甚至空堡而无兵丁者,自南昌以下则更寥寥不可问矣。至安庆又见演武场操点水师,兵丁不过二百余人。皆老弱不堪,如同儿戏;且战舡狭小,仅容数人,视大艘(指长江水师的百吨级舰船)如望高山。如此形状,安望其对垒破敌,决胜于江河之上?所以海寇狂逞,如入无人之境,汛防官兵未闻乘风波战,是徒有防守兵将之名,虚糜朝廷金钱,而毫无江防之实效……”

清吏科右给事中郭一鹗曾经自鄂州登舟,溯江而下,把在沿途所见,写下奏章呈报清廷。他看得很细致,分析得很正确。墩堡空虚,防务松驰,船只狭小,官兵没有水战经验……

但看出问题是一方面,要解决问题则困难重重。清廷也自知其弱,所做的调整便是尽量集中水上力量,在南京下游至入海口建立江防工事,以期阻遏明军的攻入。而一旦作为重点的江防工事被摧毁,中上游的虚弱便暴露无遗。

……

整个大战略的实施,情报局作为幕后英雄,功不可没。没有长期默默的经营,哪能建立起顺畅的联络通道,夔东十三家也不可能在合适的时间展开攻势,进行接应。还有东南沿海,水师的袭扰也多是依据当地情报站人员刺探传递的情报。

赏罚分明,才能激发干劲和积极性。朱永兴审阅一遍名单,痛快地签署了嘉奖令。

“殿下不可心慈,此次借题发挥、敲山震虎,却也免了日后血流成河。”叶虎没有去接嘉奖令,执拗地重申自己的建议。

“谁说日后会血流成河?”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沉声说道:“你的忠心,孤是知道的。建议呢,也有可行之道。只是——牵连太大了。”

叶虎想了想,说道:“那便只处置几个领头儿的。殿下宅心仁厚,希望其他人能从此吸取教训,再不敢生出异心。”

“异心哪——”朱永兴苦笑一声,沉思良久,方才缓缓说道:“便是张心知了。如果他的人头能让别人醒悟,也算是死有所值。”

叶虎心中并不满意,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和宣教司配合好,小事大影响,从此便绝了他们的心思。”朱永兴继续交代着重点,“倘若还是执迷不悟,便是千夫所指、人所唾弃的下场。”

“属下明白了,请殿下放心。”叶虎躬身听教。

“江南的策反工作可以加强。”朱永兴停顿了一下,话题转到了现在的战事,“先沿海,再内陆。趁着人心动摇的时机,尽量配合我军的攻掠,以扩大影响。”

叶虎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昔日江南士人多有与东南延平王、舟山张尚书联络者,不知殿下以为可用否?”

“哪些士人,可有名姓?”朱永兴淡淡地问道。

在明末清初,也许是变幻无常的环境,也许是腥风血雨的恐惧,很多人的行为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令人难以理解。

比如李成栋,先是屠夫,后又反正,以身殉国;比如钱谦益,在弘光时期见风使舵、恬不知耻,清军攻来后又腆颜剃发,主动投降,并做了高官。但在京城仅半年,他又称病回家,秘密投身于反清复明的洪流之中。

顺治三年冬,好友黄毓祺反清起事,急需钱粮,希望他能慷慨解囊。钱谦益二话没说,马上照办。不料事情败露,钱谦益被捕入狱。出狱后,他“贼心不死”,又从顺治七年起,多次冒险赶赴金华,策反总兵马进宝。此间,他多次入狱,但始终不改其志,与姚志卓等人联络东南、西南抗清势力,策划了长江之役。

在行动之外,钱谦益还用自己的笔鞭挞满人,咒骂其为“奴”、“虏”、“杂种”等等,大力颂扬抗清志士的英勇事迹,与之前那个贪生怕死的钱谦益判若两人。

追根究底,还是人性未泯灭,良心未尽丧。满人的嗜杀本性和无数汉人志士的宁死不降,再加上别人对他绵绵不断的羞辱和耻笑,使钱谦益内心所剩不多的良心觉悟了。因此,晚年的他明知有杀头的风险,依然奋力抗争,算是多少安慰了自己的良心。

“当钱谦益往北充修明史副总裁,留居南京的柳氏与人通奸,其子愤之,鸣官究惩。等到钱谦益回来,怒骂其子‘国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节,乃以不能守身责一女子耶?’从此不与其子相见。”叶虎陈述了一些文人的名姓,又讲了一个类似于笑话的小故事。

“呵呵,这钱谦益倒是真心悔悟了。”朱永兴莞尔一笑,沉思半晌,说道:“既然钱谦益有幡然之举,也赢得了吕留良、黄宗羲等人的原谅,那孤也不好苛责。对了,那柳氏便是柳如是吧?”

“正是有河东君之称的柳如是。”叶虎稍有些惊讶,柳如是乃秦淮八艳之一,但这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朱永兴竟能直叫出其姓名。

“有意思。”朱永兴倒是很赞赏的样子,柳如是出于风尘,但风骨却堪比士大夫,着实难得,“嗯,待孤好好想一想,明天给你答复。”

“是。”叶虎见朱永兴再无交代,便告退而出。

吕留良、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大名都为朱永兴所熟悉。钱谦益虽人品不好,但在学问上却不差于以上几位,诗人、史学家、文章家、收藏家……曾被称为王弇州(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

朱永兴不是没意识到自己手下缺乏名士大儒撑门面,但一直忙碌于赚钱、治政、军事,便不得不暂时搁置收拢人才的想法。

其实,在朱永兴心里,一直想着组成一套文学班子,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着明史,二是立新儒学。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只是其一。而给一些历史问题定性、定论,则是长治久安的深远考虑。比如大西军,比如十三家,他们当初的起义是什么性质,是官逼民反,是为饥寒所迫求生存,还是匪贼蜂起?相比之下,十三家的思想包袱显然更重,毕竟是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帝。如何能彻底安定其心,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朱永兴现在做得不错,但他们会不会担心以后呢,翻脸无情,历史上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还历史以真实的面目,其中还涉及到明朝的各种政策,说明其非,才能证明改革的必要性,这也是为朱永兴提供改革所需的理论基础。(未完待续……)

第160章 广州战役(六)第115章 术业有专攻第90章 光复京师第70章 开路迂回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66章 弃险第187章 月夜之思第99章 军歌第118章 极度震骇第81章 书院第117章 断臂?第146章 撤退不易第221章 崇明之基,丧心病狂第18章 天马行空的设想第89章 反攻之谋,三鬼之难第34章 石屏扰袭第155章 广州战役(一)第2章 斗熊救美第216章 水师大展开第91章 川滇呼应第29章 破城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72章 厮杀第132章 广西之变第23章 伏击之地第121章 皇帝不行,我行第44章 率军南下,元江临战第26章 初涉杀场第178章 梅州城下第96章 死地难脱第78章 联合部队,筹划大局第56章 士农工兵商,短视暴敛第136章 梦珠的憧憬第4章 有女名梦珠第41章 左氏说项,绕袭遇伏第92章 无题第28章 封官儿第191章 新气象第93章 战马论第142章 悲观,惨淡第65章 布署第17章 意外之难第42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第95章 初印象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269章 光复神京,天下轰动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36章 进逼松锦,政府措施第264章 山东,江西第64章 苍水之忧,佛朗机炮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73章 小朝会第12章 命运的安排第236章 旗奴家丁、内政外交第237章 京师暗战,伐倭之意第91章 军队建设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140章 战局急转第58章 明智,千秋节第71章 惨烈第64章 计议第41章 大理小吃,蒙化左氏第79章 雪中送炭第32章 鱼龙白服第88章 鲁王移骅,三桂调兵第122章 改变的开始第227章 天下新布局第208章 英年早逝第61章 缜密分析第116章 不悦的提议第47章 大战(一)第120章 大势,决择第51章 战后布局第135章 汉服傣家女第184章 临机而变第200章 占优第50章 南岸歼敌,三鬼决择第16章 大巫的怨毒第246章 江浙内乱,朱三太子第156章 广州战役(二)第6章 暹罗来使第139章 龙多旱,人多乱第207章 胜利,郑家内乱第34章 石屏扰袭第94章 难以抗拒,后宫琐事第55章 地、盐武器,民爵授封第274章 定江南,见士绅第119章 训诫,南征第140章 结局已定第212章 郑经的决定第163章 广州战役(九)第28章 离心之象第91章 川滇呼应第150章 再战新会(三)第110章 胜利的意义第98章 以南养北第2章 斗熊救美第127章 五国军棋第77章 突破,崩溃第51章 死地则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