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大搬家(下)

新年到来之前,张炜带着几十名弟兄从朵颜草原回来了。

从小年开始,沙背沟城寨开始忙碌,这是他们在这里的最后一次新年了,城寨内杀猪宰羊,热热闹闹的过了一个新年。

大明迎来了崇祯十年的新年,新年刚过没多久,李国栋在塞外的两座城寨就开始搬家了,虽说回归大明,众人归心似箭,可是要离开他们亲手建造的,已经居住了七年的“家”,心中居然有几分不舍。

冬小麦在秋天的时候已经种下了,目前暂时不用管它们,等到开春之后,李国栋会让一部分人回来管理小麦,等到小麦收成之后,这里的田地就几乎完全放弃了,只留下哨兵兼职种植一些番薯玉米之类的高产植物。

“高炉拆了运回去,地窝子就不用管了,回到大明,我们可以住更好的房子。”韩大山指挥官兵、工匠和家眷,拆除高炉。

每个人都紧张的忙碌着,收拾家当,瓶瓶罐罐都给搬上了雪橇车。来到这里的老百姓这几年来日子过得都还算不错,但汉人百姓节俭惯了,就算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的破烂罐子都舍不得丢掉,全部装上车带走。

塞外积了厚厚的积雪,雪橇车可以行驶到杀胡口,这也就给李国栋的大搬家提供了许多便利。雪橇车队到了杀胡口之后,百姓们的家当被装上大车,再先到镇安堡休息,然后运去襄陵。

家眷们行走的速度十分缓慢,老老少少的走起来本来就不快,又带着瓶瓶罐罐,从正月十六开始,整整搬了一个多月,才算是把所有人全部安置到了襄陵兵营。

原本襄陵大营内安置了三万流民,李国栋把两万多流民安排给了王全,送去较湿润的江淮一带,那里土地肥沃,气候比西北要温暖多了,农作物产量高,同样的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腾出襄陵大营的地盘,刚好安置从塞外撤回的官兵、匠户和家眷。

襄陵大营开始了大建设,原本只有一座不高的土城,上面是一圈木栅栏,现在开始加高土城。不仅如此,李国栋还对城墙进行加固。周围的砖窑不断冒烟,源源不断的烧出青砖,烧出来坚硬的青砖冷却之后,就被覆盖在夯土外面,成为坚固的城池。只是这座城池还是比较怪,城墙长宽各一里,开了四座城门,每一座城门两边都有凸出外面的空心堡垒,堡垒外面开有射击孔,火铳手可以躲在里面向外面射击;堡垒上方是女墙垛口,弓箭手可以在上面居高临下射箭。城墙的四个角上,也各有一座棱堡,和城门两侧的棱堡一样,都是空心堡垒。城墙上方,后面还有一堵城墙,两堵城墙成阶梯状,构成了立体火力防御。

因为城池是依托地形修建,内高外低,形成了多重居高临下的火力。城内还留有多条可以突出城外的地下通道。如此浩大的工程,施工难度却不是非常大,因为这里的土质和黄土高原一样,泥土粘性好,容易挖掘,气候又干燥,便于施工。更加上李国栋烧制出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晾干之后就变得和石头一样坚硬。

城内,一座座房子拔地而起,按照各种功能,分为家眷和匠户住宅区,军官府邸,士兵居住区、食堂、浴室、仓库、铁厂、商铺等建筑,布置得井井有条。城池面积虽然不大,但都修建三层到四层的楼房,所以这座不大的城池内可以容纳三万多人,而且每一栋建筑物都坚固无比,那些房屋只要略加改造,就能成为一座座堡垒。即便是敌人破了城墙攻入城内,也得面临惨烈的巷战。

能够那么快建成坚固的楼房,都要归功于李国栋烧制出的那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此外,黄土地中砂石粘土多,普通的粘土少,而李国栋想出的砂石粘土烧砖法,以砂石粘土、页岩和煤灰混合了烧砖,烧制出来的青砖坚硬异常。

“这砖真硬啊,简直就和石头一样坚硬。”工匠们需要把大砖块敲打成小砖块的时候才发现,这种青砖坚硬异常,砸了半天才能砸下来一块,以这种砖块混合上新式建筑材料造成的房子和城墙,简直就是铜墙铁壁。

其实按照李国栋的计划,今后他的防御重点是在江淮一带的斗湖城寨。为了应对将来的清军入关,他的战略思想是守住两淮之地,方可保证长江防线。即使是江北四镇都丢掉了,他也能在清军背后插入一颗拔不掉的钉子!特别是在洪泽湖的上方修建的城寨,随时可以炸开高家堰,水淹淮扬,切断运河交通。

但山西的防御也不能放松,山西是华北平原的屋脊,只要山西在汉人手里,无论是在大明手中,还是在闯军手里,都能让占领了华北平原的清军惶惶不安。

下一步计划是在山东各丘陵地区修建城寨,山东和山西夹击华北平原,在战略上对入关的清军形成包围之势。

目前的襄陵大营,也是最重要的兵器生产基地,山西煤多,李国栋麾下的匠户们已经在他的提示之下,摸索出了炼焦技术,有了炼焦技术之后,就能以焦炭来生产钢铁,成本远低于木炭炼铁。有了低成本的炼铁技术,李国栋就能考虑生产铁丝网了。有了铁丝网,就能阻挡清军骑兵的冲击。

至于如何对付乌真超哈兵、天佑兵、天助军之类的清军火器兵,李国栋只能考虑以超过清军火力的火器来压制。今后的战事,汉八旗火器兵必然是李国栋最大的敌人。

襄陵这块地方是好地方,煤炭资源丰富,又有汾河流过,打造了一批水车,就能灌溉农田。此地原本被流贼洗劫过,大批的土地都成为无主之地,李国栋在此地屯军,卢象升也有在汾河谷地屯军。而孙传庭则是在渭河谷地屯军。

李国栋还有一个打算,就是在襄陵城池完工之后,他想要带人去一趟巨鹿,准备在那里挖掘几条地道,再修建一座仓库,为迎接崇祯十一年清军入寇提前做好准备,他要在巨鹿先勘察好地形。等到清军入寇的时候,将会把大批铁丝网运往巨鹿。

也就在李国栋大力兴建襄陵大营的时候,驻守在洪泽湖上游的王全也在大兴土木,扩大他的城寨。从表面上看,王全有他自己的职务,因为屡立战功,他这个买来的千户已经升为卫指挥使司,属于军户编制,不属于募兵。而李国栋的军队属于募兵,两人分属两个系统。当然了,王全真正的上级长官可不是都司,而是李国栋,只是外面的人不知道罢了。

斗湖城寨经过六年多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为一座方圆六里的大型城池,偌大的城池,是在原来的土城基础上扩建起来的,不过并非是一座单独的城池,而是由八座长宽各二里的城池组合而成,每座城池之间有城墙和壕沟连接,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呼应,每一座城池内,都盖了坚固的石头房子,每一座房子都是御敌的堡垒。

第385章 乌真超哈兵(四)第306章 草原哨骑战第181章 难民队伍第703章 抵达瓜洲第733章 援军至天津第355章 皮岛第827章 收编高杰部第412章 清军逃亡之路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481章 救援高阳(三)第1016章 攻打保定第172章 赤地千里第655章 战左贼(上)第45章 艰难守城第805章 扬州搬迁工作第309章 虎入羊群第275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262章 伏击科尔沁骑兵第44章 大安口之战第851章 火烧扬州(二)第129章 铸造三磅炮第731章 实力反杀第130章 三年式野战炮第524章 拦截清军(二)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568章 工程兵第509章 地道地雷第688章 左贼抢粮第519章 夜袭岳托(三)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第692章 湖广争夺战(四)第145章 大德旺商号第353章 清军入朝第210章 南方盛世第35章 伏击哨骑第664章 张献忠弃武昌第759章 俘虏炮灰攻城第300章 会见车臣汗第318章 岳托惨败第930章 智取夔州第14章 大安口守军第894章 智取惠州第314章 古禄格大汗第237章 水下导火索第34章 金军入寇第895章 擒杀高进库第5章 大盛魁护卫队第344章 激发斗志第375章 张定国劫粮第354章 鳌拜夜袭第68章 遭遇哨骑第410章 清军突围(上)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13章 前往大安口第711章 京师城破第482章 救援高阳(四)第880章 打土豪分田地(三)第349章 孙家三兄弟第132章 京畿局势第222章 金门总兵府第10章 争夺粮食第68章 遭遇哨骑第594章 闯王受伤第128章 改进火炮计划第857章 生擒多铎第601章 东林江南银号(上)第622章 战贼骑(三)第809章 爆破组准备第492章 孙之獬降清(下)第49章 金兵追杀难民第214章 前往杭州第543章 比穷大赛(下)第615章 松山突围(中)第453章 隔桥对峙第597章 开封之战(下)第352章 水师总兵黄蜚第677章 巨寇之死第656章 战左贼(中)第778章 交保释金可出狱第876章 攻龙川第324章 多尔衮东撤第377章 百万赎金第478章 宣大总督陈新甲第38章 激怒敌人第88章 孙府定计第172章 赤地千里第382章 乌真超哈兵(一)第517章 夜袭岳托(一)第647章 出售房第747章 李自成发财第579章 洛阳城内(下)第874章 少林五祖第758章 多抓俘虏当炮灰第741章 别让昏君南下第241章 要招安需破财第173章 救助难民第400章 劝降第843章 龙骑兵对重骑兵第375章 张定国劫粮第818章 清军兵临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