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民兵训练

听说地主士绅要组织“还乡团”打回来,叶春生决定誓死捍卫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淮军和锦衣卫没有来的时候,叶春生租种叶憬舟家的十亩水田,需要每年交出超过七成的收成给地叶憬舟,还要缴纳苛捐杂税,剩下的连吃顿干饭都是奢望,平常时节每天也就两顿米糠熬成的粥,再加上番薯之类糊口。稍有收成不好,一家人就得靠野菜甚至草根树皮渡日,而且官府可不会为了农民吃不饱而免除税收,为了交税还得去借高利贷。

什么田赋,丁银,徭役折银,什么火耗,乱七八糟苛捐杂税,压得叶春生一家根本喘不过气来。

东家叶憬舟是一名举人,家里肯定是有免税的地,可是那些免税的地轮不到他叶春生来种啊,那些免税的地,都是叶憬舟的亲信奴仆或者沾亲带故的人种了。叶春生种的地可是要交税的,田赋之类的,都转嫁到了他们佃户身上。

世世代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他爷爷这样,他爹也这样,他自己也这样,若不是淮军来了,他儿子、孙子,子子孙孙还得继续过这样的日子,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就像在一片漆黑的深渊里,看不到一丝光明的活着,

至于让自己的孩子去考科举?还是洗洗睡吧,在梦里什么都有。考科举?不要本钱吗?送孩子去私塾读书,学费根本不是他能承受的。而且在几年前,儿子也饿死了,就连这个梦想都彻底绝了念头。

当年收成不好,衙门里的差役和当地的士绅还来催缴税收,结果儿子饿死了,叶春生在心里暗骂坐在京城龙椅上的那位天子。

可是淮军和锦衣卫来了之后,他才明白,大明的天子其实是爱戴百姓的,都是下面那些贪官污吏和骑在他们头上拉屎拉尿的士绅,他们才是真正压迫自己的坏人!

听说皇帝陛下穿的衣服都打补丁了,每天餐桌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肉食,皇后娘娘还要亲自织布。

皇帝的日子过得那么惨,真的是不敢想象,在这些农民心中,皇帝不是连用的锄头都是金的?

每年农民上缴了那么多田赋,丁银,徭役折银和各种苛捐杂税,都到了哪里去了?为何皇帝陛下还那么穷?都被那些士绅勾结贪官污吏,银子全部落入他们的口袋里了。

在苛捐杂税的重压之下,北方的农民都造反了。可是皇帝让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捐银,没有一个人捐出银子的。后来皇帝侥幸逃出了京城,路过扬州的时候,见到一家士绅吃的一顿饭,花费的银子居然相当于皇帝一年的饭钱,结果皇帝大怒,让锦衣卫把那一家人都给拿下了。

叶春生没有文化,也不识字,这些事都是锦衣卫告诉他们的,他只知道,这些锦衣卫是自己的恩人。

可是“还乡团”就要打回来了,一旦“还乡团”打了回来,他们肯定要杀害锦衣卫,还要从自己手里夺回土地。

自己能答应吗?当然不能!

于是叶春生就这样成为了一名民兵,他的年龄是大了点,可是他家里就剩下他一个男人了,剩下的就是一个准备嫁给军人的女儿。

准女婿跟着楚国公去征讨那些贪官污吏了,叶春生必须自己拿起武器,来保护自己好容易得到的田地,保护那些给了自己田地的锦衣卫。

县城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新成立了一个衙门,叫县武装部,由县令和典史管辖。

县里新的县令,是一条三大五粗的彪形大汉,满脸杀气,一看就知道是一名武人出身的武夫。可是这位武夫出身的县令,对叶春生这样的老百姓却十分和善。

若是按照原来的制度,龙川县令因为叛逆谋反被抓后,应当由朝廷吏部新派县令。但现在朝廷人手也不够,而且这里刚刚打下来,朝廷内阁也暂时无法顾及此地,所以李国栋就干脆自己来任命了一名老兵当县令。

武夫担任县令,肯定是违反了大明祖制,可是在这乱世之中,有谁能顾得上那么多?

叶春生加入了民兵之后,发了一杆以竹子削尖的竹矛,之后就在县城外面的河边沙滩上进行队列训练。

新加入的民兵,在县城外面搭建了一座临时军营,反正现在是农闲季节,叶春生他们将会在这座军营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训练。

头几天的队列训练中,闹出了不少笑话,很多人连左和右都分不清楚,当教官大喊“向右转”的时候,结果很多人转反了,和战友面对面,队伍变得混乱不堪。

教官用皮鞭告诉那些转错的人,给他们长长记性,包括叶春生在内,有不少人吃了皮鞭。

在训练的休息时刻,叶春生找了教官,疑惑不解的问道:“长官,我们每天拿着竹矛,一动不动的站着,要不然就是什么来回转动,这又有什么用?”

“队列训练,是基础,是军队最基本的纪律。虽然你们不是正规的军人,但是你们想要保护自己的家园,就必须知道,在战场上,只能严格的遵守命令!长官没说后退的时候擅自退却,当斩之!今天你们挨的是皮鞭,今后上了战场,出了错,那可是掉脑袋的事情。”

“这队列训练,要训练到什么时候?”叶春生又问。

“一个月,一个月之后,我们将会发给你们武器,有人是长枪兵,有人是火铳手,有人是弩手,还有人当盾牌手。你们不需要野外浪战,只要守好自己的庄寨就好了。”教官回道。

民兵的兵种,无非是长枪兵、火铳兵、弩兵、小炮手和盾牌手(不是刀牌手,除了一面用来保护战友的大盾之外,右手持一根短矛)五种,都是最廉价最容易训练的兵种,只要有两个月训练下来,借助寨墙守城完全没问题。

李国栋手中目前鸟铳和斑鸠脚铳多得比大米还多,大批缴获的鸟铳和斑鸠脚铳,还有虎蹲炮和佛郎机,这些火器李国栋自己看不上眼,正好借助这个机会,把这些火器都配备给了民兵。

也就在粤东北淮军已经占领的各县城训练民兵的时候,李国栋的淮军已经抵达了潮州府城外。

潮州守将车任重自以为潮州府城池坚固,企图凭借着城墙负隅顽抗。

淮军架起了大小火炮,对准潮州城墙发起了猛烈的炮击,呼啸的炮弹下冰雹一样不断的落在潮州城头,打得城砖崩裂,碎石横飞。臼炮发射的开花炮弹落在城头,炸开了一团团火球。

李国栋当然不会完全指望以大炮轰开坚固的城墙,在以火炮压制城头守军的同时,淮军的简易盾车载着沙袋,抵近了护城河边,把一袋袋沙袋投进护城河内。只用了一日时间,就填平了一段护城河。

接下来,淮军就以望楼车上的线膛枪手压制城头守军远程火力,然后让辅兵推着以船只改成的轒轀车抵近城墙。

这些轒轀车都是从韩江里捞上来的船只改成的,把船底倒扣在车架子上,就变成了一辆最简单的轒轀车,施工时间短,防护能力又强悍。

第845章 大清版萨尔浒第702章 冲过九江第242章 水刑逼供第879章 打土豪分田地(二)第17章 为何改走西口第929章 大西军闯军联手第94章 曼古歹战术第611章 海外产粮地第84章 孙承宗第722章 抵达天津第378章 吴三桂进货第206章 成亲和南下第650章 前往安庆第32章 砂模铸造三眼铳第642章 江南银号开业第445章 新土默特汗第204章 伏击科尔沁人第568章 工程兵第657章 战左贼(下)第589章 闯军抵开封第166章 坑死晋商第309章 虎入羊群第108章 夜间纵火第311章 蒙古人夜间骚扰第375章 张定国劫粮第500章 未卜先知第570章 攻寨攻城第660章 发兵武昌第865章 赣州之战前夕第248章 卖新式粮食第198章 千里奔袭(三)第72章 救大明百姓(三)第135章 夜袭固安(上)第197章 千里奔袭(二)第701章 进京勤王第446章 铳刺第498章 诡异的村子(下)第743章 阉狗杀人了第1019章 收复京师第38章 激怒敌人第368章 各方反应第25章 蒙古骑射第856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第843章 龙骑兵对重骑兵第1014章 凯旋归来第602章 东林江南银号(中)第220章 大汗见大汗第837章 水骑配合(四)第437章 黑煤矿黑老板第500章 未卜先知第767章 将计就计第511章 反攻突破(下)第529章 打士绅烧地契第349章 孙家三兄弟第377章 百万赎金第125章 蒙古炮灰(下)第672章 水师炮击贼军第826章 斩杀许定国第699章 孙传庭来了第256章 两道圣旨第215章 天下第一富商第92章 改良火药第299章 出使漠北第663章 兵临九江第638章 张书恒的场子第191章 水匪来袭第536章 欺君之罪第477章 火烧公府第848章 扬州攻防战第667章 左良玉抗旨第435章 卢象升来访第169章 崇祯四年新年第625 李自成再抵开封第632章 盾车破营(一)第702章 冲过九江第33章 重型火绳大铳第356章 攻打汉阳第106章 大曹小曹第117章 通州之战(三)第821章 水骑联合演习第200章 俘虏皇太极岳母第839章 水骑配合(六)第532章 士绅商人炮灰(下)第664章 张献忠弃武昌第126章 皇太极认怂第890章 鑫源堂广东分号第39章 头破血流第39章 头破血流第368章 各方反应第490章 清军要攻济南第874章 少林五祖第853章 火烧扬州(四)第18章 真相第180章 屠杀流民第842章 铁骑夹击第526章 拦截清军(四)第211章 江南士子第442章 俄木布嫁女第655章 战左贼(上)第19章 情报换牧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