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解决卫所问题

李国栋回道:“你不必担心,你回到京城暂时担任一个闲职,其实也用不了多久,李某将会率军北伐,到时候需要地方官的县城就多了,到了那时候肯定会有你外派的机会。这样吧,本国公仁心宅厚,既然你是主动献城,本国公可以赏你一千两银子,这些银子足够你在京城生活好几年了。”“多谢国公爷大恩大德。”县令千恩万谢,拿了李国栋赏他的银子后,就离开了潮阳。

之所以李国栋宁可自掏腰包,赏给开城投降的县令一些银子,让他回京去户部,也不愿意把县令留在当地继续当县令,就是因为县令在当地肯定多少和当地人有些瓜葛,若是让他留下来继续当县令,有些事情就不好处理了。可是他是主动献城投降的,又不能随意给他定罪。若是投降的人还要获罪,今后还有谁敢投降?

潮阳县,地少人多,仅有的一点良田,都掌握在潮阳卫所和海门所手中,当地的百姓不是依靠给商人当帮工,就是依靠捕鱼为生。

可以想象得到,若是没有李国栋,广东落入大清手中之后,清廷颁布了禁海令和迁海令,这里的老百姓将会有多么悲惨!

潮阳地少人多,满清朝廷为了防范郑成功,强行迁走海边百姓。结果老百姓被迫放弃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大海,到了内陆,连可以种粮食的地都没有,不知道多少老百姓饿死。在执行迁海令的过程中,也不计其数的百姓死在半路上。

迁走了百姓之后,吴六奇在海边修建了防线,一旦发现越界百姓,不是就地斩首,就是送去衙门处斩,血淋淋的人头挂在海边,警告那些试图出海捕捞的老百姓不得越界。

不过现在的吴六奇在李国栋军中,而且他也没机会当汉奸了,更不可能坚决执行禁海令杀害百姓。

这次吴六奇跟着李国栋打到了潮州,也算是回老家了。吴六奇从小家中贫困,就去了一家寺庙当火工,偷学了武艺,他天生力大无穷,又学了精湛的武功,只可惜一直没有报国机会。吴六奇是遇上了李国栋,结果很快就从一名小兵提拔上去,升官的速度就像是坐火箭。

这次吴六奇回到了老家,也算是衣锦还乡,在家乡人面前,可是赚够了别人羡慕的眼光。

攻克了潮阳县城之后,淮军直奔海门所而去。

海门所,原本是一座水师的卫所,陆战能力本来就差,早在大明中期的时候,那些卫所边军就已经不堪用了。倭寇来袭,他们只敢躲在卫城内闭门不出,眼睁睁的看着倭寇烧杀掳掠,根本不敢出城一战。

就这样的垃圾兵,李国栋的两千淮军绝对可以轻轻松松让他们投降。

李国栋下令,架起火炮,然后派遣一名神箭手,把一封劝降信射入城内。

劝降信上面写着,给海门所半个时辰的考虑时间,时辰到,若是还不开城投降,淮军将会攻城。一旦攻破城池,海门所内所有总旗以上的军官全部斩首。

距离最后期限有半个小时,李国栋带着几名亲信在海门所城外走了一圈,只见这座卫所位于江口,控制住了练江出海口,卫所对着大海和练江的那两边城墙上,都修筑有炮台,不过听说那些大炮都是正德年间,甚至还有洪武年间的老古董了,能不能打得响不知道,充其量只是拿来吓唬人的。

这座卫所三面环水,西南方向是练江,东北方向是韩江,东南方向是大海,只有西北方向毗邻潮阳县城。

韩江的对岸,是澄海县,也就是后世的汕头金平区和龙湖区。海门所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可是半个时辰还没到,就见到卫所城门打开,城内的守军出城投降了。

“投降就对了,都是咱大明的军队,何必自相残杀?”李国栋笑着道。

尽管卫所是自动投降的,但是那些卫所军官不可能还让他们继续留在这里,骑在军户们头上敲骨吸髓的剥削了,李国栋得要给这些世袭的卫所军官安排去处。

“你们虽然已经投降了,而且是主动开城投降,可是按照惯例,你们不能留在海门所了,海门所的田地全部收归皇田,本国公将会安排你们带上人去开疆拓土。不过如今,大明内乱未平,北有建奴,你们几个就先跟随本国公平定内乱,再北伐中原吧!”李国栋对那些投降的卫所军官说道。

虽然这些卫所军官祖祖辈辈侵吞军户田地所得的土地,就被李国栋三言两语给全部剥夺充公了,可是他们也没有后悔自己投降的决定,因为不投降的话,他们的脑袋已经落地了。而且他们投降了之后,他们家里的金银财宝还能得到保留。

这些卫所军官被李国栋安排进入了淮军工程兵,反正不指望他们能够打仗,就让他们担任修建工程,运输物资的职务。等到大明准备殖民北美大陆的时候,再把这些人都派出去。

虽然经过两百多年下来,这些世袭军官已经烂到极点了,可是他们毕竟是祖祖辈辈练武下来的,在把他们送去海外,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就能恢复血液中原本的凶悍,还是不错的军官。只是开疆拓土,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那几名军官只能道谢之后,离开了卫所,暂时先跟着淮军走了。

淮军接管了海门所,首先就对原本的卫所边军进行重新挑选,一些老弱病残的全部变成农民,专门负责种地就好了。那些精壮汉子,都改编成募兵,负责驻守炮台。同时,还对炮台进行修缮,用来保护潮州府的海上大门。

卫所的田地全部没收充公,划为皇田,租给原来的军户耕种,军户和耕种皇田的农民一样的待遇,只交佃租,不收赋税。

对于处理军户所的问题,李国栋早就给崇祯上奏过了。大明经历了近三百年,那些军户所不但不是保家卫国的武装,反而变成了大明的累赘之一。

大明的累赘有三:第一是宗室,宗室被李自成和张献忠灭了许多,极大程度的减轻了负担。

第二个累赘是文官士绅集团,北方的文官士绅集团已经降清了,以后李国栋会慢慢收拾他们,南方的文官士绅集团,在李国栋的分化之下,变成了两种:一种是江南的工商业士绅,那些士绅得到李国栋的支持,将会变成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有一种是传统的土地士绅,李国栋会逐步消灭那些土地士绅,有些是军事打击消灭,譬如说广东等地的从逆士绅。湖北和江南的土地士绅,没有借口处理的,将会通过合法的竞争手段,把他们转变成工商业士绅。

第三个累赘就是各处卫所了,那些卫所也占了不少良田,却不缴纳税收,财富都落入那些卫所军官手里。可问题是,那些剥削军户的军官们能打仗也就算了,他们根本就无法打仗,大部分的人都是废物点心。所以李国栋要逐渐把卫所的土地都变成皇田,卫所军官清理出去。

第930章 智取夔州第661章 实力和恩德第746章 抄家发大财第625 李自成再抵开封第871章 攻克赣州第466章 华容道第526章 拦截清军(四)第483章 救援高阳(五)第598章 李自成退兵第1022章 大唐日不落帝国(全文终)第927章 出使四川(下)第102章 返回通州之路第1013章 四路北伐一路南下第175章 皇太极的手段第886章 民兵训练第553章 常熟钱谦益第537章 可怜的穷皇帝第619章 收服曹变蛟第762章 攻打行宫(下)第272章 丛林搏杀第280章 建奴攻入城了第47章 大安口城破第44章 大安口之战第216章 郑芝龙第190章 难民筑城第702章 冲过九江第226章 铁模铸炮第612章 解救曹变蛟第775章 崇祯遇刺(中)第607章 闸港走私船第298章 贼军攻城第134章 木马计第819章 济南空城第399章 鱼梁道第510章 反攻突破(中)第543章 比穷大赛(下)第7章 遭遇岳托第290章 八大福晋第35章 伏击哨骑第869章 重型攻城巨炮(中)第874章 少林五祖第567章 贼将军左良玉(下)第474章 劝降孔胤植第321章 多尔衮渡河(中)第395章 火烧草原(二)第53章 谋划袭营第312章 歼灭金军运粮队第721章 天津水师第291章 遭遇后金使团第403章 归化降清第267章 重炮显神威第504章 蒿水桥之战(二)第491章 孙之獬降清(上)第388章 清军攻归化第70章 救大明百姓(一)第411章 清军突围(下)第161章 初见张定国第346章 假烟第732章 终于安全了第583章 洛阳之战(中)第35章 伏击哨骑第271章 骑兵步战第480章 救援高阳(二)第553章 常熟钱谦益第443章 札萨克图汗之死第313章 瓜分战利品第779章 洪承畴献计第581章 闯军围洛阳第726章 顺军劝降第743章 阉狗杀人了第576章 花钱的水师第242章 水刑逼供第635章 盾车破营(四)第223章 郑家铁匠铺第298章 贼军攻城第257章 铜和炮第528章 岳托父子三人第604章 银行股东第364章 夜袭水师大营(下)第356章 攻打汉阳第443章 札萨克图汗之死第863章 赣江水战(上)滴328章 皇太极援军第243章 掌柜变百户第529章 打士绅烧地契第263章 突现的土城第233章 借来的水师第891章 东江之战前夕第86章 回明遭拒第44章 大安口之战第629章 教训闯贼(中)第73章 救大明百姓(四)第930章 智取夔州第502章 清军重围第404章 神战士第640章 收服王辅臣第465章 三眼铳发威第174章 范永斗遭难第201章 大凌河之战第207章 运河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