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余胜军协防团

“果然不出所料,苏州周边的贼军真的来增援苏州了!”在余胜军的军事会议上,石琅翼如此道一边翻看着信报一边道。

施清瑄也是借口道:“这股贼军应该是之前分兵出去攻打长洲县各地的,根据侦骑的信报大约有万人规模!”

而上方的林哲也是适时开口了:“吸引周边贼军来苏州,并在路上打掉他们是我们的既定策略,既然他们来了,那么我们也不能干坐着!”

当即他看向石琅翼道:“翔之,你带着第一混成团出战,急速北上务必尽快解决他们!”

随后又是看向王吕云:“你的第二骑兵连也要配合第一混成团作战!”

石琅翼和王吕云自然是应声而起,领命称是,而等石琅翼以及王吕云出去整合本队人马准备出战的时候,施清瑄面带忧色对林哲道:“大帅,我们兵力本来就不多,如今分兵千余出战,到时候敌军万一出城来攻恐怕……”

不过林哲却是打断了他的话:“无妨,我们如今营地稳固,他们不来还好,如果敢主动来攻,必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吴汝孝如果一直龟缩在苏州城内,林哲短时间内还真没什么好办法,虽然余胜军的于攻城能力相对比其他太平军,清军而言强得多,但实际上也没超越这个时代,依旧是用火炮轰炸为主,然后用步兵上前对射并强行登墙,而一旦靠近的话余胜军引以为傲的远距离火力就会失去作用,被迫陷入城头肉搏战甚至城内巷战这种情况。

而这些情况对于余胜军而言是一直极为极力避免的,从余胜军的上海攻城战,广德攻城战就可以看得出来,余胜军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正儿八经爬过墙头,打上海的时候都是直接把城墙给轰塌了,然后依旧用线列作战的方式进缺口作战的。

进攻广德的就更加不用说了,余胜军从头到尾就没上过城头,只是用火炮轰个不停,硬生生用海量的炮弹把林成庭的部队给赶出广德,逼他们主动撤退最后追上去野战。

所以余胜军短时间内攻陷苏州城不现实,不是打不下,而是不愿意承受攻城所付出的伤亡代价。所以林哲巴不得他们主动出城,到时候自己完全可以和他们打一场野战或者防守作战,从而一举击溃他们,奠定胜局。

“还有,我们的水师营也快到了,水师营这一次带来的将士有三百之数,也可以协防一二!”林哲口中的水师营就是那支在上海组建的水师营。

该水师营经过半年发展,已经是初具规模,拥有八百吨的风帆蒸汽明轮船一艘,四百多吨的风帆船一艘,另外还有十余艘数十吨左右的内河改装战船。除了这些战舰外,军需局征用、雇佣的上百艘中小型内河运输帆船只也是临时划归水师营管理。

由于水师营的那两艘八百吨以及四百吨的改装战舰都是远航船只,吃水极深,只能在长江以及黄浦江航行,所以之前不管是出战到湖州还是现在到苏州,那两艘战舰都没来,只有一些中小船只来了。

苏南虽说水网密布,但是大江大河也是没有多少,水师营要到内陆作战支援陆军作战,就只能是派遣中小型战船。

这一次水师营不仅仅自身带着十多艘小型战船过来,而且还协同军需局护送了数十船弹药补给过来,用以缓解余胜军的庞大军需压力。

至于援兵,除了三百多水师营的水兵了,其他的一个没有。

如今林哲麾下兵力奇缺,以往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这一个多月的作战中却是让他深感兵力不足。

刚在湖州打完呢,还没来得及巩固在皖南地区的战果,把林成庭彻底逐出广德州呢,苏州那边就是被太平军拿下,而上海缺兵少将迫使他急匆匆的赶回苏南。

感到兵力奇缺的林哲还在湖州的时候,就已经动了继续扩军的心思!

尽管扩军后的军费压力太过庞大,但是现在不扩军也不行,所以林哲想着先把军队扩编了再说,短时间几个月内余胜军的小金库还能撑得住,至于小金库花完了以后怎么养军?

林哲暂时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方法不外乎几个:向朝廷要钱;向地方官府要钱;自己直接动手抢。

有兵有枪在手,还怕没有军费?

所以他在湖州的时候就组建了第七步兵营,第六炮兵连以及第三骑兵连以及第三辎重营,并加上第四步兵营、第五炮兵连共同组建了第二混成团。

同时他还派了人回浙江,尤其是去浙江南部的几个府县招募兵员,同时又传令上海那边的人在松江府一带招募新兵。

并命令原第一混成团参谋长许鹏安返回绍兴,招募兵员并组建训练第八步兵营。

抵达苏南后,又派遣原第一辎重营营长费群阳返回上海,上海周边地区招募兵员用以组建第九步兵营,并充当上海守军的司令官,统辖原驻扎上海商贸区的第六营以及驻扎上海县城的五百绿营,当然了新组建的第九步兵营也会临时加入上海守军的序列。

只不过这些新扩编的军队大多都还处于初期扩编的阶段,只有第七步兵营和第六炮兵营的情况好一些,但是第八步兵营和第九步兵营现在连士兵都还在刚招募的阶段,要成军至少也得几个月以后。

因此短时间内来说,苏州方向的余胜军已经不可能获得援军,一切只能靠自己。

为了解决兵力紧缺,林哲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那一万多人俘虏上头。

这些俘虏的太平军士兵虽然老少残弱都有,但是全都是男性。吴汝孝的大军里头虽然男女老少都有,但是绝大部分还是男性,毕竟就算是挟裹,人家也不是乱挟裹的,抓壮丁也只抓青壮年。军中的少部分老弱妇孺,大多是士兵们的家属,他们自己跟着过来的,并不算是吴汝孝麾下的士兵。

这些俘虏都是男性,而这些男性当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青壮年,如果能够把这些青壮年用上的话,估计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兵力紧缺问题。

而林哲想来是个想做就做的人,如其养着他们干活,还不如把他们重新武装起来缓解自己的兵力不足呢。

当然了这些挑选出来的青壮由于各种问题,肯定是不能直接补充进入余胜军里头的,余胜军对士兵的要求非常高,募兵的时候不仅仅对士兵的身体素质有要求,更要求身家清白的农村子弟,有家人,有村老庄头担保,不要市井小民,不要流民逃兵。

更加没有把俘虏补充进来的习惯!

林哲是打算把这些挑选出来的青壮俘虏统一编为单独作战的部队,并让原第三步兵营的副营长刘和涛负责编练该部。

那些俘虏们听到余胜军要从他们当中挑选一部分青壮从军,表示只要愿意为余胜军作战,那么他们以往投效太平军的事迹就一笔勾销,往后他们就不是贼军而是官军了。

凡入选者可以一日就食三餐,其中两餐都是干饭,只要服役一年就可以重获自由并返乡,同时会获得一笔遣散费。如果愿意继续服役,并通过考核者,继续服役期间可按月领取一定数额的饷银。

听闻这些条件,不少青壮都是跃跃而试,他们都不是看重什么官军,长毛的区别,也不看重以后是否能够获得自由,他们看重的东西很简单:一日三餐,两餐干饭。

说起来,这些战俘其实也都是一些可怜人,他们原本只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太平军到来后,他们就是被太平军的士兵们强行征召,成为了一个炮灰。

吴汝孝的太平军由于一直流动作战,粮食基本靠抢,而且他们人有多,这军粮自然是优先供应那些正规军,他们这些被强行拉来的壮丁一天顶多两餐,一顿稀饭一顿干饭。有时候每天一顿干饭都吃不上。

要不然前头被打败逃跑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只跑了几百米就累的跑不动最后被俘虏了。

余胜军也不是慈善机构,对这些俘虏虽然也给吃的,但每天也只给点稀饭而已,如今听闻只要入选就能够吃饱饭,他们那里还管你余胜军是长毛还是清妖啊,也不管以后是死死活,先加入进去吃饱饭再说。

仅仅是用了吃饱饭作为诱惑,余胜军就轻松从一万多战俘里头挑选了一千五百多名青壮,那些没被选上的都是唉声叹气或者露出绝望神色,因为那些被挑中的人当场就在边上被发放了一碗米饭,很多人蹲着就是直接吃了起来。但是其他没被选上的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吃大碗大碗的白米饭,自己只能以稀粥果腹,最后茫然度日等待着余胜军把他们主动释放的那一天。

一千五百多青壮挑选出来后,编组了三个步兵营,合编为一个团,林哲把这个团命名‘余胜军协防团’的番号。

由刘和涛加少校衔,并担任余胜军协防团的团长,再从余胜军调来了多名军官分别担任团参谋长,营长、副营长,又调来了余胜军四十多名资深士官担任这些俘虏们的连长、副连长,至于上百个排长职位,则是从俘虏中直接选拔。

由于是俘虏部队,而且都是一些未经训练的民夫百姓,林哲自然不会给他们装备先进的米尼步枪,只是从余胜军之前缴获的大量冷兵器、火绳枪等挑出来一部分让他们装备。

对这种临时从俘虏中挑选兵员编成,装备简陋原始武器的部队战斗力自然是不用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和湘军,余胜军这种清军体内的地方团练精锐没法比,也打不过太平军内的正规军。

但是总比那些地方乡勇、比那些毫无组织的流民军队好一些。

林哲也没指望过这支协防团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惊喜,他只要协防团能够略微分担一些余胜军的压力,那么这就足够了。

而当林哲搞着这个‘协防团’,防止苏州守军出城的时候,石琅翼率领的第一混成团也已经是绕过苏州城,然后直抵苏州西北部地步,而在他们的西方方向,则是从长洲增援苏州的太平天国援军!

第40章 五十对八百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256章 绝望之战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350章 降臣李鸿章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1章 余姚林家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640章 郭龙云面圣第653章 新式步枪选型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534章 进驻九龙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352章 第六军的北伐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8章 营制第71章 扩军五千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193章 混战皖北第269章 死城安庆第373章 军官缺口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337章 继承人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478章 密室会谈第136章 血流成河第14章 自筹军费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364章 视察帝国大学第225章 攻克宿迁第341章 办学难第591章 元宵国宴第147章 围攻杭州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408章 文武之争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254章 一夜寒风起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414章 方德嫔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462章 隆丰收购案第624章 婆罗洲第446章 庞大订单第81章 林德1854步枪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130章 打到镇江去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141章 起兵的借口第186章 黄宗汉的选择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68章 十万两第425章 提亲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144章 讨胡灭贼檄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74章 上任设衙第525章 夏威夷战争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17章 长兴初战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467章 天津北方钢铁厂第394章 饿狼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54章 兵指青浦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339章 私营教育第450章 工业基础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583章 防护巡洋舰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555章 新版纸币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154章 战火再燃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