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上海建市

尽管萧昌中并不是第一次见林哲,但是在南京的平仁堂内见林哲还是头一回!

萧昌中和中华帝国的诸多高级官员们一样,都是很早就加入了余胜军这个体系,早在1854年的时候就是加入了当时商贸区衙门。

他当初进入商贸区衙门工作后,一开始只是担任总务处的普通科员,然而升任总务处帮办,再到总务处总办,并在这个职位上待了一年多。

等到1856年的时候林哲举旗独立后,林哲不再亲自兼任商贸区督办,所以萧昌中这个总务处总办就是顺势成为了商贸区区长,开始大权在握,主政一方。

担任商贸区区长将近两年时间来,他也算得上是勤勉有加,当然更最重要的是他始终坚持林哲时代制定的一系列商贸区发展计划。

使得商贸区在过去的两年内虽然受到战争的波及,但是依旧保持高速发展!

不仅仅进一步扩大了商贸区的拳头产业生丝产业,同时萧昌中在任上还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力争打造出一个完善的工业城市。

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各种服务类的第三产业外,也是大力引导市场资本投资其他工业,比如说关系民生的火柴厂、肥皂厂、木器厂、酿酒厂、面粉厂等近代工业体系里比较典型的行业都有所发展。

同时其也没有忘记继续扶持重工产业,当然了,这 年头的重工产业基本上就是国防产业的代名词。不管是钢铁还是机械制造,基本上这年头的中国重工行业都是为了军事而服务的。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林德机器厂。尽管林德机器厂也有着自己的副业,比如说机械维修、零部件的制造、化工产业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医院。

但是这些副业都是林德机器厂为了军事制造而配套发展的。比如机械维修,主要就是为他们自己的大量机械设备而服务,而这些机械设备都是用来制造军械武器的,而化工方面,大头都是用来制造火`药的,然后油漆也是他们的产品,他们生产油漆做什么?给枪支火炮上油漆啊!

就算一些小量的生活产品,比如说火柴、肥皂等,其产品大多数也不是供应市场。而是直接供应军方。

在重工产业里头,唯一和民间业务有较大联系的就是林德机械公司以及上海造船厂了,上海造船厂虽然承包了海军的绝大部分军舰制造任务,但是他们的民用船只制造也没有停下来,自从开办以来,已经累计向民间交付了数十艘各类船只,其中大部分都是内河蒸汽船只,也有一部分是那些大商行订购的远洋商船。

林德机械公司的话,该公司被帝国上层。尤其是帝国的海军高层所熟知,是因为他们正在研制蒸汽机,去年就已经是制造了相关的样机,虽然说质量还不咋地。经过连续多年的公关研制后,已经完成了最基本的技术储备,在今年四月份开始就是开始对外界正式供货。

其大头订单自然是来之于军方的订单。军方早在林德机械公司尚未批量生产出蒸汽机的时候,就已经是提前订购了数十台蒸汽机。并为此支付了相应的预付款。

如今仿制成功后,尽管性能上和国外进口的蒸汽机有所差距。而且价格也略贵,但是海军依旧是不犹豫的采用了。

因为这蒸汽机和火炮一样,关乎国家安全,不管再困难都是要扶持起来的,而要扶持的话没有什么比订单更管用了。

得益于军方的大量订单,尤其是那数十台提前订购并支持预付款的订单,才让林德机械公司的蒸汽机项目不会因为资金匮乏而失败。如今成功后尽管林德机械公司的除了向军方大量供货外,还积极的向民间退出民用版本的蒸汽机,用以和国外的蒸汽机,尤其是法国以及英国的蒸汽机争夺国内市场。

这几年中国以生丝产业为主导,然后其他产业也是及时跟进,用蒸汽机已经成为了各类工厂的标配,甭管机械公司还是纺织公司甚至是面粉公司,基本都得用上蒸汽机,如此也就让中国的蒸汽机市场迅速扩大,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蒸汽机。

为了争夺市场,同时自家产品还存在一定性能劣势的情况下,林德机械公司唯一能够用的就是成本低廉的筹码了,基本同等规格的蒸汽机,林德机械公司开出的报价基本比国外进口的同类产品至少低百分二十以上,有时候甚至能够低上百分之三十。

而有意思的是,大力支持林德机械公司进行低价销售用以争夺市场的并不是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也就是皇室产业,而是该公司的第二个股东信德洋行。

该洋行作为林氏商行的多年战略合作伙伴,现在自然也是皇室产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而该公司的业务也不和怡和洋行那样单一,只能依靠鸦`片来填补亏空。

信德洋行的主要进出口方式是从中国进口生丝、茶叶、瓷器到国外的英法德等欧洲地区销售,然后从欧洲地区采购各类的工业产品包括各类机械、煤油,然后还有一些工业物资,比如说从印度采购的棉花、从英国本土或者澳大利亚采购的煤炭出口到中国。

作为皇室产业的战略合作伙伴,信德洋行在中国的便利是怡和洋行等其他洋行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说当局势动荡的话,怡和洋行都无法采购到足够的生丝,但是信德洋行依旧能够采购到所需的生丝,同时信德洋行出口到中国的煤炭以及棉花还有机械设备,基本上通通都是受到关税扶持的产品,税率比较低廉。

而除了进出口贸易外,这家洋行还积极在中国进行战略投资。开设了一家缫丝厂、和其他商行投资了外滩饭店,并投资巨资进入黄浦江的码头建设。从而获得了极为宝贵的黄浦江码头。

而林德机械公司也是该洋行的在华重要资产!

该公司只有两个股东,一个是皇室产业的财务处。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二的股份,另外一个股东就是信德洋行了,他们占据了剩下的股份。

而林德机械公司虽然说被中华帝国高层关注是因为蒸汽机,但实际上他们目前的主要产品并不是刚研发出来的蒸汽机,而是已经成熟推出市场的各类纺织机械,依靠低廉的价格以及便利性,林德机械公司的各类纺织机已经是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将近百分之二十的市场。

尽管林德机械公司的扩张会影响信德洋行的各类机械对华出口,但是信德洋行出口到中国的机械产品又不是他们自家的,他们也就是一个二道贩子而已。这帮别人卖货也就赚个运费,但是这林德机械公司他们却是占据了将近一般的股份,这自己给自己卖货的话赚的利润多多了。

所以在林德机械公司的发展上,兴德洋行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比皇室产业要更大一些!

通过林德机器厂、林德机械公司、上海造船厂这几个典型的重工企业,就可以看出商贸区这边虽然近年来没有再出现这种大规模的重工企业,但是现有的这些企业却是发展迅速。

而这些可以称之为龙头型的重工企业发展起来后,所带来的收益绝对不是区区该厂的利润或者税收可以形容的,因为他们还会带动一系列的上下游产业。

这些重工企业要生产,就需要原料。需要零部件,而长期自行生产零部件自然是不划算的,这样就会让企业把一些不重要的零部件分包出去,进而带动中小型的机械公司的发展。

也许这些中小型的机械厂规模不大。甚至人员都只有十几个几十个而已,但是一旦数量多了也就能够形成一个股风潮,而后谁敢说这些作坊式的小型企业不能成长起来?

同时这些重工企业的发展。也是给国内的其他产业带来积极作用。

比如说林德机械公司的各类织机、蒸汽机因为价格较低,国外进口产品为了保住市场。肯定是要需要降价的,而设备价格低了。这建厂成本也就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也就代表着可以保持更加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这工业发展,基本是一环套一环的!

林哲为什么醉心于轻工业的发展,就是因为想要让轻工业中间接带动重工业产品的需求,而重工业有了市场后发展起来,和国外的产品有了激烈竞争后迫使进口产品降低,然后才能够进一步降低轻工业的运营成本,进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而萧昌中这两年在上海商贸区的施政,基本也是按照林哲早年制定的计划再走!

见到办公室内的林哲后,萧昌中自然是恭恭敬敬的开始做自己的述职报告,大多数内容都是说商贸区的工商业发展的。

林哲很少说话,只是偶尔提几个问题!

约莫半个小时后,萧昌中才是停了下来,因为这个时候林哲开口了。

“这两年商贸区的发展虽然没有什么惊喜,但也算是平稳发展,可见你也是用了心的,这次上海单独建市后,商贸区和上海县合并,这地方大了,这管起来也就更难,朕希望你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

萧昌中听到林哲这话,就知道自己这一番述职是得到了陛下的肯定,而上海市长之位总算是平稳落袋了。

当即就是恭敬道:“微臣绝不负陛下厚望!”

林哲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出去了!

萧昌中这才躬身退了出来,这出了林哲的办公室后,他直起腰后大大松了一口气,这悬挂在心中的事总算是完成了,这会的他恨不得立马赶回上海当他的上海市市长,然后大展宏图,为帝国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工业大城,为自己打造出一份显赫无比的政绩来。

次日,内阁正式公布了南京、上海两地成为内阁直辖市,其中的上海市首任市长由原商贸区区长萧昌中担任,同时一起公布的还有两个内阁直辖市的一些发展规划。

而上海市的发展规划中,棉花相关产业,包括纺纱、织布、印染成为了下一步轻工业发展的重点,而重工业上也是着重提到了机械制造、造船、化工等产业的制导规划。

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64章 该走还是留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427章 大理苦战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629章 当涂之发展第270章 战争通牒第45章 南撤湖州第34章 危机!第596章 林成庭之死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30章 救援长兴第306章 壕沟防御式第341章 办学难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464章 后宫版八国联军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384章 严寒减员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4章 扩张护院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348章 对策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92章 抽十杀一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164章 多方惊慌第74章 上任设衙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55章 轻松胜利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447章 产业整合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231章 吏治突显第622章 大陆军政策第102章 保护军帅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382章 武重文轻第342章 林成庭的担忧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41章 三冲敌阵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655章 1872年型北方步枪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714章 太子监国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140章 暴风雨夜的前夕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63章 神经病和伟人第92章 抽十杀一第257章 最强者的对决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90章 骑兵出击第618章 阅舰式第216章 战争风暴来临第683章 册封太子(一)第300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二)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343章 侯客室第151章 三拒劝进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224章 清点战果第423章 北岸工业区第19章 主动追击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83章 添船够炮第430章 军援林成庭第325章 农忙时节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83章 添船够炮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99章 撤军和追击第698章 摩天大厦第438章 电报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466章 海河工业区第439章 财政和军费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557章 海军五年计划第316章 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