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工业规划

新建的两个内阁直辖市中,虽然南京和上海都是具有同等的政治地位,但实际上内阁方面对这两个直辖市的态度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内阁给上海制定的下一步发展规划中,是着重于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但是在南京,更多的却是市政建设、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也就是农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而工业发展却是被排除在外。

这一方面是因为南京缺乏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基础,这个城市不是对外通商港口,进出口不方便,同时纯务工人口也不算多,而且城内的大部分人口都是和行政以及军队能够扯上关系的,单单是行政人员以及军人还是他们的家属,这部分人口就占据了五六万人之多,剩下的真正普通百姓实际上只有二十万不到,这和已经人口突破百万大关,而且大部分都是外来、无产的纯务工群体相比较,是天差地别的。

再者也地理距离也有关,因为南京边上的太平府所属的当涂县就是内阁制定的重工业发展基地,其江南矿务公司的大本营就在那里,而在下游就是上海,再加上这年头铁路还没有,这夹在中间的南京其实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上。

所以硬是要面前发展工业的话,难度相当大!

而现在帝国正处于百废待兴,急需短时间内发展更多的工业,同时能够投入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会选择更方便,同时也更容易的地方进行投入,而这个投入地点就是上海了。

为了体现中央方面对上海的新一轮工业发展规划的重视,内阁方面的工商部大臣赖昌英亲自带队前往上海视察工作,同行的还有在当代国内工商界里的真正大佬,皇室产业的掌舵人宫务厅财务处的处长潘立宣。

然后还有皇家银行的行长边王慈,投资本部部长法兰西人巴西勒。

之所以带上皇家银行的几个高管,是因为既然要大规模开战工业发展规划,肯定是需要资金的。而这些资金可不是中央财政或者上海的地方财政能够支持的,当代中国里能够拿出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的也就只有中华皇家银行了。

他们一行人乘坐蒸汽客轮抵达上海后,同样刚返回上海没有多久的萧昌中就是组织了社会各界,主要是那些名声显赫的工商人士在外滩饭店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酒会。

在外滩饭店的二楼主宴会厅内。萧昌中看着宴会厅内里涌涌人头,心中忍不住的生产一阵豪迈。

除了在上海,那里还能够聚集起这么多身价不菲的人?

今天场内的这些人的个人身价加起来,多了不敢说,但是四五千万估计是有的。而他们背后所掌控的资产更多,随随便便都得好几个亿。

皇室产业的那些就不说,这皇室产业就跟中华帝国的国有企业一样,跟他们说钱多没意思啊,只说民营资本的话,单单是角楼里那一小群不显眼的生丝商会的成员们,他们背后的资产加起来就得五六千万之多。

然后还有几个大洋行的掌舵人,比如说怡和洋行、信德洋行等都是来了,他们的资产更多,随随便便都是几千万甚至更多。

就当萧昌中陪同和赖昌英等人游走在会场。然后赖昌英站上讲台,开始讲述中央方面对上海的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划和期待时,站在一群商人中的汇生纺织公司的何斐图也是忍不住内心狂喜起来。

这熬了几年现在总算是熬出头了,上一次去南京参加国宴时,何斐图费劲心思想要说服中央支持棉布产业的发展,让帝国方面加大对进口洋布的税率。

而不久前帝国正式废除根据所有和外国签订的相关条约,并单方面制定了海关税率后,果然和他期望的一样对进口洋布征收了高额的进口关税。

随后又是相继公布了对棉布产业的扶持政策!

受到洋布的关税提高,他的汇生纺织公司开始迎来了春天,凭借着价格优势迅速抢夺了原本属于洋布的市场。而他的财务部门预计,仅仅是九月份的毛利就超过了以往三个月的毛利,出货量增幅达到上月的百分之一百五十。

看到这一切的何斐图没有丝毫犹豫,非但没有满足于现有的利润。而是把这些利润再加上额外凑集的自己,进行投资扩大生产。

除了对汇生纺织公司的本部工厂进行扩大外,他已经准备上海南郊地区投资新建一座比本部工厂更庞大的厂房,而且他将会把投资的中心放在纺纱上,至于织布和印染虽然也做,但是何斐图已经是意识到。

随着国内对棉布产业的扶持。后续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跟风个投入,就和当年的缫丝厂一样,这种时候,如期和他们在终端棉布市场上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还不如直接做上游产业,也就是纺纱。

而相对于织布而言,其实纺纱对工厂的技术能力以及管理要求更高!

而且做纺纱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把产品直接售卖给其他的织布工厂,甚至都可以直接卖往农村地区。

中国现在的农村经济依旧是传统的男耕女织,而工业产品要想打进农村市场其实非常艰难,尤其是机制棉布基本上最近十几年内是别指望了,要想进入农村市场,最好就是直接贩卖棉纱而不是棉布。

因为这样农村妇女就可以直接购买棉纱,然后自行织布,这样对他们而言所费不高,勉强也能够才承受。

实际上这也是历史上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棉布卖不出去,但是棉纱好卖的很。诸多大名鼎鼎的纺织厂,比如大生纱厂,人家可不直接生产棉布,而是生产棉纱,再把这些棉纱出售给机织布工厂或者干脆是分销到农村地区。

如今汇生纺织公司就是希望做上游企业,通过做大棉纱在即将大放异彩的棉花产业中获得相关战略优势。

何斐图相信,只要自己走在了前头,第一时间把市场给抢到手后,后续跟风进来的企业就很难和自己的竞争中获胜,不说击败对手,但是至少能够保持不败之地。

毕竟这棉布不是生丝,生丝的话主要是依靠国际市场,而如今国际市场对生丝是供不应求的,基本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而棉布的话,却是依靠的国内市场,而且目前国内的机制棉布市场规模是非常小的,去年一年的洋布以及国产机织布的销售额也就千万规模而已,如今就算扩大一些但是短时间内内也大不到哪里去。

在有限的市场里保持不败,这就需要掌舵人的眼光和能力了。

毫无疑问,何斐图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远见的人,好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一大群人在投资缫丝厂的时候,自己反而去搞棉布了。

第一次吃螃蟹,并且还没被螃蟹给夹死的人,这些人都是足以让人羡慕的。

而何斐图在当代中国里,毫无疑问就是第一个大规模投资棉布产业的人。

何斐图在会场里心中暗自的狂笑,而其他人也是寻思着是不是该抽调资金加入棉布产业呢?

当然了,偌大一个上海的工业发展规划,这棉布产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其他的诸多产业也是有所提及。

等会议即将终结的时候,中华皇家银行也是宣布,将会给上海市打造的苏州河北部工业区提供高达一百万圆的低息贷款,用以征收土地、平整土地、修筑道路、桥梁、通水码头等基本的市政建设,该笔贷款将会以上海市的地方财政作为担保偿还。

同时还有宣布将会对入住该工业区的企业优先提供相关贷款,只要你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实力、同时投资的行业符合帝国的扶持项目,比如说机械产业,那么只要通过审批后就可以获得贷款。

听闻皇家银行愿意以优惠条件提供大额贷款,就算是那些大商行、大企业也都是心动了,他们是有钱,但是和所有企业一样,他们的资产大部分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的,可没有多少现金。

这要投资新事业的话,这拿出几万来估计可能,但是要拿出几十万来就有点吃力的,至于几百万以上的投资,那就得联合十几家甚至更多的家族一起集资了,比如说汇生纺织公司就是如此。

这家公司可不是何斐图一人的公司,他虽然是掌舵人并占据了百分十三的股份,但是其他的大部分股份都是被另外七八家富商家族或者干脆是其他的企业所分割。

毕竟这汇生公司现在的资产就有几百万了,而后续还得投入几百万之多,何斐图再有钱也拿不出来这么多钱来了。

实际上任何上了规模的大型企业,尤其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比如说生丝、纺织以机械产业,很少说是有某个人或者家族独资的,他们可不是皇室产业,单凭自身支撑不起这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资金需求。

也就是说,即便是身价千万的大商人,他们也是需要各种贷款的!

有着皇家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也就代表着上海的下一轮工业发展即将掀起!。

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398章 横扫北方第441章 铁甲舰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53章 东进上海第33章 炮弹下的盾牌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605章 三国之势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274章 应对第41章 三冲敌阵第323章 联军增援抵达第180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34章 危机!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81章 皇子初登场第542章 紧跟本舰第11章 山阴陈家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76章 乱世重典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232章 奏折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229章 赴欧代表团第603章 倾销地第168章 宫务厅情报处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569章 他们的战争(二)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368章 协防师改革第32章 大战前夕第187章 逃跑和封赏第207章 激战六安第155章 理智和良心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71章 扩军五千第512章 真假天皇第513章 美国重归统一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631章 教育强国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8章 营制第76章 乱世重典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471章 穷教育第341章 办学难第420章 东北设省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406章 长沙春寒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689章 殖民太平洋第38章 身陷危机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392章 走投无路第82章 组建水师第8章 营制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194章 科举和新式教育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142章 革职下狱第620章 租借横须贺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520章 夏威夷第395章 分兵而逃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120章 先赏后剿第217章 北上迎敌第73章 设卡收税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196章 董离科举行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643章 培养体系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