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

在这个时代,要想发展工商业,是需要有同时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原料的来源以及产品的销售地,一方面是地理、交通方面的优势,此外还有政府主导的政策扶持以及最后的资金。

除了把人民以及任何物资都当成生产资料的CP国家,其他制度下的国家,包括典型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是君主立宪下的资本主义又或者是专制君主国家。

它们要想发展工业或者其他什么东西,都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市场规律的最大体现就是金钱。

国家计划经济和资本模式的最大差别就是,一个可以利用一切条件,不管产销甚至亏损与否,只要国家需要那么就会投入力量去生产,这个体系里,金钱的作用被无线缩小了,因为尽管表面上物价非常低昂,国家提供所有的一切,但实际上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而在资本经济模式里,要想发展工业,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有钱你可以办很多事,没钱一切休提。

林哲统治下的中华帝国,现在是非常典型的皇权专制国家,但是中华帝国虽然保持了传统皇权专制,但是在对待农业,工商业甚至其他诸多方面的政策却是和以往国家截然不同的,虽然政治制度实行的是皇权专制,但是其经济制度却是完全保护民众的土地、金钱等所有财产,乃是一个农业和工商业相互结婚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如果非要给其一个类型定义的话,那么可以归类为‘皇权专制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林哲如果要发展工商业的话,就不能和那些国家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直接用国家行政力量去建设工厂,征召民众去免费为国家劳动。

他只能是尽最大的可能性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另外则是动用力量有限的皇室产业引导国内的资本进入相关行业。

而皇家银行,就是皇室产业手中的一跟重要的投资力量。

尽管皇家银行以及皇室产业本身的流动资金对于普通人或者企业而言非常庞大。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要进行工业化而言却是非常弱小的,这个时候,皇家银行里已经突破五亿圆的庞大存款就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从全国各地集中起来的存款被皇家银行用于各项贷款。而这些贷款普遍被引用到工商业的发展上。

皇家银行的贷款业务主要有三大方面,一个是面向于地方政府甚至中央政府,贷款给政府进行需要密集资金投入的基础建设,一个城市要发展工商业。那么首先就必须建设基础设施,有了码头,道路,水,煤炭供应。那么才能够吸引企业落户并投资建厂。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一个地方政府,尤其还是普通城市所属的地方政府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地方财政以及中央财政虽然能够支持一部分,但实际上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贷款!

目前为止,帝国中央以及各地地方政府是皇家银行的最大客户,已经累计贷款超过亿元,用于交通,城市设施,农村水利设施等各项建设。

其二就是向国内的主要工业。尤其是帝国扶持发展的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比如重工业,防止产业。

以这几年帝国大力扶持的棉纺产业为例子,帝国各地的各类棉纺工厂之所以能够快速建设起来,这和皇家银行的资金支持是分不开的,皇家银行不仅仅向皇室产业所属的上海纺织公司的棉纺产业提供贷款,同时还向国内的其他棉纺企业提供贷款。

有了这些贷款,这些棉纺企业才能够快速建设厂房,招募工人,然而形成量产。

除了棉纺产业外。生丝产业等轻工业也是皇家银行的主要提供贷款目标行业。

至于说重工业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国内的重工业能够发展起来,基本上就会靠着皇家银行的贷款支持。

因为目前国内的重工业主要依靠皇室产业进行投资,民间的资本作占的比例非常低。整体上甚至连百分之五都达不到。

而皇室产业要投资什么产业,不管是轻工还是重工业,基本上自身也是拿不出来多少现金进行投资,只能是依靠皇室产业里的皇家银行的贷款。

因此总结起来,可见皇家银行对于目前的帝国工商业经济有着多么庞大的作用!

不客气的说,目前帝国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工业产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重工业产值,都是依靠着皇家银行的贷款才发展起来的。

虽然目前帝国也不止皇家银行这么一家商业银行,目前帝国内通过正式注册的各类金融机构数百家之多,大部分都是老式的钱庄、银号等,和现代银行并不是一回事。

不过这些钱庄、票票号的规模对于普通企业而言兴许是非常的庞大,能够拿出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资金来,但是对于皇家银行来说却是不值一提。

所幸的是,皇家银行并没有依靠自身的规模优势,来挤压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生存,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充当了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引路者,其运作模式已经成为了国内其他新成立的新式银行的模板。

比如说由江浙十余家钱庄联合而来的联合银行,该银行从内到位的各方面制度,都是仿效皇家银行,甚至该银行的多位现任高管都是皇家银行的前任高管。

联合银行在1858年正式成立,当时的名称上海联合票号,1860年根据帝国金融法进行现代银行制度的改革,并改称上海联合银行。

以上海为主要业务基地,并辐射浙江、江苏两省,拥有分行八十余家,存款达五千多万圆。

上海联合银行,也是国内最大的纯民资银行,其股份构成非常分散,极有传统的山西票号的资金,也有着江苏,浙江本地的钱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较均衡。基本上从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不等,毕竟如此庞大的一个银行,是很难被一个单纯家族掌控的。

除了上海联合银行外,国内还有若干上海财贸银行。松江工商银行,天津联合银行,京师隆生银行,南洋银行等。

这些银行能够动用的资金大多在千万到三千万左右的规模,清一色的民营资本。有些是老式钱庄改革联合而来,如同上海联合银行那样,也有些干脆是新投资成立的,比如上海财贸银行,背后的数大股东都是国内生丝产业里大企业、大家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帝国内除了皇室产业所属的皇家银行、民资的上海联合银行,上海财贸银行等外,还有外资银行,只是数量不多,主要以英资银行为主。

其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人所熟识的汇丰银行。而是第一家后世人并不熟知的东方银行,该银行又称丽如银行,乃是上海的第一家外资银行。

上海在五十年代的大部分纸币都是该银行发行的,该银行后来在商贸区成立后发展地相当迅速,通过为大量外资银行提供资金以及汇票兑换等业务,该银行汇集了大量资金,该银行甚至一度和皇家银行上海分行发生直接的业务冲突,为了争夺生丝行业里的大量优质客户,进行了比较惨烈的对抗。

不过最近两年该银行因为管理层的一些原因,导致发展缓慢。甚至发展前景还比不上信德银行。

信德银行同时是英资银行,乃是信德洋行的全资子公司,总部和信德洋行一样设立在伦敦,但是其主要业务却是在香港以及上海。

在过去的多年里。兴德洋行因为和早期的林氏商行,现在的皇室产业的优良合作关系,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庞大的利润,如果说1858年以前,怡和洋行以及沙逊洋行等洋行还能够依靠鸦片、纺织品出口贸易获得庞大的利润,那么1858年以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华军在上海大胜英法联军后,鸦`片贸易全部禁绝,同时大幅度提高了洋布的关税关税,这就导致怡和洋行、沙逊洋行等损失惨重,每年营收不断萎缩,后来不得不在其他领域扩展。

但是这个时候,信德洋行却是依靠向中国出口机械设备,煤炭,棉花,向中国进口生丝,瓷器等获利颇丰。

等到了1864年的今天,信德洋行以及取代怡和洋行,成为了外资在华最大企业,甚至发展到了可以独自再扶持发展出来一个洋行的地步!

皇资,民资,外资上述三种银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主要金融体系。

不过上述三者之间的差距太大。

皇家银行拥有绝对优势,不管是民资还是外资都无法撼动皇家银行的优势。

如果其他银行想要挑战皇家银行的地位,那么它得先把分行开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再说。

民资银行相对于外资银行的话,虽然管理模式上兴许不如外资银行那么成熟,但是数量却是比外资多多了,如今国内正式注册的新式银行有二十八家。

而外资银行的话,其实并不多,加起来只有五六家,而且一股脑都扎堆在上海,规模大一些的只有东方银行和信德银行,至于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汇丰银行,这个时候还没影了,历史上该银行要到1865年才成立,而该银行成立的条件是该银行的主要发起人,即沙逊洋行在鸦`片业务上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但是现在的沙逊洋行远不如历史上发展的那么好,所以这汇丰银行还能不能如期成立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不管是皇资还是民资又或者是外资,其实都对帝国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没有这些银行的资金,帝国的工业是不可能在短短数年内就初具规模的。(。)

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232章 奏折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449章 出兵越南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4章 扩张护院第278章 兵临广州第296章 无法避免的战争第10章 出征第125章 林成庭东进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319章 特殊时期第97章 城头激战第490章 检阅海军第264章 十二月调整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90章 骑兵出击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358章 第六军渡江第635章 李平桐第167章 林安飞回京地两百零三章 宫殿后宫事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34章 危机!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344章 上海建市第343章 侯客室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411章 陕甘动乱第575章 交通和工业第574章 赵大黑闯关东第299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51章 团练大臣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148章 悍卒李阿大第460章 订单大爆发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641章 势均力敌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23章 第二步兵团第316章 国宴第228章 教育和留学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612章 陈月川的野望第126章 倾巢而出第388章 北平大乱第171章 整编扩充计划第677章 中俄南京条约第498章 湘潭起义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85章 册立太子(二)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282章 连夜抢修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412章 英俄威胁第313章 筹款国宴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355章 都兴阿的炮灰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603章 倾销地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201章 兵员匮乏第188章 营造皇宫第241章 战略之争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491章 中英萨战争第252章 抢一抢压压惊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522章 殖民时代的外交官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121章 卿本佳人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109章 四千对四万第83章 添船够炮第65章 吴健彰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