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县令相邀

就当林哲开始转移家业到上海租界里去,大规模缩小在苏南一带的产业,同时又扩大护院的规模时,国内的局势持续动荡。

虽然清廷已经相继筹备设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但是在太平军和清军的交战里头,清军依旧是败多胜少。

而在浙北这一块也不平静,陆续有小股的太平军出现在浙北地区,虽然都不是什么大规模的太平军,但是依旧让浙北地区的一干地方官员紧张无比,除了这些正派的小股太平军外,还有不少匪徒也是试图打着太平军的旗号兴风作浪。

围攻林家庄子的那伙土匪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黄培志事后给上头上了一道折子,折子里称呼近千太平匪军攻打余姚,在县令黄培志的英明指挥下,带领县勇以及士绅丁壮以少胜多,大破贼军,顺利解余姚之危,并斩首数十,伤敌数百,缴获旗帜、刀枪若干。

整个三月份还算是比较平静的度过,林哲忙着转移家业和扩充护院以及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也没有什么心思去操心时局。

但是四月初的时候,黄培志的一张请柬却是送到了林哲手上。

这黄培志要见自己?林哲有些纳闷了,这个大贪官要见自己做什么?莫非上次送给他的钱不够?

林哲皱眉看着手中的请柬,尽管心中怀有疑惑,但是这个宴请还是得去的。

次日傍晚,林哲就是坐上了两人小轿,带着几个下人、护院出门去了,余姚县城并不大,很快他就是到了县衙,给门房了一封红包后,门房就是满脸笑容的带着林哲进入了县衙后头。

看见林哲到了后,黄培志那肥肥胖胖的脸堆起了笑容:“林贤弟你来了,来,厨房那边刚准备好,一起简单吃一个!”

听到这个林贤弟这个称呼,林哲就是内心暗思,这黄培志叫的那么亲切,莫非是有什么坏心思不成?

林哲自然不会表现出来自己的内心想法,当即也是满脸笑容道:“老大人相邀,学生不敢不从!”

当即就是很不客气的坐下了!

他和黄培志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地方士绅和官员的关系,林家虽然自家没有出什么大官,但是林家钱多啊,大把的钱花出去在官场上还是能找到不少人说话的,太高层次了不敢说,但是在浙江这一块,关系网还是搭的不错的。

林哲虽然时不时会给黄培志送钱,对他也是客客气气的,但是送钱只是官场的普遍规矩而已,而客气这一个词汇才能够真正代表林哲和黄培志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大家客客气气的,你当你的官捞钱,我做我的生意赚钱,两不相犯。

所以客气到位了后,实际上林哲并没有太给黄培志什么面子,说做就是一屁股坐下,可没有寻常平民百姓见到官员时的那种忐忑,连椅子都不敢坐实。

两人坐下后,自有下人开始上菜,然而这上菜后林哲才发现,黄培志刚才说的简单吃一个还真的是简单。

三菜一汤,愣是半点油腥都没见着,那酒一看也是便宜货,闻着都能闻到渗水的味道,这让林哲很无语。

你黄培志一个众所周知的大贪官,上任半年至少捞了上万两银子,但是待客吃饭却用这等饭菜,你也好意思?

这是吝啬还是故作清高?

林哲虽然心中无语,但是却也没有心思去猜测黄培志为什么这么做。

酒菜上了,两人就是沉默无语地吃了起来,读书人讲究的食不言寝不语,世人常说国人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谈事情,但是对于封建时代的士子们而言却不是如此,满嘴菜饭的时候高谈阔论是一种相当失礼的行为。

这一顿算得上是真正的粗茶淡饭,而且厨子的手艺也不咋地,让吃习惯了林府大厨饭菜的林哲很不习惯,简单吃了两口就是放缓了夹菜的速度,反倒是黄培志吃的很欢快,看样子平日里没少吃这种饭菜。

这让林哲很疑惑,如果他天天都吃这种饭菜的话,他那一身肥肉是怎么吃出来的?

一个吃得少,一个吃得快,这一顿饭所花的时间并不多,很快就有下人撤走了剩菜碗碟,又是端上了茶水。

这个茶水和刚才的饭菜一样差,光光是闻着茶水的香气林哲就知道,这个茶叶绝对不会比自己府里下人们喝的茶好多少。

强忍着不适喝了两口,林哲就是放下了茶杯,此时黄培志也是喝了一大口热茶,然后开始说了起来:“上个月剿匪还是多亏了林贤弟的帮忙,要不然的话本官也不会得了上官的嘉奖!”

听到黄培志打开了话头,他就知道,这一次的谈话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当即他就是道:“那里那里,是学生应该谢谢县尊大人的帮忙,要不然城东的庄子也就保不住了!”

黄培志呵呵一笑:“林贤弟过谦了,上一次你手底下的丁壮可是给了我很深刻的影响啊,其他人不说,单是你手底下的王教头就是一员猛将,当日一战大有大杀四方的风采!”

林哲听到这话,有些疑惑,这黄培志这个时候说这些干嘛,不过很快黄培志就是给了他答案。

“不知道林贤弟对办团练有什么想法?”黄培志又是喝了一口茶后如此道。

林哲听罢心中纳闷,团练?黄培志今天贸然说起这个做什么?

团练,这并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词了,自从发匪之乱后,咸丰帝已经三番五次下发谕令,劝士绅们举办团练。

太平天国时期的团练大体上有两种,一种就是纯士绅私人出资出人办的团练,没有朝廷颁发的正式文件,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保甲乡勇。一种就是朝廷正式授予‘团练大臣’督办、会办、协办之类的人筹办的团练。湘军、淮军就是后者,他们虽然也叫团练,但是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官方,包括新设立的厘金关卡,海关税,地方挪用税收等,这些才是他们的经费来源。

对于有野心的人来说,搞第一种团练没意义,因为你没官方的人员以及经费支持,根本就扩大不了规模,就算是林家这种富豪之家,也是绝对支撑不了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多久的,而且规模大了还会引起官方的猜疑,接下来就会被收编了。

第二种团练肯定是有搞头的,搞得好割据地方,甚至玩造反都是轻松的事。但是这种团练的门槛却是相当地高,人家咸丰也不是乱发‘团练大臣’这种名头的,一般只有高级官员或者前高级官员才能够获得主办团练的资格,以最出名的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例,这两个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在籍高级官员,即因丁忧、革职、致仕等原因在家乡的高级官员,人家咸丰才给了他们团练大臣的名头,有时候咸丰还会直接任命现任高级官员督办、办理团练,比如内阁学士许乃钊,李鸿章也是以现任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回籍办理团练的。

整个太平天国时期任命的团练大臣大多都是这两种,要么是在籍高官,要么是现任高官。

普通人要想拉起团练大臣的旗号办理团练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小打小闹搞个乡勇,如果要搞的规模大了,一般还得地方政府的首肯和支持,不管那个时代,官方都不可能放任个人组建私人军队不管不问的。

来到这个时代也有好几个月了,说实话刚到这个时代的时候,林哲也是想过是不是投奔曾国藩,但是现实告诉他,这些想法都不现实。

最大的障碍就是他林哲不是个官,甚至连个秀才的功名都没有,属于正儿八经的平民阶层,你说要去投靠曾国藩,能不能见到曾国藩还是两码事呢。

后来他也想过自己搞团练,但是一直苦于没机会,虽然他林哲现在是一个资产高达数百万的富豪家族的独子,但是要搞团练那也是千难万难。

然而现在黄培志问自己办团练有什么想法?还能有什么想法,如果咸丰发疯了给自己一个钦差团练大臣的名头,嗯,就是那种‘督办某某省团练事务’的差遣,他林哲肯定屁颠屁颠的去办的,甚至拿出几万甚至十几万两家财倒贴进去都可以,但关键这可能吗?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不知道的事,所以黄培志口中的团练,应该是普通的地方乡勇。

但是就算搞这些,林哲觉得也是大有可为的!

只是搞这些地方乡勇可不比给自己练护院保镖,练护院保镖那是自己的事,给自己保命,护送商队用的,规模小所费不大,然而搞正式的团练,哪怕只是地方府县上的团练,那所费至少也得几万两银子起步,而且看黄培志的表情,很显然官方是不打算怎么出钱的了,要不然他也不会找上自己。

见林哲不说话,黄培志也没有明显的不耐烦,而是继续道:“自从上次城东一战后,贵府里的护院可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啊,如今承蒙上头看重,加上我们余姚这边也是地方不太安宁,所以本官是想着办个勇营,而纵观我余姚英杰,我看也只有林贤弟你当得起这个重任了!”

林哲听了后,心中也是思索了起来,这个黄培志不知道发了什么疯要办勇营,而找自己绝对不是说看重自己有什么军事天分,理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有钱!

所以他面带谨慎道:“不知道这勇营是什么章程,所费几何?”

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407章 功高震主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48章 厘金初显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45章 南撤湖州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227章 捷传江宁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195章 科举题目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686章 陆军革新第537章 备战英舰队第46章 他敢打吗第113章 决一死战第690章 兰港国朝贡第46章 他敢打吗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307章 骑兵出击第673章 内部妥协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165章 石达开的艰难抉择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75章 出兵松江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405章 湘军动乱第559章 句容马第682章 储君人选第558章 租借金兰湾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243章 建立守备部队第341章 办学难第401章 与民同乐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75章 出兵松江第517章 母凭子贵第22章 改装褐贝斯第36章 追击第336章 新战略计划第338章 科举改革第3章 比烂的战争第657章 船头对敌第353章 都兴阿的决断第440章 散兵编制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157章 围魏救赵第535章 香港登陆战第626章 里维拉贸易公司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662章 袁保恒的野望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543章 撞击敌舰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69章 江海关第713章 英国的退缩第279章 洋人出兵第347章 李鸿章面圣第603章 倾销地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84章 水师初成第696章 太子出访第431章 新旧更替(一)第589章 筹办新战舰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52章 上海乱第90章 骑兵出击第379章 争论和妥协第214章 洪泽湖军议第457章 将领调整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104章 追击和崩溃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297章 广州失陷第614章 钢面铁甲第540章 敌踪初显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566章 战舰和炮台的较量第234章 平仁堂政事第308章 胜了吗?第258章 硝烟中的尸体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