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四国条约

?在这场中英美法四国谈判中,中国和英国自然是主角,而美国因为在夏威夷问题上的因素,暂时了配角的地位,至于法国,纯粹是来打酱油的,因为香港问题和夏威夷问题实际上和法国都关系不大。

而经过四国外交人员的一番扯皮后,同时也是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比如欧洲爆发的普奥战争,美国国内要求裁军,发展民生的呼声,英国皇家海军已经是抽调了至少两艘大型铁甲舰增援东印度舰队,并动员了超过十万陆军兵临部署于印度北部,下缅甸以及新加坡等要地。

这些外部因素穿c交织,并对四国的上海谈判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这些影响之下,四国谈判也终于是达成了初步协议,并签订相关条约。

首先是中英之间关于香港乃至缅甸、印度、西`藏等问题的协议!

该条约有以下多点主要内容,首先是帝国将会出资三十万英镑向英国赎回香港岛的剩余租借年限以及补偿之前英国在香港岛上的一些基础建设投资,英国将会正式把香港岛归回给中国。

同时帝国保证香港岛将会继续作为通商港口存在,和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一样可以让各国商人进行通商居住。

帝国保证现有居住在香港岛上的各国公民的人生以及财产安全,不得限制愿意离开的各国公民。

同时英国和帝国将会限制双方在下缅甸、云南地区的驻军数量,印度和浩罕省、新疆等交界地区的驻军数量,具体数额在是在条约的附件中详细规定。

帝国将会条约签订后的三天内,无条件释放所有英军俘虏。

上述都是帝国和英国之间在东亚地区的一些相关协议,同样的还有帝国和法国的相关协议,帝国和法国的条约则是对不久前两国签订的越南谅解协议的一个正式补充,规定法国不得派兵入侵越南北圻地区,而帝国则是不得出兵越南南圻,帝国将会保证在越南北圻、中部等地区的驻兵不超过一万人。

除了东亚地区的协议外,作为引起最近半年中英法美四国冲突的夏威夷。也是在这条约里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四国条约规定,夏威夷王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为此,英国。法国,美国以及帝国都需要承诺放弃对夏威夷王国的主权要求,包括宗主权要求。

为了让帝国放弃对夏威夷王国的宗主权要求,英美法三国也是做出了一定让步,比如他们承认了夏威夷新国王。并承认了帝国和新夏威夷王国签订的部分条约,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他们承认了帝国租界珍珠港的条约。

当然了作为应对,英国和法国以及美国也是取得了夏威夷王国火奴鲁鲁港的军事通行权以及在夏威夷王国获得一块租借地的的利益。

对于夏威夷问题的处理,各国是采取了放弃争端,然后联手瓜分夏威夷的方式,帝国为此占据了珍珠港,其余三国获得了火奴鲁鲁港的军事通行权以及相对应的陆地租界。

至于在战争上所造成的损失,自然是不好再提,因为在这之前,虽然交战的都是四队。但实际上双方都打着夏威夷内战的旗号。

因此没有所谓的赔款之类的!

对于夏威夷问题的处理,实际上林哲对此是并不满意的,他要的是整个夏威夷,但是奈何其余三国态度过于强硬,尤其是美国人的态度非常强硬,甚至表示哪怕英国和法国都退出了,但是美国人依旧会继续派遣舰队来维护美国在夏威夷的利益。

同时夏威夷问题和香港以及整个东亚问在这场谈判中都是联系并挂钩在一起的,不能抛开来单独谈,为了能够获得英国人在香港等问题上做出让步,帝国也是不得不在夏威夷问题上做出让步。把目前已经大部分控制的夏威夷王国交出去大半,只留下一个珍珠港。

上述的一系列协议分为‘夏威夷和平条约’‘中英东亚友好条约’‘中法东亚友好条约’三份,也可统称为‘四国条约’

从上述条约来看,帝国是赚大了。美国也是赚了,法国依旧打酱油,然而英国却是亏大了。

不过英国人为什么会签下这份条约,这自然是有着另外的理由!

那就是帝国将会向英国承诺,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开放更多的区域允许让英国公民进行通商。居住,甚至承诺在未来十年内,帝国将会完全取消目前针对外国公民的一些限制性政策。

而这代表这什么?代表着帝国将会完全的开放国内市场,彻底加入到国际贸易体系中来。

这才是英国人最看重,最想要的!

帝国近几年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市场,帝国对海外的一些工业原料,工业设备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而目前来说,帝国进口的绝大部分的工业原料以及机器设备都是来自英国。

仅仅是这一块,就足以为英国带来每年上千万英镑的利益,如果帝国继续开放市场,那么后续将有可能带来数千万甚至上亿英镑的利益。

要知道中国可是有着好几亿人口啊,那些英国商人是这么扳着手指头算的,就算这些中国人一个人消费一英镑,那么就是好几亿英镑啊,如果一个人消费十英镑,那就是几十亿英镑的庞大市场啊。

这是一个比印度,比整个美洲都要庞大的多的市场。

而这几年,英国人和帝国的外交关系其实一直都是围绕着如何开放更多的市场而进行。

而这里头有一个很关键的,那就是其实帝国,准确的说应该是林哲并不排斥加入国际市场,甚至是以主动的态度去融入国际市场,但是就和天生y`荡,喜欢被人干的一样,纵然是喜欢,但是她也得收钱啊。

帝国纵然以主动的态度进行开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是把开放当成了筹码和英国人进行谈判。

而考虑到中国在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的态度,已经是给外界一种普遍的固有观念,那就是中国是排斥西方人的,排斥加入国际贸易的。

所以为了争取中国开放更多的通商港口,英国人可是花费了不少功夫。

对于林哲制定的一系列帝国发展战略而言,全面开放是必然的,因为现在的各种通商港口模式其实已经是比较大的限制了国内的工业发展。

而对林哲的这种开放态度,英国人毫无疑问是保持最大欢迎态度的!

而作为开放的直接证据,帝国中央银行宣布调低外资、中外合资银行的存款保证金比例,而中资股份占据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的合资银行,将会拥有和纯中资银行一样的比例。

同时宣布,帝国将会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对目前中国沿海各地比较混乱的货币流通状况进行清理和整顿。

而此举虽然一开始是因为对外通商的需求,但是很快就成为了帝国财务部进行金融改革的号角,由此掀开了金融改革的浪潮!。

第12章 机器缫丝厂第70章 图谋江海北关第560章 阿拉斯加第192章 选秀和国本第64章 该走还是留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383章 我还会再回来的第505章 铁路通车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613章 市场和战争第630章 建设浪潮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707章 帝国兴衰在此一战第361章 谈判中的战争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472章 工业井喷第294章 视察江阴第701章 战舰云集第253章 沈驰云入沐阳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600章 开战争论第650章 超前的设计第349章 官督商办第321章 风云再起第288章 崩溃和反冲锋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500章 八年甲舰试验舰第289章 惨胜第549章 蚩尤级万吨铁甲舰第331章 噩梦般的惨败第30章 救援长兴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242章 战略规划第541章 钢铁巨舰的对决第174章 生丝和税收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417章 经济大臣第87章 林成庭南犯第365章 传统和科学的结合第389章 逃亡之路第305章 联军总攻第359章 兵临济南第563章 俄国人的恐慌第100章 太平军的战壕第442章 女蜗号铁甲舰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527章 占据珍珠港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第426章 昆明激战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552章 英国人的顾虑第275章 严阵以待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346章 李鸿章的好奇第492章 中萨鹿儿岛条约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651章 十四年式75野战炮第213章 两军联合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413章 巡视当涂第493章 初临北平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330章 后装步枪的时代第185章 扬州城破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667章 俄土战争的连锁反应第445章 对美军售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75章 井喷式发展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593章 心比天高第333章 帝国在行动第381章 九江湖口第470章 派系之争第475章 出兵日`本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524章 英法美关注第444章 后装枪时代的来临第133章 协防团和镇江第481章 海军改革第536章 利益得失第639章 联合调查局插手第48章 厘金初显第712章 各国异动第556章 全球海军的变革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633章 内阁纷争第1章 余姚林家第440章 散兵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