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新港公司

婆罗洲西北部的某个小海湾里,一艘木制蒸汽帆船趁着夜色悄无声息的靠近了海湾,这个时候,原本空无一人的海湾里也是驶出了几条挂着明灯的小船。

不多时,这艘帆船就是在两艘小船的导航下逐渐靠近岸边,并最终停泊在一个木制码头边上。

这个时候,岸上也是出现了几个穿着西服,一眼看上去就是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他们抵达码头后,就是上了船。

又是约莫一刻钟后,他们才是重新下船来,于此同时,岸上也是出现了更多的人,他们身着短袍,看相貌肤色明细和当地的土著或者白人殖民者有所区别,正是特征非常明显的华人,此外他们有的人还背着一支支步枪。

其中几人说话的口音乃是和寻常中原官话有所区别的岭南官话,看他们的穿着以及武装,同时他们的肤色和口音,那么就不难判定他们的身份。

这些人应该是早年移民到南洋地区的华人,而此时此刻能够出现在这里的华人,而且还是携带枪支的华人团体,那么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当地的华人抵抗群体。

一番接触后,船上的水手和前来接船的华人很快开始从船上搬下了一箱箱的大木箱子。

一个穿着丝绸长褂的中年男子直接用铁棍把其中的一个木箱撬了开来后,在灯笼的照射下,木箱里是排放整齐的一堆步枪。

熟知枪械的人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这些枪支都是最近十年里在东南亚地区非常流行的1858步枪。

他直接从木箱里拿出了一支1858步枪,然后上下打量着,还动手拉了拉枪机,托起枪做出瞄准的姿势。

然后才是放下枪,又是翻看了箱子里的其他几支步枪。然后扭头对着身穿西服的年轻人道:“少爷,这些枪虽然不是新的,但是成色和他们说的一样。足有九成新,保养的也算得当。都是好家伙!”

那穿着西服的年轻人此时也是走了上来,然后看了看木箱子里的步枪,然后点了点头。

“怎么样?刘公子,这一批枪械足以让你下决心了吧!”这个时候,一个剃着寸头,同样身穿西服、年约三十的男子走了过来。

那刘公子听罢这话,却是什么都没有说,其脸色在烛光的照应下。显得有些惨败,和身旁的其他人皮肤黝黑极为不同。

“这枪虽然还可以,不过量少了些,如果要举事的话怕是困难重重啊!”

看见这个刘公子如此说,一旁的那寸头男子却是心中暗自冷笑,这还嫌少?如果不是为了帝国大业,我们情报司犯得着给你们运来枪械,而且还是平价出售,如果没有我们的话,你们就得找那些军火走私商人。而那些人手中的枪械,至少比正常价贵上一倍。

这寸头男子就是帝国情报司派遣到婆罗洲的情报官员了,名为赵丁盛。在南洋从事情报活动已经七八年之久。

而他和常人认知里的特工不同,他并不擅长搏斗、刺杀之类的事,甚至他连开枪都不怎么擅长,他擅长的是当一名说客,嗯,还有绘图。

日常工作就是走遍东南亚各地,收集各地的风土人情,绘制地图等,算得上是一名印尼通。足迹广泛遍布东印度群岛各岛屿,熟知当地的土著部落。

这样的人和人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所谓特工是不同的。

实际上。所谓的间谍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丰富多彩,情报司里的诸多驻外特工们。虽然大多都受到搏斗、射击等技术的训练,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生中都没有机会和敌人进行搏斗。

尤其是那些潜伏下来的特工们,他们的日常生活里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收集情报也多少情报一些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渠道进行收集,可不需要直接杀进敌人的官方机构里然后动手抢。

通常来说,和敌人发生直接交火,执行任务比较危险的特工只有那些外勤特工们,而这些外勤特工一般都是临时派驻,比如说情报司要决定暗杀某个人,那么一般不会命令潜伏在当地的特工动手,而是会从总部抽调外勤特工前往,杀完人就直接撤离。

而这种人并不多。

绝大多数情报司的雇员们不管是看上去还是实际生活里,他们都是普通人而已。

比如罗曼,这个已经为帝国传回来大量东印度舰队以及英国驻马来西亚军队情报,甚至把新加坡的相关炮台、堡垒以及军营等情报都传回来的特工,他的日常生活可不是说自己跑到港口里去看英国人的战舰,然后偷偷摸摸的画几张图纸。

他的情报来源特多是英国人自己告诉他的,比如某个聚会里,他和几个英国的军官交谈,甚至不用他自己套话,这些英国的海军军官们就会吹嘘他们的战舰有多厉害,上面有多少火炮,能够跑多少,还有诸如一些能够跑多远都不用加水加煤之类的情报。

罗曼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其贸易商人的身份混迹在新加坡的殖民地上流社会里,然后交际那些英国的殖民地官员和军官、将领们,然后再把自己从他们听到的消息传递到情报司的手里。

这个有着一个儿子的父亲,至今都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打过架,更别说动刀动枪了!

赵丁盛的生活比罗曼自然是要危险,刺激的多,但是这种风险多来源于陌生地区的未知,而不是说敌人的直接威胁。

他这个游走在东南亚各地的人死在丛林里的毒蛇的机会比死在敌人的枪弹大的多。

赵丁盛最近一年都是活跃在婆罗洲,其主要工作就是搜集婆罗洲的风土人情,并且绘制地区,尤其是一些重要地区,军事据点的地图,而像他这样的人遍布各地,情报司这个情报机构虽然统筹了大部分国外情报事务。

但毕竟是一个军方下属的情报机构,他们最重视的还是一些军事情报,而军事情报中,除了查探敌人的兵力和布置外,其实针对敌国或者潜在敌国的地形绘制地图,并以此制作大比例的军用地图也是非常重要的。

军方里的测绘司通常只负责国内地区以及一些安全地区的地图绘制任务,而在一些比较危险的地区,则是由情报司的外勤特工负责地图的绘制。

上个月他接到了上司的命名,上头让他接触婆罗洲上的华人抵抗势力,接触并和他们建良好关系,刺激、鼓励他们对抗荷兰殖民政府的决心。

这个月来,他暗中走访了婆罗洲上的主要华人聚居地,包括蒙脱拉度、砂拉越等地。

并成功的和砂拉越地区的华人起义群体建立了联系,目前在砂拉越地区起义,并反抗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华人团体主要以当年逃到该地的大港公司残余、以及部分当年十二公司等华人殖民公司的残余人员,也有少量不满荷兰殖民者的兰芳公司的人员。

这些华人团体势力比较复杂,不过在荷兰人的压迫下却是重新成型了一股力量,同时受到帝国国内的崛起,帝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加大,当地的一些华人移民也是从荷兰殖民地政府中感受到了帝国对他们的压力。

所以不少人都是希望能够恢复到1850年前的状态,即公司自治,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受到荷兰人的管辖,向荷兰人缴纳赋税。

再加上当年的十二公司战争埋下了双方的仇恨,当年一些幸存下来的幸存者无时不刻都想要向荷兰人复仇。

就算没有帝国的影响因素,他们也会在未来几年里爆发起义,而现在有着帝国的影响,也就让他的大规模起义提前了几年时间,并且规模要更大。

在赵丁盛来到这里之前,这些砂拉越的华人只是自发的,小规模的起义,但是赵丁盛抵达砂拉越后,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阴谋破坏分子该有的素质,他说服了当地的多个华人团体领袖,并给予了他们诸多承诺,包括军事援助。

虽然赵丁盛说这话的时候,那些华人团体的领袖还没有见着一条枪呢,但是人都是有着野心的,在自身野心的推动下,这些华人团体领袖很干脆的联合起来,重建了一家具有典型殖民公司特征的公司,并以重新建立的大港公司为名头,称之为‘新港公司’,以原大港公司残留实力的领袖李吉为新港公司统制。

不过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婆罗洲,深知当地局势的赵丁盛却是知道,单凭一个重建后的大港公司是很难对抗布洛克王朝(英国人詹姆士?布洛克建立的白人王朝,又称砂拉越王国,受封于文莱苏丹,统治区为后世砂拉越州)以及荷兰殖民政府的。

如果想要完成上峰交给他的任务:即尽可能的让婆罗洲陷入战乱,牵制荷兰人以及英国人,同时给予帝国插手婆罗洲事务的机会。

那么他觉得有必要挑动更大的动乱,而这个选择就是在兰芳公司那边。(。

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28章 太平军的反击第190章 预算赤字第778章 中美勾结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581章 中宁密约第51章 团练大臣第221章 骑兵之冲锋第106章 大胜而归第181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39章 董阳红的冲锋第322章 渔船和情报第588章 畸形的社会第584章 二等铁甲舰的争论第453章 军方人事调整第619章 海军行政改革第694章 炫耀武力第425章 提亲第703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二)第259章 把李鸿章带回来第96章 沉默冲锋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702章 帝国海军在行动(一)第71章 扩军五千第48章 厘金初显第29章 林成庭来袭第83章 添船够炮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161章 镇江战役第670章 帝国炮兵第65章 吴健彰进城第615章 舜帝级战列舰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461章 林德步枪改进型第177章 江南矿务公司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101章 压制和进攻第599章 双方的纠结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489章 银行业和外资第250章 半斤八两第304章 正面激战第616章 蚩尤号战列舰服役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267章 汉特?威廉的失态第529章 骑虎难下第468章 皇室资产管理处第572章 东北铁路第511章 武装倒幕第568章 迷茫的六十年代第84章 水师初成第642章 重设经济大臣第232章 奏折第539章 起锚迎战第480章 炎帝号铁甲舰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528章 冲突升级第277章 工厂内迁第567章 他们的战争(一)第218章 桃源大决战(一)第131章 敌骑来袭第320章 编制改革第183章 上刺刀冲锋第123章 井喷式发展第205章 四省巡抚第403章 大势所趋第25章 广德激战第476章 炮击下关第479章 华盛顿号首秀第301章 势均力敌第357章 当涂级和浮桥第317章 纺织产业第283章 大战将起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356章 新军之间的厮杀第385章 沧州激战第666章 世界第四海军第402章 九江前线第488章 所谓治国第206章 六安总攻第66章 许乃钊之邀第170章 整编扩军会议第69章 江海关第496章 文化侵入和融合第659章 敌人和朋友第223章 桃源大捷第705章 中英宣战第77章 商贸区风云第326章 夏税和铁路第139章 逼宫谋割据第351章 改革和挣扎第246章 军法之苛第11章 山阴陈家第285章 势均力敌第35章 太平军的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