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

当然了,现在的兰芳公司并不是一个适合的选择,因为兰芳公司的现任统制是刘寿山又称刘啊生,而他和其女婿叶湘云是典型的主和派,他们是主张和荷兰人合作共存。并在十九世纪的中期里,是站在荷兰人这一边共同围剿其他的华人自治公司的。

而兰芳公司和荷兰人以及波洛克王朝合作清剿其他的华人自治公司,其历史可以从十九世纪的二十年代延伸到五十年代。

至于五十年代以后,其他的华人殖民公司都的差不多了,而荷兰人转手就把兰芳公司给废掉了,只剩下一个名头,但是剥夺了其他的诸多自主权利,而历史如果没有变化,等到1883年的时候,这个兰芳公司就会彻底被荷兰人干掉。

被后世人惋惜或者是怀念的兰芳共和国,也就是其前半段还可以,而后半段基本就是充当荷兰人的走狗。

相对来说,同为华人殖民公司,大港公司以及三条沟公司十二公司要更有野心,也更有反抗的意识。

他们不愿意投向荷兰人或者英国人,而是奋力反抗,试图保住自己的自治权力,结果被荷兰人、布洛克王朝、兰芳公司三家联手灭掉了。

只剩下一家被后人所铭记的兰芳公司,而很多人还对这家公司称赞不已,说什么兰芳共和国,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真的挺荒唐,而书写历史的人更荒唐。

不过在1870年的时候,也不是每个兰芳公司的人都愿意当汉奸的,也不是所谓人都愿意看到兰芳公司的百年基业在刘寿山死之后被废掉的。

不少人都在试图做些什么以挽回灭亡的局面。

在在之前,不少不满刘寿山的人就是从位于蒙脱拉度的兰芳公司出走,然后来到砂拉越,并加入了新港公司里,再一次掀起了起义活动。

而这个时候,赵丁盛也是找到了兰芳公司的一个年轻人,也就是眼前的这个穿着西服的年轻人。

此人名为刘恩官。刘寿山的二子。

他虽然是刘寿山的儿子,但是此人自幼和外界接触较多,眼界和见识都颇为不凡,当然了。真正让赵丁盛找上他的理由并不是这个人多么出色和优秀,而是因为他是刘恩官的二子,同时他还是一个颇具野心的人。

刘寿山想要把兰芳公司搞成世袭的,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嫡长子刘亮官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而是早就在推动的事了。而且刘寿山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位,竟然还打算着提前退位,然后让自己的儿子登位。

这一切让刘恩官是极为不满的,他同样也是刘寿山的儿子?而且在外界的评论中,他不管哪一样都比他的兄长更出色,为什么不选他?而是非得选一个病怏怏,连走两步路都气喘的刘亮官?

他不甘心!

此外,他同样也清楚,如果自己的父亲死了,就算自己能够继位。但是荷兰人也不会答应了,因为当初刘寿山和荷兰人达成的协议里,荷兰人只保留兰芳公司到刘寿山死之前。

也就是说,刘寿山一死,兰芳公司就得被撤销,然后领土归属荷兰殖民地政府所有。

这种情况刘寿山兴许愿意,他的兄长也不愿意去改变什么,但是他刘恩官却是不愿意接受这一切。

而作为一个到处挑事搞阴谋的特工来说,赵丁盛不怕你没有野心,就怕你没有野心!

很快赵丁盛就是和刘恩官进行了接触。然后说服刘恩官进行举事,并率领兰芳公司和新港公司一起,对抗荷兰殖民地政府以及布洛克王朝。

刘恩官虽然被赵丁盛描绘的美好前景给诱惑了,但是也不是笨人。自然是不会听赵丁盛的片言只语就起兵造反的,要知道他的造反,可不仅仅是造荷兰人的反,而且他还得先把兰芳公司的大权从父亲以及兄长那里夺过来,然后才能率领公司对抗荷兰人。

这种事放在一个封建王朝里,就是妥妥的玄武门之变啊!

所以他一再强调。只有帝国承诺的援助抵达后,他才会起兵,要不然的话大家回家抱老婆哄孩子,该干嘛改吗,还是别玩造反这么高风险的事了。

今天的这一船军械,就是赵丁盛承诺给他的援助。

虽然这些援助不能是白送,刘恩官也是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这一船军械拥有三门十二磅的火炮以及四门的六磅火炮,都是当代主流前装线膛炮,另外还有1858步枪五百支,虽然都是二手货,但是成色都是成新,保养的相当不错。另外还有相配的炮弹以及子弹一批。

为了购入这些军械,刘恩官可是直接搬来了好几箱的黄金和白银,直接现金支付。

当然这一批军械的价格比起市面上自然是要便宜不少,现在婆罗洲已经被荷兰海军封锁,有胆子往婆罗洲贩卖军火的都是一些胆大包天的军火走私商。

他们带来的军火自然是价格非常高昂。

而赵丁盛的这批军械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扶持刘恩官,因此这个价钱还是按照往日的正常军械价格来收。

负责此事的里维拉贸易公司虽然不能赚多少,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不亏本。

获得了这一批军械后,刘恩官终于是忍不住了,1870年的十二月份,刘恩官在蒙脱拉度集结了一百多名私兵以及部分新港公司的武装人员杀进了兰芳公司总部,生擒其父刘寿山以及兄长刘亮官。

并迫使其父传位给自己!

随即宣布继任兰芳公司新一任的统制,并和新港公司结盟,一同对抗布洛克王朝以及荷兰殖民地政府。

由此开创了新一轮的华人起义!

而当新港公司和兰芳公司并肩对抗布洛克王朝以及荷兰人的时候,赵丁盛却已经是悄悄的离开了婆罗洲,对于他来说任务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在他的奔走联络下,新港公司成立,并推动了刘恩官上位,继而演变为新港公司和兰芳公司合作对抗当地的白人殖民者,并导致婆罗洲重新进入混战当中。

不管当地的华人能够顽抗多久,这对于赵丁盛而言已经不重要。他已经是即将回国,并接受新的任务,上头对他在婆罗洲的任务非常满意,打算派他去苏门答腊岛。找亚齐人以及其他的当地土著部落、王国,继续努力让荷属印尼掀起一番叛乱的大来。

至于婆罗洲的后续事务,自然会有情报司的其他人继续负责。

随着情报司秘密援助的大批军械,兰芳公司和新港公司动员了超过三千人的武装部队,当然了。说是军队还比较勉强,顶多算是民兵,在婆罗洲的西北部地区和布洛克王朝以及荷兰殖民政府进行了频繁交战。

当时间表进入1871年的时候,在情报司的情报人员,同时也有部分秘密外交人员的联合下,兰芳公司和新港公司为了改变各自为政,联军沟通不通畅的麻烦,进而宣布进行合并。

合并后称之为‘兰港大统制共和国’,为了平衡内部权力,由威望和势力较大的刘恩官担任首任‘统制’。李吉担任‘副统制’。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改变沿用多年的东印度殖民公司模式,直接以帝国的政权为模板,设立内阁和军队,喊出了打造第二个宁王朝的口号来。

而宁王朝乃是华人第一个在国外建立的正式政权,而且华人自始至终都是保持了统治阶层的权力,乃是近代比较典型的海外华人国家了。

兰港国成立后,帝国作为世界华人的老大,自然是责无旁贷的进行了支持,当然了为避免刺激英国人的敏感神经。帝国在此事上还是表示了克制。

帝国驻雅加达领事馆根据帝国外务部的要求,及时的发表中立宣称,宣布帝国将会在婆罗洲的兰港国以及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布洛克王朝之间的战争中立,不干涉任何一方。

而这种中立宣称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帝国承认兰港国为一个拥有独立政治和军事实力的交战团体。

虽然和正式承认兰港建国有所不同。但是也差不多了。

不过帝国的公开反应也只限于宣布中立了,至于说公开施加外交压力,或者说什么帝国要保护兰港国之类的话,自然是不可能的。

帝国就算要支持兰港国,也得偷偷来。

而这种偷偷的支持已经是从去年就开始了,如果没有帝国的暗中扶持。当初的新港公司和兰芳公司就不可能挡住荷兰人的第一波进攻,根本就没有机会成立兰港国。

现在兰港国成立后,在林哲的授意下,帝国情报司继续加大对兰港国的扶持力度,主要是体现在军事援助上,并且派遣少量的军事教官。

反正兰港国是华人为主的国家,这派华人面孔的军事教官过去,也不会影响什么。

同时也是暗中扶持国内的一些贸易公司,穿越荷兰人的封锁,然后抵达兰港国控制下的港口进行贸易,向兰港国输入军械武器以及其他工业产而兰港国付款用的商常的干脆,清一色的黄金。

因为兰港国的前身就是这些华人公司,而这些华人公司基本都是开矿的,布洛克王朝为什么和华人公司打生打死,就是为了争夺砂拉越石隆门的金矿。

而婆罗洲的华人公司,大部分都是来挖金矿的,因此兰港国别的不多,但是黄金还是有不少的。

有了黄金,自然就能够买到军械武器!

同时为了扶持兰港国,帝国还积极配合兰港国到国内招募移民,毕竟现在的兰港国人口数量非常少,内部的华人总数也就五万人左右,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当地土著,情况比当年林成庭进入缅甸的时候还要不堪,因为那个时候林成庭还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云贵地区招募移民,短短十几年里,如今宁王朝里的华人总数已经是超过了二十万人。

但是兰港国这边因为是海岛型国家,距离帝国很遥远,所以要补充华人人口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是通过船只一船一船的运。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历史时空里没有出现过的兰港国却是出现了,而且给荷兰人和英国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这对于帝国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第469章 秘书处改革第204章 官员任免事第169章 定都大典第418章 纸币发行第646章 皇子独立第354章 清军出击第309章 殉国名单第366章 北上直隶第520章 夏威夷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岛第212章 苏北大战初起第334章 谈判指示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291章 谈判退让第289章 惨胜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380章 石琅翼的野望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184章 线列对射第50章 林德机器厂第609章 阿根廷人的震惊第135章 为什么要追第62章 破城第128章 跋扈和自傲的对决第240章 国债和资本第145章 南下浙江第518章 工商税务改革第146章 王侯之赐第四百而十二章 独特的上海第367章 战略调动第635章 李平桐第262章 李鸿章南行记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72章 吴健彰进营第9章 训练再训练第198章 帝国大学第452章 演习和变革第429章 缅甸局势第335章 御前战略会议第643章 方家第298章 进犯上海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10章 订单争夺第699章 海军军备竞赛第416章 外忧内困第455章 大封功臣(二)第602章 重回战国时代第两百零九 涨当涂工业区第546章 战后封赏第143章 举旗造反第435章 江道泉的野望第74章 上海商贸区第637章 惊天大秘密第520章 夏威夷第7章 募兵买枪第235章 督察院风暴第13章 见黄宗汉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74章 上任设衙第372章 利者欲也第458章 控制越南第318章 面圣第129章 火炮和战马第473章 新疆设省第579章 宁朝动乱第674章 围歼俄军第237章 甚于厂卫第49章 湖州厘捐局第42章 胜负在此一举第680章 不同寻常的御前会议第324章 战争中的发展第24章 新军服和军衔第276章 战前准备第248章 平淮安进桃源第692章 各有顾虑第586章 腾飞中的海军第477章 日`本内战第396章 咸丰身死第605章 三国之势第158章 王吕云遇敌第328章 后装步枪的首秀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312章 财务部的苦和乐第371章 近卫师参战第329章 最好的步兵第675章 捷报频传第611章 陈月川回京第547章 海军技术改革第390章 奕欣投降第114章 最后的齐射第47章 入城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564章 第一混成旅第4章 扩张护院第424章 理想和现实第51章 团练大臣第601章 李昊通的恐惧第391章 进城第138章 败退和首秀第451章 教育和水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