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近亲

“哈哈哈,我赵佗有女儿了!”

武功侯府中,赵佗兴奋的小声说着,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床榻。

那个被襁褓包裹,安静的躺在妻子身侧的小小婴儿,让赵佗整颗心都暖化了。

赵佗两世为人,又已经有了长子赵彻,对于这个二胎孩子的出生,本该稳重。

但赵彻出生的时候,赵佗身在北地,正要指挥军队发动北伐之战,并没有亲眼见到,自然是没有什么感觉。

这是他第一次守在家中,等候着自家的孩子出生,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更别说这是他最为喜欢的女儿。

从此儿女双全,真是喜哉乐哉。

“辛苦你了,嫚嫚。”

赵佗上前,握着妻子的手,轻柔开口。

嬴阴嫚脸色有些苍白,尽显产后的虚弱。

好在是二胎,状态要比初产妇好得多,她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没想到你还真喜欢女儿。”

赵佗嘿嘿笑道:“那是自然,我之前就说过,我赵佗若有女,当视为掌上明珠,万分疼爱。”

“掌上明珠?”

嬴阴嫚咀嚼着这四个字,眼睛很明亮。

待到乳母将睡着的女儿抱走后。

她将头靠在赵佗肩膀上,轻声道:“生彻儿的时候,你没在我身边,我很害怕。这一次就好多了。”

赵佗想象着当时的场面,心中越发感动,他伸手轻轻抚摸着妻子的脸颊:“以后我都会在你身边。”

两人相互依靠,心中各自温暖。

半晌后,嬴阴嫚突然笑了。

她望向赵佗:“真是奇妙,去年怀上孩子的时候,嫂子说如果两家生下来各是一儿一女,那就是天作之合,或许可以亲上加亲,以全天意。没想到这最后生下来,还真是一儿一女啊。”

赵佗神色立刻阴沉下来。

太子妃李氏在六日前刚生下了一个孩子。

男孩。

重十一斤五两(秦斤)。

这体重在秦代都算是个胖小子了。

当时这消息在咸阳公卿中还引起了一阵波澜,让无数人侧目。

始皇帝大为欣喜,亲自前往太子府中看望了一阵,足见他对这个孩子的重视。

就连赵佗也为之高兴。

扶苏有了儿子,代表秦国的皇权交替更加稳定。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明确的继承人选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现在,听到妻子的话,他有些高兴不起来。

嬴阴嫚见到赵佗脸色不好看,皱了皱鼻子,说道:“上次说到这事情,你当场就不高兴,说什么不同意这门婚事。具体为什么不行,你又不说,我看这就是真正的天作之合,为什么就不行呢?”

赵佗嘴角微微抽搐。

为什么不行?

先不说他不愿意包办婚姻,就算真的要包办,那也不能选扶苏的儿子。

这可是近亲啊!

近亲结婚,生下的孩子有可能是个弱智,或是得什么古怪的遗传病。

这种风险,赵佗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去承担。

他看嬴阴嫚的模样,估摸着她对这件事有些心动。

古人讲究“同姓不婚,其生不蕃”,对近亲结婚生子会出现问题,应该有些认识。

但只局限于同姓同宗的堂亲,对于表亲上就没什么讲究了。

表兄妹结婚,在古代就是常有的事情。

哪怕到了两千年后,一些地方还有“姑家女,顺手取;舅家要,隔河叫”之类的民间谚语。

其实在明清时代,官府就意识到表亲婚的不妥,并出台了相关律法禁止表亲结婚,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照样层出不穷,基本没人守法。

后世有人统计过《清人年谱》中记载的957对夫妻,其中属于表亲结婚的就占了102对,可见表亲婚之盛行难禁。

别的不说,光是某名著里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可就是妥妥的姑表兄妹,照样一堆人追捧。

就算将女主换成薛宝钗,那她和贾宝玉同样是姨表姐弟啊。整本名著讲的都是近亲结婚,可见表亲结婚的浪潮何其凶猛。两千年后的清朝是这样,更别说这是在古老的秦汉,一个连亲外甥女都可以嫁给亲舅舅的大时代。

扶苏之子如果想娶赵佗之女,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那是完全没问题的。

赵佗叹了一口气。

妻子刚生孩子,他本来是不想在此事多说的,但看嬴阴嫚的模样,他要是不解释清楚,恐怕会让她一直闷在心头,搞出什么产后抑郁之类的就不好了。

“既如此,那我就和你说说吧。”

赵佗深吸口气,开始向嬴阴嫚科普生物遗传学上的知识。

……

长公主二胎生下女儿的事情,也在咸阳的公卿中流传。

此事关系到大秦重臣武功侯,自然会有许多人专门关注,好趁机送礼祝贺,以拉近和武功侯的关系。

廷尉李斯,就是其中一个关注之人。

李府中,他拍着大腿兴奋道:“好啊!姝儿生子与长公主诞女,前后只差六天。六者,大秦之吉数也,此莫非正是天命所作乎!”

眼见自家父亲格外高兴。

李于皱眉道:“可是父亲,我觉得此事没多大必要啊。太子如今地位稳固,只要不出意外,他必将登上皇位,我那小外甥就是新的太子,日后少不了成为三世皇帝。没必要这么早就将其婚姻定下。”

李斯瞪了他一眼,说道:“你懂个什么。太子之位看上去稳固,不代表我李斯的外孙就一定地位稳固。太子是国之储君,日后将登上帝位,自然会有许多妃嫔妻妾,少不了生育其他皇子。”

“秦国虽是按照宗法,行嫡长子继承制度,然制度归制度,一切都要看皇帝的意思。自古以来,行宗法制度的国家何其多也,照样有许多君王行废长立幼的事情。”

“古有晋献公、齐桓公,近有赵武灵王、赵悼襄王,所以你就能保证日后太子登基,不会宠爱其他美人,爱其所生幼子,生出废长立幼的心思?”

李于咽了口唾沫。

他这老父说得有道理啊。

废长立幼,这样的事情从古至今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

比如那赵悼襄王废长子赵嘉,立赵迁为储君的事情这才二三十年啊。

这么近的时间,李斯自然是记得清清楚楚,前车之鉴,他有这样的忧虑也是很正常的。

李于舔了舔嘴唇,说道:“不是还有父亲吗?父亲是秦国重臣,就算太子日后登基,看在父亲的面上,恐怕也不敢做这种事情吧。”

李斯冷笑起来:“那我死了之后呢?”

李于一下就愣住了,一股冷意爬遍全身。

是啊。

李斯都已经六十多岁了,太子才二十五岁,始皇帝也只有四十几岁。

所以很可能等到李斯死了,太子都还没登基,到了那时候,谁又能庇护他李氏的皇子呢?

李斯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自己的儿子,低语道:“你那兄长已经是没了前程,如今又去搞什么修仙,不能再指望了。你也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将来若是太子登基,生出废长立幼的心思,我那时不在了,你可能保我李氏所生的皇子?”

李于嘴角抽了抽,他低头道:“父亲说的是,未雨绸缪方是老成之法,我那小外甥,确实有和武功侯之女联姻的必要。”

李斯颔首道:“是啊,武功侯功勋卓绝,不仅得当今皇帝看重,就连太子也对其颇为倚重。将来太子登基,他必定是国之重臣。若能瞅准现在这个好机会,让吾外孙与他的嫡女联姻,纵使将来我去了,有武功侯为吾李氏的皇子保驾,也绝不会生出意外来。”

“我李斯的外孙,就是他赵佗的女婿,将来必定能成为三世皇帝,呵呵呵……”

李斯笑了起来。

他岁数已经大了,眼看在朝堂上,他是争不过武功侯的。

自己的儿子,也是个不成器的玩意儿。

那就退而求其次吧,将希望放到第三代人身上。

我李氏一代、二代都不如你赵佗,那就看来第三代。

皇长孙可是流着一半的李氏血脉,只要能够顺利登基,那他李斯照样是朝堂的大赢家。

“就这样决定了,等到下次前往太子府探视孩子,你就将此事再好好与姝儿说一下,让她去劝太子出面。太子和长公主是亲兄妹,他如果开口提起儿女联姻的事情,想来长公主和武功侯是不会拒绝的。”

说到这里,李斯嘴角勾了起来,眼中充满自信。

“而且这件事对他武功侯也是大利,答应这一次的联姻。不仅我李斯的外孙能够顺利成为大秦三世皇帝,他武功侯的嫡女日后也将成为大秦皇后,外孙成为四世皇帝,此乃双赢也!”

李于佩服着拱手:“父亲智谋深远,儿佩服无比。再过两日吾等就可以前往太子府探视,到时候我一定好好劝姝儿行此要事,将此联姻之事尽快定下。”

“嗯。”

李斯点了点头,又想到一事,叹气道:“还有你那兄长,好几个月都缩在府中不出来,说是要跟着皇帝修仙,总不出门,这也不是个事情。你去叫他一声,一起去太子府看看,那也是他的外甥啊。”

第622章 请兄归去第268章 咸阳之惑第402章 齐使田冲第778章 蛙部第248章 路线问题第644章 博浪沙第407章 无敌司马第124章 楚国使者第582章 巧舌如簧第372章 江东之变第495章 一场博弈第170章 杂牌军第450章 王离军候第400章 斗志昂扬第581章 烤了郦生第12章 舞阳相召第425章 故技重施第619章 李由数奇第214章 李信策第579章 千里镜第85章 追击第694章 李氏第276章 公主赢了第350章 楚王启第711章 灭国第833章 事死第30章 生当封侯,死当庙食第642章 潜龙公子第264章 刘吕联姻第644章 博浪沙第490章 改变皇帝第504章 黑龙币第400章 斗志昂扬第594章 匈奴勇士第195章 归诏第520章 六国城第390章 大王爱我第148章 俘虏第24章 荆轲刺秦第378章 月圆之夜第526章 扶苏来访第451章 城濮旧地第374章 秦王临楚第760章 羽弟第138章 郦氏兄弟第254章 锁定第770章 内乱第782章 怀疑第535章 乌氏倮第210章 对手第432章 示弱激军第203章 娶妻第537章 守法之将第344章 勿吃独食第757章 辟谷第789章 大坑第344章 勿吃独食第438章 吾会出手第631章 皇帝赐药第80章 投石机第38章 出征第3章 雨夜杀人第358章 羌瘣类陀第617章 朕全都要第256章 将计就计第499章 尚公主第664章 欲锤赵佗第442章 齐有精锐第370章 伪王何在第240章 淮阳反第129章 范雎第663章 赵佗真意第328章 砲车破军第167章 地势第351章 东征伪王第281章 章邯之名第470章 舌战劝降第159章 美男子第107章 扶苏第287章 兵临楚地第1章 赵国余孽第36章 岂曰无衣第384章 馈书韩信第185章 伏兵第321章 睢水骂战第780章 搏象第83章 甘棠第666章 鼎于何处第636章 侯生末路第767章 覆巢第621章 复征西南第707章 真实第252章 符离第679章 李兄第152章 魏策第477章 终结乱世第18章 咸阳第684章 质问第497章 诸姬通婚第250章 铚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