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二)

王彦川手中同样捏着一个白瓷酒盏,他看着酒盏中带有些淡黄色的酒水,呵呵笑道:“箬笠兄想知道何事,某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江夏青抿一口酒水,缓缓道:“既然叫我做了这枢密副使,就先理一理枢密院的事情。”

王彦川闻言,满脸赞同之色,点头道:“是该如此。要说枢密院,现在巴庆安主持院务,另就是箬笠你以及薛广德。”

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看着江夏青笑了一声,然后才接着道:“这薛广德,却是事事都听陈将明的,箬笠兄在密院有事可以多同薛广德商议。”

江夏青抬眼看了看王彦川,随即目光移开,缓缓将手中酒盏放下,语气有些郑重:“枢密院的事情,自然得多问枢密使巴庆安,哪有撇开枢使,两个副枢商议的道理。”

说出这话,江夏青的立场已经很明了了。

王彦川举杯示意,然后仰头一饮而尽。

酒盏重新满上,他这才肃容道:“现在陈、巴正在为禁军诸司主贰官纠缠,若要插手,可以李继勋为刀。”

说着,他神秘一笑:“我可叫人弹劾李继勋,到时候,就得靠箬笠兄联手巴庆安将其保下来了。”

三月份陈佑刚刚当上首相把持朝局,一干中高级官员就明白李继勋的去留将会影响到陈佑的威望。

陈佑一直秉持着“不打无把握之仗”,不能一下子把人打死或者打到失去反抗能力,他宁愿不动手。

因此李继勋一直好好留任同知枢密院事。

王彦川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提出这个建议。

看窦少华最近的表现,有些飘忽不定,显然不想得罪陈佑,又不愿彻底倒向陈佑。

对这种人,稍微给点好处,就能让其保持中立。

到时候巴宁泰、江夏青一起发力,再有他王彦川反装忠在其中捣乱,保住李继勋是大概率事件。

到那时候可没人去深究一开始究竟是不是陈佑想要除掉李继勋,大家只会看到“同陈平章势如水火的李参政被弹劾——李参政什么事都没有”,然后就能推导出“陈平章连一个敌对的参政都拿不下”。

有了这样的认知,心里的倾向就会产生变化,表现出来就是有事从先想着讨好陈平章转为先讨好其他宰相。

高层权威消涨影响基层执行情况,基层执行影响到中层掌控力度,中层掌控又影响到高层权威消涨。

江夏青很快就想明白其中因由,不如说他也早有类似的想法。

“只此一事尚不稳妥,还得找一些事出来耗费陈将明的精力。”

“说起来御史台在泗洲查到一些事情,或许能拿出来用一用。”

王彦川脸上露出笑容:“此事我来安排,就不劳烦箬笠兄了。”

江夏青心知肚明,王彦川是不想让他插手御史台。

不过考虑到董成林的性子,江夏青十分好奇,王彦川究竟是怎么把触手伸进御史台的。

结束一天的工作,陶际华回到家中。

这是租的一处房子,仅有一进,将将够他一家居住。

以他的收入水平,扣掉房租和一家生活费后,连仆役都养不起。

不过穷苦人家走出来的,以前扣扣索索都过来了,现在要比以前宽裕得多,他根本不觉得有招仆役的必要。

老母亲和家里婆娘一块坐在正屋门口缝手套,见陶际华进屋,招呼一声便继续低头工作。

这是为了补贴家用。

随着大型器械投入使用,使用麻线编织而成的厚实手套渐渐流行开来。

一个是搬没有握把的重物时好用力,另一个则是为了保护双手不被挤压割伤。

朝廷工坊矿场自有专门的供应渠道,一般的打铁铺子、渡桥津口只能自己想法子买,于是就有人缝这种手套卖出去。

卖的人多了,就催生了统购统销的商行,渐渐朝廷工坊也直接找这些商行购买,省心省力价格也不贵。

到如今,给商行缝手套已经成了洛阳城里大多数基层人家补贴家用最常见的活计。

陶家不富裕,但是陶际华乃是官人,他家里人不可能去做一些洗衣缝衣之类的活,因此也从一户商行手中揽了一些缝手套的活。

据说给的价钱比普通庶民家庭要高个一两成,质量检查也要放松一些。

这就不是陶际华所能知道的了。

反正自从家里接了这个活以后,他两个儿子在周山书院的学费从来没缺过,家里余钱也渐渐多了起来。

走进屋侧斗室,陶际华关好门。

顾不上擦干脸上的汗水,掏出腰间的钥匙串,从中挑出一把打开书桌抽屉的锁。

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小册子,翻开到最新记录的一张,坐在桌前仔细推敲。

册子里记着的是这次前往濠泗调查出的一些重点内容。

这是他新近养成的习惯,还是在一次查案时候受到的启发。

目的也不单纯,就是为了分析形势,看看该从哪个方面迎合上官。

虽然他被陈平章发掘是因为业办案得力,可若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东推院丞极有可能就是他的仕途顶点了。

当年沉沦下僚也就罢了,现在有机会起势,他自不愿放过,哪怕再不善钻营,也得努力学着点。

他之所以回来翻记录,是因为无意中发现有人在摘抄濠泗调查卷宗。

凭借着对线索的敏感,他断定卷宗中一定有能拿出来做文章的东西。

为了不让别人发现,他没有在东推院直接翻卷宗,而是先回来看自己的记录。

啪嗒一声,下巴汗珠滴落,砸在纸上摔得粉碎,润湿了几个笔画。

陶际华长舒一口气,用手背擦了擦额头鬓角,喃喃一声:“是要弹劾申知州啊!”

这只是他的猜测,但他仔细回想在濠泗调查时候的记录,如果是为了对付陈平章,也就只有从申云海下手。

因为,申云海在平叛的时候,曾派人联络叛军贼酋程四私自许诺意图招安。

这事最终没成,申云海仅仅提了一句“贼酋拒绝招安”,不管怎么看都不是什么大事。

但,真要深究,以此为借口来弹劾也能说得过去。

尤其是,只要申云海在安排联系程四时有任何一个环节没有被他人旁观到,就能安排一个“恰好知晓此事”的人出来证明他阴结叛逆、居心叵测!

若真如此,申云海很难自证清白。

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三百二十二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九)第一百六十九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一)第九十八章仿若汉末汉中反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第三十章收殓遗骸空余悲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二百三十九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四)第二百二十六章 人生巅峰小婴孩第六百三十七章 看天下舍我其谁第二百五十章 谢公安石与君同(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三)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四)第二百八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四)第三百四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三)第六百三章 或可另辟进身阶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欲往西京诸事重(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二)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五)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一百七十六章 典礼毕诏书频出第六百五十九章 尔等当为好工具第六百八十五章 功名只向马上取(二)第六百十四章 罗网渐起如何破(一)第七十二章帝王问询意难测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第三百六十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一)第六百七十八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二)第六百七十三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仲春杂事如繁花第一百八章正月之中再生变第四百四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十三)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一朝生变国事动(三)第四十六章法不长远心意躁第五百十三章 悔不该旁生心思第三百六十四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三十二章说朝局双龙争王(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七)第四百三十五章 大乱之后诸事繁第五百五十四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七)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六百二十四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一)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战事急第八十六章侵略如火战事急第五百八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二)第二百五章 新官上任一把火(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六百五十二章 银夏战事可定矣(四)第三百一章 勿论贤愚皆可用第十二章举义反正须拿捏第六十四章战事不顺布闲棋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浅水亦有乱流涌第八十七章蜀中已乱周沈争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第一百六十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九)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六)第二百二十三章 方法总比困难多第四百七十四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七)第一百七十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二)第二百六十六章 别离是为再相逢(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三)第四百一十三章 欲建新城悔前事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欲惑敌占先机第一百八十三章 议定幽燕相公换第五百五章 戴和裕心属何方第二十四章虚职酬功忠为首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打促和掩战意(五)第四百六十二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九)第二百六十七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三百九十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六)第一百六十七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六)第五百十八章 池静亦有暗流涌第六百六十章 吾等行于所当行第七十三章再失一相犹不慌第二百四十四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二)第四百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九)第四百八十章 论为政突发匪事第二百六十章 为民服务不求夸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六十五章套路从来得人心第六百二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二)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