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一)

巴宁泰靠在椅背上,不言不语。

这段时间他同陈佑为了禁军诸司主贰官的安排多次交锋。

过程很简单,大家一起来找茬。

看中哪个位置,便翻出竞争对手的错处穷追猛打。

这年头,但凡沾到兵事的,就很难干干净净全无错处。

只不过这些事平常没人会在意,大家心知肚明,当做没发生过。

现在之所以拿出来说,只不过是为了有个借口把某人踢出竞争名单罢了。

出乎巴宁泰意料的是,即便要照顾刚立下战功的将校,他在这场交锋中也没能一直占据优势。

当然不是陈佑手底下的人一个个洁身自好一尘不染,而是陈佑经常会举荐第三方将领参与竞争。

天下将校那么多,即便要加上能力、资历、没有大问题等限定条件,能挑出来的合适人选也远多于巴宁泰从自家亲近下属中选出来的数量。

陈佑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叫巴宁泰感到十分恶心,但又没有有效的反制措施,这时候再提及人事,他一点讨论的欲望都没有。

窦少华左右看看,开口道:“该下狱就当下狱,只是舒寿君等人该如何处置?”

派出东推院前往调查的同时,两府也抽调了官员临时接手濠泗等州。

现在濠州、泗洲没什么,主贰官以及底下僚属几乎被一扫而空,州属各县也少有幸免,接任的李昊、申云海可以放手施为。

但寿、楚、颖、徐四州只有个别人会被拿下,四州主官也都在任,从京中过去的知州们就有些难受了。

这些人留在原位也可以,不过是加一个“同知”前缀的事情。可这样一来,当地就变成了双头蛇,两名主官定会争权,当地刚走出天灾,经不起再来一次官祸了。

调走的话,要么平调,要么贬职。

调去何处,贬到哪一级,需要讨论。

陈佑稍稍沉吟,回答道:“全都调走。这件事交给吏部负责,如果想要品级不变,就去岭南,如果不想去岭南,就降职去西北。”

不是调来京中啊!

在座几人顿时不感兴趣了,一个个点头同意陈佑的处置方案。

至于有人请托想逃过一劫,就没必要拿到这种场合来说,向吏部递一句话就行。贬职无所谓,只要不去穷山恶水之处,就无所谓。

几人依次发言,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紧接着讨论宋杞言。

正好各地陆续结束夏收,正要开始侍弄庄稼,这时候安排劝农也算适宜。

于是没有过多争执,按照之前早已商议好的,宋杞言罢御史大夫,任右散骑常侍,参知政事,提举诸道农事。

在京待缺的董成林除御史大夫。

同时税务监黄世俊乞骸骨,税务监出缺。

讨论到这一条,巴宁泰兴奋起来。

他立刻提名让庶务司闻克接掌税务监。

闻克亦是先帝潜邸旧臣,与陈佑乃是故交。

庶务司正相当于枢密院大管家,联络内外梳理军政离不开庶务司,巴宁泰回到枢密院没多久,就想把闻克换掉了。

只是陈佑也不傻,他没有同意也没拒绝,而是询问窦少华等人的看法。

窦少华提名鸿胪卿公冶通,王彦川提名太常卿陈槐。

薛崇则表示听陈佑的。

选择权到了陈佑手里,他稍一思忖,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选择,而是道:“看来咱们意见有分歧,这样,把闻克、公冶通、陈槐都介绍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此人,放到桌面上来比一比看一看,选一个最合适的出来。”

他这话一出,提出候选人的三位相公都是脸色微变。

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建议了。

自从陈佑掌握住两府议事的主导权,遇到争执经常用此种方法来解决。

最重要的是,他常常能通过这种方法达成自己的目的。

也就是说,被大家选中的人不一定是陈佑最想选的,但没选中的人有九成是陈佑不想选的!

巴宁泰捏了捏眉头他是真摸不清楚陈佑的路数。

陈佑和薛崇两个人联手,不说能决定所有事项,至少当其他几人有矛盾时,支持任何一方都能一锤定音,偏偏要搞这种形式主义,多此一举!

然而陈佑的建议十分合理,巴宁泰即便再不乐意,也得配合。

最终选中的是公冶通,这个原本追随陈佑,现在却倒向窦少华的鸿胪卿。

除了向窦少华示好,巴宁泰和王彦川想不到陈佑支持公冶通的其它原因。

诸事议定,众人散去。

薛崇留在最后,见屋内无人,忍不住开口问道:“平章何以叫公冶通那背义之人主持税务监?”

陈佑语气平缓:“广德兄不必忧虑,税务监有庞万育看着,左右不会出事。倒是鸿胪寺,我有大用,不可不慎重。”

“鸿胪寺?”

薛崇的疑惑没有持续太久,他稍一思忖,立刻出声:“可是为那传法院?”

“然也!”陈佑闻言,面露笑容,“传法院在银夏表现尚可,某预备着把他们派去西域,派去岭南,甚至于若能远征海外,亦要传法院先行,方才有王师吊民伐罪。”

薛崇闻言默然。

根本不用多想,鸿胪寺值得注意的也就陈佑一力推动的这个传法院。

问题是,传法院目标的确远大,可短期内只能当一个小透明!

“即便如此,此时将公冶通调走,也未免太早了些。”

“不早。”陈佑语气笃定,“最迟五年,传法院就要派上用场,在此之前,他们必须做好准备。我不放心公冶通。”

“原来如此。”

薛崇颔首,按照他的想法,这应该是为了收拢军心。

毕竟有战争就有战功,中层将校就指着战功来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七月丙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副使江夏青回京。

拜见天子之后,两府六位相公齐聚政事堂,简单聊了聊琐事便散了去。

当晚,王彦川过府拜访江夏青。

歌舞尽歇,酒过三巡,江夏青端着酒盏斜靠在榻上,笑着道:“某久在舒州,京中诸事不甚了了,有劳松岭为我介绍一二。”

第四百四十章 天下朝集聚洛阳(二)第六百一十章 上下皆起别样心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三百五十一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八)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皇登基诸事忙(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六)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四)第二百二十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第五百七十章 风云操于何人手(五)第三百四十五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二)第五百九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三)第五十五章皇宫大内初见闻第十九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四)第二百一十五章 前狼后虎当何如(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六十章 为民服务不求夸第四百八十四章 操演堪比实战险第五十一章险铸大错自为之第三百九十五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四)第一百七十一章 苦寒飞雪春已近(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六百六十三章 自信满满为己谋第三百十三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四)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二)第五百七十六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三)第三百九十七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六)第三百八十五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四)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六百八十二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六)第一百一十五章欲杀人当行何计(一)第七百二十四章 此世我心向往之第三百四十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一)第四十四章册命封王秦最贵第二十四章虚职酬功忠为首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政事定于一(五)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八十八章一日之差失涪陵第二十七章措手不及担重任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三百八十六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二)第七百六章 敢为天下挑重担(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四百五章 富平县内有善人第四十二章论功行赏争不休(二)第一百二十三章道德廉耻在心中第五百十七章 兄弟前途有不同第一百九十八章 两手准备终定音(三)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六百一章 国政定于言语间(一)第二百四十章 内乱未平外面起(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道旁迎师北疆变第三百七十九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七)第三百七十七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一)第三百八十七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二十六章大棒甜枣交相加第三百三章 你猜我猜巧不巧(二)第二百八十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七百四十二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四)第一百一十八章一顿操作猛如虎(二)第五百一十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四)第七百三十七章 破绽之处在一人第二百二十五章 良马初与伯乐见(三)第四百一十一章 贼人阴谋乱长安第一百章消息不断时机逝第四百六十三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三)第五百四十章 忠于王事举贤良第六百五十四章 梳理国政教天子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四)第十章大周来客夜登门第六百七十二章 已有青枝落寒霜(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潜行入洛见下官(三)第一百一章观衙堂心有所感第五百二十八章 谈授官书院生颓(一)第九十一章局面僵持如鸡肋第二百五十七章 放榜闹事为哪般(一)第七百四十章 星火先落行伍中(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千里泽国断美梦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何人欲惹战端起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急不缓蕴风雷(五)第八章兵临城下伴王驾第五百二十五章 君臣情谊值几何(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十九)第五百六十五章 同明殿里刀光起第五百八十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