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为安诸军分新饼

陈佑神情未变:“官家当知,本次董正官制,以司徒、司空为周六卿之官,太尉为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故立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亦称三少。三师三少者,为宰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

“三师者训导之官,师范一人,仪刑四海。三少者论道之官,经邦论道,燮理阴阳。此六者贵之极也,故举凡加之,不当有官,唯特拜耳!

“今官家欲拜臣为少保,若臣不辞相,则百官何以处之?”

沉默一阵,赵德昭弱声问道:“可官制不是说,三师三公者加平章事为真相之任?”

陈佑默然,随即道:“官家可知,魏晋之中正定品,一品乃是虚置。”

赵德昭还没学到这方面的内容,不过他此时已经明白,当初王朴陈佑他们定下三种真相职事,不过是看看罢了,真正用上的只有后两种。

这时候他大概明白自己做错了了,有些慌张无措地看向陈佑。

陈佑见状默然,随即轻叹一声:“总归尚未令翰林院拟册命,官家可当无事发生。”

赵德昭闻言松了口气:“我听陈师的!”

“此乃职责所在。”

陈佑解释一句,紧接着告诫道:“治国理政,事繁而务要,官家当多询问两府宰相和内朝咨议之官,不可听人巧言。”

“陈师教训的是。”赵德昭此时十分乖巧。

众人默认的潜规则,永远比不上制度。

就好像一个人违约了对方不追究,不是因为“向来不会拿这个来针对别人”,只是因为追究此事付出比不上收获。一旦利益足够,眼下看起来似乎永远不会用上的条款,就会成为勒死人的绞索。

拿到现在也一样,三师三少尚书令在官制中可以当做真宰相的加官,陈佑不愿接受,仅仅是因为他没把握压下其他人维护潜规则的努力。

一旦他权衡之后发现可以打压下其余宰相的合力进攻,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利用现存制度取得优势地位,紧接着修改制度把自己放在群相之上。

比如历史上宋朝有一个“平章军国事”,一旦边境有事,能直接把省印带回家,任何决策都可以绕过其他宰相直接下达。韩侂胄、贾似道都是依靠这一条规定“位在丞相之上”。

现在周国三省各有印一钮,尚书省印放在都堂,由当日轮值的宰相掌管,中书省印在陈佑这边,门下省印目前由巴、窦、王、薛四人轮流掌管。

看似陈佑独掌一印,权力应该比其他人大,但实际上枢密院有单独的枢密院印,涉及军事至少需加盖中书、门下、枢密三印,不涉军事则至少要加中书、门下、尚书三印。

而且日常事务,单用尚书省印就能指使动京中诸司。

之后数日,言及陈佑加少保的奏章全部留中。

辛卯,拖了半个月的将士封赏终于公布。

巴宁泰受册为邺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其嫡长子巴从珂得荫宣德郎,赐勋云骑尉。

石守信为延津县开国伯,调为朔方节度使,兼灵、凉、鄯、兰、甘等州汉蕃马步军都部署。

杜忠为怀远县开国子。

詹胜元为魏县开国子,调为延州刺史、彰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潘美为贵乡县开国子,任银州刺史,兼银绥团练使。

折德扆为府谷县开国伯,任府州刺史,兼胜州防御使。

其余诸将校各有封赏。

杜忠被调入京中,朔方交给石守信,他后面兼的那一大串,除了灵州在周国,其余诸州都因为被蕃人占据而废弃。

这是中枢的表态:下一步将以收复西域为目标,各位将领做好准备。

潘美兼的职事是为了平衡夏州的高怀德,他俩日后冲突不会少。

最后是胜州,原本包含当今的麟州、府州,不过现在州治都被辽国占去,胜州早已不再。

之所以让折德扆兼胜州防御使,除了让他同府州杨家起摩擦,同样也是表态日后这边仍要用兵。

战后封赏是一场巨大的狂欢,但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因战功升官的文官武将们,怎么安排?

个别人因为职事重要,可以不挪位置,但不能让所有升了官的都不挪位置。

可之前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怕之前有萝卜是代理占坑,也没办法解决所有人都位置。

解决方法只有两个。

把占了坑的萝卜拔掉,或者挖新坑。

前者会引起激烈对抗,后者会导致冗官冗员。

壬辰,陈佑召集两府于都堂议事,拿出军制改革方案。

经过短暂讨论,方案全票通过。

有争议的是各部主贰官人选,不过不用着急,可以在三四个月内慢慢酝酿。

方案通过后,很快传达到禁军各部,同时也在向京外府军州传播。

一下多了四个与殿前司、侍卫亲军司平级的机构,更多了六个仅次于殿前司、侍卫亲军司的次级机构,除了原本殿前、侍卫二司主贰官,其他人都很支持。

不过之前多次调整,两司主贰官多是空缺状态,阻力不大。

到这时候,关于陈佑除少保的言论尽皆消失。

六月底,禁军改制逐步推进,全新的府州官制也在三京施行。

整个六月,最大的坏消息就是十六个州郡接连遭遇连旬大雨,更是导致河水在原武县境内决口,不得不征调丁夫重筑河堤,受灾地区也得安排赈灾。

好消息也有,濠泗夏收基本结束,虽然因为灾情而减产,但总算是勉强够当地支撑到秋收时节,不必依靠朝廷赈济。

六月壬寅,东推院前往濠泗调查的工作组回到洛阳。

不等他们提交奏疏案牍,陈佑直接在都堂接见他们,当着一干宰相参政的面听调查结果。

不出意外,颖州、徐州没大问题,寿州舒寿君除了决策失误,问题也不大,这几个地方都是只有个别官员需要处理。

唯有濠州和泗州,情况十分严重,用陈佑熟悉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塌方”!

东推院诸人离开,陈佑面沉如水,声音低沉地问道:“此等诸人,直接下大理寺审判,可有意见?”

第六十二章留守监国风将起(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十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第五百二章 论立场章鹏施计第三百三十四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九)第二百三十三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三)第五百五十六章 新旧之交稳为重(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旧人只听新人笑第三百六十六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第四百一十二章 薛小乙力拒盗匪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747章 烽火家书抵万金第四百六十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七)第五十二章快马频至事愈急(一)第四百三十一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四)第三百十七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四)第四十九章君臣问对定计策第二章今夕是何年第二百六十八章 入京便闻南国事(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诸事推行隐者来(一)第三十四章酒到酣时议治政第二百二十四章 利字当头乱接踵第一百二章冯道再试寻暖靴第一百九十二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三)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日秋蝉闻风动(四)第二百三章 春耕为重议农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四百五十八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下车作威庖丁舞(二十)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内举贤德不避亲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武相易宰相定(一)第746章 片纸可当十万钱第二百一十一章 各取所需抉择异(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乱起变生杀意浓(一)第一百一十章时运所至晋阳下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五百七章 豫章故城烽烟平(一)第七百十六章 科举艰难唯公平第三百二十九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四)第二百七十三章 日常如水多寡淡(二)第五百三章 欲立大功行阴私第一百三十八章 献民献疆蜀国亡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腾空刀光闪(七)第六百八十三章 剪尽病木待新春(七)第五百四十三章 量狭岂有君王气第四百五十章 道德名声是利器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六十八章状况频起意外生第三百五章 空辩不若实为证(一)第六百三十四章 一朝有变国生事(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必以一战定江南(六)第四百三十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十三)第四百二十三章 四国纷乱战愈急(六)第五百八十二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九)第五十八章心欲借钱口难开第二百五十三章 初开府试网英才(三)第四十七章眼下之事何为重第三百二十三章 白刃相接河南府(十)第二百二十八章 战斗已起押何方(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至洛阳如何施为(一)第四百八章 鲜血淋漓投名状第五百八十九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一)第九十九章别无他法唯分治第四十三章争权夺利心思重第三百六十二章 穷且益坚志不坠(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五百三十四章 蓦然回首阑珊处第二百二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手中有兵心不慌(七)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风源自湘潭起(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我自蹈险全臣节(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三)第十七章月下争渡一线天(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天子非无舐犊情(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踏踏实实解烦忧(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三十章收殓遗骸空余悲第五百九十六章 立为模范争最优第一百六十八章 寒冬将至晚星稀(十七)第六百三十三章 延庆征尘卷银夏(十)第三百五十七章 雷霆雨露俱君恩(十四)第一百九十四章 罢相方始乱迷离(五)第五百七十七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四)第五十九章转遍东京闻兵讯第五百七十四章 今日青锋且开刃(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日之果今日因(五)第三十一章归州之行当谨慎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第二百七十四章 日常寡淡多如水(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两府生变宰相换第五百九十一章 骤起争端余韵响(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军争谁能如愿(六)第四百一十四章 消息内情接踵至第四百四十五章 闲谈军政论优劣(一)第五百四十五章 纵兽于林起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