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西海大捷

?太兴三年,十月初,就在成汉使者抵达蓟城数日后,又一个让范贲、李骧二人瞠目结舌的消息传到蓟城。

辽东军历时近两个月终于平定了西海高原,成功斩杀吐谷浑首领吐延,并俘虏其部众数十万人,彻底根除了西北边患,至此整个西北再无任何一个胡虏割据势力。

原来八月份,秦州都督北宫纯亲率三万骑兵杀上西海高原,打算一举灭掉吐谷浑部落。

得知辽东军大举来犯,吐谷浑部落早已闹翻了天,是战?是和?双方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首领吐延同样左右为难,打吧?吐谷浑明显实力不足,不是辽东军对手;不打吧?吐延又不甘心放弃手中部落,接受辽东整编。

眼下高原上形势对吐谷浑十分不利,随着辽东军杀上高原,西海诸羌部落渐渐疏远了吐谷浑,到最后除了三万吐谷浑嫡系部落骑兵外,吐延麾下再无一个羌人骑兵,一时间树倒猢狲散。

最后一战中,吐延领着部落中最后一支骑兵,在西海边上与辽东军展开决战。

这一场大战杀得天昏地暗,最终辽东军靠着更强的实力战胜了吐谷浑部落。

大战中吐延战死,三万吐谷浑骑兵不是战死就是投降。

随着吐谷浑最后一支骑兵被消灭,分布在西海周边草原上的吐谷浑、羌人部落开始分批向辽东军军投降。

拿下西海高原之后,辽东军并未对吐谷浑人客气,按照老规矩先将部落中贵族、头领屠杀干净,然后再按户和羌人混编一起。

近万户吐谷浑族人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随辽东军迁徙到秦州内陆定居,另一部分则留在西海定居。不管哪一部分,日后再也不会有吐谷浑部落,有的只是生活在高原上的晋人。

到了九月底,随着吐谷浑被灭,西北诸羌纷纷请求“内附”,至此西北遂定。

近年来,辽东百姓虽已习惯了捷报频传,但当西海大捷传至蓟城,整座城市依旧变成欢乐的海洋,不少商家又趁机推出一系列打折促销活动。

“主公,这是刚刚从参军司转过来的捷报,如今整个西海高原已被拿下,首领吐延被北宫将军斩杀,其余部落贵族也被清算,只剩下普通牧民。”温峤正向卫朔介绍西北战事。

“嗯,好,北宫将军这一仗打得不错,总算是把西北诸胡搞定了。接下来就看刺史府的工作了,吐延虽然死了,但还有数十万吐谷浑牧民等待安置,不把这些人消化掉,对西北稳定仍然是一个威胁。”

“如今随着吐谷浑灭亡,整个西北再无可威胁辽东的胡族势力,安全形势大为改变。接下来辽东就能一心一意经略西域,等在把西域拿下,辽东西进战略才算彻底成功。”

“主公,眼下西北还不稳定,辽东不能急着收复西域。眼下当务之急是一边安置归化吐谷浑、羌两部胡人,另一方面秦州驻军经过连续大战,也该修整一番。”

“嗯,太真所言甚是,振兴西北经济、提高当地民生已是刻不容缓。至于新收复的西海一带,我意设西海郡,归秦州管辖,治所就在原吐谷浑都城伏俟城。哦,对了,以后不能叫伏俟城了,改名西海城。”

“我要再提醒一下诸位,牧府必须对西海高原重视起来,那里可不像传统认知的那样贫瘠不堪,若是经营得当将来或许会成为大晋又一个牧场。”

“请主公放心,臣等不敢怠慢!”

谈完西北战事,卫朔又想起了来到蓟城的成汉使者。

“世容,听说成汉使者到辽东了?”卫朔一边处理手上文件,一边随口问莫含

“嗯,是的,到蓟城已有半月了,眼下正四处打听辽东有无南下汉中的消息。哼!他们也不瞅瞅这儿什么地方?我辽东的机密是那么好打听的吗?”

“呵呵,没想到成汉比辽东还着急。”

“能不着急吗?随着吐谷浑被灭、凉州投诚,辽东已彻底解决了西北边患,唯有西南蜀地成汉割据一方,成汉肯定会担心辽东军大举南下。”

“唉,我倒是想顺势拿下成汉,但现实不允许啊。且不说李雄不是昏庸之主,单单如何克服蜀中地理就是一大难题,至少短时间内辽东没有机会拿下成汉。”

“主公过谦了,以主公之雄才伟略,拿下成汉是早晚的事。”

“哈哈哈,没想到世容也会了拍马屁。”

卫朔笑着调侃了莫含一句,接着道,“世容且说说,辽东该怎么对待成汉使者,毕竟短时间内辽东还需要一个稳定的成汉提供粮食,暂时还不能与之翻脸。”

“主公之顾虑不无道理,自打收复秦州之后,辽东与成汉之间的贸易往来便频繁起来,每年辽东都要从成汉购入大量粮食,以弥补西北、关中粮食不足。可以说眼下成汉已成为辽东除南洋、江东之外,第三个粮食供给地。”

“因此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主公还是以稳定成汉为要,最好给对方点儿好处。”

“嗯,明日让他们到政事堂来吧。说起来,我对范贲挺感兴趣的,尤其他那个活了一百多岁的父亲范长生。”

……

翌日,得到消息的范贲、李骧二人怀着既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匆匆赶至政事堂。

等了不到一盏茶功夫,随即听到侍卫高声喊道:“大司马到!”

范贲、李骧不敢怠慢忙恭恭敬敬起身相迎,最先走进来的是一位身长八尺左右、丰神俊朗的年轻男子。

范贲、李骧二人眼前一亮,顿时为卫朔风姿倾倒,不禁心中感叹,不愧是闻名天下的大人物,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外臣范贲、李骧拜见大司马。”

虽然成汉亦是由胡族氐人建立的小国,但因其不像匈奴、鲜卑、羯杀戮过重,成汉主李雄又仁爱百姓,反而让卫朔对成汉不乏好感。

因此见到范贲、李骧,卫朔也未对其恶语相向,反而温和道:“范丞相、李太傅快快请起无需多礼,说起来二人乃是贵客临门,我是要亲自迎接的,不想俗事缠身,真是有失远迎啊!希望二位不要见怪。”

范贲连忙拱手回礼道:“大司马国事繁忙,外臣哪敢劳烦大司马亲迎!”

在卫朔招呼下,待范贲、李骧在下首恭然坐下后,直接开口问道:“不知二位来我辽东为的是什么?”

“外臣次来是代表我家国主向大司马表达敬意,同时重申双方友好之意。”

卫朔看了范贲一眼,突然想到了他那个被尊为蜀中八仙之一的父亲范长生。

范长生原居青城山,为当地天师道道首,时拥有部曲千余家,颇有势力。范长生博学多艺,精晓天文术数。他出生于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死于东晋太兴元年(公元318年),整整活了一百岁,被当地人称为“范长寿”。

西晋末年,氐族人李特、李雄率流民入蜀,范长生曾助以粮食物资,后来李雄于成都称帝,国号大成,遂拜范长生为丞相,并封西山侯。

正是在范长生辅佐下,成汉一直奉行道家清净无为,与民生息的政策,使巴蜀一度出现了一个政局稳定、民生富足的局面,当地蜀民都奉范长生为神明,而这也是卫朔不敢轻易图谋成汉的原因。

“嗯,尔主仁厚,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在中原未定之前,辽东不会南下成汉。只是未来若是天下大势已定,我希望成汉不要逆天而行。”

……

“大司马是何意啊?”

“还能有什么,不过是警告成汉未来不要不识时务!”(。)

第28章 好消息?坏消息?第486章 货卖两家第672章 东晋变天(下)第413章 兵临城下第549章 中原争锋第638章 蜀中变局第454章 威逼张宾第526章 接见张茂第495章 张茂的担忧第346章 人才齐聚蓟城第496章 政策调整第356章 江左来客第652章 西域使者!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255章 逼退江东水师第58章 内忧外患第358章 谢艾的选择第641章 车师前国内附第82章 又有人不安分了第1章 天显异象第603章 舆论之争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第501章 高僧佛图澄第633章 热闹的崂山第126章 四月春耕第279章 南守北打第178章 司马嫣在辽东第184章 大演习(下)第522章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第500章 调整农业政策第44章 宴会之后第236章 血战飞狐口第665章 最后的决战第602章 治蝗之议第261章 偷袭临榆镇第137章 裴颖儿的麻烦第621章 司马绍的决心第277章 战前动员第203章 战后余波第68章 离间敌人第206章 主公,您违律了!第125章 水师、港口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27章 途经郯县第565章 石虎、石勒被擒第225章 创立阐教第70章 均田令第171章 祥瑞白鹿第479章 青州之争第666章 龟兹大捷第317章 青州求援第148章 意外的盟友第188章 财政会议第618章 西出玉门关第327章 骑兵夺城第168章 卫朔是谁?第197章 石勒的转变第207章 女将挂帅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195章 邵续反了?!第488章 剑拔弩张的江左第577章 止步淮河第399章 赛马场上定大计第249章 裴府门前是非多第90章 初见苏峻第379章 南洋新秩序第146章 祖逖西征豫州第620章 太宁元年科考第25章 祝其县买粮第499章 迟来的归宁第232章 代县榷场第467章 草原大捷第232章 代县榷场第582章 波斯王子第138章 开府治事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第272章 昌黎大捷!第12章 拖!第65章 拯救刺史裴盾第230章 挑拨离间第305章 奇袭雁门第446章 仇池灭亡第208章 再添一良将第621章 司马绍的决心第98章 筹谋辽东第141章 威震辽东第36章 刘隗的招揽第549章 中原争锋第187章 祖约野心初膨胀第219章 高瞻遗计助并州第649章 调兵遣将第147章 石勒夺冀州第615章 秋闱将至第611章 东北划界第367章 授剑仪式第168章 卫朔是谁?第493章 召见呼延谟第76章 不甘心的世家豪强第406章 石勒的闪电战第413章 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