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五章 分裂既是灭亡

短暂的、一代人的努力和牺牲,是为了为后世的子子孙孙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二三十年的时代,一代人所能主导风云的时间很短,就算是诸如徐陵这种活到了六七十的古稀老人,他主导整个南方朝政的时间实际上也不过就是陈顼中后期,并且对短暂的陈叔宝时期和大汉初期有影响罢了,加起来也就是十年的样子。

但是大汉以及组成大汉的华夏民族,所能走的路,还很长久。

一代人的经验和教训,将会造福千千万万代人。

因此哪怕是牺牲一代人,李荩忱也愿意。

在这种民族延续的事情上,李荩忱从无妇人之仁。

作为目前大汉的主导者,李荩忱希望的大汉,是成为这世间最大的一棵树木,屹立在大地和苍穹之间,能够经受得住千百年世界风云的磨炼。

因此大汉也不可能什么都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的王朝是不可能经受得住外界考验的。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又何尝不是充满血火的历史,甚至华夏的近代史,说是建立在瓦砾和废墟上的也没有错。

新的一代华夏人即使是面对断壁残垣,也顽强不息,最终能够在废墟上重新站起来。

这是为什么,因为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骨气和传承,让这个民族从来不想着乾脆分崩离析,可以拧成一股绳,也因为五千年祖祖辈辈走过的弯路,告诉后世的人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整体,分裂既是灭亡,所以面对外来的威胁,这个民族只会愈发的团结和坚强。

能够自己走的路,哪怕是弯路,李荩忱也希望大汉能够自己走一走,自己经历一下。

如果自己把所有都给了大汉,那么大汉就像是繈褓中的婴儿刚生下来就想要跑步不说,真的在未来摔一跤,将会更加疼痛。

所以无论是大汉的工业发展、经济发展还是现在医学的发展,李荩忱只是指导和引领,至于大汉最终走向何方,不是李荩忱自己就能够决定的。

他不是王莽,也不想成为那个什么都想改一改,甚至就连地名不好听都想改一改,一切都想控制在自己手中的王莽。

————————

大汉新元三年八月,随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场标准化的手术在大汉的都城建康府完成,原本的皇家药房也随之扩张成了医院,华夏的医疗模式从原本的郎中上门诊断加上药房抓药,转变成了医生在医院坐诊,患者取药房抓药或者进行手术。

这也是“医生”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长河之中,毕竟郎中已经很难再简单概括现在的医生所需要做的事情,而用这些医生的职务“太医”称呼的话,那岂不是僭越?

不过医院的建立,受益最多的实际上不是这些医生们,而是之前饱受争议的看护队。

所谓的看护队,实际上就是李荩忱按照后世的护士标准来组建的。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思想似乎还是超前了一些,不过形势所迫,李荩忱也不得已而为之。毕竟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没有办法在即将到来的北伐之中战胜对手,那么什么都是白搭。

只不过李荩忱没有想到,原本已经做好了被那些就知道吹鬍子瞪眼喷吐沫的卫道士们大力抨击准备的他,却发现事情因为医院的组建出现了变化。

皇家医院的招牌打出去之后,前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当然可不是只有男人才来看病,女人,尤其是现在富贵人家的女人,有病之后也不能不看,可是把脉之类的还好,要进行手术的话,那是要换上专门清洗消毒的衣服之后,至少伤口部位还要裸露出来进行消毒和开刀子的。

以这个时代的思想,别说是那些男人了,就是女人们自己也坚决不能接受让男性的医生来给自己开刀子,甚至他们都不能在一边看着。否则要是对敏感(和谐)部位开刀的话,那岂不是被夫君以外的人白佔便宜?

所以在被几个女患者大哭小叫闹得头痛不已之后,陈宣华和孙思邈也只能另外想办法。

虽然陈宣华也看过不少手术,甚至还曾经自己在模型上动过手,但是孙思邈知道她也就充其量算个理论派,是个不折不扣的二把刀。

主要以她身份的尊贵,一来谁敢让她上台,万一血啊什么的喷一身吓到了陈宣华,谁能担得起责任?陛下问罪下来,怕是整个皇家医院的医生都得挨一顿骂——当然李荩忱应该还不至于对陈宣华回护到这个程度,但是大家想一想还是不要排除这个可能的好。

二来如果别人主刀出了什么问题,患者家属还能有胆量闹一闹,如果陈宣华主刀出了问题,患者家属可一声都不敢吭,所以患者家属们也不期望陈宣华来动手。

因此孙思邈就果断的把主意打到了两类人身上,一类是稳婆,建康府中年纪稍微轻一些、脑袋灵光的稳婆都被集中起来,另一类便是杨妙手中那些已经学会了简单医疗救护技巧的看护士们了,也是从中抽调心灵手巧的出来。

这两类人集中在一起培训,总算是有五六个脱颖而出的,经过一个多月的加急训练,能够做一些小手术了,而剩下的自然也不能浪费,全部都成为了护士——这个名字和陛下亲自赐下来的医生不一样,还是陈宣华和杨妙一商量,叫看护士实在是太累赘,叫看士又有些词不达意的感觉,不如就叫护士吧。

这些护士虽然上不了手术台,但是端盘子、递东西以及看护女性病人还是没问题的,这样自然就解决了女性病人住院期间的不少涉及私密性的问题,另外做手术的时候也不能让新的女医生自己在台上忙来忙去不是?

或许这些多数出身青楼的女子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样的转折。

“救死扶伤,胜造七级浮屠。”李荩忱在陈宣华和杨妙一左一右的陪伴下穿过皇家医院的庭院,庭院中不少医生和太医院学徒人来人往,当然患者更多,“这点思想一定要贯彻下去,朕不希望医院之中出现因为私人矛盾和纠纷而引发的事故。”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学第二零七三章 兴祖老弟,兴祖老兄第一千七十八章 老和少第一八零八章 团聚第三百零八章 叛徒第一九七三章 白袍传出的六个字第一六七三章 水火之间第一九七零章 甲骑登场第九十二章 向何方第一百四十章 心思第八章 危机第七百零九章 保护自己爱的人第一四七九章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第一六三零章 面圣第一五一六章 为了大汉第二百九十九章 请缨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吐屯第八百五十七章 酒宴第三百零五章 华容第一八五六章 这不是应该的么?第二三六二章 亲眼所见方为真第一九零六章 汾水水师登场第二二一五章 激战城东南第七百一十章 我要见姊夫第两千零七章 说好的轻兵呢?第一三五六章 北周骑兵的突进第一八零五章 掌控舆论第一五六六章 预算和预案第一八八三章 我就知道姊夫你最好了第二三零四章 宗教第一三零八章 军心溃西梁——一城之地,夹缝之国第二一二四章 贸易体系下沉第七十二章 受教第四章 桃源第一一二二章 为将者第七十六章 淮口第三百八十七章 以退为进第四百四十三章 攻与守第一三三六章 血满蓝川第一三八九章 岳父大人还没死第两千零八章 宇文贡还不想死第一三五零章 不一样的宫闱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蛇第三百七十八章 道义良知第八十五章 宿醉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流涌第七百三十四章 闷热第二一五零章 唇亡齿寒还是虚与委蛇第二一七八章 雪中送炭第一六二零章 发展飞快的印刷术第二百六十三章 章山,阴山第一二八五章 倒霉蛋宇文温第一三九零章 惺惺相惜第八百九十六章 塬上的风第一四四六章 不试试怎么知道第二三一九章 纵是着了魔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一四六三章 班师回朝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第一千三十四章 新白袍第一三六八章 同是天涯沦落人第二一八二章 爱卿之苦,朕知之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四九八章 镇定自若的巡抚第一四四二章 阴阳差错第一九六零章 贯通河淮,再造鸿沟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一九四八章 徐陵和成都书院第二百四十九章 夜里光第一九四六章 打扫干净好请客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子第一三六一章 捉杨坚第一二一五章 整合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残酷第一六三三章 皆我族类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过分第三百五十七章 巴人八部第一一二四章 虚张声势第五百二十一章 寒夜中的暖意第一九二零章 江东子弟需要的是共赢第一五四九章 林邑炮灰第二一三零章 内府要改制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发展第一二九一章 让牺牲值得第八十九章 听一言(第三更)第二百零二章 征用第八百五十八章 尉迟家的礼物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经济第五百三十九章 做个示范第六百零八章 小心为上第二零三二章 跟着陈宣华不学好第一百二十五章 怒火第五百六十五章 君臣第二零一九章 大汉天威,无不拜服第五百七十八章 质疑第一千零六章 任蛮奴第一三七七章 难当都城之重任第一百九十七章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