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四章 盼望着

因此,南陈的百姓心向北方并非不可能。

然而大汉的百姓,却不可能心向北方。

华夷有别,在南方百姓的心中,南方终究还是当初东晋衣冠南渡的华夏正统血脉,相比之下,北方蛮夷之辈,不但不服王化、自立称帝,甚至还想要“去汉化”和“鲜卑化”,这就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所以百姓们是绝对不会对北方有太多认同的,历史上也的确是在杨坚取代宇文氏并且刹住了北周“鲜卑化”的进程,南朝百姓才因为之前所述的原因也好,因为北方的强大和富足也罢,开始倒向北方。

在这个时代,杨坚已经是大汉的手下败将和阶下囚了,这种心向北方的事情当然也就不可能发生,而且李荩忱入江南,南陈百姓也从陈顼末年——是非功过分开说,陈顼秉政的早期和中期还是比较勤勉并且政治清明的——以及陈叔宝初年的昏暗之中一下子过渡到了大汉,整个大汉上下充满着蓬勃朝气,朝廷也好,社会各阶层也罢,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随着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军事等等的快速发展,百姓们也能够感受到大汉发展的日新月异,新的生活自然就带来更多的好处,无论是什么方面上,人们都能感受到生活在变得越来越方便,自然对于大汉的归属感也就越来越强。

他们以自己是大汉的子民为荣,以自己能够生活在大汉并且为大汉尽心竭力为荣,所以当大汉的将士们在前线浴血厮杀的时候,他们愿意为这些将士们祈福。

比如现在建康府大小寺庙甚至皇宫大司马门前的广场上、皇家药房门口,都有人们摆放的红白色分开排列的蜡烛,红色是祝愿和保佑征战的将士,白色是悼念和纪念牺牲的将士。

而建康府的禁卫军英烈祠、钟山的大汉英烈祠、水师英烈祠等等更是香火不断,甚至于其他寺庙的和尚们都觉得自己要失业了。

如今大汉胜利了,这些百姓们更是为大汉的将士们感到骄傲,哪怕是这其中并没有他们家的子弟,不过这种情况倒是并不多见,建康府作为大汉的中枢核心,也是大汉直接受到朝廷政策影响的地方,也几乎是响应大汉各项政策最为积极的地方,如果说这是一个人心思变的时代,那么建康府就必然是这滚滚旋涡的核心所在。

因此即使是夜色已深,建康府依旧陷入欢乐的海洋,灯笼一点点点亮,逐渐整个建康府都笼罩在光芒之中,城门洞开,禁卫军沿着街道放哨,而朝中最新的消息,宵禁解除,百姓们可以上街载歌载舞。

一时间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影欢呼雀跃,人们手牵着手,从大司马门一直到朱雀航,整个秦淮沿岸、大街小巷,甚至包括权贵云集的乌衣巷,都被欢呼声和歌声淹没。

先是各式各样的江南民谣,然后就是《诗经》中脍炙人口的《岂曰无衣》,再是所有人向着北方唱起来《楚辞》之中的《九歌·国殇》,以期能够祭奠和告慰这一场场血战之中倒下的汉军将士。

整个建康府在最后的歌声中再一次归于平静,不过这歌声所掀起来的奔涌的热血,却是在所有人的心中迟迟不能消退。

对于大汉,他们又有了新的可以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此生无悔为汉人啊。

站在大殿的台阶下,出来透一口气的沈君高正好听到了城里如浪潮一样的歌声逐渐平静下来,他默然负手。

身前的建康府,如海洋一样的灯火逐渐消散,人们带着久久不能平息的激动各回各家,而身后的大殿里,依旧灯火通明,年轻的官员们在努力想办法如何调度才能尽快把所有需要的东西运送到前线汉军将士的手中。

随着他们一份份案牍处理好,立刻就有负责传令的士卒跑出大殿,按照命令的重要性与否,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分别开始往外跑,整个大汉中枢机构疯狂运转起来。

年轻人,整个大汉正在通过年轻人支撑起来并且在大步向前走。

自己这样的中年人,或许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中流砥柱一样的存在,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明显的感觉自己老了,时代在进步,在大踏步的向前进,而自己在思想的革新上终究没有办法和年轻人相并肩。

不过既然自己还能动,还有漫长的余生,那就尽可能的把余热发挥出来吧。

也期望前线的那些年轻人,得以平安凯旋。

只要这些年轻人还有斗志、还有干劲,只要这种精神头儿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那么大汉的国祚就有绵延不断的希望。

国家稳定,子孙才能安稳开枝散叶。

虽然家族门第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不过沈君高还是想要沈家能够繁荣昌盛。

沈君高转身,几名官员已经在等候他审批文件。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投入到了这忙碌的人群之中。

至于那个曾经对朝廷心怀不满、甚至还有非分之想的沈君高,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怀斗志、一点都不像是个上了年纪的人的大汉刑部尚书。

而在大殿的更后方,大汉的后宫之中。

大汉的皇后登上自己兄长陈叔宝修建、已经许久没有人来过的高楼,尽可能的向北眺望。

夫君,战火如荼,盼望你能够安好。

身后的脚步声响起,乐昌回首,却发现萧湘和尉迟炽繁一前一后拾阶而上。几个人对视,神情了然。

虽然在平日里,几个人分工不同,共同维持着后宫以及内府的运转,因而时常产生种种矛盾和冲突,有的时候甚至还需要李荩忱亲自出面调解才可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她们就真的有隔阂,因为在她们的心里,还有共同牵挂的一个人。

希望那个人,能够策马归来,满载荣誉而不留伤痕。

因此她们相视一笑,站在明亮的月色下,一起翘首守望。

建康府中的人们也逐渐进入梦乡,高楼上的人影却迟迟未曾动,反倒是陆陆续续走上来的人,越来越多。

高楼下,各个殿宇前,内侍和宫女们点燃了祈福用的蜡烛,每个人的心中都在默念着。

陛下,保重!

大汉,保重!

第一九四九章 犹记当年,石头山上第一九二四章 尔是何等官职第一五七九章 更广阔的世界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二零一七章 那就让他们看看第一五九八章 少傅和陪读第七百二十章 幸臣第一六七一章 援军就在后第二零五四章 持节北方,比肩苏武第九百四十七章 大用处第一四四六章 不试试怎么知道第二二九二章 是皇帝,也是人第八百八十三章 真是一场豪赌第八十八章 四方楼第二一九一章 校尉老孙第一六三零章 面圣第一千一十四章 矛盾的陈叔慎第一二零一章 问计第一八九零章 河内部署第一八二七章 端正心态第二三六六章 自古以来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一六九七章 命中注定的对决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四百八十八章 战郫江第五百九十一章 屏退左右第二零五九章 局里局外第二百七十四章 命途第一百五十九章 桨声灯影第一七八五章 炎黄的血第一八六零章 卖队友?第四百九十六章 进退不得第五百二十五章 天意如此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一一三章 战线第一八零零章 李荩忱入城第八百零七章 黑暗中的危险第七十三章 号箭第二零五四章 持节北方,比肩苏武第二十六章 穿云第一四五零章 出卖第二一四三章 大汉的监察制度第一四四四章 在慈善的基础上第一七五九章 家国第二二零四章 逃跑属狗,打仗就怂第一千四十八章 画卷第一九六七章 各军争锋第一三九五章 不服输第二百五十一章 山呼海啸第二一三零章 内府要改制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一六六一章 中流第七百四十六章 遁走第十一章 往事(下)第一千六十二章 南北人口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第一四九二章 第一滴血第二二四四章 且战一场第五百二十二章 韦孝宽的盘算第一三四四章 大汉虎将第三百五十八章 万川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会师灵武第一九五四章 四面开花,中路突破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第一九零一章 韦圆成的表现第一六四二章 临阵,重甲士的威力第二一八零章 披挂上阵,恍惚少年第五百二十四章 排山倒海第九百零九章 去西北的人选第一八二九章 着急的崔世济第一五九三章 送别第六百三十章 异动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招第二一零七章 对邺城的接管和规划第二二六九章 臣妾向陛下讨个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一山放过一山拦第一八八五章 凿空河东第一六三九章 大定第二零七四章 黄金的分配第一一六五章 总要改变什么第一三五七章 可不能抢风头第八百七十五章 没有那么好心第四百五十章 胡闹第一三七二章 朕给过机会第二百五十四章 老子连狗都不如?第一三四三章 没完没了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第一百六十二章 坐观第一一三八章 尉迟家的态度第四十七章 香囊第五百零二章 破胆第四百一十三章 泸州城上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娇第一千零二章 应变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个模子第二二九九章 接皇后下班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一千五十章 便宜大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