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三章 回来加班吧,诸位

短暂的安静之后,便是如井喷一样的欢呼。

从各部主官到侍郎再到下面的随从吏员,甚至到宫门内外、大殿上下的护卫、内侍们,都拼命地喊着、叫着,乃至于干脆直接把自己的帽子都向天上狠狠一丢!

胜利,大捷!

潼关破了,王轨死了,这说明大汉从关中和淮北两个方向同时取得了大胜!

潼关,这是堵在大汉门口多年的挡路石,现在已经烟消云散,说明从潼关向东直入函谷,汉军将再无阻拦,至于函谷关?现在的函谷关早就不是当初那个秦国能够“凭函谷而拒六国”的函谷关了,在近些年来围绕洛阳展开的战争中,无论是北周攻北齐之洛阳,还是杨坚攻宇文宪之洛阳,函谷关都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汉军接下来的目标,就已经是洛阳了!

而王轨,如果说潼关是一块石头,那王轨无异于一朵乌云。

对于以南陈军队为主体——无论是李荩忱带着入蜀的军队还是后来在江南整编的军队,追根溯源都是南陈的军队——改编而来的汉军,王轨在当初的吕梁之战中给所有的将士都留下来过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对于不少将门子弟来说,父辈兄长都曾经折辱于甚至丧命于王轨的手中。

这一次李荩忱御驾亲征斩杀王轨,一来再一次让陛下百战百胜的神话变得牢不可破,二来也算是驱散了笼罩在汉军头上的这朵乌云。

同时汉军突破清江口,更是意味着北周人口中牢不可破的淮北防线,在大汉的兵锋下也终究还是被撕裂了。

既然有一个清江口,就必然有第二个、第三个,一直到汉军将整个淮北防线彻底撕开!

其实,没有了王轨的淮北防线,又算得了什么?

再坚固的城和再深的水,如何能够挡得住汉军的火炮和战船?更如何能够挡得住拼命向前的将士?

听到王轨死了,其实别的都已经不重要了。

淮北战线,同关中一样,满盘皆活。

而剩下的中路以及韩擒虎的北路,一个本来就是进展最顺利的,另一个则路途遥远、信息不通畅,而且对于主战场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更多的是起到牵制的作用,所以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沈君高激动的举起手,陈叔慎明白他的意思,两人击掌而庆。

朝堂的上一代领头羊和这一代领头羊都畅怀大笑,为这如甘霖一样的胜利消息而欢呼。

这些时日来的担忧,终究在这大捷的吼声中烟消云散!

畅快,当真畅快!

作为后方的官员,他们不可或缺,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繁忙而不乱方寸的粮食物资调动,但是无论如何他们终究不是在第一线,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甚至亲自参与到前线的厮杀中,因此这更让他们挂怀前线的战事,并且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些过错而导致前线失误。

现在来看,这些担心都不必要了。

前线的大捷,无疑也是在说明后方的保障工作非常到位。

这场大捷,顶着黑眼圈的诸位,也都功不可没。

不过很快两个人就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旋即看向那些欢呼的同僚们。

众人也都意识到了什么,正好对上两人的目光。

一名尚书嘴角抽了抽。

陈叔慎的眼神分明在说,乖乖回来加班吧,诸位!

这一次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反对。

所有人都转身,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刚刚传来的胜利消息就像是一针强心剂打在了他们的身上,让他们感觉浑身的血都随着前线将士的呐喊和冲锋沸腾了起来,每个人仿佛都觉得自己充满了干劲。

似乎是和大殿上转身回到位置上的身影相呼应,此时城中的一条条街道上,灯火依次亮起,人们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显然这穿过御街最终抵达大殿上的捷报也将整个建康府都点燃。

对于同样翘首等待着前线消息的百姓们来说,这场胜利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胜利,前线的胜利意味着他们不再需要和自己的祖辈们一样面对饮马大江的北方胡人而瑟瑟发抖。

固然历史上江南的百姓曾经传唱出来欢迎隋朝军队渡江的歌曲,那也是陈叔宝登基很多年后。

在陈叔宝登基之前,南陈吏治还算清明,百姓安居,尤其是从陈文帝陈蒨中后期到陈顼中前期,虽然南陈内部有几次叛乱,但是朝廷平叛的动作非常快,叛乱集中爆发在荆襄地区,并没有波及到江东,让江东能够在侯景之乱后一点点恢复元气,若不是因为朝廷和民间都有了一定的资本积攒,陈顼也不会出动军队北伐,北伐也不会取得收复淮南这样阶段性的胜利,甚至还有本钱继续向北试探,因此当时也算得上小小的和平和繁荣时期。

一直到陈顼末年皇子们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方才导致南陈的政治体系矛盾加剧,贪污腐败的事情时有发生却常常得不到解决,社会各阶层之间也因为投靠向不同的阵营而导致矛盾迅速激化,甚至一些地方政治黑暗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到了陈叔宝登基,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乃至于因为陈叔宝大肆任用诸如江总、孔范等投机取巧的小人,并且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说一句“怨声载道”也不冤枉他。

因此也不怪南朝的百姓反而会期望着北方同样是华夏血统汉人执政的隋朝打过江来,当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历史本来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南朝的百姓当初到底是不是真的唱着歌欢迎北朝的军队,还得两说,毕竟整个南陈从朝堂到地方,所有的官员都被隋朝打包带走,或是监视于长安,或是发配边疆,因此事实是什么样的,的确也是隋朝一家之言了。

不过作为曾经陈顼的子民,见证过南陈皇子们之间的相互攻讦算计,李荩忱倒是并不觉得杨坚有抹黑南陈的必要。

本来就很黑了,到了陈叔宝时代,皇帝基本上就快变成一个吉祥物,甚至一个后宫女人的话就能够影响到整个南陈政策的走向,这已经黑的不用再黑了,再加点污点不过就是“锦上添花”罢了。

第二二一一章 难得的赌第七百八十七章 既然开始第二二五二章 改弦更张第一九七六章 巡营第一四零八章 误会,都是误会第一七零八章 人未至,炮先至第一六二八章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第一一九一章 和约第四百零八章 清晨第一一四零章 温水煮青蛙第一七九五章 僵持和发展第九十八章 习武第六十五章 选择第七百二十二章 离别第三百六十八章 涪陵已定第四百五十四章 賨人李迅第一五七四章 给李询的新任务西梁——一城之地,夹缝之国第六百一十二章 北方来客第一七一九章 胶着第二二六一章 张掖城外的乱战第四百二十八章 弄潮儿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击训练第五百二十七章 天亮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不同意第一六二五章 从龙之心,人皆有之第二二七三章 财政补贴第一九三八章 泰山书院第一七五七章 克忠职守,大汉万岁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五百五十七章 杀意浓第三百三十九章 池上鸳鸯啄翠羽(下)第一百二十章 猜测第二二八六章 汉羌一家亲第一八五四章 宇文纯,逃!第五百四十九章 无处可逃第二二六四章 插翅难逃第三百九十八章 李荩忱和陆腾第一三零七章 天子之怒第八百六十八章 蜀中变化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一四零七章 国丈受惊了第二二九七章 这个忧,不分好不好?第一四一三章 心境不同第一八九三章 陈宣华又欠揍了?第四十二章 目的第一千八十七章 谁要去?第一九二五章 朕信她,从未改变第二十二章 撤退第六百五十二章 家书第一四三七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七百四十章 突进第一二二五章 修仙党第一五八九章 快了,快了第一二三三章 郡县与分封第七百三十四章 闷热第七百九十八章 与其慢慢凋零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一六七二章 混账第七百零五章 大变将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如莲第四百六十四章 奋短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同予者何人第五百零四章 滑稽而残酷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一百三十六章 求学第一一五一章 突厥人的噩梦第一五三一章 白袍的努力第七百零九章 保护自己爱的人第二零八七章 邺城在望第二三三八章 陈宣华:感觉绿绿的第十二章 接枪第一九一七章 你想拧朕,还找借口?第一百八十三章 制胜第二一九零章 激战荒原第一二二二章 他以为他是谁第五百三十七章 背水第四百三十九章 这是国战第一七四三章 轩辕关,全军冲锋!(补上昨天少的一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千里共婵娟第一六八四章 某不是懦夫第九章 秘密第三百二十五章 温泉第九百零七章 做些什么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招第二零六九章 未竟全功第一五八六章 让半边天也动起来第五百九十九章 仅凭这些还不够第七百一十二章 拉钩第一九二九章 乐昌的家书第六百八十八章 巴蜀消息第九百八十五章 没有近战第一九六四章 战争,近在咫尺第一二三四章 暴殄天物第一九三二章 去掉繁文缛节第九百一十九章 刺激经济第四百四十七章 他非常人第一三六九章 怕死,又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