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二章 粮食的难题

毕竟现在汉军还只是沿着原本双方已经固定多年的战线一点点的向前推进,尤其是几个主要的战场上,推进实际上非常缓慢,诸如从关中的华阴到潼关,又比如从淮南到淮北,不过就是向前迈进了一步而已。

对于汉军将士们来说,向前迈进这一步或许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要进行一场又一场血流成河的战斗,毕竟汉军想要前进,对面的周人可不想后退,每前进一步,也都意味着要用血**迫着周人向后后退一步。

这是怎样的战斗,朝内朝外的人们实际上已经非常清楚,朝廷的报纸不断地将前线传回来的战报直接刊登出来,甚至还有撰写文章的记者前往前线写出来一份份纪实报告,字里行间都带着扑面而来的血腥气味,让朝野百姓官员能够更贴切的感受到战争的味道,更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那些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是远在天边的将士们,每日都在做什么。

血污,杀戮,刀剑,泥泞,遍布拦江铁索的江河,浴火熊熊燃烧的山川,飘扬的破碎旗帜,连绵的敌我营寨······

这是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办法凭空想象出来的场景,但是他们很清楚这些将士们在怎样奋战,在怎样不畏生死。

相对于前线刀刀见血的战斗来说,而今的后勤补给,倒不算什么难事,毕竟大汉的国力早就今非昔比,流水化的生产、战前疏浚开的运河和大量新开辟的道路以及早就由一支支商队摸排清楚的运输路线,让大汉向前一步运送粮食的本事还是有的。

问题就是之后,汉军一旦在战场上取得突破,那就意味着汉军会快速的向前突进——北周人的布防情况,朝廷也算是心中有点数,知道周人的防御也就是第一线,一旦第一线被突破,后面就很难再组织起来大规模的、有组织的防御作战,因此汉军只要能够在这条防线上的各个位置撕开口子,就能够直插敌人腹心。

到时候对于朝廷来说,如何满足汉军的需要,及时的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钱粮运送到更远的距离上,才是最需要担心的。因此现在朝廷在做的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未雨绸缪。

淮北和襄阳以及关中的粮食已经堆积了很多,但是这只是相对于支撑汉军现在作战的,如今确实可以应对各个战线上汉军的需求,甚至汉军发动大规模的集团性作战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一旦汉军开始向北快速推进,那么这些粮食不过是杯水车薪。

毕竟军队北上,那不只是将士,还有随军的民夫、牛马,甚至还有收容的俘虏流民,人吃马嚼每日需要多少尚且不说,从后方向前多运送一步,就需要更多的民夫和车辆、需要更多的牛马,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消耗。

当初汉武帝征讨突厥,大将军卫青率领汉军主力横跨大漠,后方的粮食补给几乎已经到了民夫半路上能够消耗掉八九成才能运送到前线一两成的地步,而且一旦队伍出了什么岔子,比如走错路或者大军再一次向前开拔而导致需要加紧赶路,甚至可以说是十不存一。

也就是说,一万军队出征,就需要至少准备十万军队的物资,才能够让前线的一万军队吃饱喝足。哪怕是汉军不是穿越大漠,而是在平原上向北推进,也必须要做好沿途粮食会损耗大半的心理准备,甚至白袍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曾经做过测试,从江南转运粮食到大河以北,路上损耗就要有五六成,再加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诸如天气等等,损耗要按照六七成计算才可以。

即使是现在的大汉,也会因此而被掏空的。

毕竟大汉的底子还是当年的南陈,南朝的底子本来就被侯景之乱掏空过一次,因此指望着大汉这些年就能把架子撑起来,还要把里面都给填满,实在是困难。所以现在大汉能够供给如今的战斗,实际上就已经快到了极限。

这也是为什么唐亦舜会很犯愁,甚至亲自跑到了京口督阵。

至于寄希望于能够赶在秋收之前抵达北方主要的粮食产区······朝廷可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敌人着实是废物、甚至就连粮食都不会抢收上。

要知道对手无论是宇文宪还是尉迟迥,都算是当世数得上的名将了,因为种种原因,正面战场上或许很难战胜具有绝对优势的汉军,当然了也不排除他们个人出众的能力甚至还能够挽回一些局面,在其余方面上肯定会尽可能的给汉军制造麻烦。

换句话说,如果能够阻挠汉军获得足够的粮食甚至在汉军已经接收的地盘上再制造一些混乱,就能够阻挠汉军前进的步伐,对于北周军队接下来调整兵力、组织新的防御甚至反击当然是有利的。

当初在关中待了很长时间的陈叔慎,有理由相信,尉迟迥绝对是这么一个滴水不漏、绝对不会给汉军多少机会的人,所以在粮食方面上,汉军更大的依赖还是在后方,后方粮草多多益善,只有后方也到了饿肚子的时候,前方才要想办法自己筹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军中粮食难以为继,甚至需要自行筹集,对于士气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将士们的心思也会从如何杀敌获取更多的战功转移到如何才能填饱肚子上。

填饱肚子才能干活,这不仅仅是大家默认的生存法则,也是人的天性使然,现在的汉军,还没有思想崇高到为了大汉浴血厮杀而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的地步,所以谁都不能忽略他们的本性。

陈叔慎轻轻叹了一口气。

旁边和他一起承担起来主持朝廷重任的刑部尚书沈君高刚想要开口安慰这个看上去压力很大的年轻人几句,外面突然传来匆匆脚步声,而那些正打算离开的群臣们,也都在门里门外停住了脚步。

“大捷,陛下斩首王轨、攻破清江口;骠骑将军攻破潼关!”

传令兵孤零零一个人跑上台阶,因为一直开口大喊的原因,声音都有些喑哑。

周围没有人阻拦他,也没有人说话。

一时间大殿上很安静。

第一八零七章 芳心第一九九八章 白袍在幽州的发展第一六四四章 汉军骑兵的突进第一六五九章 名将之后第一九九一章 手下人太能干的好处第一二四七章 父业子承第一一九七章 楚囚第一一九六章 从夫还是从父第一七二三章 天要亡我?第一三九二章 今年之内第一一九二章 化冰第三百二十四章 腐朽第八百零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七八八章 制度的优越性第九百零四章 坐下来谈谈第一千一十章 建康之乱第八十六章 三天第六百一十三章 另有目的第二零一二章 我承认我有赌的成分第二一零四章 血色清晨第一八二五章 钱庄的问题第一五零六章 神医第一七八零章 致命的威胁第一四七三章 两相权衡第一五八一章 各领风骚数百年第二零九六章 孤军转战,将军乃人杰第二百五十八章 好男儿至此(上)第八百三十章 稍显既逝的笑容第一六七九章 得亏咱们快第二二八三章 先建后奏第一百四十二章 哪里来的小萝莉第二零八六章 内府非陛下之内府第二三零九章 佛道,不足为虑第一二五三章 扩大范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巴陵第一五零零章 如何破必死的局第二一六七章 安定与丝绸之路第四十六章 夙愿第一二二六章 外儒内法第一七八四章 鏖战前夜第两千零一章 “如数”,“足额”第二百七十三章 藏娇第二一一零章 家事不是国事第六百七十五章 难得消闲第二零二三章 杨素打算拉一把第九百二十四章 密使第九百七十六章 血与火第三章 邻里第三百五十二章 敌袭第一六一五章 演练制度第一二九零章 拿不下就拆了它第五百四十章 巴人的担心第七百一十七章 江山如此多娇第一六四四章 汉军骑兵的突进第二一九四章 此等英才当举荐第二二九四章 契丹的坚强后盾第六百零一章 天下为之动第二三四六章 是非成败转头空第三百九十章 流民第二一五二章 地上和地下第二三四一章 陛下会做傻事?第九十章 袁英第六百五十六章 任重第七百一十九章 各凭本事第一百零四章 亲卫第二二一四章 陛下对军队的掌控第一一四六章 血肉磨坊第一六七八章 血色晨曦第一千二十六章 战采石第五百九十章 不要太过分第一三零零章 本末倒置第一二七五章 李渊的建议第三百四十八章 过三峡第一二二零章 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四八一章 该去了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会有那么一代人(如约加更!)第一二一八章 陛下给了希望第六百六十五章 突击训练第一八四三章 别无选择第二零七六章 冀州民心,献于陛下第一千一十九章 颠倒第一百七十二章 盛怒第一千五十五章 改土归流第一一一六章 叶护第二一一一章 陛下温柔似水?第一八四八章 平静之下第八百三十三章 差不多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困兽第一五七五章 战争服务于政治第一九零零章 玉壁城第九百三十一章 钱不能堆着第八百零六章 错在哪里第一九五二章 宇文宪的准备第一九六七章 各军争锋第一七一七章 赤与青,山河鼎沸第一八九七章 孰不可忍第二二一三章 防御薄如纸第一一一八章 一份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要求第八百二十三章 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