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八章 帝师党的共识

法律条文的基本要素之一便是清晰明了,不容易产生歧义。因此,这《皇明宪章》自然没法用文言文,也无法做到微言大义,其篇幅自然就很长了。

而这么一条条的读下来,饶是以‘中气十足’著称的熊廷弼,中途也歇了好几次。等到全文诵读完毕,整个上午差不多都快过去了。

看了看下面惊讶、呆滞程度不一的群臣,朱由栋微微一笑:“众卿,朕提议,先休会。大家可以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早上再继续。”

“臣等多谢皇上体谅。”

说是让大家回去休息,但这会儿参会的重臣没一个会休息的:没得办法啊,今天刑部丢出来的这个炸弹,实在是太震撼了。

没得办法,大明也好,以前的历朝历代也罢。其法律,有刑法,有民法,也有商法税法诉讼法......但就是没有宪法。

不过,能够坐到国务会议会桌上的,每一个都是这个时代大明顶尖的人物。即便以前对宪法完全没有概念,但是在听了一上午后,大家都明白了:这是国家的根本法,就是以前的什么‘祖宗法度’。而皇上此举,就是要把以前的所谓‘祖宗法度’,以明文的形式给确立起来啊。

这样做得利最大的是谁?当然是皇室了!

多年以来,文臣们都靠曲解‘祖宗法度’来限制皇权,豁取自己的利益。正如孔子的言论后来被自己的弟子们传得彻底变味一样,老朱啊,朱老四那时候的出口成宪,反而成了文臣们最好的武器:反正皇帝只有一张嘴,自宣宗章皇帝之后,大明后面的这些皇帝大都是中人之姿,拌嘴皮子是玩不过文臣这个群体的。所以慢慢的,朱家祖宗们本来留下来保护子孙们的话语,反而成了对皇权最大的钳制。

而现在,若是《皇明宪章》就此通过,以后文臣们要发挥的空间就几乎没有了:白纸黑字都在那里写着呢,你想曲解文字意思蒙骗皇帝?只要时任皇帝不是智障就做不到。与其那样,你还不如想想怎样才能拿到足够的票数修宪算了。

可是要修宪又谈何容易啊:皇上在这部宪章里明确了军人和宦官甚至锦衣卫的地位,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是绝对迫切希望这部宪章能够通过并执行的。

军人们自不必说,他们被打压得太久了,也就是最近十几年才翻身。而宦官和锦衣卫们虽然两百多年来权柄不小,但总是遭受歧视。而且你要知道,宦官、锦衣卫作为一个群体权柄是不小,但是两百多年下来,为首的大太监、指挥使什么的,能够得以善终的,那是屈指可数啊。

这三个群体,他们现在日子过得是很舒服,但他们也害怕:若是今上突然崩了,朝廷又变了天怎么办?

这要是《宪章》能够通过就没问题了: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了三个群体的地位,只要不修宪,文臣们就别想像以前那样骑到他们头上,或者是对他们展开打击报复。这是皇上为我们这三个群体谋的万世福利啊,怎么可能不支持?

至于说皇上要借这部宪章进一步集权,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自己的独裁?嗨!那算个啥事?皇帝不该集权么?

所以,这个宪章若是真的通过,皇帝是最大得利者,其次是军方、宦官、锦衣卫,再次是普通的商人、农夫、工匠。便是连亲王、海外藩属什么的也有了宪法的肯定。

唯一利益受损的是文臣,以及文臣身后的士子、传统的,讲究耕读传家的地主阶级。

这就是这部《宪章》详细解读之后的本质。

现在,大明朝廷的‘执政党’是帝师党。他们是皇帝的老师,和皇帝有着很大的共同利益。但他们也是文臣,是大明近三万现任文职官员的总代表。别看他们现在处于文臣巅峰,但若是这个事情没有办好,让这部《宪章》顺利得以通过,下面的文臣和士子们估计要把他们的脑仁给炒出花儿来。

所以,到了这天下午,熊廷弼的宅子周围,就聚集了一大批京官。而如温体仁、孙承宗、张以诚、徐光启四人,也都被困在了熊宅。

站在院子里的阁楼上,看着外面黑压压的一片人头,五个大佬倒也不太惊慌,反而是好整以暇的喝起了小酒。

“哎,二十五年前,本官去做皇上老师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若是三十年后太孙能够登基,到时候让我做一部尚书就心满意足了。谁知道,今日居然被架到了火上烤。”

“嘿,首辅这话言不由衷啊。当年皇上八位老师,除了已经逝世的三位,今日在座的五位,我们四个都只是尚书,你却是首辅。当着我们说这话,你过分不过分?”

“哈哈哈,好了好了,飞白,我知道你的性子的,最是强硬不过。你说,你怎么交出来这么一部《宪章》?”

“首辅是对哪些地方不满意?”

“今日我们五人难得坐在一起,官职什么的就不要讲了。至于说哪里不满意嘛,我直说了啊,第一章第十二条,所有私有土地均有缴纳赋税的义务。飞白,你说,这宪章通过了,是不是皇上就要弄官绅一体纳粮?”

“哼,正该如此!”接话的是徐光启:“摊丁入亩一实施,民间的隐户马上就没有了。可是官绅一体纳粮不执行,这民间的投献之风就无法禁绝,国家到底有多少耕地,始终没法彻底清晰。诸位,现在朝廷的田赋很低了,加上工业发展极快,吸走了很多农村的劳力。但是在我大明中部、西部地区,农业仍然是主流,投献仍然大行其道。而只要投献之风继续存在,那赋税公平就无法谈起!”

“呵呵。”哧溜着喝了一杯米酒,温体仁笑笑:“子先管着工部,是早就看束缚了农村劳力的投献不顺眼了吧?”说完这话他正色道:“我老家大概有个三千多亩田地,真要是搞官绅一体纳粮,这一年损失大概一百多两银子。这点钱,只要我还在首辅位置上,很容易就补上了。但是这一条一出,只怕引得民间骚动啊。”

“不止如此。”张以诚也开口道:“第三章,皇位继承,皇上的意思非常明显了,什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他都不想遵守。他只想立贤!哎,皇上也真的是够隐忍了。当初我们给皇长子、皇次子之间的待遇差了那么多,他居然什么都没说......”

“诸位,还有什么大问题?”

“还能有什么呢?”温体仁一摊手:“整部宪章,皇上都在集权。可问题是,这些权力其实绝大部分皇上已经事实上抓在手里了。现在不过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明文确定了下来而已。我们不同意,难道皇上手里就没有权柄了?至于说外面那群乌鸦嘴里吼着的祖宗法度,哼,还不是想着等今上有不忍言之事后,方便他们把下一任皇帝给压制住。可是啊。”

老温说到这里,架起望远镜很是仔细的欣赏了一番院子外面聚集官员们的表情,嘲讽的笑了笑:“我是经历过太皇当政时期的人,太皇那时候想把国家搞好,可是都被言官们逼得几十年不愿意上朝了,整个国家的衰败一日甚过一日,朝廷一天到晚都是叫嚷缺钱。哪里比得上今上执政后,国家蒸蒸日上?再说了,今上那样的性子是好惹的么?我为什么要以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赌注,去给未来的文臣争取利益?”

这话就说得实在是太通透了,大家反而有些不好接话了。

过了好一会儿,熊廷弼咳嗽了两声:“看来诸位对宪章最大的疑问就是官绅一体纳粮和皇位继承了。前一条待会请稚绳兄解释,这后一条,我是非常赞成的。诸位,我大明毕竟不是蛮夷,那奥斯曼的卡农继承法是学不来,也不能学。但正如皇上私下与我的信件中所言,既然这部宪章给了皇帝这么大的权力,那就绝不能把如此权力的善用寄托在老天爷身上!各位,大家都二十五年的同僚了,有些话可以敞开了说。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惠仁太子没有早薨,而是顺利登基的话,你们觉得,惠仁太子治国理政,比今日之福王如何?”

这话一出口,其他四人纷纷点头:若是让朱常洛那样的人登位,他们五个的仕途全都完蛋了不说,说不得,还要遭受东林党的政治追杀,搞得不好妻女都要入教坊司!因为朱常洛是对东林党盲信的,根本不懂帝王的平衡之术。反而是福王,现在去了朝鲜,把福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真的说起来,若是现在让他们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之间选一个,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朱常洵啊!

“皇上在信里还有一句话,若是一个皇位继承人连他自己的兄弟都斗不过,那将来怎么称孤道寡?至于说皇子内斗会不会引起群臣分裂?嘿嘿,这话皇上没有说。但诸位,再说句大不敬的话,哪个君王能容忍臣子们团结一致?就说今天吧,我们五个聚在一起没什么,若是次辅、三辅也都聚在这里,你看田尔耕或者魏忠贤紧不紧张?”

看到大家默默点头后,熊廷弼长出一口气:“看来大家对这条是没有异议了,那我们说最后一条。官绅一体纳粮。稚绳兄?”

“呵呵。”这一年已经六十六岁的孙承宗,虽然头发完全白了,但是精神矍铄得很:“这个事情皇上已经先跟我交了底,吏部最近在制作朝廷职能大改方案。经过这次大改,朝廷从中央到地方,能够提供的文官职位,将由现在的近三万人,膨胀到三十万人以上。”

“哈哈哈,这才是皇上的杀招啊。这个消息放出去,外面的那群蠢货谁还敢反对宪章?敢反对的不被那些未出仕的士子们给诅咒致死?”

第三九零章 海外的新制度(二)第九十七章 枪杆子出政权第三零四章 会合与反会合第六四四章 美洲的孙督师第二六三章 抖起来的户部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二十章 有的人欠收拾(二)第七三六章 燃烧的波哥大第二四零章 大坂的冬之阵(一)第四七零章 成功突袭沙廉第七八六章 总算是明白了第五三一章 大明陆军参战第三六八章 西贡港的洗地第四三六章 不改汉家衣冠第三八四章 无所谓的担忧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五七四章 教育事关国本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三八四章 无所谓的担忧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二五七章 大坂的夏之阵(三)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二二零章 首战是在色当(三)第六五三章 亲王号战列舰第六二一章 曹变蛟的初阵第六九一章 燃烧的马六甲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远点第四七七章 欧洲人的改变第五二四章 印第安女战士第一八三章 北京暗流涌动第二六五章 官员们的俸禄(二)第五零九章 都察院要大改第一三三章 国事就是家事第三八一章 为何是分封制(二)第四九零章 追击与反追击第二八一章 无压制之义直第一四四章 横海卫的薪酬第三一五章 崇明沙攻防战(七)第四二二章 启动经济改革第十三章 穿越的老套路(一)第三十七章 东瀛岛的变化(一)第三章 大家都是戏精第七章 皇帝真不好当第四九一章 冲锋枪的历史第二三五章 历史未能重演(六)第八十一章 刘大刀的奋迅(五)第六八九章 敌舰兵临城下第三十五章 原始资本积累(十)第一六五章 山海关定方略(三)第七十四章 要走就走远点第三十三章 原始资本积累(八)第一八零章 大金国没有了(二)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九十六章 国家根基已朽(八)(收藏满五千加更)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四一零章 决战地点敲定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六一八章 大明主力登陆第二四七章 准备整顿盐政第五八零章 欧洲的科学家第五七九章 材料学者发威第六七四章 全境都是战场第一九二章 天下重新透明(一)第七九八章 欧洲的商人们第七六二章 大明高级密探第一八一章 大金国没有了(三)第五六零章 外事要讲纪律第七四八章 继续一路向西第五八四章 大明的科技树第二九六章 扩军势在必行第三五九章 台湾岛的开拓第二九九章 日本欲寇朝鲜(三)第六一三章 敌人有了反应第一六七章 烦恼的主帅们(二)第一一二章 东林也要办报(一)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优势第四四七章 海外州的发展(一)第二九二章 进击的新人们第二二二章 拿骚的莫里斯(二)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第三八四章 无所谓的担忧第五四七章 改革不是儿戏第四章 坑子孙的太祖第一九四章 天下重新透明(三)第七二零章 重兵投放美洲第七五四章 殷地安新史观第六五零章 一锤子的买卖第十章 孤的元从班底(二)第三七二章 燃烧的暹罗湾第一五五章 所谓帝王心术第三二五章 滨海厂的木匠第四三八章 简王并不简单第三四八章 东海上的决战(五)第三一零章 崇明沙攻防战(二)第三十九章 赚钱必须高尚第三七六章 廉贞走向末路第四一七章 东亚霸主降临第六六七章 西班牙的优势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