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奇葩后勤保障

“恭请天安,万岁,万岁,万万岁。”

“圣躬安。”

“恭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恩浩荡。”

“臣刘綎,永服辞训,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叩三拜的仪式完成后,四川总兵刘綎,从孙承宗的手上接下了出兵木邦的圣旨。

拿到圣旨后,麻溜的从地上爬起来。刘綎左手一伸,马上就有亲兵过来接走了圣旨。然后刚才还很是严肃的表情,一下子变得满脸狞笑。

“这位就是孙大人吧?末将以前没见过啊,孙大人出任本职前,在哪里高就啊?”

“刘帅客气了,本官以前是庶吉士,翰林院编修。”

“哎哟,庶吉士啊!那可是以后的阁老啊。末将这可得和孙大人多亲近亲近……嗯,这位就是刘公公吧,这么年轻就被派出来独当一面了,说不得,以后也是要做太监的人啊。”

“咱家只知道用心给皇爷办差,太监什么的,咱家不会去想。”

“哎,刘公公太方正了,孙大人,你不会也是这样吧?”

“呵呵呵,刘帅,你的这位家门儿可也是出自你们将门之列。刘公公的父亲以前乃是辽阳副总兵。”

“嘶~~刘公公,令尊不会是刘逢吉(刘应祺)吧?哈哈哈,还真是啊。嗯,咱们做武将的,对皇上最是忠心不过,除了杀敌,也能把自己的儿子送进宫里伺候皇上。刘公公,你出身将门,那就是自己人!这次司礼监派来的监军派得好!”

“呵呵,好叫刘帅知晓,此次出兵呢,咱家就是陪着大家一起去南边走走,真正的监军,乃是孙大人。”

大明朝经过两百多年的崇文抑武后,武将的权利比起开国的时候已经小了很多。具体到出兵打仗来说,一般都是文官做统帅负责制定作战方案,并掌管全军后勤。而武将呢?嗯,你们只需要按照文官制定的方案进军、厮杀就好。

当然,有的时候呢,大内也会派出宦官做监军,这时候后勤这一块,往往就是宦官来掌管了。

所以刘綎看到朝廷同时派了文臣和宦官来,本能的以为这一次出兵的后勤是刘时敏主管。而在听闻刘时敏也是出自将门后,那种内心的欣喜自然的就流露了出来。

至于你要问若是孙承宗制定的方案很扯淡怎么办?哼,刘綎这样的老革,乃是在万历心头挂了号的。对普通的文臣他才不在乎呢——到时候上了前线,自行其是便是。

可惜,这一次的出兵费用,是兴华宫赞助的,所以,这后勤这一块,自然也是兴华宫的人掌管。

“哎呀,末将想起来了,一年多前的邸报上,是说了太孙开蒙的事情。想不到孙大人还是太孙的老师啊!嗯,太孙指导吴大夫发明牛痘之法的事情,末将当然也是知道的。这不,最近末将的兵营里,都在打这个天花疫苗呢。哎呀,能够教出如此贤明太孙的孙大人,一定是了不得的人杰啊!没说的,末将估计不出五年,就可以改称孙大人为孙阁老了,哈哈哈哈~~~”

老**在那里自说自话一阵后,突然发现旁边的两个人都对着他含笑不语。饶是刘綎脸皮再怎么厚,也有点过不去。于是赶紧的转过身来对着手下吼道:“都傻愣愣的站在这里干什么?等着孙大人发钱啊?还不赶紧的去准备宴席?本帅要好好的请孙大人和刘公公喝一盅!”

不得不说,虽然刘綎的部队军纪不好,出去打仗经常祸害当地百姓,但其部的执行力却是很高的。在刘綎发令备宴后不到一刻钟,一桌热气腾腾的宴席就摆了出来。

“孙大人,刘公公,请上座。”

众人坐定之后,刘綎先是给孙承宗和刘时敏介绍了自己麾下的几个主要将领,自然的,孙、刘二人也变着花样的夸奖这几位大将的雄壮。

酒过三巡,前戏已毕,刘綎眼睛转了转:“孙大人,末将敢问,这次出兵,朝廷总的方略是什么啊?”

“刘帅,朝廷的意思是,今年六月之前,我大明援军至少一万人,要进入木邦境内。”

“啊?孙大人怕不是在说笑吧?这会儿都三月初三了啊!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要赶到木邦?这个,请恕末将无能为力。”

大明朝到了中后期,由于武将地位的持续下降,由此导致文臣们对武将和军队越来越苛刻。

以明军在自己的国土上行进为例:理论上来讲,本国军队在本国土地上行军,是不需要携带诸如粮食之类的后勤物资的。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随着卫所制度的崩溃和军镇制度的不成熟,明朝中后期,也没有任何一个镇将能够组织起行军千里的后勤供应。

于是,明军在国境内移动,是由当地的地方官员负责供应军队的粮食。

但是明朝的文官们多精啊,他们说:武人没念过什么书,不懂大义,绝对不廉洁。所以为了防止武将们贪污国家的粮食,因此,军队从本官的辖区过境,本官不会直接拨付粮食给这支军队。而是要组织当地的民夫,把食物做成熟食后,按人头发给过境的军队。

这么做,武将确实没机会贪污。至于满口仁义道德的文官会不会因此贪污,嗯,估计,或许,大概不会吧。

按照这个时代贫苦百姓一天只吃两顿的惯例,各个地方政府给过境的本国军队,是要提供两顿吃食的。

但如此一来,文官们又发现了问题:要是一支军队行军速度极快,一天之内穿越两个甚至更多的县域呢?那这些丘八们岂不是一天能吃五六顿饭?不行!国家的资财不能如此浪费。所以后来地方文官们就约定俗成了一个规矩:军队进入本县的当天,本县不提供饭食——因为你在前一个县已经吃过了。只有这支军队在本县内停留时间超过一天的,本县才提供饭食。

毫无疑问,如此一来,明军的机动力一下子就被限制了:对于士兵来说,一旦开拔,往往意味着今天没有饭吃了。到了新的地方后,还得饿上一晚才有饭吃。所以,到了明代中后期,明军的移动,往往是走半天,停一天甚至更多……

军队的统帅对此毫无办法: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你要是让部队搞急行军,一天走几个县,结果个个县都以你这支军队在本县停驻时间不足不提供饭食。那军队是要哗变的!

在历史本位面,明朝与后金的萨尔浒之战,明朝各地的军队向辽东会齐的时候。就是因为这操蛋的制度,导致很多军队根本赶不上大战——四川石柱的白杆兵,从石柱出发,要走将近一年才能到北京!这还是其统帅秦良玉深得军心的情况才超常发挥出来的速度。

所以,刘綎才说三个月内要从四川赶到木邦,绝不可能。

第四一零章 决战地点敲定第六六八章 大明的驻印军第八十一章 刘大刀的奋迅(五)第三六五章 原始的铁甲舰第五四八章 继续开发东北第五七六章 有竞争是好事第三十章 原始资本积累(五)第四五零章 欧洲恢复和平第二二一章 拿骚的莫里斯(一)第三三六章 日本的新策略(二)第一五九章 大金今日竖旗第六零五章 天启万狗天征第七二六章 奥斯曼的战舰第三八八章 还是先朝后倭第九十二章 国家根基已朽(四)第三六九章 西贡要塞被围第六一七章 莫卧儿总动员第二三二章 历史未能重演(三)第二八四章 易普拉欣崛起(一)第二一一章 天枢今日登顶(感谢逐日2005书友)第三四三章 日本人的脑补第一四七章 暹罗国的消息第五三四章 菲利普的日记第二八零章 破军星的天赋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四五七章 廉贞初显威力第六六零章 天才们的表字第二二七章 土著中的垃圾(三)第一一九章 扶上马送一程(一)第六五一章 美洲礼仪教导第二三六章 选妃并不简单(一)第一二零章 扶上马送一程(二)第四七五章 甘青辽湘建省第一四零章 卫所不堪一用第三五三章 开阳终于登顶第一九一章 行百者半九十(二)第七八三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七十二章 西北危机已现(三)第一二四章 殿下的新玩具(二)第三零八章 万历四十五年(二)第五五三章 索科利的父子第二六八章 睡虎地简出世第三十七章 东瀛岛的变化(一)第二三三章 历史未能重演(四)第七三七章 前后方的配合第四零二章 白甲兵对武士第六一三章 敌人有了反应第六五六章 郑芝龙的奋战第七六四章 此乃亿万一心第三六八章 西贡港的洗地第二七四章 丙辰会试黑幕(三)第三七三章 氪金才是王道第三六九章 西贡要塞被围第三三九章 工业革命发端(二)第五五零章 电学研究转向第四十七章 打脸就要打痛(八)(加更)第一八六章 吹皱一池春水(一)第四六二章 进入铁甲时代(二)第一零零章 我们的海贼王(二)第五一一章 鲁道夫在美洲第五六四章 张献忠摸内奸第五二三章 强力支援土鸡第二五九章 大坂的夏之阵(五)第三八二章 安定中南十条第三十一章 原始资本积累(六)第三四四章 东海上的决战(一)第六八一章 大明朝的应对第三九四章 蜀藩未来所在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第八十一章 刘大刀的奋迅(五)第三零七章 万历四十五年(一)第一九八章 天下重新透明(七)第一二三章 殿下的新玩具(一)第四四八章 海外州的发展(二)第二九八章 日本欲寇朝鲜(二)第三八三章 新的情报布局第六十五章 西南战鼓擂动(二)(收藏满2000加更)第一二一章 扶上马送一程(三)第八零三章 联盟迅速瓦解第二三五章 历史未能重演(六)第六五八章 邮轮上的学习第六章 矿税很有意义第一零四章 真是时不我待第四三七章 追击其实不难第九十九章 我们的海贼王(一)第二一六章 对法战前准备(一)第五七六章 有竞争是好事第七五三章 西路军的统帅第四零八章 朝鲜需要内附第三二六章 忠君爱国商人(一)第五七六章 有竞争是好事第一一八章 东林也要办报(七)第四五一章 菲利普的魔盒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三)第八章 言官们的弹本第五六二章 此刻需要谨慎第七四五章 地方官的共性第二五五章 大坂的夏之阵(一)第二二二章 拿骚的莫里斯(二)第三四六章 东海上的决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