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第154章 景祐改制(大家注意身体)

政制院成立的时候,赵骏就提出要进行官场改制,只是当时只是提出了个概念,并且让人放出风声做预热。

真正的改制还需要他对大宋体制进行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做出新的部门规划才行。

而经过几个月的深入,通过各部门提交的数据,了解了各个部门的职责之后,赵骏也终于完成了他对宋朝的官场体制重新规划。

现在已经接近年底,年底到明年年初,就差不多是新规定实施的时候。

虽然宋朝的每一次改革,都会伴随着剧烈的内耗与动荡,但官场改制跟庆历新政以及王安石变法这种政策变动不同。

新政可能会损害大地主阶级与官员的利益,从而引起大量地主以及官员的反对。但官场改制不一定,反而可能有利益既得者,所受到的抵制也会小许多。

比如王安石变法和元丰改制,元丰改制是分官员权力,提升皇权。即便是如此,元丰改制的抵触也比王安石变法小了许多,官场与地方上远没有像王安石变法那样被抵触得万分激烈。

归根到底,全国的地主阶级反对,会造成巨大的国家动荡。但全国的官员反对,动荡就没那么大。何况官员也有既得利益者,可能支持还来不及。

像赵骏这次改制,就会有大量闲散的官员被安排职务,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

虽然无所事事听起来不错,能不干事还能拿工资。可宋朝的工资往往以差遣为主,只有闲散寄禄官的话,工资会很少,并且没有权力,也捞不到油水,因而很多官员对差遣都趋之若鹜。

现在有了新差遣之后,工资高了许多,又有权力,那这些既得利益者肯定不会反对,顶多是那些被分了权的那部分官员不满而已。

可相比于那庞大的冗官数字,那些被分了权的官员估计大抵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寡不敌众啊!

所以如果新法实施下去,抵触未必会像庆历新政以及王安石变法那么激烈。

赵骏将自己设计的这一套一院多部的政治体系说出来之后,便继续说道:“在这套体系下,各部门各司其职,每个部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长官有落实责任,干不了就别干,相信很快行政效率会高起来。”

众人对视过后,吕夷简笑道:“这样做的话,程琳、夏竦和李迪大抵会气疯,枢密院还好,枢相至少还在。三司被分权之后,他们这些计相可不就没了吗?”

“倒是同叔这三司副使做得舒服,三司没了,以后便在政制院做副宰相,比之三司副使强得多。”

王曾看着晏殊打趣道。

晏殊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虽然也是三司副使,副计相之一,可跟那些人不一样,他是政制院候补同知,位比副相。

说句不好听的话,等过两年吕夷简王曾这些人里面任何一个挂了,他就上位当宰相了,三司被分权关他什么事情?

不过赵祯听到吕夷简的话一想也是,扭过头对赵骏说道:“大孙,以前计相虽在宰相之下,但好歹也是计相。现在裁撤了三司,程琳等人确实怕是会反对吧。”

“那就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吧。”

赵骏想了想道:“他们这些人的年龄跟吕相王相还是有差距,让他们先做各个部的部长,头衔上加一个政制院观察候补同知,意思是观察他们的能力。虽然并不能像候补同知这样进政制院,但干出成绩了,有优先进入政制院的权力。

“优先进入政制院吗?”

赵祯沉吟了一下,微微点头道:“嗯,他们本来就是宰相的候选人,等吕相王相他们退下来之后,优先进入政制院也是合理的事情。”

吕夷简等人眼观鼻鼻观心,虽说这些话听起来让他们不高兴,不过谁也不能活个长命百岁。

政制院的任期是五年,而且除赵骏以外,其余人最多连任一期,也就是只能当十年。

吕夷简今年都五十九岁,快六十岁了,谁也说不好这五年内身体健不健康,即便身体健康,下一个任期会不会得到赵骏的支持还难说。

所以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毕竟历史上他们明年可就直接罢相了,跟历史上比起来,现在不仅任期增长,权力扩大,又有什么好不高兴的呢?

“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有政绩,且不闹什么幺蛾子。”

赵骏又说道:“这个夏竦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历史上阻拦庆历新政,最近又怂恿刘元瑜搞事,这厮要是听话还好,不听话给我流放岭南去。”

赵祯扶额道:“大孙的戾气还是太大了,夏竦虽然历史上可能品行不太好,但他在地方上也多有政绩,且并未干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又何必计较呢。”

赵骏摆摆手:“那是因为大宋不限制官员经商,这厮我查过了,他派仆人在边境进行贸易买卖。也就是这事在大宋不违法,不然就凭刘元瑜那件事,我高低给他撸了。”

吕夷简和王曾等人就尴尬了,他们就是官员家属和仆人经商的代表,他们自己不经商,可家财万贯,不就是家属和仆人经商来的吗?

要是赵骏以后下令官员家属和仆人不能经商的话,那他们估计就得吃瘪,这还真是难受啊。

“好了好了。”

赵祯连忙转移话题道:“那新的部门又该如何规划?”

“改变以前差遣制度吧。”

赵骏想了想道:“元丰改制之后,差遣就有了品级。官员职责就以本官品级为主,更容易确定官场上下级。以后寄禄官还是有,但以本官为主。比如政制院知院是差遣,正一品,大家觉得不过分吧。”

众人互相对视,好家伙。

谁敢觉得过分啊?

不过其实还真不算过分。

因为宋朝的宰相一般也是从一品或者正二品。

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正一品宰相。

如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蔡京,拜相的时候为太尉,后来又是太师,妥妥的正一品。

所以作为政制院知院,比宰相还要高的位置,正一品绝对不过分。

“寄禄官和本官品级一致吗?”

赵祯问道。

“是的。”

赵骏点点头:“比如老吕,以后他的差遣是从一品政制院同知,本官(寄禄官)是从一品尚书右仆射,职贴为集贤殿大学士,爵位为申国公。当然,本官也可以破格授予,比如给老吕个太师司徒之类的头衔,但基本是荣誉性质。”

“知院是正一品,同知是从一品,那咱们这个候补知院,怎么样也该正二品吧。”

晏殊笑着看了眼范仲淹说道。

范仲淹不说话。

他一般只在关键的时候插一句嘴。

“对。”

赵骏笑道:“老晏以后就是正二品政制院候补同知,不过我建议候补同知还是可以兼职一个部门,毕竟按理来说,候补同知还是没有直接参政的权力,只有建议,不能施政。”

赵祯就说道:“晏同叔还是兼户部尚书吧,以后户部是否就要改成民政部了?”

“也没必要直接改名。”

赵骏说道:“因为户部本来就有这个职能,沿用以前的名字方便大家理解。只有新出来的部门才有改名字,户部以前也掌财政,但撤了三司,财政又不归户部,那就是新出来的财政部。”“如此也可以。”

赵祯觉得没什么问题,沿用以前的名字确实更方便一些,不然百姓会觉得这些新出来的部门有什么用。

“另外我在想要不要建立公安部属性的部门。”

赵骏沉吟着道:“公安部就是县尉的上级领导,在后世县尉就是公安局局长,然后市有市公安局,省有公安厅,国家有公安部,负责的就是全国刑事民事乃至交通违法的审查、缉捕、处罚权,这个部门对于维护治安还是很重要。”

“既然这个部门很重要,又为什么要考虑建不建呢?”

众人纳闷。

赵骏说道:“因为这个部门的职权非常重要,我在想要不要直接归于政制院。”

范仲淹罕见地提出意见道:“既然这个职权非常重要,本身就说明需要专业的人士参与。政制院要做的是把握国家大方向,何不建立这个部门,以后有什么章程由政制院审核就是。”

“唔”

赵骏思考了一下,点点头道:“确实有道理,公安局在古代就是衙门。但在古代刑部却不等于公安部,那就这样,建立一个类似于公安部的机构,以后县有县公安局,州府设州府级公安厅,各路设路级公安司,汴梁设公安部。”

吕夷简提议道:“大宋本身就是提点邢狱司,不如直接把邢狱司做成公安部吧。”

“提点刑狱司的职务其实跟都察院和大理寺类似,还跟御史台挂点勾,能监察路一级各级官员的职责,这也不太行。官员的监督应该另设一个新部门,刑狱司要被路和州一级都察院和大理寺分权。”

赵骏想了想道:“那就这样,御史台类似于后世纪律监察会,在路、州、县一级,各设御史台分部。公安部职权的话,设警察部吧。因为公安本身就有一定武力缉捕权,县里设县警察局,州府设警察厅,军路设警察署,直属于警察部领导。”

这样对应的就是县公安局、市公安局、省公安厅以及最高公安部。

之所以不直接设立公安部,是因为公安的来源是公共安全委员,是个现代词汇,宋代人不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可警察他们却知道。

因为警察这个词就出现在宋代。

史料记载,金国和南宋都设立过警察这个职位,金国是正六品,南宋则叫警察巡尉,指县尉。

按照当时说法,先事戒备谓之“警”,见微知著谓之“察”,警察二字连用含有侦查、缉拿之意。

所以虽然职位是金国和南宋才出现,但由于早已经有了这词,因此警察是干什么的,宋人清楚。

“嗯。”

赵祯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就点点头道:“那好。”

“以后各级规划的话,国家级就设政制院,下面是部,部和路同级,部的直属下级部门是司,司的下级是案,案的下级是局。不过在地方上可以变通,如局下面是处,县下面是局,州下面是厅,路下面是署。”

赵骏继续道:“而原来的三司户部有左右二曹,变成左右二司,下辖十四案,三十四局,这样对应的差不多也是我们后世的高官、市厅级、县处级以及镇科级。”

宋朝行政区域是路——州府——县——乡镇,跟后世省——市——县——乡镇差不多,所以在职权上也可以贴近类似。

“候补同知是正二品,那各部级长官就应该是正三品,恰好这个时候的各路级转运使按照寄禄官来说,也是正三品,就形成了完美的过渡,根本不需要重新对各级官员大范围订制品级。”

赵骏继续道:“至于从二品官员可能会缺失的问题也简单,那就是调高部的级别,比如财政部、兵部(国防部)、工部、礼部、户部、吏部、教育部等这样比较重要的部门,为了提高权重,就增加其长官品级,比普通部门高半品,也有优先进入政制院的资格。”

“那干脆就给这些部门长官以政制院观察候补同知头衔即可,有这个头衔的便是从二品。”

赵祯说道。

“嗯。”

赵骏点点头:“以后御史台在路一级,建御史署,州府设御史厅,县里设御史局,形同后世纪律监察会,而且御史不受地方管辖,直属于上级御史领导,地位超然,监察地方百官,一个地方御史局,只要上级下达指令,有直接抓县令的权力。”

“这职权是不是太大了?”

众人惊愕,吕夷简更是说道:“那地方县令、知州的权力,岂不是要被钳制得死死地?”

“那不是你们希望的吗?”

赵骏耸耸肩道:“宋朝本身在各州设什么通判、司法参军就是为了钳制知州权力,弄得官员职权不明,互相争权夺利,反倒拖累了施政。现在把职权划分干净,又能钳制地方官员权力,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附议!”

“臣也附议!”

“就应该如此。”

众人互相对视之后,纷纷赞同。

宋朝对于牵制地方官员的权力向来都不遗余力。

虽然他们也是从地方官员出身,可反正他们都坐到了这个位置,地方官员跟他们又有半毛钱关系?

所以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都已经是中央最高级别的官员,又何必管地方权力呢?

“那好。”

赵骏最后总结发言道:“那就正式建立一院多部制,各级官员品级也都定好,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你们再看看,如果没什么意见的话,我们十一月底,正式开始景祐改制!”

大家便围在了电脑前,开始观看赵骏定下的品级规划。

宋朝是二十九品阶制度,赵骏参考宋神宗元丰改制,恢复了九品十八阶。

各品级从中央到地方,大抵与正常历史王朝当中相似,如一二品宰相级,三四品是部路级,五到七品是州府级,七品以下县级。

众人研究了许久,除了一些细微之处以外,基本上已经可以。

“老夫没什么问题了。”

“我也是。”

“那大家都没什么意见了,就可以准备了吧。”

赵骏最后发话。

这次官场改制将严格细分各部门权力,明确各官员职务责任,将是一次重大的改革。

第81章 无忧洞302.第298章 李元昊自愿上供第82章 这样的大宋,还不如破灭了第437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257.第253章 庆历新政第二轮风波204.第201章 故里已经成为过去第92章 取字汉龙,晏殊七窍生烟第3章 大宋笑话191.第189章 清官,贪官,庸官第345章 真正厉害的是他!260.第256章 赵骏怒斥群臣(加更一章)173.第171章 开封来了个包黑子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第324章 巡视黄河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第345章 真正厉害的是他!第389章 徐如林 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250.第246章 庆历新政,吏治篇240.第236章 大宋何惧一战!189.第187章 李元昊筹备称帝,攻宋111.第111章 投赵一念起,刹觉天地宽!第67章 你大宋配吗?(第七更)第87章 他们开心就好221.第218章 耶律宗真骑虎难下219.第216章 人与自然?让我康康157.第156章 杀这点人够谁看的?第380章 萧万里心脏骤停162.第161章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275.第271章 要裁军,先建军,做最坏打算。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242.第238章 人心经不起试探第321章 让子弹先飞一会儿(祝大家新年快乐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第78章 看看这大宋187.第185章 还是游戏好玩第432章 版图大增,重走天下260.第256章 赵骏怒斥群臣(加更一章)第96章 开封府再出阴计第328章 饿不死,但很穷308.第304章 第一个八年计划第391章 决战乱成一锅粥306.第302章 釜底抽薪第343章 全城搜捕第24章 赵光义是蠢猪307.第303章 灭了越李朝第381章 宋军围城第365章 千炮瞄城226.第223章 在大宋,就得交税227.第224章 建立统一战线!第13章 朕要打死他!301.第297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304.第300章 政制院工作报告以及新的规划第319章 摊丁入亩与杀猪过年175.第173章 大孙走了,看看电影270.第266章 大宋会变得更好第5章 仁宗的宽容第402章 大宋赢麻了256.第252章 庆历新政第一轮风波184.第182章 保不住了第454章 幽燕路发展规划,与世家谈谈134.第134章 烧第一把火149.第148章 让他们看看他们治下的大宋(二第56章 复明前最后一堂课,学生篇245.第241章 你就是东风第75章 我要当状元!126.第126章 大宋与企鹅笑话第327章 第五轮庆历新政211.第208章 为理想而奋斗第359章 好二儿要凉了?124.第124章 民间渗透第451章 规划北平城,回归根本问题236.第233章 打不过,只好谈第361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143.第142章 是时候了第398章 丰功伟绩,与天下人分享第87章 他们开心就好第59章 三易回河第103章 继续CPU赵祯第58章 历史独一份301.第297章 拿张元当替罪羊第30章 赵骏的身份(求追读,求推荐票)267.第263章 先恢复,再谈发展第105章 糊涂,抄了你家都是我的第394章 决战圈套179.第177章 草菅人命129.第129章 谁干的?第427章 目标西域,一朝雪耻248.第244章 给新人来点大宋笑话的小震撼126.第126章 大宋与企鹅笑话第22章 不乳宋,就会死第15章 景祐党争109.第109章 生命不息,CPU不止第71章 那是它们欠我们的第37章 科学体系的残缺第30章 赵骏的身份(求追读,求推荐票)第21章 第一堂课第14章 好几层楼高的高人!278.第274章 我有个新思路第375章 耶律宗真被偷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