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第二次腹痛

勤政殿里的气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大臣们最初保持沉默,往往一问三不知,看似无能,其实是在给太后一个下马威,让她明白朝廷离不开大臣,等到齐王败局已定,大臣们变得活跃,争相献计,以显示自己并非真的无能,现在,他们开始互相警惕、互相提防,说话越来越小心,以免成为齐王的下一个陪死者。

掌权者对叛逆行为向来没有容忍度,采取报复手段时绝不留情,历朝历代如此,某些皇帝甚至会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叛逆大开杀戒,这种事情大臣们都能接受,有时候还会借机铲除异己。

太后的野心却超过了之前的大多数帝王,在发布一道表面宽大的诏书之后,她对捉拿齐王余党的监督就一直没有放松,还有越来越严的趋势,就连最为严苛的酷吏也不能令太后满意,她不停地追问细节、下达新旨,要求将每一位参与叛逆的人挖出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谁也不能受到豁免。

最让大臣们感到不安的是,勤政殿里迎来了新人。

勤政殿是议政、拟旨的地方,能来这里办公,意味着进入权力的核心圈,人数没有定员,少则一人,多则十几人,通常来说宰相必定是其中之一,然后是皇帝指定的其他大臣。

从桓帝登基之日起,勤政殿里的格局就没怎么变过,武帝选中的五名顾命大臣成为这里的常客,有时也会召来其他大臣,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事,事毕遣散。

上官虚是太后的哥哥,一步登天成为南军大司马,在勤政殿也只是待了几天就去常驻军营,太傅崔宏和右巡御史申明志奉命离京,另有大臣临时替代,早晚还是会离开,算不得正员。

太后打破旧格局,引来一位新人。

韩孺子认得的大臣不多,此人算是一位,礼部尚书元九鼎,曾经亲自向皇帝演示登基之礼,并接受了皇帝的第一份“密诏”——转头他就将纸条交给了太监杨奉。

元九鼎消失了一段时间,韩孺子还以为他受到了打压,没想到反而平步青云,成为太后信任的大臣。

作为一名新人,元九鼎很少说话,大多数时候只是点头,可其他几名大臣却感到如芒在背,心里清楚得很,有新人进来,恐怕就得有旧人出去。

韩孺子在勤政殿里只是象征性地坐一会,通常不超过两刻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也能感受到大臣们之间的紧张与猜疑。

太后压迫得太紧,或许真有许多大臣支持皇帝,他想,心中更踏实一些。

皇太妃也在,经常从听政阁里走出来,替太后询问几个细节,给中司监景耀送去一摞摞诏书。景耀的位置就在听政阁门口,守着一张桌子,宝玺摆在上面。

韩孺子的心跳有些加速,不由得佩服皇太妃,她没流露出任何紧张,随手将诏书放下,等景耀盖过玺章,再随手拿起,粗略地检查一遍,交给不同的太监,太监再转给大臣,大臣也要检查一遍,然后由书吏继续检查,没有问题之后才送到殿外分发给相关衙门。

除了听政阁里的太后,殿内每个人的动作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韩孺子想不透皇太妃怎么才能瞒天过海。

很快,韩孺子不再关心皇太妃和元九鼎,今天,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皇帝在勤政殿里只是件摆设,很少受到关注,只有新人才会忍不住偶尔向皇帝那边望一眼。

礼部尚书元九鼎在一次快速扫视中,发现了异常,他没敢吱声,马上收回目光,继续嗯嗯地点头,可心中的疑惑与好奇已经生根,由不得他无动于衷,于是又望了第二眼、第三眼,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装糊涂了。

元九鼎用手指戳身边的吏部尚书冯举,“陛下……”

冯举很不耐烦,可是朝宝座的方向望了一眼之后,他也不能保持镇定了,于是戳另一边的兵马大都督韩星,韩星立刻伸手去戳宰相殷无害。

殷无害定力深厚,就像没有感觉一样,还在念叨两个字词之间的区别,直到被戳了三次,才缓缓转身,抬头望去,眯着双眼,半天没反应。

大臣们都不吱声,可他们的怪异行为引起了太监的注意。

勤政殿里一度有过许多太监,环绕着皇帝,不许大臣接近,如今已经少多了,只剩寥寥七八人,还没有殿内的书吏多,对皇帝仍负看护之责。

左吉很少进勤政殿,离皇帝最近的是名中年太监,回头看了一眼,吓了一大跳,腿一软,差点坐倒在地上,随即发出孩童般的叫声:“啊……景公、景公。”

终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皇帝。

皇帝在流汗,虽已入夏,殿内却还凉爽,皇帝脸上如豆粒般大小的汗珠,肯定不是炎热造成的。

大臣能装糊涂,景耀不能,先是挥手命一名太监去通知太后,自己匆匆跑到皇帝身边,用一种奇怪的语气问道:“陛下……不舒服吗?”

韩孺子捂着腹部,哑声道:“肚子疼。”

“肚子……怎么会疼?”景耀的声音发颤了,万一皇帝的疼痛是某人故意造成的,他离得这么近可就是一个巨大错误,万一皇帝真的倒在这勤政殿里,又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不知自己还能不能躲过去。

“没事。”韩孺子挤出微笑,他的疼痛是真实的,自从吃了孟娥给的药丸之后,他就经常出现腹痛、打嗝等症状,只有头两次比较严重,等他熟练地掌握了逆呼吸之法以后,症状几乎不会显露出来,可是从昨晚开始,他就停止逆呼吸,有意将腹痛引发,在进入勤政殿之后达到顶点。

他的样子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是“没事”。

景耀不知怎么应对才好,站在那里手足无措,不敢再多问,生怕皇帝说出不该自己知道的事情。

皇太妃从听政阁里快步走出,来到皇帝面前,急切地问:“怎么回事?”

皇太妃不了解皇帝的小把戏,流露出的关切是真实的。

韩孺子眉头紧拧,“肚子疼,没关系,这不是第一次,待会就能好。”

“不是第一次?上次是什么时候?”皇太妃的声音抬高了一些。

“一个多月前吧,应该是……皇后进宫前的几天。”韩孺子弯腰蜷起,疼得连说话都困难了。

皇太妃眉毛渐渐竖起,转向景耀,“如此大事,为什么没人通知太后?”

景耀茫然,“老奴不知此事,是寝宫里的奴才们知而不报吧?”

韩孺子费力地摇摇头,“不是寝宫,是在凌云阁……哎呦……不怪他们,是朕不想让太后担心,哎呦……”

疼痛实在太难忍了,韩孺子不得不开始运行逆呼吸,嘴里叫得却更加凄惨。

发现皇帝的疼痛似乎与阴谋无关,大臣们全都围上来,在宝座下方跪成半圈,七嘴八舌地慰问。

“召御医。”皇太妃命令道,大家的反应从这时起变得正常了,立刻有两名太监飞奔出殿。

“陛下为何独自忍受腹痛?”太后从听政阁里出来了,跪在地上的大臣和太监膝行分开,让出一条通道。

韩孺子抬头看着太后,真想冲过去质问,自己的母亲被带到哪里去了,可他只是用虚弱的声音说:“孩儿尚能……忍受,以为那只是一时之痛,不愿、不愿让太后忧心……哎呦。”

太后走到宝座台阶下,盯着皇帝看了一会,转身道:“传左吉。”

左吉已经听说殿内发生的事情,正守在门口,听到太后的声音,立刻扑了进来,四肢着地,爬行数步,连连磕头,嘴里一个劲儿地说:“奴才知罪。”

殿内大臣和太监们的心又都提了起来,谁都知道左吉乃是太后的心腹之人,他有意隐瞒皇帝的第一次腹痛,似乎有点阴谋的味道。

“好大胆的奴才,你即知有罪,当初为何隐瞒不报?”太后真的发怒了,跪在两边的大臣、太监头垂得更低,身体缩得比皇帝还要弯曲。

“真的不怪左公,是朕……坚持……”韩孺子为左吉辩解。

左吉自己却不敢辩解,这里是勤政殿,有大臣在场,将责任推给皇帝只会更显罪大恶极,“奴才知罪,奴才一时糊涂,奴才以为陛下只是偶尔……”

“你以为?你是御医吗?”太后更怒,她好不容易才将局势牢牢掌握在手中,绝不允许一点小事而引发众多怀疑,“掌嘴,狠狠地打。”

在宫里,没有几个人敢动左吉一根毫毛,在勤政殿,他却只是一名背景复杂的太监,立刻就有两名太监走上前去,一人按肩,一人掌嘴。

没一会工夫左吉脸上就已鲜血淋漓,嘴里含糊不清地喊“该打”,心里清楚,太后非得在众人面前狠狠地收拾他,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可他就是不明白,皇帝的一时腹痛怎会再度发作,又偏偏是在勤政殿里?

御医很快赶到,先向太后磕头,然后跪在皇帝面前为他诊脉,“陛下早膳吃了什么?”

韩孺子的腹痛不那么严重了,声音还显虚弱,“不记得了,与平时好像没有两样。”

“嗯,陛下体内气息有些紊乱,可能是积食不畅外加劳累过度所致,今后几天宜食清淡之物,多卧床休息,微臣再开几副药,吃过之后应该不会复发了。”

“不是食物的问题吗?”皇太妃问道,她比任何人都要关心皇帝的安危。

御医不敢说死,“应该不是,不过微臣可能要去御膳监问过之后才能确认。陛下不宜在此久驻,应该回宫休息。”

数名太监搭手将皇帝抬出勤政殿,很快有轿子抬来,韩孺子平时都是步行回宫,今天第一次乘轿。

皇帝的腹痛将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韩孺子最在意的却是身边人的反应。

当天夜里,张有才和佟青娥第一次真心实意地向皇帝下跪,露出敬畏的神情。

韩孺子终于有了两名可用之人。

(求收藏求推荐)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三百三十九章 权臣的选择第十三章 学习(三更)第四百七十五章 支撑通知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神不宁第五百零四章 找事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五百二十九章 皇帝的两封信第一百八十三章 独骑回营第二百三十六章 外面的威胁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机会第一百七十九章 无字之信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二百八十五章 无人了解的圣军师第二百三十章 哪里好玩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四百章 为友报仇第二百三十八章 点燃怒火第九十六章 第一份邀请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第二百零七章 勤政殿对质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为上计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五十九章 暗中的高手第七十六章 老妇闯门第三百五十六章 新婚之夜第三百一十七章 挥金如土第四百五十七章 毒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四十章 回信第一百五十三章 塞外的“芦苇”第五百三十九章 临阵之赌第二百一十八章 受到鞭策的东海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齐王后人第三百四十三章 皇帝的困扰第五十五章 僵持第一百九十五章 钦差督战第三百八十七章 隐而不退第三百一十二章 夜袭晋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第二十七章 在劫难逃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二百八十一章 洛阳皇叔第二百三十一章 快乐的英王第二百一十五章 虚能生实第二百二十六章 第一份公文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五百一十六章 陛下会怎么做?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名刺客第一百七十三章 关内关外第六十四章 无人相信的真相第四百零二章 后院失火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第三百七十六章 失踪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五百零一章 百官怠工第五百三十七章 解惑第二百四十一章 冠军侯的机会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宝玺现身第一百八十五章 离开与到达第四百三十七章 子弟军第四百零七章 微笑的乳母第四百三十二章 劳碌命第八十一章 拜访者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单于的女儿(求月票求订阅)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三百八十八章 抓活口第二百九十七章 轻重缓急第三百八十三章 皇帝需要的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猜不透的皇帝第三百零七章 选将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机会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二百四十七章 虎皮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走一回第三百二十九章 一退一进第十三章 宫中的士兵(二更)第一百六十五章 混乱的神雄关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行湖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浓烟下的围歼第一百五十章 初见匈奴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锅第三百四十章 绝不能退第四百二十章 私交第七十五章 劫车第四十三章 无恙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三百七十章 点醒第六十七章 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