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圣旨

王美人被太后派人带走,下落不明,即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韩孺子也没有立刻决定行动,反而更加谨慎,担心会伤害到母亲的性命。

可是皇太妃说得没错,形势不等人,对皇帝更是没有耐心,接下来两天发生的事情,终于让韩孺子决定孤注一掷。

第一件事是小太监梁安突然消失,他本是皇帝身边众多捧匣太监之一,每日随众前往凌云阁,自从被皇帝撞见与左吉在一起之后,他变得老实多了,从不离队。可是这天上午他没跟来,韩孺子进凌云阁的时候特意转身瞧了一眼,在规定的位置没有看到这名小太监,放眼整支队伍,也没有他的身影。

从此梁安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也没人提起他的名字。

当天傍晚,韩孺子回泰安宫休息的时候,发现连他的贴身侍者张有才和佟青娥也不见了,代之以完全陌生的两个人。

他随口问了一句,得到敷衍的回答之后再没有多问,他早就明白了一件事:没有保障的关心更害人,他自保尚难,越关心谁,谁越是倒霉。

他由此得知,左吉动手了。

左吉的效忠一点也不可靠,在老实了几天之后,他发现皇帝似乎没有想象中那样准备充分,于是开始采取行动,先将“罪证”梁安除掉,然后追查向皇帝告密的人,他暂时没有怀疑到皇太妃,而是将皇帝身边的侍者抓走。

张有才和佟青娥对皇帝的事一无所知,左吉早晚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

韩孺子做出这些推论之后,觉得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宁愿以未知的危险代替已知的危险。

皇太妃和和罗焕章就是未知的危险。

功成元年六月二十日,张有才和佟青娥被带走的第三天,细雨连绵,从早下到晚,皇帝休息一天,下午申时左右,提笔准备草拟圣旨,皇太妃站在一边口授。

皇太妃是太后的妹妹,当她屏退众侍者的时候,不会受到任何怀疑。

“朕以幼冲,奉承鸿业……”皇太妃缓缓念诵,先替皇帝自谦一番,然后回忆太祖、烈帝、武帝三位祖先的丰功伟绩,次又感慨桓帝、思帝的相继崩殂,笔锋一转,指出大楚朝廷遭奸人把持,岌岌可危,皇帝以韩氏列祖列宗的名义号令群臣护驾。

韩孺子一听就猜出这是罗焕章的文笔,觉得过于冗长,还是一笔一划地照写不误。

终于进入实质阶段,皇太妃背道:“南军大司马上官虚,行事悖逆、心怀不轨,不宜掌管禁军,其上印绶,革职为民。”她停下来,指着皇帝的笔尖,“请陛下在这里留出四五个字的空白,然后写‘骨鲠重臣,先帝所信,朕任以南军大司马,便宜行事’。”

韩孺子照写了,放下笔,抬头问道:“也就是说拿到这张圣旨的人,可以让任何人成为南军大司马?”

皇太妃点头嗯了一声。

“我不需要知道是谁吗?”韩孺子没有拿笔。

皇太妃轻叹一声,说:“陛下了解自己处境之险吗?”

“当然,太后一旦有了更合适的傀儡,就会将我换掉,甚至——杀掉。”

“可陛下了解太后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吗?”

韩孺子摇摇头,他知道自己的结局,对太后的具体计划却一无所知。

“太后需要一名更年幼的傀儡,陛下若能产下太子最好不过,如若不然,还有东海王。”

“东海王?”

“东海王也是桓帝之子,他的儿子自然也有资格继位。”

韩孺子无言以对,原来他连当傀儡都不是唯一的。

皇太妃继续道:“陛下知道宫中有内起居令一职吧。”

“嗯。”韩孺子当然知道,内起居令是名太监,曾经来记录皇帝的夫妻之道,结果失望而归。

“如果陛下有机会看到他所写下的内起居注,将会看到斑斑劣迹,任何一项都足以证明陛下不宜称帝。”

韩孺子瞪大双眼,“劣迹?我什么都没做……”他的确做过一些不合体统的事情,但是称为“劣迹”实在是种诬陷。

皇太妃微笑道:“陛下做过什么不重要,笔在内起居令手中,而他只接受太后的旨意。内起居注通常秘而不宣,但是会定期向史官移交一部分,这部分将记载于国史之中,后人看时,只知道陛下是名行为不端的皇帝,被太后不得已废除。”

“嘿,我倒巴不得被废除。”如果不能当真皇帝,韩孺子希望回到从前的生活中去。

皇太妃的笑得更明显一些,“被废除只是一种说法,历朝历代的废帝可没有一个能长寿。”

这又是惯例,就跟太后拟定的圣旨一样,表面上宽大,实际上苛察,自然会有人替太后行弑君之举。

“这些我都明白,可还是想知道外面支持我的大臣究竟都有谁。”

皇太妃脸上笑容慢慢消失,“陛下身处死地,不得不自救,朝中的大臣却是主动赴汤蹈火,一旦败露,罪及九族,承担的风险更大。他们愿意为陛下冒险,却不想冒无谓的风险。罗师必须尽一切可能保护他们,究竟有哪些大臣参与,他也没有告诉我。”

“也就是说,此事成与不成,都维系在罗焕章一人身上,而我只能相信他。”

“我相信罗师。”皇太妃退后两步,“这支笔握在陛下手中,写与不写、怎么写都由陛下决定,陛下若是怀疑每一个人,那么也就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了。”

韩孺子重新拿起笔,皇太妃说得没错,他并没有更多的选择,可他还是说了一句:“我知道传递纸条的人不是张养浩。”

皇太妃微微一愣,“张养浩……亲口对陛下说的?”

韩孺子摇摇头,“有些事情用不着说,罗焕章不会任用张养浩那样的人,仅此而已。”

“还是那句话,此事关系甚大,并无必成把握,陛下深处内宫,知道得越少越好。”

韩孺子继续写下去,心里却很反感那句“知道得越少越好”,如果他们不相信皇帝的能力,又何必冒险拯救皇帝呢?

剥夺上官虚的印绶并赋予不知名的某人,只是短短几行字,接下来皇太妃又让皇帝写下一大段冠冕堂皇的话,这样一来,真正有用的内容只占据圣旨中间一小段。

“你要用这张圣旨欺骗景耀?”韩孺子写完之后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皇太妃笑道:“陛下真是聪明,从景耀那里盗取宝玺是不可能的,我经常在勤政殿帮助太后处理政务,拟好的旨意会由我拿给景耀加盖宝玺,我希望能赶上旨意很多的时候,将陛下的圣旨夹在其中。”

“景耀不会发现吗?”韩孺子有点吃惊,皇太妃的这个主意很简单,风险却也很大。

“景耀的眼睛只盯着宝玺,从来不看旨意内容。如果他真的看了,我就是第一个为陛下尽忠的殉难者。”

韩孺子无话可说了,他在冒险,皇太妃冒的危险更大。

或许自己真是过于多疑了,或许这世上真有献身仁义而不求回报的人,韩孺子又想起以死护玺的刘介,信心更多了一些。

同样的圣旨又写了一遍,皇太妃解释道:“以防万一,上官虚非常警觉,万一密诏被发现,还有备用。”

然后皇太妃口述第三张圣旨,开头与结尾几无变化,最关键的中间段落却是免除崔宏的太傅与将军之职,命他待罪听命,印绶转给何人仍然是空白。

还有第四张圣旨,这回免除的是内廷中郎将的职务,中郎将负责指挥皇宫宿卫,换人是为了及时保护皇帝的安全。

这就够了,京城还有北军、巡城等力量,没必要全部夺下,至于朝中文官,只要皇帝掌握了军队,他们自会过来参拜。

圣旨写毕,皇太妃折起仔细收好,准备告辞,“太傅崔宏即将还京,请陛下静候佳音。”

韩孺子到床边坐下,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心里空落落的,他真的做了,开弓没有回头箭,接下来的事情就不再受他的控制:成,他是真皇帝,能将母亲接到身边;败,他将是“劣迹斑斑”的废帝并被记在国史里。

“皇帝……”韩孺子喃喃自语,脑海中突然出现一副画面:大殿阴森,根根红色的柱子高得几乎看不到顶,不小心照进来的阳光失去了锐气,只剩唯唯诺诺,生怕破坏这里的肃穆气氛,面目模糊的老皇帝坐在高高的宝座上,自以为附近无人,用落寞的声音说:“朕,乃孤家寡人。”

皇帝总是孤独的,傀儡如此,明君也不例外,伟大如武帝,也逃脱不掉孤独的笼罩。

韩孺子已经分不清这副画面是自己的想象,还是确有其事,他坐在那里,空落落心里逐渐又盛满了某种东西,他想,自己不能只是等待,太后在冒险,皇太妃在冒险,罗焕章在冒险,那些不知是谁的大臣也在冒险,皇帝怎么能在这里“静候佳音”呢?

房门开了,进来的是太监张有才和宫女佟青娥,脸上有伤和泪水,颤抖着站在皇帝面前。

左吉又改主意了,他在向皇帝示威。

(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百五十一章 南门第八十四章 以下观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三百四十八章 互不知情第五百一十八章 牢中从军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一百九十八章 返京第九十一章 夜逃第二百七十九章 高人相助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四百六十七章 古怪的求情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没者第三百七十五章 开诚布公第一百六十六章 敢死之士第八十四章 以下观上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懒散之军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四百零八章 刺客的希望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来与现在第二百九十章 遥望齐鲁第二百六十七章 泥沼第四百八十一章 盯得最紧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宫第三百零三章 琴音再断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单于的女儿(求月票求订阅)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宫第三百一十三章 城门恶战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三日第二百零八章 粮仓第四百八十二章 无心之失第三百九十七章 高手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第十六章 皇帝总是一无所知第五十二章 地动通知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一百三十七章 两位公子第五百四十九章 认输第五百零九章 朕要亲征第五百零六章 罪上加罪第四百九十四章 东海王的麻烦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一百八十二章 冠军侯密令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出一入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当务之急第八十四章 以下观上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五百五十三章 状元之名第四百七十章 败得蹊跷第一百七十七章 暗潮汹涌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五百三十三章 思帝之亡第二百八十七章 曲声动心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四百九十六章 亲上加亲第三百二十章 布衣圣旨第四百二十八章 病因第三十五章 侍从之争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百六十九章 分工第四百四十二章 宰相之才第五十六章 读史之怒第三百三十七章 谈判与攻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一百八十八章 左右为难第七十章 挂名宿卫(明日上架,求首订)第四十五章 母亲的话第三百三十四章 立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两路逃亡第二十一章 兵败第三百零五章 选妃之争第二十四章 不变的年号第二百章 雪林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二百七十六章 皇帝家事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女眷第四章 太庙里的交易第八十二章 杨奉的过去第五章 斋戒第七章 皇帝的招供第三十一章 联系者第十二章 刺客(一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请兵三千第三百六十七章 执政第三百八十二章 了解皇帝第一百二十一章 江湖内奸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旧交替第四百七十九章 群盗无主第五百三十章 乱猜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营第四百七十一章 陛下不要的东西第九十四章 缺钱第一百五十五章 刀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