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回信

(感谢读者“*樟脑球”的飘红打赏)

盛夏将临,齐王落网的消息令京城又热了几分,成批的官吏乘车骑马驰往关东收拾残局,兵来将往的战斗已近尾声,掘地三尺、刨根问底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不着片甲的文吏们磨刀霍霍,信誓旦旦地要挖出每一名叛逆者。

小规模的战斗已经在京城开始,几乎每天都有大臣遭到逮捕,深藏的往事都被翻了出来,某年某月某日与齐国某人的一次交谈、一封书信,就是罪证。

除奸之战如火如荼,逐渐向齐国、向天下各地扩展,甚至深入到皇宫内部,韩孺子发现,跟随自己的太监更换得越发频繁,每天都有新面孔出现,旧面孔则变得更加谨慎小心,原来还能偶尔偷偷懒,现在一群人站在凌云阁外,半天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更没人敢于擅离职守,张养浩等人几天没碰过骰子了。

见过左吉的第三天下午,韩孺子找到机会与皇太妃进行了一次交谈。

“左吉说有一名宫女可能了解思帝的死因,可他不知道姓名。”

“我知道,她叫陈安淑,思帝驾崩不久,她就跳井自杀了,据说是受到杨奉的逼问,心中恐惧过度。”

韩孺子故意不提杨奉的名字,皇太妃却主动说出来,然后轻轻挥下手,“杨奉忠于思帝,甚至愿意为思帝而死,他肯定是怀疑事情有鬼,所以追查不休,太后或许就是因此将他派出京城。”

韩孺子本来就不相信杨奉会是弑君之人,皇太妃的话更让他放心了,同时还有一点小小的嫉妒,杨奉真心想要辅佐的是思帝,帮助现在的皇帝乃是不得已,所以才会三心二意吧。

“接下来该怎么做?”韩孺子没说张养浩的事情,而是留了一个心眼,打算走一步算一步。

“这么说陛下肯相信我了?”

韩孺子点点头,老实说,他对思帝之死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他现在相信皇太妃与太后真的有仇。

皇太妃等了一会,压低声音说:“朝中大臣人心惶惶,都想尽快起事。”

“你说的这些大臣都有谁?”韩孺子问。

皇太妃笑笑,“我只负责在皇宫里与陛下联系,危急的时候保护陛下的安全,外面的事情由罗师联络,陛下再听课的时候不妨问一问,他即使不能明答,也会给一些暗示。”

韩孺子又点点头。

“计划也是罗师制定的,想要夺权,关键不在太后,而在南军大司马上官虚,这段日子里,他一直留驻南军笼络军心。大概半个月之后,太傅崔宏将会班师回京,上官虚肯定会去迎接,大臣们打算趁机起事,同时剥夺两人的印绶。”

“崔太傅的也要夺?”

“崔家权势太盛,刚刚又立下大功,若不夺权,只怕会是第二个太后。”

韩孺子再次点头。

“可是只夺印绶不行,没有陛下的圣旨,别的大臣和军中将士不会听从起事者的命令。”

“要我写圣旨吗?可是皇帝宝玺不在我手里,只有我的字恐怕没用吧。”

“这就是陛下与我要做的事情,咱们得想办法拿到宝玺,写出一份真正的圣旨,如此里应外合,大事可成。”

这听上去是个很可能成功的计划,韩孺子却犹豫了,或许是因为皇太妃撒过谎,他的信任不多,想了一会,说:“让我考虑一下。”

“陛下,机不可失,眼下齐乱方平,内外汹汹,陛下一呼百应,正是夺回权力的大好机会,再过一段时间,局势一旦完全稳定下来,大臣们就没那么容易呼应了。陛下每日前往勤政殿时没有发现一件事吗?几乎每天都有新官上任,一多半是上官虚和他的党羽推举的,长此以往,上官氏就是下一个崔家。”

“上官虚也是你的兄长吧。”

皇太妃冷笑一声,“整个上官家族的眼里只有太后,不过我还是要为他们求个情,事成之后,请陛下将上官氏贬为庶民,饶他们一命。”

“我要考虑一下,不是还有半个月吗?应该来得及。”

“宝玺如今由景耀亲自掌管,想拿出来一用可不容易……”话说到一半,皇太妃改了主意,微笑躬身,“谨慎方得长久,陛下应该考虑一下,陛下若是做出决定,通知我就行,由我想办法弄来宝玺,圣旨则要由陛下亲笔写成。”

皇太妃告辞。

上床躺下睡觉的时候,韩孺子突然明白自己为何不信任皇太妃,不只是因为她撒过谎,还因为杨奉曾经提醒过他:最早主动接触皇帝的人必定别有用心。

到目前为止,已有几个人主动接触皇帝:孟娥想要一份只有太后或皇帝才能给予的报答,具体是什么却不肯说;佟青娥的“用心”简单而直接,而且是被迫的;罗焕章和皇太妃呢?这两人所图最大,所求却最少,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官,一个从仁义出发要匡扶皇室,一个要报姐妹之仇。

不可信,韩孺子对自己说,这不可信,如果杨奉在这里,肯定能一眼看出两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他却只是觉得可疑而已。

他比任何时候都希望得到母亲的回信。

次日上午的授课人正好是罗焕章,他已经讲完成帝,开始述论大楚第三位皇帝安帝和第四位皇帝烈帝。

安帝体弱多病,在位四年驾崩,建树不多,儿子烈帝却大有作为,若不是后来被武帝夺美,他会是大楚战功最为显赫的皇帝。

烈帝治国十六年,时间不是很长,期间平定了诸侯之乱,北逐匈奴、南伐百越,在内铲除了当时的外戚马氏。

“马氏专权,僭越无度,甚至有官员自称‘马氏吏’,以显尊荣。烈帝睿智,看出群臣并非尽为马氏所用,于是顺势而为,一纸令下,十日之间,马氏党羽伏法,无一逃脱。”

“马氏既然专权,为何还有大臣不肯依附?”韩孺子问道,自从上回跳窗之后,入阁服侍皇帝的太监达到了四名,但他们听不懂国史,也不感兴趣,只是不错眼地盯着皇帝。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马氏权越大,其名越不正,每安排一名‘马氏吏’,就会得罪一批‘帝王吏’。依附马氏者为求荣华富贵,自然树倒猢狲散,心系皇帝者,所念是大义,所行是大仁,前仆后继,虽死不退,只因皇帝乃是唯一名正言顺的主宰天下者。”

罗焕章的话不无道理,中掌玺刘介不就是一位以死追求“名正言顺”的忠臣吗?可韩孺子心中总有另一句话回荡——人不能自私到以为别人不自私——杨奉不在,他的影响还在,韩孺子仍然想知道罗焕章和皇太妃的私心究竟是什么。

这堂课上得有些尴尬,罗焕章不能说得太直白,只能不停地赞美烈帝的当机立断,以此劝说皇帝。

在勤政殿,韩孺子注意观察了一下,的确有一些官员在调动,或升或贬,无论举荐者是谁,听上去都与上官虚无关,可大臣们在拿起某份秦章的时候,偶尔会皱眉头,或者互相交换一下目光,却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这才是皇太后将太傅崔宏支出京城的最重要原因,趁他不在的时候,在朝廷内外广泛安插己方势力,太后就不怕崔宏真的投降齐王吗?韩孺子忽然觉得太后很喜欢冒险,从一开始的与大臣对抗,直到现在的每一步,太后几乎步步行险,而拿来作赌注的不只是她自己的地位与性命,还有大楚的江山。

韩孺子心里也有点着急,大楚江山名义是他的,若是毁在太后手里,他的损失最大。

可他仍然要等,起码等到母亲的回信。

这一等就是三天,关东每天都有捷报传来,太傅崔宏的军队正以雷霆之势消灭剩余的小股叛军,京城派出的官吏也是高奏凯歌,挖出一个又一个隐藏的谋逆者,正如东海王所预料的,齐王的蛊惑者多得不可想象,尤其是他身边的人,几乎个个都是蛊惑者,蛊惑者又引出新的蛊惑者和追随者,才六七天的工夫,牵连的案犯已达千余人。

这天下午,韩孺子终于接到母亲的回信,没有经过东海王转交,俊阳侯的小儿子花虎王直接将一封折叠的信悄悄塞给皇帝。

当时刘教头正在教大家更多的刀盾技能,侍从们对关东的战事更感兴趣,互相打听、传递新消息,场面颇有些混乱,花虎王得以趁机接近皇帝。

花虎王的目光看向别人,故意避开皇帝,塞信的同时,小声说了一句:“花家效忠陛下。”

俊阳侯花缤以豪侠闻名天下,据说颇受齐王牵连,之所以还没有被抓,是因为许多大臣力保。

这是第一位主动表示支持皇帝的大臣,花缤的私心显而易见,比较可信,韩孺子唯一不确定的是花家与罗焕章有无联系。

下午的练武韩孺子心不在焉,傍晚回宫中进膳时更是食不知味,终于在掌灯时分得到机会,取出信纸,迅速打开。

那不是母亲的信,而是花虎王写下的几句话:数日前大母派人至府,现今人去楼空,下落不明。

韩孺子心中腾地升起一股怒火,太后居然将他的母亲抓走了。

(求收藏求推荐)

第五百二十八章 京城之火第四百九十章 两军归一人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于心第八十九章 过界第五百二十二章 朕即诱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头眺望第五百五十二章 状元之选第五百四十七章 非常人也第一百二十五章 攻寨者(求订阅求月票)第三百一十四章 崎岖之路第一百一十一章 金家的机会第五十六章 读史之怒第二百一十七章 读书人第一百一十章 望气的奥妙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五百二十一章 以虎驱狼第三百四十九章 城头眺望第二百二十三章 放粮第一百八十九章 打开城门(求保底月票)第三百零一章 不信不疑第二百七十章 宽赦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二百三十章 哪里好玩第二十六章 呼吸第一百七十章 神机妙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告状第一百四十四章 行军第四百八十章 谋自己的反第十章 风波第一百零一章 草丛中的双脚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跷第三百八十六章 两个皇帝第三百零九章 声名远扬第三百八十五章 药膳第九十九章 师出有名第三百八十九章 替换之道(一更)第一百二十七章 留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一百七十章 神机妙算第三百六十四章 母亲与皇后第三百零四章 玩物丧志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二百九十八章 勾魂摄魄第三百八十七章 隐而不退第三百四十章 绝不能退第八十六章 皇太妃的嘱托第三十八章 撞门第二百零六章 定计第三百零六章 女人的战斗第四百六十六章 财主第二百八十三章 不可再退第四百六十二章 被埋没者第四百六十章 四方第四百一十三章 重掌宫权第二百二十九章 不欠人情第四百零四章 不合适的办法第一百零四章 张家的利益第一百三十一章 受封第八十章 散心第二十九章 大婚在即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寻亲背后第二百六十章 大势如水第三章 聪明的孩子第七十五章 劫车第三百一十一章 音者生于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城墙上下(求月票求订阅)第一百三十六章 柴家人的一计第三十七章 翻窗第四百一十四章 回宫第一百六十章 大军过河第一百七十六章 奇怪的营地第五十一章 苦命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有计策第三百二十二章 万一之策第三百二十三章 蹊跷第一百八十六章 同仇敌忾第六十七章 退位第一百零九章 观赏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援军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媒婆第一章 进宫推迟发稿通知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锅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事未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齐王后人第五百二十章 逃难路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帝的信任第一百六十七章 城门之上第四十八章 江湖人的报仇第四百五十九章 离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私人部曲第五十七章 卧虎藏龙第二百三十七章 兄弟之情第二百七十五章 八道圣旨第十一章 会武功的宫女第四百一十章 真相与进宫第八十七章 疯僧疯语第一百九十六章 圣旨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