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风云变色(胡辣汤挺住,河南加油!)

十二月初,鲜卑人从代郡杀入了涿郡。

公孙瓒心急如焚,率军北上。

他的军队当然不是一股脑就聚集在一起,往北面冲。

由于地盘过大,所以他的兵马比较分散,王门在河间拥有五千人,他自己则分兵南皮、东光、浮阳、章武等地,总兵力大概是四万人左右。

原本他的主力部队拥众六七万之多,其中三万是骑兵。但这些骑兵雇佣自乌桓鲜卑,这两年停战,因而已经解散回去。

而且在葛亭之战后,公孙瓒的主力部队损失不小。所以后来他又大量招募了步兵,总兵力依旧保持了六万左右,除涿郡渔阳广平老家等地留守的以外,大部分兵力都带在了身边。

此时仓促集结,需要一定时日。

过了两三天之后,南面东光等地的军队首先集结,然后开始北上。这部分兵力约有三万众,公孙瓒留下一万给公孙范,自己则领五千骑兵以及一万五千步兵浩浩荡荡往北去浮阳。

然而几乎是在他刚到浮阳没多久,冀州就已经彻底完成了兵力集结,高览率众五万,自成平进入渤海郡,已经抵达了浮阳外围,前军离浮阳仅仅只有三十里。

“什么?”

浮阳县,公孙瓒前天才到,这两天正在组织兵马,准备明日将浮阳的守军和粮草备齐,然后过章武回涿郡,忽然听到冀州军来犯,大吃一惊,咆哮道:“怎么回事,王门是干什么吃的,一点警示都没有!”

田豫冷然道:“王门必定是投敌了,将军务必要小心,请立即派人南下向青州求援。”

“王门投敌,怎么可能?”

公孙瓒大惊失色,虽然不满王门无能,可王门好歹是他的心腹干将,怎么会投敌呢?

长史关靖却皱眉道:将军,王门所在河间是冀州军来渤海的必经之路,袁绍大军要想动,必然逃不过王门的耳目,如果不是投敌的话,怎么可能没有一点风声。”

“这......”

经过田豫和关靖的提醒,公孙瓒也好歹回过味来,一屁股坐在席上,失魂落魄。

河间国是渤海屏障,王门占据河间,东面是成平,南面是弓高。不管冀州军从哪个方向打来,即便王门不能抵挡,早些派人预警还是可以办到。

现在冀州军居然如此不声不响地过来,那就只有三个解释,一是王门军全军覆没,被袁绍歼灭。二是王门被袁绍团团包围,派不出去人手。三是王门已经叛变投敌,故意放袁绍军过河间。

前二者几乎不可能,因为军队驻扎并非是全都窝在城池里,正常情况下,城外都有警戒哨兵布防,像官渡之战,曹操就是利用许攸提供的口令才畅通无阻,吕布偷袭荆州,则是假扮成商人,才能在关羽军警戒哨塔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过江。

有警戒的情况下,即便是城池被包围,外围的警戒士兵也完全可以飞马赶去渤海报信。现在却没有一点风声,可见确实只有王门投敌这一个情况。

“敌人虽然现在离我们还远,但袁绍势大,绝不可能只派一股军队,我料他在我们回去的道路上必定设了重重关卡,现在章武和南皮也肯定会遭到攻击,明公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恐怕都不会那么轻易,我认为应当固守此地,以待援军。”

田豫做出了分析。

渤海郡背靠大海,北面是幽州,南面是青州,西面是冀州。袁绍发动攻势,则是从冀州方向杀来,此时北上或者和袁绍硬拼,都不可取。但是让公孙瓒放弃幽州南下投靠刘备也不可能,因而只有固守这一条道路。

公孙瓒也很明白自己的处境,点点头道:“只能如此了,我立即派人传信青州,让他们派兵北上。”

“还有幽州那边也必须派人去,让鲜卑和乌桓出兵。”

关靖提议。

“我知道了。”

公孙瓒闭上了眼睛,过了片刻,骤然睁眼道:“袁绍想在此时要我的命,我绝不答应,诸将听令!”

“在!”

田楷、单经、公孙续、文则等大小将领纷纷应是。

“我领骑兵出城埋伏,尔等固守城池,以待援军,等援军到来之际,举火为号,一同杀出,明白否?”

“唯!”

众将尊令。

公孙瓒并没有把所有胡骑全部解散,依旧保留了一些,再加上自己的幽州骑兵,总骑兵人数还有万余。

公孙范那边留了三千,剩下的基本都在涿郡,由从弟公孙越带领。

如此一来,公孙瓒手中自己只有五千骑兵。

不过也足够了。

因为马蹄铁和马镫的加持,如今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已经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能够从侧翼绞杀或者骑射。

这两样东西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在大规模战争中,骑兵也可以冲锋陷阵,特别是像玄甲重骑那样的重骑兵,比之陷阵营那样的重步兵还要强大。可惜的是重骑兵打造成本实在太大,连袁绍目前都只打造了五百人,远不如青州那样玄甲重骑规模达到两千。

其实历史上袁绍就有重骑兵,不过数量很少,毕竟没有马蹄铁和马镫,现在大家看青州发明了马蹄铁和马镫,又打造了重骑兵,很多诸侯也在进行改革尝试,可惜他们不像青州有钱,无能为力。

冀州自古以来就是经济中心,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可是带甲百万,仓谷可使用十年,但现在依旧没有打造出重骑兵,只打造出了一支重步兵大戟士,可见重骑兵有多烧钱。

不过总体来说,五千轻骑兵也是一支很强大的部队,在战场上运用得到,可以左右战局。因此公孙瓒信心满满,认为必定可以击退来犯的袁绍。

很快,两日后,公孙瓒的求援信件就已经南下,抵达了高城。

如今的渤海郡,在后世其实就是河北沧州以及山东乐陵,北面是沧州市,南面则是乐陵市。

此时青州军全面撤出甘陵国,但渤海南面高城、重合、千童、阳信等地,却依旧被青州军占据,成为古九河防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放弃天然屏障黄河,仅仅只是将黄河作为第一道防线,是因为黄河虽大,可渡口实在是太多,根本防不过来,因此他的主要防御力量,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官渡。

而青州军的防线则跟曹操当时的防线不同,毕竟平原国不像东郡那么大,且下游区域有九河流域,此地地形复杂,丘陵、河流、平原、湖泊、沼泽众多,除了天然屏障黄河以外,还有大量的小河支流,该处堤多,河缓流宽,泥沙淤泥数尺,没有船只几乎寸步难行。

因此同样是以黄河为屏障,青州可以用黄河做主要防线,曹操却只能将黄河作为次要防线,稍微阻击一下袁绍之后就立即撤退到官渡。而青州则可以利用复杂的水系组建水军,分段狙击,不停骚扰,冀州军头再铁,都不可能打进来。

现在青州前线大将有臧霸、太史慈、黄忠以及徐荣,荀彧荀攸主持大局,总兵力大概在四万左右。原本应该是六万人,但刘备带走了三万南下,陈暮就调集青州腹地郡兵一万人北上,又招募了一批人去朝鲜。

朝鲜那一批属于新兵,先打三韩练练手。但腹地郡兵可都是以前的老兵,战斗力很强,因此别看前线只有四万人,可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防线,袁绍二十万大军全来都不怕。

高城属于臧霸的防区,他接到信件之后,立即传信到平原。

平原县城,荀彧接到信件,同样是立刻派人叫来荀攸和阎忠过来议事。

阎忠和太史慈在八月曾经潜入冀州,与党人会晤,现在早就回来了,一个任职于军情司,一个为统军大将,陈暮新调集的一万郡兵,基本都是为了给徐荣配置。

县府厅内,由于原来的平原相田丰目前担任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在豫州战场,所以现在荀彧担任平原相,执掌平原军政。

三人在厅中会晤,等大家都坐好之后,荀彧才看着二人说道:“袁绍果然对公孙瓒动手了。”

“预料之中的事情。”

阎忠平静地道:“子归此次离去,就是在为公孙瓒做善后的事情。”

“为公孙瓒做善后?”

荀攸来得晚,不太明白现在青州战略,纳闷道:“他去那海外的三韩之地,能善什么后?”

荀彧笑道:“幽州是公孙瓒的老巢,如果让公孙瓒逃回去,袁绍没那么容易将他歼灭,但幽州也十分复杂,势力繁多,为了以防万一,子归要出奇兵以救援。”

“噢。”

荀攸就没多问了,这件事情既然陈暮在操持,那就让他去处理,现在做重要的是青州的态度,于是沉吟道:“那此次公孙瓒求援,要不要救?”

“自然是要救的。”

荀彧毫不犹豫地道:“如果不去救的话,以袁绍的能耐,必然要将公孙瓒覆灭,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整体布局。”

“那如何去救?”

荀攸又问。

荀彧就笑道:“子归在走之前,曾经说过,大方向上由我来制定,具体如何实施,就交予二位,如何去救,怎么出兵,你们说了算。”

这就是人尽其用,物尽其才。

但凡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荀彧属于战略人才,适合大方向的掌控。

比如这次决定要不要救公孙瓒这个议题上,就由他来选择。

而荀攸则属于战术人才,具体计划如何实施,就落到荀攸阎忠头上。

这不仅是善于发挥他们的长处,同时也是在给荀攸和阎忠二人立功的机会。

毕竟二人名义上都是才投奔青州不久,还寸功未立,不像荀彧那样,已经在临淄中央坐镇数年,早有威望。

如果这次打了一个漂亮的仗,让公孙瓒成功地从渤海杀出去,并没有被袁绍歼灭,那他们二人就是大功一件,晋升的时候,自然也会顺利得多。

荀攸与阎忠对视一眼,点点头道:“好。”

“拿舆图来。”

荀彧对门外的士兵喊道。

过了片刻,士兵将渤海一带的舆图取来。

其实也用不着舆图。

因为荀攸早年曾经跟随过刘备,参与过剿灭张纯张举之乱,在渤海制定战术计划,围剿过丘力居,曾数次前往渤海勘察地形,比照舆图,因此对渤海地形极为熟悉。

现在拿地图,主要是给阎忠看。

三人围着桌子,阎忠在军情司任职,能拿到第一手情报,所以马上分析道:“军情司今日上午密报,我已经送到了太守府,不知文若看过没有。”

荀彧说道:“上午处理一些琐碎公文,还没来得及看。”

“那我就说说。”

阎忠指着章武道:“袁绍遣颜良为先锋,直取章武,断公孙瓒退路。”

然后又指着浮阳道:“河间的王门不知道为何,打开门户,放袁绍大军主力进入河间,高览为前军,杀向浮阳。”

最后指着南皮道:“袁绍主力则直扑南皮,显然是打算三面包夹,将公孙瓒困死在浮阳。”

三面包夹?

荀攸思索了片刻,淡淡地道:“这是在防备我们青州呀。”

“不错,公孙瓒的求援信中说过,他现在被困在浮阳,可袁绍主力却直奔南皮。”

荀彧接过他的话茬道:“可见这是在防备我们北上求援,明公领大军南下驰援孙坚,我军兵力锐减,即便四万大军全部出动,也难以撼动袁绍主力。”

“所以就必须另辟蹊径。”

荀攸沉吟道:“不知是否可以围魏救赵,进攻魏郡,来缓解公孙瓒那边的压力?”

阎忠摇摇头:“不行,军情司密报,袁绍此次调动的兵马只有十余万,另外近十万大军,大部分都集中在魏郡,防备明公主力北上,以及洛阳方向的袭击。”

袁绍又不蠢,怎么可能不对青州进行防备。

所以他此次兵马配置十分恰当,首先以颜良为先锋,率轻骑三千,精锐士卒七千直奔章武,断公孙瓒后路。高览领兵五万,在浮阳攻打公孙瓒的主力部队,而他自己,则领兵五万,加上鞠义一万,总计六万大军,直取南皮。

六万大军保持了绝对优势,一是断公孙瓒南下投奔青州的道路,二是防止青州北上的道路。即便公孙瓒和青州军同时南北夹击,他也能与高览兵合一处,以总计十一万大军的优势对二者进行打击。

而另外十多万大军,则全部陈兵于魏郡、清河国附近,防止洛阳方向发起进攻。而且刘备现在还在豫州战场,要北上还得一段时间,足够袁绍打一个时间差,消灭公孙瓒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事情就很难了,明公现在无法第一时间赶回来,袁绍占有绝对的兵力优势,公孙瓒也没有太好的防御地形.......”

荀攸一时犹豫。

以弱胜强的战争或许有,但都有一些特定的因素,且大多数都是守方临危不惧,攻方犯了很多错误导致。

比如昆阳之战、巨鹿之战、彭城之战等等,除了兵仙韩信领导的井陉之战,也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战以外,还很少有见主动进攻的一方以弱胜强的。

现在袁绍对他们严防死守,青州也很难找到突破口进行有力进攻,对冀州造成威胁。

三个人看着舆图,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片刻,阎忠才叹了口气,说道:“看来也只能拿出压箱底的东西了。”

“哦?先生莫非有何妙计?”

荀彧好奇问道。

阎忠笑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妙计,是子归在临走之前,向朝廷讨要了一封天子诏书。”

“天子诏书?”

荀彧荀攸对视一眼,二人异口同声道:“莫非是张燕?”

他们之前也想到过张燕的黑山军。

但黑山军前些年一直被冀州针对打压,王芬时期,就派吕布多次讨伐,袁绍时期,也屡次将黑山军当作经验宝宝,招募的新军都去攻打他们以作历练。

因此黑山军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不谈他们能不能对冀州造成威胁,单说他们有没有胆子,接受青州攻打冀州的邀请还两说。

现在陈暮提前请了刘虞的天子诏书,那就十拿九稳了。

因为黑山军早在汉孝康帝时期就已经接受了朝廷的诏安,在当今天子刘虞继任的时候,也曾经上表请封,现在是朝廷的平难中郎将,名义上受朝廷的节制。再加上黑山军与袁绍有血海深仇,只要以天子的名义让他们进攻,则必然会答应。

“正是张燕。”

阎忠笑道:“张燕位于五行山中,乃袁绍大后方,若是他忽然发难,袁绍必然惊惧难安。”

荀攸点点头:“不过想让张燕得手也不容易,为了缓解公孙瓒那边的压力,以及为张燕提供有利条件,我们也必须大造声势,做出北上攻击袁绍的姿态。”

荀彧就问道:“该如何制定计划。”

荀攸指着舆图说道:“你们看,袁绍以一半兵力集中攻击公孙瓒,同时防备我们。另外一半兵力囤积于魏郡,防备洛阳和南方势力偷袭。但依旧露出了一个薄弱点,清河国,但是这个弱点太明显了些。”

“你的意思这是个陷阱?”

荀彧问道。

“是的,我怀疑清河国是个陷阱。一旦我们进攻,则必然受到魏郡、安平以及河间渤海等地三面夹击。”

“看来袁绍已经在四面八方将我们堵死了呀。”

“但还有个地方没有堵死。”

“哪里?”

“高城东北方,渤海沿海地区,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用船运。”

荀攸说道:“我认为可以派小股兵力对清河国骚扰,以牵制袁绍兵力,同时大军绕道高城,从渤海沿海地带北上,奇袭浮阳,救援公孙瓒。”

荀彧阎忠二人马上对照起地图来,细细研究。

之前说过,渤海郡就是后世的河北沧州以及山东乐陵地区,这两片地区是连接在一起的,当时渤海郡的北面是一片平原地区,人口密集,城池也比较多。

而渤海郡的南面虽然也是一片平原区,但由于地处黄河下游地带,河水泛滥,歧流横生,泥沙沉积,特别是洼地、沼泽、湖泊非常多,一旦黄河发大水,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因此不适宜居住,方圆百公里没有城池。

后世位于此地的黄骅、海兴、盐山、孟村回族自治县等几个县市,在当时都是没有人烟。最近的城池,就是离后世盐山县正南方三十公里外的高城,高城东北方向,有大片土地都是无人区。

现在袁绍的兵马还没有将这片区域占领,因为他们还需要先将西面的南皮县攻下来,才能东进封锁住青州北上的道路,因此现在对于青州集团来说,就是要抢时间。

原本这个地方并不算什么特别大的漏洞,毕竟即便青州军从此地北上,袁绍也是巴不得他们从龟壳里出来跟他们打。

此次出动总兵力达到十二万之众,而青州和公孙瓒加起来,也不过是七八万人而已。

在非防守地形的情况下,野外对垒,自然是兵力多的占优势。

但有了外援自然就变得不一样。

在研究了一下荀攸这个计策之后,荀彧与阎忠都觉得可行,当下三人都同意此次计划,马上召集诸将前来议事。

如今青州军龟缩于平原以及南部渤海防区,臧霸领一万人镇守高城一带,太史慈和黄忠则分散兵力在黄河以及中下游诸多水域,徐荣领一万新军驻扎在平原。

臧霸依旧在高城不动,三人将太史慈和黄忠召集回来,制定了一个拯救公孙瓒的战术。

首先是阎忠和徐荣二人从平原方向开始往清河国进攻, 佯装成青州主力,分兵骚扰,遇到敌人大部队就立即回撤,遇到小股敌军就侵吞,这需要极为高明的临阵指挥能力,荀彧有点担心普通将领没有这个能耐。

不过徐荣的本事阎忠是知道的,曾经以极少数兵力,硬抗关东军数十万大军,还曾经打退过关东军数次进攻,可谓是一名帅才,因而极力举荐。

在确定西面战场由徐荣指挥,阎忠为军师参谋之后,又以臧霸为主将,太史慈和黄忠为副将,荀攸为军师参谋,总计两万五千人北上。荀彧则领五千人镇守平原,采取声东击西的计策,佯装从清河国进攻魏郡。

同时派人南下,一方前往洛阳,传信给赵云,让他领兵佯攻魏郡,另外一方则传信给刘备,告诉他袁绍的真实意图。

最后一方则是从东郡绕到太行山脉,给张燕送达天子诏书,让他进攻冀州。

如此整个兵力部署,战术安排就已经全部完成。

一时间,冀州战场风云变色。足足五六股势力开始纠缠,袁绍、公孙瓒、青州军、洛阳军、鲜卑、黑山军,这还只是现在即将参与进来的军队,未来北方局势将会更加复杂多变,参与进来的势力也会多达十多股。

第四章 冀州第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第二百六十八章 母子失和第一百六十八章 聊城之战第六章 定徐州(1)第八十三章 断其一臂第七十八章 旧时代的消散,新时代的开启第三十六章 海内闻名,天下皆知第一百八十章 姓的智慧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第一百零九章 西域风云第三十三章 此间凉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绍西遁第九十二章 吓不死你第二十一章 追击第八章 我们是兄弟请假条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阳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第六十四章 惨幕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六十三章 人心险恶第二百六十三章 交易第九十六章 腥风血雨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阵地向右移二里请假条第七十五章 从地狱里回来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县之战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七十五章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第三十三章 心肺骤停!第二十五章 一瞬天堂,一瞬地狱第九章 寿诞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斩将搴旗第二百四十八章 齐王第一十七章 骑兵的作用第六章 哥,咱家有后台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袁绍西遁请假条第二百四十九章 打预防针第八十五章 全面战争的开端第八十三章 浮阳之战(2)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孙瓒第八十七章 股掌之间第五十四章 军情司第五十章 战略目标:曹操保卫战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一百八十九章 无路可逃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义子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阳相会第一十四章 中庸之道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袭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刘虞第五十九章 起风了第二章 活着第一十六章 都是内鬼第六十章 陈暮发动技能——万箭齐发第八十七章 一十五规划(1)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第二十八章 刘备来京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魉(二)第三十九章 晋升资本第九十八章 黄忠战甘宁第八十七章 浮阳之战(完)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师攻兖第一百三十二章 示敌以弱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爱你们第八十六章 战术第一百八十七章 决战之日第三十七章 沮授第七十九章 对峙阶段的斗智斗勇通知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一百零五章 玄德一定会来救我的第一百三十章 青史一笔第二百七十四章 突袭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宫第三十四章 大战阎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绍的应对第五十三章 先帝创业未半,花光预算第四十一章 吕布,我要你的命!第一百二十四章 溘然长逝第一十三章 收权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六十二章 四弟是真的狗第四十三章 心怀万民的少年第二十二章 偷梁换柱第七十七章 马第五十章 关羽出征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第七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三十七章 成了第四十八章 长社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