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南阳之战(2)

文聘接到了张绣的传告之后,认真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局势,发现张绣说得没什么错。

他来得匆忙,粮草只带了不到半月,据守城池,人家把育阳堵住,将桥梁截断,张绣就得往南再跑百来里路,去新野渡河。

而他又没办法去驰援,到时候人家再派兵马去新野把桥给堵上,那张绣就真只能望河兴叹,彻底过不来了。

所以正确的做法确实是从城里出来,主动出击,与朝廷兵马对峙在南就乡一带,拖住朝廷主力。

这样由于他把朝廷南下截断育阳桥梁的道路给堵住,张绣就能够从育阳过河来援。

只需要支撑几个时辰,甚至几个时辰都不用,只要张绣在开战之前提前出发,也许他这边才刚刚开战没多久,张绣就能赶来。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朝廷确实像张绣说得那样,没有选择撤退,而是主力南下准备对他迎头痛击。

要想查清楚这一点也容易,文聘立即派遣斥候,严密侦查棘阳南就等地情况。

很快到了第二日,斥候回报,朝廷兵马果然撤出棘阳,与南就乡开始整顿兵马,后方也有部队正在源源不断地赶来,数帐篷算人数,约有两万左右。

斥候侦查到的情报和张绣说得基本吻合,敌人人数两万,且他们并没有撤兵,而是在南就集结,显然张绣那边的推论没有错误。

想到这里,文聘便再无疑虑,积极准备应战,到了第三天,全军整顿之后,打开育阳城门,正式准备北上迎敌。

夏日的早风吹拂着远方的山岗,淯水涓涓流淌,河岸附近大量田园乡野,百姓见到荆州军队,纷纷弃家逃跑。田园变得静悄悄起来,只有无知的风,依旧吹动着已经成熟的麦浪。

乱世当中,最艰难的不是什么诸侯,永远都是黎民百姓。

朝廷军队进入南阳之后,淯水东岸很多县城的县令、豪强、百姓都倒向了朝廷,陈暮几乎没费一兵一卒,就轻松得到了棘阳、育阳、湖阳、平氏、宜秋、比阳等诸多县城,只不过这些地方都没有驻兵。

文聘到育阳后立即杀了投靠朝廷的育阳县令立威,这个举动使得周边百姓极为惶恐不安,见到他的军队都仿佛见到了暴徒一样,就连家都不要了,

拖家带口四散逃离。

反观朝廷打着仁义之师的名头,四处安抚百姓,得到了地方官员以及百姓的拥戴,几乎文聘出兵之后,前来报信的人络绎不绝。

南就乡,陈暮大军已于昨日就在此地集结完毕,旌旗招展,帐篷连绵数里,壕沟连成一片。

得知文聘大军北上,主动前来与他们交战之后,陈暮立即召集众人议事。

武安国、冯楷、文谡、张郃、于毒、刘石、邓升、夏昭等部将济济一堂,许褚站在陈暮身后,诸葛亮、陈群、姚博、孔俭、黄琦等学生伴随左右。

议会开始之后,陈群的脸色就很不好看,对陈暮说道:“师君,张绣的军队也已经从宛城出来了,现在刘表大军北上,将我们拦住,显然是被他们看破了计策,只需要拖延我们一两个时辰,张绣就能来援。”

陈暮笑了笑,看着诸葛亮道:“孔明还是小觑了天下人,张绣身边有一个人名为贾诩,此人洞若观火,其智也仅仅只是比为师差些许而已,你的计策,应该就是被他识破。”

诸葛亮被看破也不气馁,认真道:“师君曾经说过,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敌人既然已经识破,那就根据情况再进行调整就是。”

“哦?”

陈暮问道:“你接下来是什么想法?”

诸葛亮思索道:“敌人大军兵出宛城,我们可让宛桥伏兵佯攻宛城缓解正面压力,争取击溃刘表部的时间。”

陈暮大笑道:“好,打仗打的就是见招拆招,此计可行,那就依孔明的意思办。”

陈群之前出的计策都被诸葛亮压一头,陈暮也总是欣赏诸葛亮的计策,让他很是不服气,便出声说道:“师君,孔明的计策既然已经被看破,宛城也许会留下数千兵马守候,依旧可能行不通,为什么还要继续呢?”

陈暮明白他的意思,微笑说道:“长文,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你要明白,我们此次来南阳,便是为了彻底将南阳拿下。你见敌人势大,想暂避锋芒,可这样就会失去战略方针,不可取。”

陈群辩解道:“师君依照孔明的计策是因为孔明的方法有希望夺取南阳,可万一敌人没有上当,我军就会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我觉得有些过于冒险了些。”

陈暮笑道:“长文,有的时候,你得学会相信别人。不仅要相信自己,还得相信自己身边有一群可靠的同僚,麾下有一群善战的士兵。如果你不能保证他们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那才要像你说那样退避三舍,可他们是值得信赖的,那就要选择放手一搏。”

“学会相信别人?”

陈群嘴里喃喃了一句,品味着陈暮说这句话的含义,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一旁的诸葛亮。

有一个靠谱的团队很重要,朱元璋刘秀李世民在开国皇帝当中军事能力应该可以算是前三,虽然他们的个人能力逆天,可手下的团队要是草包,那光靠他们一个人也不顶事,因此选对一帮正确的人才很关键。

诸葛亮倒是对陈群的质疑不是很在意,他刚刚一直在想陈暮之前说的一句话,便好奇问道:“师君,我听说汝南许氏兄弟曾经喜欢品评当时人物,称之为月旦评,南郡也有一个叫庞统的人,四处对别人进行品德评价。师君刚才也说那贾诩仅次于师君,亮想知道在师君心中,天下智者如何排名?”

陈暮想了想,笑着说:“许家兄弟当年月旦评的时候,为师还只是个无名小卒,后来黄巾之后,汝南一片大乱,许靖跑去了交州,许劭跑去了扬州避难,后来为师名声大震的时候,月旦评就已经因为许氏兄弟分离而不再举办,倒是颇为可惜。那南郡庞统我也听说过,十分有趣,其实我也想知道天下人如何评价为师。”

“师君自然是天下智者之冠!”

陈群素来钦佩陈暮,早年即便是离开了学宫,也每日研习陈暮给他的书本,从不懈怠,现在立即出来表达敬佩之心。

陈暮笑着摆摆手:“也不能这么说,我应该不能参与到这其中的排名里来。”

“为何?”

诸葛亮十分好奇,在他心中,师君是天下第一智者,为什么师君说不会参与进来呢?

陈暮便说道:“因为所想的境界不同,天下智者在看的是大汉江山这盘大棋,为师想的则是整个宇宙的奥秘。人不能局限于什么争霸天下,眼光要长远,看待事物要细致。正如我们耕种的麦、粟、稻,便是我们几千年前的先人从杂草中找到的珍宝。这个世界很大,每一片土地都有可能蕴育大量奇妙的事物,从西域来的无数可以食用的蔬菜水果,很多中原都不能生产,可这里能种下。我们搜遍整个世界,总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也许在海外,有某种粮食能亩产千斤,有可以让蒸汽机完美运转的某种材料,还有能够打造出更好武器的矿石,谁知道呢?你们在泰山学宫看到的,或许就是改变未来生活以及整个国家的东西。”

“蒸汽机火车运行的时候我去看过了,确实令人震撼。”

诸葛亮点点头:“如果将来整个大汉都能够铺设铁轨,建造大量火车,那未来的生活发展就不可想象了。这么一想,确实如师君所说,师君与这天下智者,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他们与师君相比,宛如天上的云和地下的泥土,完全不能比较。”

陈暮微笑着没有说话。

不是他自吹自擂,而是这就是现实。

大家智商可能都差不多,但不同的见识和脑子里装的爆炸信息产生出来的就是非常大的差距。

正如蒸汽机这种东西,后世人都知道是烧开水。

可古代几千年,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去考虑过开水烧起来能提供动力这事?

因为我们后来人本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前人其实哪怕是蒸汽机这样烧开水,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也是步履维艰。

不要以为蒸汽机简单,光一个齿轮就能折磨死人,在没有工业能力的情况下,想制造出完美的齿轮是不现实的事情。

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屡试不爽的烧模型,可是要做出完美模具,还是得花费无数人力物力炼制。

手工打造下,稍微出现一点偏差,就能使所有准备前功尽弃。

除了齿轮以外,各种材料都是老大难题,还有复杂的机械原理,若不是有马钧这个机械大佬,再加上陈暮以土法炼钢让青州生产质量保证的钢材,别说蒸汽机,做个活塞杠杆都费劲。

别的历史当中,工科大佬穿越过去后,分分钟整出蒸汽机来。

然而青州在陈暮的指导下,又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花了差不多十来年才整出目前这个珍贵的蒸汽机车头,而且还欠缺最关键的石棉以及橡胶材料,可见它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技术难题、材料难题、运行推算等等,其中任何一个小零件因为材料不过关,就有可能卡壳一年半载,让进度放慢。

在这一点上,一个后世看起来技术难度十分低下的蒸汽机,在大汉比造新中国造原子弹还难。

但即便是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陈暮依旧是做到了从无到有。

光凭这一点,天下智者就无法与他比拟。

所以别的智者他从来都不会去评价,因为不管你聪不聪明,反正都没有我聪明。

然而诸葛亮还是刨根问底道:“既然师君说自己不参与排名,那师君心中可有赞赏之人?今日亮被那贾诩看破,若有师君指点,将来遇到他人,也能小心一二。”

原来诸葛亮是这么想的。

陈暮笑了笑,倒是没想到自己这个徒弟已经学会吃一堑长一智,这次计策被贾诩看破,他就想知道天下还有没有其他厉害角色,到时候就能防范一下。

思索片刻,他说道:“大汉十三州,人才辈出。西凉贾诩、阎忠。司隶李儒、司马懿、杨修。冀州沮授、田丰。豫州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钟繇、陈群。兖州程昱、陈宫。扬州陆议、周瑜、鲁肃。徐州陈珪陈登父子,还有你诸葛亮。荆州蒯家兄弟等,这些都是当世智者人杰也。”

这些还只是目前已经出仕的,像法正今年已经二十四岁,现在还在刘璋麾下当个小吏厮混。庞统和徐庶不用多说,在荆州砚山隐居,至于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也都是一等一的智者,因此陈暮只能把出仕有名气的人说出来,而不能未卜先知。

诸葛亮和陈群都默默地记下了这些名字,孔俭黄琦姚博他们眼巴巴地看着师君说的名单里有没有自己,结果听了半天还是没有,不由大感失望,一时心灰意冷,颇为落寞。

陈暮敏锐地注意到了他们的表情变化,又笑着说道:“当然,孔俭黄琦姚博你们也是我精心培养的弟子,虽不能像为师刚才说的这些人一样智冠天下,但亦是差不了多远,你们还年轻,不要灰心,跟着为师多学多看,与孔明和长文多交往,自有收获,它日亦能名列其中。”

“多谢师君。”

孔俭跟诸葛亮同岁,今年19岁,虽还没有到20岁及冠取字,但也十分老成,起身拱手行礼,认真说道:“我知道我的天资有限,不像孔明那样早慧,但我明白,只要跟在师君身边,勤奋学习,终有一日亦能独当一面。”

姚博黄琦也是马上拱手说道:“弟子愿意常伴师君左右,认真学习。”

“善!”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左右看看,朗声道:“今日一战,我并未思考任何对策, 计策是孔明出的,就由孔明来指挥,便算是孔明的首战吧。传我将令,诸葛亮掌印玺,为监军,号令全军!”

“师君!”

诸葛亮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师君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

陈暮微笑地说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才。学习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但真正到了实战当中,还是得灵活应变,这次也是对你的一场考验,孔明,你已经做好了接受这个考验的准备了吗?”

诸葛亮深呼一口气,站起来到了厅中凛然而立,拱手说道:“弟子已经准备好了!”

“接印!”

陈暮拿起自己的卫将军大印。

诸葛亮缓缓走过来,低着头,双手接下印玺。

诸多将士看着他,顿时紧张了起来。

第二十二章 南阳之战(4)第三十四章 祭祀第八十六章 浮阳之战(3)第四十六章 风起云涌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骑第三章 双面间谍第七十章 长安城下第六十章 陈暮发动技能——万箭齐发第五十三章 先帝创业未半,花光预算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一百九十九章 会猎于冀州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一十六章 奇袭曲梁第一百五十一章 斗智斗勇第五十四章 军情司第一十八章 天命在我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孙瓒第二十五章 哥几个,走着第六十七章 远洋船队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七十一章 给年轻的周瑜上一课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十章 儒生第一百七十九章 斩文丑第一百七十四章 进攻内黄第二百三十八章 平阳相会第四十四章 老大哥慷慨解囊第二百三十六章 绑架陈暮第三十一章 先发制人第三十三章 学宫最后一天(1)第九十三章 凉州好大雪第二百二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阵地向右移二里第一十四章 荆南叛乱请假条第二百六十九章 抵达倭奴国第四十九章 洛阳大火第三十二章 满满的套路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四十一章 铁锁横江第三十七章 废史立牧第一百八十三章 胡须乱第二百零九章 弓手阵地向右移二里第九十五章 白马玄甲,定叫他有来无回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三十四章 养蛊第八十三章 有谁能知我心第一十五章 搅乱天下格局第三章 双面间谍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对策第八十二章 抓住你了第三章 舍命拼杀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二百三十章 要变天了第二百三十章 要变天了第一十五章 替天子背锅第三十六章 刘焉进宫第三十五章 学宫最后一天(3)第一十二章 一口鸡汤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个男人不在第八十七章 陈子归束发弃袍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战(3)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二百四十章 一生之敌第一十三章 与空气斗智斗勇第六十七章 塞北雁门第六十九章 沈亭之战(1)第一百三十一章 始于桃园,终于桃园(大结局)第五十九章 曹操无路可逃第一十三章 宦官之友陈子归第三章 双面间谍第三十章 出城死战第一十六章 奇袭曲梁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乱第十章 天子第六章 定徐州(1)第四十章 鸣金第一十五章 搅乱天下格局说明第一十六章 都是内鬼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战争第一百七十一章 下马威第七十七章 一肚子坏水第六十五章 奇袭箕山第五十一章 步战之王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二百五十九章 构筑防线第二十七章 广年对(3)第三十五章 西凉乱第八章 美丽的梦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强多了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百七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七章 巡视地方第八十九章 临时变阵第四十二章 让大汉武德,再次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