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南阳之战(3)

所有的将领们跟着陈暮,都放一百个心。

可陈暮居然把指挥大权交给了诸葛亮这么一个十九岁的毛头小子。

虽说他是陈暮的得意弟子,但上前线拼杀的可是他们这些将士,一旦指挥失误,白白丢了性命。

这对于全军将士来说,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因此包括武安国文谡冯楷等很早就跟着刘备的将军,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陈暮微笑着看着众人,轻声说道:“我知道大家在担心什么,但我会全程在一旁看着,断不会让将士们送命。”

有了他的保证,武安国文谡等人便第一个表态站起来拱手道:“见过监军!”

诸葛亮长舒一口气,立即开始指挥道:“武安将军,敌人大军开拔,向我军袭来,正好迎头痛击,请将军领本部人马,正面迎敌。”

武安国带了一万人,这些是他的本部人马,听到诸葛亮要自己一万人对两万人正面去硬刚,一时迟疑,目光看向陈暮,却看到陈暮微微点头,于是拱手说道:“尊监军令!”

“将军与敌人相遇之后,尽管正面对垒,无需派先锋袭扰。即便是诱敌深入,敌人也不会追击,因为他们的任务是拖住我们,等待张绣军来援。”

诸葛亮继续道:“将军只需要与敌人全面交战,无需担心,我自有其他安排。”

“得令!”

武安国接了军令之后出了帐篷准备去执行命令去了。

从育阳到南就乡有七十多汉里地,差不多三十来公里,以平均每小时4到5公里算,即便刘表军早晨八点出发,也得下午三四点才到,他们这边完全可以从容布置。

而张绣那边绕远路更是要走一倍距离,只是听斥候来报,他们是天还未亮,平旦三刻就出发,也就是早上大概清晨四点钟,移动距离达60公里以上,这样即便是绕远路,也差不多是傍晚五六点钟左右抵达战场,顶多晚一个多时辰。

因此对于诸葛亮来说,时间还是很紧张。不过他倒是不担心敌人会选择急行军,虽说急行军能加快行军速度,可他们这边兵马也是要南下的,一路疾驰,

到了战场上相遇,体力耗尽,拿什么打仗?

所以时间虽然紧张,但只要筹划得当,还是未尝没有成功地可能。

命令完武安国,诸葛亮又看向文谡道:“文将军,军中骑兵由你执掌,请你过宛桥,追击张绣部,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远远跟着就行,若是他们派少数人断后,是战是绕开,由将军决定。但切勿中了贾诩计谋,遭敌人埋伏,逢山莫进,逢林勿入,只有开阔地带,确定没有伏兵之后,再选择进攻。”

“得令!”

文谡之前就是刘备的骑将,身边还有三千轻骑兵,如今还是上午隅中初时,军队才刚刚吃完饭不久,张绣的部队只走了约两个半时辰,差不多三十余里地,骑兵短程奔袭,追上张绣的部队并不困难。

诸葛亮又对冯楷说道:“将军领本部人马顺着淯水方向南下,跟随在武安将军右翼照应,切记一定要在淯水方向,武安将军的右翼,千万别在左翼出现。”

冯楷一脸诧异,不明白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他靠着淯水河流,但既然人家有安排,照做便是,拱手道:“得令!”

诸葛亮看向陈暮,问道:“师君,玄甲重骑可能用否?”

“今日你是主官,随意便可。”

陈暮回应道。

诸葛亮便对许褚说道:“许统领,请率玄甲重骑跟随武安将军,但千万要保持距离,切莫靠得太紧,不要被敌人斥候发现,一旦武安将军冯楷将军与敌人交战,等双方胶着之时,从左翼突袭敌人侧翼,必能击溃敌军!”

许褚看了眼陈暮,陈暮没有回应,于是拱手道:“得令!”

待许褚出去后,诸葛亮便叫来传令兵,对他说道:“去宛桥派人通知李兰将军,令他派少数人马佯装袭击宛城。若敌人出城来追,便在宛桥设伏,若不来追,便收割城外麦田。”

收割城外麦田?

陈暮眼睛顿时一亮,诸葛亮这小子确实聪慧,已经将自己的一身本领继承了个七七八八。

如今已经是六月,由于五月份陈暮大军就已经南下,张绣龟缩在宛城之中,而小麦成熟时期,正是五六月,所以此时城外还有大量麦田并未收割。

张绣据南阳,南阳诸多县城都以他马首是瞻,但陈暮大军来之后,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淯水东岸大量城池,这些城池既然已经投靠朝廷的情况下,百姓收割的小麦自然不用上缴给张绣。

而作为受黄巾之乱以及董卓之乱较为严重的一郡,人口早就不复和帝时两百余万丁口,且南阳以南的很多县城都被刘表控制,使得张绣治下人口和地盘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在朝廷军队已经占据了很多地盘的情况下,张绣还得养着军队,那么宛城附近的大量田地收割就变得十分重要,如果全让朝廷收走,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因此诸葛亮这一招可谓是打蛇打七寸,即便张绣不回援,那你城外的麦田就别想要了,除非刘表援助,否则今年过冬的粮食都会成为问题。

不过这一招厉害归厉害,但还是不能伤筋动骨,狠一点学曹操,直接把宛城周边百姓迁移走,同时再派人袭扰南阳西面的郦国、顺阳、祈县、丹水、南乡等县,搬空刚刚充实的府库,来一招釜底抽薪,保管让张绣绝望。

只是那样做太伤民心,诸葛亮也许想到了,但并没有这么做。

将战术布置做完之后,诸葛亮这才拱手向陈暮说道:“师君,可还有遗漏?”

“不错了。”

陈暮赞许道:“中军与敌人纠缠,右军牵制,最后由玄甲重骑一锤定音。而对张绣部队,也有所防范,以骑兵威慑,拖延他们的脚步,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我也不能做得更好。”

诸葛亮沉声道:“这都是师君当年用过的战术,曾经在课堂上跟学生讲过,学生一一记下来,今日学生只是东施效颦,并不算什么。”

“我当年用过的战术?”

陈暮回忆了一下,发生还真是。

利用骑兵作为威慑牵制敌人步兵,是当年打黄巾时对郭大贤用过的战术。

中军对垒,重骑兵侧翼突袭就更不用多说,几乎都快成为了陈暮看家法宝,打黄巾、董卓、袁绍都经常用,屡试不爽。

谷𫍣其实这种战术并不是他发明的,别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单说古罗马时期,恺撒和庞培的法萨卢战役,就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利用主力步兵正面牵制敌人,然后骑兵侧翼突袭打乱敌人后方阵型的战役。

所以实际上并不是说战术具有优越性,而是要分析己方与敌方的具体实际情况,然后做出的选择。

正如陈暮有一支重骑兵的存在,才造就了用这套战术的时候,经常无往而不利。

如果他没有这样一支重骑兵,那这套战术自然起不了任何效果。

诸葛亮将命令传达下去之后,所有朝廷兵马都开始动了起来,总计两万七千军队,其中步兵两万两千,骑兵五千。

步兵的来源是陈暮出洛阳时带的七千由鞠义训练的河内兵,以及三千三河骑士,又从河南颍川等地带了一万后方留守的郡兵,然后是赵云派出了五千驻扎在叶县的后援部队,剩下两千骑兵就是陈暮的玄甲重骑。

诸葛亮几乎把所有兵力全都运用到了极致,正面战场由武安国率领一万人展开进攻,然后右侧战场有冯楷领七千人将敌人的位置往左翼战场挤压,而许褚则领两千重骑突袭敌人左翼。

这样本来就因为冯楷位于右翼的压力致使敌人阵型偏左,一旦被重骑突脸,整个阵型就会变得十分拥挤,从而出现混乱的局面。

可以说从正面的话,就是一万九千对两万,看似少一千人,但诸葛亮却发挥了超强的兵种优势,光从阵型上来看,就足以扭转这区区一千微不足道的差距,将荆州军击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关键在于,文聘能坚持多久。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击败文聘的话,那等张绣援军到达,恐怕不一定能取胜。

所以诸葛亮又做了第二手以及第三手安排,第二手就是排文谡骑兵袭扰,拖延张绣军的脚步,第三手则是佯装进攻宛城,逼迫张绣回防,只是这两手能有多大成效,就要看贾诩是否能迅速应对。

不过总体来说,诸葛亮的方案还是已经处于比较优秀的地步,扪心自问,陈暮在他那个位置,除了少数几个细节,比如贾诩会不会采取别的计谋之外,也没什么可考量的。

因此在诸葛亮已经做得相当不错的情况下,陈暮也就没有特意去指手画脚,再帮他查漏补缺。毕竟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事事靠别人,也成不了什么才。

对于未来的千古名相,陈暮的态度是该教他的肯定会教,但该让他自己成长还是得让他自己成长,否则就是温室花朵,经不起寒风。

这边朝廷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开始井然有序地行动,各部各就各位,按照之前预定的计划开始前进。

武安国的主力部队开始南下,向着文聘的部队方向前进。

两边双向奔赴,快速接近。

等到了午后,双方就已经在棘阳西北方向的小长安聚相遇,此地差不多就是后世南阳市宛城区最南面的瓦店。

光武帝刘秀以及齐王刘縯曾经在此地与王莽的军队发生战斗,史称小长安之战。

这个地方虽然名字叫做小长安,但山高林密,东北方向还有大片山谷,地势极为复杂,从村口北面会进入一片山谷,四周高山茂密,草木森然。

历史上刘縯就是在这片山谷当中中了新朝军队的埋伏,二弟刘仲,妹妹刘元以及三个外甥女全都牺牲,可谓是损失惨重。

由于此地更靠近南就乡,因此诸葛亮的部队其实早早地进入山谷设伏,武安国就分兵在两侧山中。

文聘又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里非常适合埋伏,所以立即停止不前,派斥候查探。

很快斥候回报,林间茂密,具体情况看不清虚实,似乎并无异样。

文聘的副将邓济就对他说道:“将军,看来谷中并没有埋伏,如果绕路的话要走很远,不如直接穿过山谷,直奔南就?”

“不。”

文聘骑在马上远眺那边山谷,淡淡地说道:“我们的任务是阻拦敌人南下,等待张绣来援,没有必要以身犯险。既然我们绕远路困难,那敌人绕远路同样困难,就扼守住谷口,有利于我们拖延时间。”

邓济一想也是,便点点道:“那便依将军之言。”

当下大军便停在谷外休息。

那边武安国的斥候见他们不进谷,连忙来报,武安国得知消息,一边嘴里嘀咕着年轻人不靠谱,四将军太信任弟子之类的话,一边只能立即派人向后方传信。

此时陈暮诸葛亮陈群等人的后方指挥也已经抵达了位于南就乡以南,小长安聚以北,刚好处于中间地带的南筮聚,得知文聘大军到谷口停滞不前,众人连忙进入山谷当中,与武安国军队汇合,站在了山坡上远远地眺望。

武安国心里不太信任诸葛亮,但介于陈暮在身边不敢嘲讽,只能说道:“敌人现在不进谷,我们就只有出谷与他们决战。但谷口地形狭窄,骑兵根本不可能出的去,被人家堵在此地,如何是好?”

诸葛亮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了一下时间,扭头问一旁的当地向导道:“此地可有路绕过小长安聚山谷,抵达前方河流岸边?”

向导笑道:“小长安聚其实就是一片小山谷而已,再远一些就是大片平地,要想绕也简单,从南筮聚西南方向淯水河岸就有直通南面杨家聚, 只不过走远路的话,得走将近两个时辰。”

“若是用马车呢?”

诸葛问。

向导答道:“那地方道路平坦,马车走得快点,一个时辰就到了。”

诸葛亮立即对传令兵道:“去告诉许褚将军,用马车载着铠甲,迅速前往杨家聚,只要我们这边开战,他就立即出兵。”

“唯。”

传令兵马上前去传达指令。

武安国诧异道:“监军是打算让骑兵绕道突袭吗?这样是不是太耽误时间了?”

诸葛亮抬起头,看了眼夏日六月午后火辣辣的太阳,淡淡地道:“浪费时间便浪费时间吧。张绣军从宛城赶过来没那么快,只要文将军拖住敌人半个时辰,那此战就必胜!”

第二百五十九章 构筑防线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阳截击第二百四十八章 齐王第十章 主动示爱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二百五十六章 智取涉县第六十三章 进军第四十章 奇袭第五十六章 繁星点点说明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七十五章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第三十六章 白马与少年第二十七章 南军第八章 我们是兄弟第六十七章 吕布攻兖州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乱第八章 回京第一十八章 这TM的就是惊喜第二十三章 长辈的快乐第八十一章 贼往东去第三十六章 学宫最后一天(4)第九十九章 二声巨响第二十二章 曲梁城破第五十六章 将胆第五十四章 剑拔弩张第六十五章 泰山书院开学第八十章 土崩瓦解第一百四十六章 泽国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第六章 马钧第二十章 儒生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第一百六十三章 历城城下第二十八章 讲学第四十八章 南方先乱第三十二章 清君侧第二十九章 辱人父母者,杀之!第一百零二章 章武五年第一十三章 与空气斗智斗勇第三章 卢植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六十六章 张辽高顺归属第六十五章 泰山书院开学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五章 定策第二十三章 年关将至第二百五十八章 仲长统第七十五章 给老大哥擦屁股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二十六章 试探第五十二章 泰山书院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三十章 一十八路诸侯响应号召第一百零八章 敲山震虎第八十三章 再次失踪第一百五十七章 对峙期与南方再乱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二百八十二章 传位第二十章 阎忠的二个任务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第九十章 徐荣败退第一十五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七十五章 卧底的自我修养第二十六章 坐而论道第九十七章 高顺VS麹义第六十五章 泰山书院开学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第九十一章 攻心为上第八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二十九章 论仁第五十五 招揽荀彧第六十五章 我预判了你预判了我的预判(二合一大章)第一百七十章 司马懿第五十五 招揽荀彧第七十一章 沈亭之战(3)第一百八十五 将计就计第五十一章 步战之王第一百二十章 送死老管去第四十三章 王朗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六十四章 给年轻的虎痴上一课第六十六章 朝廷诸公的援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南下洛阳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对苍穹(新年快乐)第一十八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感谢比鲁大佬盟主)第二十二章 偷梁换柱第一十五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陈暮第七十五章 徐荣,奏起战争的号角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郃投降第八十六章 战术第四十九章 曹操的应对第二十一章 南阳之战(3)第一百七十七章 养兵日,用兵一时第七十六章 打二十个第三十三章 请陛下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