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献铳

文登地区虽然土地贫瘠,但在这种时局下却是少见的安稳之地,宁海以东到处都分布着巡检司的盐丁,文登更是有四哨战兵护卫,这个年大家过的都是舒坦。

吃过饭后,无论灾民还是普通的百姓,都习惯出去溜达一圈,或是小睡上一会,奔波辛苦了几年,难得能过上个安稳富足的好年,也算是惬意。

不得不说,董有银来蹭饭对于王争还真是火中送炭,这小子话多,而且带着浓浓的胶辽地方口音,带动气氛是把好手,死皮烂脸的模样简直成了活宝。

几天后,也便是二月初的头几日,一个盐商模样的人抱着个长条状的包袱,走进王争的宅院后也是小心翼翼的把门带上。

谁成想刚回头,就见到蹬着一双牛眼的董有银,虎视眈眈的看着他。

董有银刚从王争那蹭顿饭回来,吃饱喝足的要回自己宅院里睡上一觉,却见到这么个鬼鬼祟祟摸进来的人。

上下打量一番,看这人穿着长衫像是个知书达理的人,董有银闷声闷气的问道:

“不通报就进来,有甚么要紧事?”

这盐商看着对方又高又壮已经是噤若寒蝉,瞟到董有银腰间的手牌,知道应该是文登营的人。

但他却不确定这件事到底该不该和王争手下人提,抱着手里的包袱有些犹豫,见到董有银的眼神渐渐变了,顿时吓出一身的冷汗。

好在这个时候屋子里王争的声音传了出来:

“有银,来的是什么人?”

董有银哦了一声,回头道:“不知道,俺问他话也没说。”

“叫他进来吧。”

这时候,挡在身前的董有银才侧身让了过去,盐商进屋的时候也是松了口气,心想王争手下的人都是这样人高马大的么。

一进屋子,盐商见到王争身侧有个老妇人,也明白是谁,当下是浑身一颤,就要跪下问安,刚跪到一半就被玉儿拦住。

只见王争握住那老妇人的手,回头淡淡道:“原来是盐路上的朋友,大过年的不必如此拘谨,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吧。”

“哎,小的是金山左来的商户,那日在承海轩也曾是自报家门的,粗名范若海。”

范若海说话间也不敢犹豫,连忙将手里的包袱递了过去,见到王争在拆,范若海小声的解释道:

“小的朋友曾渡海去过几次辽东,这也是偶然所得,想着大人拿着或许比小的留下有用,这就立刻送过来了。”

随着包袱逐渐打开,露出里面的器械——火铳,这居然是一把火铳!

这是第一次接触到明末真实的火铳,来得实在是太突然,王争感受到自己的心脏在剧烈的跳动。

由于是在家中,王刘氏也在场,玉儿端着洗脚水走过来,好奇的问道:

“争哥哥,这是什么呀,又长又尖的,前面像极了鸟嘴。”

王争脸上的笑容显而易见,这可是一把利器,端平火铳试了试,点头道:

“玉儿观察仔细,此物应该是鸟铳,可是宝贝啊。”

这支鸟铳的大体形状和抗日神剧中的鬼子步枪差别不大,只是枪管略长,打眼一看尖细的枪头好像鸟嘴一样,当时也有鸟铳和鸟嘴铳两个叫法。

范若海原本也是心情忐忑,这种鸟嘴铳在辽东其实很常见,辽镇的边兵都说这玩意不听使唤,而且威力太小,就连绵甲都打不穿,不如鞑子的弓箭好用。

王争居然直接认出了鸟铳,而且还说是个宝,当下范若海则有些疑惑:

“大人原来见过鸟铳吗?”

看了一眼范若海,王争在想怎么和他说,在现代这东西的资料很多,是对付满清骑兵的大杀器。

没有回答,王争只是冲刚走进来的董有银吩咐道:“有银,去把门关上,再叫两个最近的兵丁过来看住院子周围,没有我的话不要放任何人进来。”

董有银见到王争严肃的表情,也是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赶紧答应一声出了宅院。

见到几个文登兵走过来关上院门,王争这才拿着鸟铳到院落中交给范若海,范若海则是掏出一个黑色的小袋子,从里面拿出铅子和火药,熟练的给鸟铳装子药。

鸟铳填充完毕后,范若海用火石引燃了火绳,又把火绳凑在火铳末端点燃药池中的引药,这才是恭恭敬敬的交到王争手上。

王争接过鸟铳,眼神眯缝起来,按以前在部队训练时候的姿势端了起来,瞄瞄准宅院里的土墙。

“砰!”

不到四十步的距离,目标又那么大,自然是毫无悬念的命中,不过王争并没有感觉到意料中强大的后坐力,只是肩头颤了一下而已,比起现代的步枪差远了。

打眼一看,王争见到镶嵌在土墙上的铅子,皱了皱眉头,脸上的激动之情消散不少,又看向手中的鸟铳。

这威力确实是太弱了一点,堂堂的鸟铳,居然在四十步内打中土墙只穿透了三分之一左右,这种威力就别提能打穿披铁甲的鞑子兵了,也就只能吓唬吓唬土匪山贼。

那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

范成海一直关注着王争的表情,见到脸色不对,立刻是惶恐的道:

“大人,这东西确实是不太听使唤,就连辽镇的军兵们都很少在战场上拿来用,也就是平日打个鸟,要不小的给大人找些会做弓箭的匠户来...”

王争用胳膊量了量鸟铳的长度,打断了范若海的话:

“辽镇的鸟铳都这么细长吗?”

“大人您不知道,这鸟嘴铳就是又细又长才能打得远呢,如果匠户们打制的时候更上心些,还能更细更长。”

看看手中的鸟铳,王争终于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前世的时候他曾见到过博物馆里的滑膛枪,那玩意威力强劲,可都不像这鸟铳一样又细又长。

“你能不能招揽到会打制鸟铳的辽镇匠户?”

范若海笑了笑,说道:“辽东的匠户被卫所扣住,想私下招揽绝非易事,费时费力啊,小的倒是有些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王争将鸟铳靠在墙边,点了点头。

范若海拱手道:“大人庄子里的灾民有不少都是从辽东来的,其中逃难来的匠户不会少了,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第二百三十一章:顺势而为,驱虎吞狼第三百二十八章:贼寇走了,官军却来了第一百三十三章:济宁 码头第十章:杀人越货难觅踪第六十五章:又见不平事第一百六十九章:郑克云,踏平宁海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七十章:循序渐进第三百四十一章:内外合击,骑兵显威第六百一十三章:分化 融入 瓦解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一百五十六章:中计第一百零七章:任家兄弟力战永宁门第一百一十二章:两心相悦终定情第三百八十二章:传奇山东第四百三十二章:后生庶子第三百二十三章:眼皮子底下的祸乱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四百六十五章:追与逃第一百一十三章:黑手第五百二十九章:郑氏要碾压山东军第五百二十一章:人杰辈出,立足南京第一百五十章:跟鞑子拼了第一百三十六章:河南 东大乘闻香教第一百零五章:大乱第四百五十四章:兵临徐州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觉捅了个篓子第四百九十五章:自尽,还是奋力一战?第六百零九章:看着就行第三十四章:军民同心拒悍匪第四百四十章:安东候第一百五十二章:阿巴泰的人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间虎威尽显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谏的序幕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与木盒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门户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战拓城(二)第五百六十一章:激战山海关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第四百六十八章:既入山东军,至死方休第七十九章:舌头第四百九十八章:名士荟萃,战将云集第三百三十一章:火拼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强军到第一百六十七章:郑氏小儿闹灯会第四百五十七章:血洗云龙山第四百零二章:衍圣公孔胤植第五百一十二章:无风不起浪第五百零四章:你们以为我不敢杀人?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一百四十二章:红娘子大闹船头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争第九章:月黑风高杀人夜第三百七十三章:山雨欲来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五百一十六章:南京政权的建立(求订阅!)第四百零五章:鲁王府 家贼难防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四百四十七章:不容乐观第四百四十章:安东候第三百五十二章:马步争驰,将帅夜逃第二百九十八章:各方人物第二百一十六章:生死十日第六百一十章:荒唐求和第五百三十三章:军魂 铁律 肃心第五百二十六章:小事大情,步步成局第二百二十二章:山东告急第六百一十九章:彰武大帝,四海咸服第二百三十七章:问茶 品茶 小民第四百五十二章:生财之道第四百三十二章:后生庶子第三百二十四章:欲盖弥彰第八十七章:上下一心第二百四十二章:“强抢”第一百五十一章:一个也不能放跑了第三十四章:军民同心拒悍匪第七十八章:浮出水面第一百三十三章:济宁 码头第五百八十九章:修缮皇陵,善始善终第二百九十一章:历城军校第四百六十七章:望旗而溃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四百二十九章:刚直敢死的知州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无碍,满汉无情第四百零八章:眉目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间虎威尽显第一百二十二章:虚伪的繁荣第一百九十二章:这不是海盗!第八十九章:声名大噪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争失信第五十四章:震慑第四百八十四章:走还是打第四百二十三章:愿为忠烈伯效死第六百零二章:诸国来朝,万象更始第三百一十六章:锥阵破敌,两虎相争第五百八十四章:平反 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