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

韦应物这次轻装简从,只带着两名随从穿过了剑门关。他入关的时候发现守关的士卒变得戒备了许多,每个箭垛后面都有弓弩手严阵以待,想必是那崔宁已经把大军在关前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弟弟崔密。

这次进入刺史府上,崔宁将他迎进了正厅,又命仆人端上来好茶,当做贵客以礼相待。

崔宁颇为期待地问道:“如何?庸王可否有此意下?”

韦应物神秘地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信函递到了他手中,崔刺史拆开细细浏览,大喜地说道:“雍王不愧是雍王,行事果然大气,也足够礼贤下士。我崔宁得此恩遇,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请你回去禀告雍王。崔宁将择良辰吉日亲自前往剑门关前迎接大军入关。”

韦应物拱手回礼道:“既然如此,我就期待与崔大夫再次相见了。”

其实什么吉日良辰不过是崔宁的说辞,他是在等待李嗣业从长安请来的圣旨,就好比黑道交易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半点都不带含糊的。

对于李嗣业来说事情已经成功一半了,他也不必担心会走露消息,崔氏兄弟现在比他还要心急,早就把剑门关这边的消息全部封锁,不至于流进成都的节度使府中去。

皇帝的圣旨经过金牛道的快马加急,终于送到了李嗣业手中,随之送到的还有几叠空白的黄绸圣旨,上面已经盖好玉玺,方便他对入蜀功臣大加封赏,省却许多人力来回传递。

李嗣业命人将消息传进剑门关内,崔氏兄弟便亲自出关来拜见,两人见到李嗣业后,立刻行以臣下之礼:“卑职崔宁,崔密见过主公。”

李嗣业坐在帐中笑眯眯地点点头,向韦应物使了个眼色,韦主簿会意立刻请来圣旨高声宣读。

此时所有人都跪倒在地上,只有李嗣业依然端坐在交椅上,静听圣旨的内容:“门下,始州刺史崔宁、剑门关总兵崔密明晓大义,率始州剑门各部归顺朝廷,功勋卓著,朕心甚慰。特封崔宁为博陵侯,授官御史大夫,担任剑南节度使之职。崔密封普安侯,授官御史中丞,担任剑南节度副使,团结营军使。册书如右,符到奉行!”

兄弟俩双双拜伏在地:“臣等叩谢皇恩,自当誓死效命。”

韦应物上前将圣旨交到二人手上,李嗣业挥手命人把旌节和六纛交付,他从交椅上站起来,上前将两人扶起笑道:“崔大夫,还有崔中丞,从今日起我们就是同僚了。”

崔宁连忙说道:“主公此言差矣,我们听奉是圣旨,但效忠的却是主公,我兄弟二人愿为主公前驱,攻克成都,拿下蜀郡!”

“既然如此,你们可与我一同入蜀。”

元朔三年四月,崔宁、崔密将剑门关大开,引导四万河西军进入川中盆地,李嗣业的面前再无天险阻挡。

……

河西军进入蜀中后,有崔宁兄弟带路,过往州县皆望风归降,大军一路推进至成都城前。

此时担任剑南节度使的是宗室子弟李峘,乃是开元年间名将信安王李祎的长子,他最初听从别将郭英干的建议将入蜀三条栈道全部烧毁,以为这样就能阻挡李嗣业的军队,但只是使得蜀中百姓商贩来往不便,一些货物价格飞涨,河西大军还是如神兵天降落在了他的眼前。

当知晓李嗣业大军兵临城下后,这位节度使完全没有其父亲的大将之风,彻底慌了阵脚,连忙将麾下几个将领叫来商议。

“列位将军,李嗣业率河西虎狼已经兵临城下,而且给我发来了劝降书,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严武直接了当地劝谏道:“当然不能降!李嗣业的河西军虽然势大,但我剑南兵也不是吃素的。”

交流好书 关注vx公众号 【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 可领现金红包!

“可敌军来势汹汹,我们怕是难以阻挡。”

严武知晓李峘为人懦弱庸碌,优柔寡断,便放缓了语气劝阻道:“我剑南节度使麾下总兵力也有六万人,只不过分散在各州郡。大夫何不假意与李嗣业商量条件以拖延时间,悄悄派人前往各地传信给各军镇守捉,等各军集结起来,也未尝不能与李嗣业一战。”

李峘的麾下有主战派,自然就有主降派,行军司马杜济和一帮子幕僚却上前反向劝说道:“严武将军一番热血确实是忠义,但也需要量力而行,李嗣业自从河西入中原以来,经历百战还从未逢过敌手,飞虎骑踏遍中原,玄武炮营摧枯拉朽。大家都知道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与其硬抗兵败被杀,倒不如先投降顺从,等将来局势利于南边的时候,再拨乱反正也不迟。”

严武怒声训斥道:“你们说的是什么屁话,降了就是降了,将来如何能够拨乱反正?如今天下大乱,圣人南渡江东,正需要我们互为援助。剑南军一旦投降,便是长了叛军的气势,弱了朝廷的实力,局势愈发不可收拾。大夫千万不可听信此等言语,再言投降者应当以军法从事。”

众人被严武的正气给镇压了下去,只能碎碎念道:“严将军家眷皆在江东,孤身一人千里居官到成都,哪里像我们一大大小全在此地,到时候打了败仗你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我们这些人的家小活该被人屠戮吗?”

“你们!忠义之士应当分清家与国孰轻孰重,岂能遇危难而忘国,出卖朝廷社稷。”

在李峘面前谈论投降的基本都是蜀中本地人,他们有的确实有这方面的顾虑,有的却只想改换门庭,保住自己的田产厚禄。

李峘一贯不愿意得罪人,只好和稀泥地说道:“各位别争了,严武将军能征善战,既然他说能胜,我们岂能就此放弃,行不行先打一下,打不过再谈归降的事情。”

在场众人皆惊讶,事关战与和的事情如何能够说得如此儿戏,但历史一次次地发生,证明演变的过程就是这样儿戏。

行军司马杜济上前进言道:“既然大夫执意要战,就应当立刻派人召集各州的兵马前来成都救援,还需要派一个有能力的人把各军集中起来统一指挥。”

李峘反应过来,连忙反问:“不知谁愿意出城召集各州兵马与叛军一战?”

杜济笑眯眯看了严武一眼,转身对李峘说道:“严武将军洞悉兵法,骁勇能战,又是剑南节度副使,应该请严武将军出城召集兵马,以解成都之围。”

李峘以商量似的口吻问严武:“严武将军你怎么看?”

严武心中有些犹豫为难,他若离开成都城中,节度使李峘身边的投降派就会占据上风,每天不知要吹多少妖风诱惑李峘献城。但若派不称职的人去召集剑南各部打了败仗,成都一样会陷落在李嗣业手中。他恨不得把自己一个人掰开两半用,另一半留在成都方便监督。

他只得叉手应喏道:“既然李大夫如此信任严武,我自当出城召集剑南军各部,与李嗣业的河西叛军决一死战。”

严武上午答应了李峘,下午便准备出城,他临走之前郭英义和郭英干兄弟道别,把成都的希望交到了这两兄弟手上:“我走之后希望二位能够常常鼓励鞭策大夫,千万不能让他听信谗言而献城投降,也请他相信严武。只要他固守住成都,我在外伺机出击,河西军没有后援,不出两个月就会师老兵疲,粮草断绝,介时我军必然大胜。”

两兄弟叉手回答道:“严将军请放心,我兄弟二人定会时时劝诫大夫。”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这个守捉城有点儿穷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个大胆的想法第八百一十五章 孺子初试牛刀第三百一十三章 石塔驿闲谈轶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洛阳相会时第一百三十二章 波斯商人盛情难却第五百二十章 美人引入南熏殿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派的二三事第十二章 安禄山第三百零四章 马屁不穿第六百五十九章 攻克曲女城第七十一章 东宫官员售票第八百七十九章 成都告急第三百七十四章 裴都督法断私通第二百五十八章 在官言商第八十三章 不速之客造访(求推荐票收藏)第四百二十二章 此生若为河西节度第一百五十九章 当兵有好处第一百七十二章 百骑救场第九百一十章 崔氏兄弟出逃第六百二十三章 控制吐火罗境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头守捉使第七百三十章 调走李光弼第五百一十六章 挫折而立志第七百七十章 帝王该不该妥协?第五百七十章 加饷与主持考课第四百一十八章 军功居于第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冒雪搬师安西第六十一章 前往东宫第二百九十章 上级矛盾分歧第九十五章 远行要精心筹备第六百二十八章 酒宴授勋奖赏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军出动第二百七十三章 拨换城夜宴第五十章 二进宫第八十章 差点儿就让套路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男子怕婚第七百四十五章 智取大散关第五百四十八章 自作聪明者自误第八百六十四章良禽择木而栖第八百九十八章 张志忠身死,牙兵投效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战第八百一十九章 黄河滩迎敌备战第七百六十四章 围堵武关,激战蒲津渡第三百零四章 马屁不穿第十二章 安禄山第七百三十九章 玉环香消玉殒第七百一十二章 舍子舔舐之情第七百九十章 谋划出逃长安第八百二十八章 定大略安顿河东第一百七十八章 吃醋第八百八十五章 北和回纥第七百六十五章 敌全军覆没第七百七十七章 活人变粽子第六百九十六章 千陇道上乱象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贵妃榻第八百六十五章 二龙山伏击第八百二十三章 蒲州城历史会晤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第五百二十四章 授北庭节度第二十章 闻染与李枚儿第四十五章 协会?帮会?第二百零二章 被埋没的功勋第八百零七章 走马换将战潼关第九百三十三章 李旭立国第一百六十七章 吐蕃军出动第四百九十七章 功成贵妃榻第八百一十章 血染潼关冷人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恩公请留步第五百七十六章 生意就是生意第七章 西市有擂战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大夫加紧备战第九百一十六章 前方打仗 后方内斗第四百五十八章 为戴望求情免死第二百四十七章 拜金虎狼女第五百四十二章 右相办公流程第五百四十九章 右相解疑心第五百五十章 名将之痛第八百三十五章 进攻斜峪关第三百六十章 上任疏勒镇第七百四十八章 才智多面手李泌第二百二十一章 贺莫达干窃以为第二百四十章 可汗与叶护之死第四百八十九章 植树绿化碛西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一百六十一章 远来即是客(感谢就不说憋死你飘红打赏)第九十四章 准备前往安西第六百七十七章 胡椒贸易野心第四百六十四章 我是陇西李氏旁支?第二十五章 石阶隐杀妖人第六百一十八章 名将败退有方第七十一章 东宫官员售票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第九百二十四章 争分夺秒为江城第五百七十章 加饷与主持考课第四百零九章 渡河第一战第六百零七章 撒马尔罕之战第七百五十八章 诱敌深入伏击战第八百零六章 忌惮与偏见第七百七十一章 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