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四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2)

一名梁军举起长枪格挡,却被一名陷阵都锐士以陌刀斩断了抢杆,刀势不减,继续斩进梁军身体,将其从中间开为两半,顿时五脏六腑合着鲜血涌了出来,流了一地。

遇盾开盾,遇刀断刀,遇甲破甲。

三百名陷阵都将士,踩着重重的步子一步步前行,就如同三百只洪荒猛兽,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陌刀举起、劈下,大刀重若千钧,又被灌之以将士们的百石之力,他们面前的梁军,在这一刀之威下无论身死还是重伤,就没有一个躯体完整的。

碎脏碎腑和断肢残骸零落成泥,残败的花瓣一般落在地上,被这些重甲大刀的勇士踩在脚底,瞬间没了样子。场面分外血腥而极度残酷,震撼人心,便是百战老卒见了这一幕,都忍不住胆寒。

一名梁军不怕死,拼命一刀砍在一名陷阵都军士的胸甲上,而那位陷阵都军士,仅是身子稍顿,脚步都没有挪动半分,他露出一个狰狞的笑容,手中的陌刀更是继续斩下,将那惊骇不已的梁军了结了性命。而他方才中刀的地方,仅是破了一层外甲,内甲完好无损。

面对这样一群铁甲杀神,梁军悲哀的发现,他们杀又杀不死,挡又挡不住,由是无不大骇。片刻之后,线上梁军惊惧后撤,军阵稍乱,而陷阵都锐士跟步杀上,扩大战果,由此梁军一阵骚乱。

仗着这三百陷阵都锐士的杀神之威,孟平所部三千人得以闯进梁军阵中。一人立功,旁人努力,士气渐长,战力逐升,战阵从一开始就呈现出的平衡局势,在这一刻被稍稍打破。三千将士,开始高歌凯进。

望楼上,瞧见这一幕的郭崇韬,指着三百陷阵都所在的位置,蔚然赞叹:“从璟,你麾下将士精锐,兄早已知晓,而这三都将士之锐利,兄鲜有闻也,果真是虎狼之士!”

在郭崇韬身后,他麾下的一员山羊胡幕僚喜上眉梢,赞叹道:“且看有如此虎狼,我大军已现大胜之势,照此下去,不及一个时辰,梁军就要溃败了!”说着向李从璟一拱手,“李将军大才,部属皆英雄,真乃国之栋梁,佩服佩服!”

李从璟摆摆手,不作言语。

倒是莫离道用折扇敲打着手心道:“战阵之事,此消彼长,以小阵之势而汇成大阵之势,取胜之道。为将者,知进知退,既要能破阵,也要能防止敌军破阵。王彦章者,名将也。偌大一个战阵,不会一点手段都没有,连这点情况都不能应对,而让我等如此轻易得逞。”

那位山羊胡幕僚闻言稍愕,旋即转念一想,莫离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不过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让他不能接受,遂道:“先生未免太高看王彦章了吧?”

莫离懒得理会他。

李从璟不想太拂了人家的面子,出声道:“王彦章军中有杀器,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就看他什么时候拿出来了。”说到这,停了一会儿,叹道:“孟平到底还是冲动了些。”

说王彦章军中有布置,山羊胡幕僚能够接受,但李从璟缘何叹息孟平冲动了些?

“李将军此言何意?”那幕僚不解,于是问道。

李从璟手指着两军交战的军阵,用低缓的语气道:“两军初接,刚经过第一轮猛烈冲撞,堪堪稳定下来,战事进行尚不到半个时辰。当此之时,两军军阵,先力未尽,后力未发,譬如劲弩,射出之箭方才飞出十步,其势还未彰显,后劲强大。陷阵锐士,本应放在两军战事胶着,而将士战力将尽未尽之时,骤然杀出,以摧枯拉朽之力,如击垂垂老矣之人,力求一击毙命,而奠定胜局。而眼下陷阵锐士发力过早,梁军精力正是旺盛之时,一旦其抗住陷阵锐士猛攻,则三百

人陷于万人之中,如牛入泥潭,有死无生。”

那幕僚听得目瞪口呆,张大了嘴不知道该说什么。郭崇韬闻言,看向李从璟的眼神也分外明亮,甚至浮现出钦佩之色来。有这样一份眼力,而又不被眼前大好局势所蒙蔽,在胜势之时犹能头脑清醒,殊为难得。

“这还不是最危险之境。”莫离接过李从璟的话头,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若是在陷阵锐士气力耗尽之时,而梁军阵中猛士出,给予陷阵将士迎头痛击,那便极为麻烦。三都陷阵士,如今已成孟平所部三千人之灵魂,一旦他们支持不住,开始后退,或者败亡,那么孟平所部三千将士,必定溃败。到时梁军趁势反击,则大军形势危矣!”

“这……这……”一听李从璟和莫离越说越吓人,山羊胡幕僚顿时有些惊慌,不知所措。不是他不顶事,而是照他们这么一分析,局面真有可能照此发展,到那时,那就是大军大败之局了。

郭崇韬看了莫离一眼,对他的看法,郭崇韬也是暗自点头。一时心中升起一股异样感觉:李从璟本已是名将之星,身边又有如此贤士辅佐,未来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眼下危局至此,我等如之奈何?”郭崇韬想了想,问李从璟。

“也不能说真有多大危局。”李从璟忽而笑了笑,见郭崇韬眼露疑问,细心为他解说,“方才所言,只是最坏的情况罢了。孟平并非鲁莽之人,也并非没读过兵书打过仗的,如此常识性错误不至于在这个时候犯下,他此举应该有他自己的打算。”

“哦?情势若此,孟将军还能如何?”

李从璟沉默了一会儿,道:“我信得过他。”

郭崇韬有些诧异,随即又有些怀疑,问:“如何能如此信得过?”

李从璟淡淡一笑,看向战阵之处,那是孟平正在力战的地方,轻声道:“因为,他是我带出来的将军。”

…………

大半年之前,刚刚出镇淇门、编练百战军的李从璟,一封书信送到晋阳,孟平和莫离章子云两人,便手持这封书信,离开家乡,孑然一身,毅然决然踏上了南下的路。三人在神仙山外见到李从璟,当晚在军帐秉烛议事时,孟平就知道,他此生要跟随公子南征北战,也注定了要以战场为家,戎马一生。

孟平并不惧怕战争,亦不排斥战争,相反,与天生战士的李从璟类似,他很适应战场的日子。然而,这都不是他长久以来孜孜不倦研究兵事,并且一次次力战并立功的根本原因。

与莫离出生晋王富绅之家不同,孟平家世贫寒,居漏风之室,着破旧之衣,吃糟糠之食。在晋王那座辉煌的大城池中,他家所在的小巷弄,逼仄阴暗,四季都有不知名的恶臭发出,一旦遇着阴雨天,便泥泞难行,屋中都要蓄上几汪雨水。

他是千千万万个卑微大众中,极为普通的一员,像一只蚂蚁一样不被人拿正眼看,伏地默默生存。

一切的改变,都源自那个人,源自一次不经意的见面。孟平的父亲是李府的一个普通仆役,一日天下大雨,他小小的身子跑了小半个晋阳城,来为父亲送伞。但他却不敢踏进那座高门大第,更不敢敲响那座朱门,他只能静静站在门外,望着那扇紧闭的大门,默默等候。

那是李府的一座后门。

就在孟平痴痴凝望那扇门的时候,门开了。里面走出来一个年级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少年,一袭青衫。孟平呆呆的望着那个人,就像看到了天上的仙童。然后那个明明不到十岁,却格外老气横秋的少年,看着他很惊异的说了一句:“如此大雨,你缘何孤立雨中?快进来避一避。”

那天那刻,畏畏缩缩踏进门槛的孟平,不会想到他这一避,

就避了十年。

他只记得次日,他父亲笑容夸张的跑回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却兜不住满脸的喜色,手舞足蹈对他说:“儿子你得彩了!公子看上你了,要你去给他当伴读,夫人已经同意了!哈哈,我老孟家要发财了!”

那天孟平还不知道,给公子当伴读是个什么差事,也不知道这件事跟发财有什么关系。

但不久,他就知道了。他们家搬离了小巷弄,住进了李府,而他也有了自己单独的居处,从此锦衣玉食,高车怒马,富贵人前。这一切,都只因那个少年跟对他百依百顺的夫人说了一句:“孩儿的伴读,都是儿之兄弟,要跟儿一样的待遇!”

从古至今,无人如此。

因了那个少年,孟平得以习得一身武艺,能够立足于乱世,更是读过不少诗书,让他父亲能有机会拍着胸膛,自豪的对身边人夸耀说,咱老孟家也出了一个读书人!

…………

孟平的目光落在陷阵都锐士拼杀的身影上。

陷阵都之前,梁军溃不成形。

马背上,目光锐利的孟平看着梁军军阵,暗自冷笑:还不肯翻底牌么?

梁军后劲大不大,孟平不关心,他要的就是以陷阵都带着三千步卒杀上去,一战打退他们。兀一接战,便用全力,不死则生。而孟平,对自己的部属有把握。

他之所以交战之初就派出陷阵都,如李从璟所料,并非是不懂战阵之道,而是另有打算。他的打算也很简单,归结起来就四个字:迅速破敌!

唯独如此,军力劣势的百战军才能胜了王彦章。要是耗下去,两万人如何耗得过五六万人?

孟平知道既然他战阵里能有陷阵都,梁军战阵里极可能也有,但他依然令陷阵都先战,目的就是迅速攻破梁军防线,进入梁军阵中,以一边倒的优势杀戮瓦解梁军士气。达到这个目的之后,就不怕梁军不先将那致命后手先派出来对付陷阵都,若不如此,梁军军阵就破了。

在孟平思虑间,梁军军阵终于承受不住,开始有了变化。

几群重甲重刀的重步卒,出梁军军阵,迎上陷阵都,与他们正面较量上。对方的衣甲兵器,与陷阵都几乎无二,军士也是个个牛高马大,俨然陷阵都的兄弟版。如此,两方人马棋逢对手,一接触就陷入苦战。

这两方人马,打斗起来,场面极为震撼,就如同一个个铁人互砍。

而陷阵都因为先发力,所以势必拼不过梁军后发力的锐士。

孟平嘴角溢出一丝笑意,在似火的骄阳下格外阳光,他跳下战马,从身旁一位军士手中接过长矛,向前一引,对早已待命许久的一群将士下令道:“攻!”

孟平亲上厮杀第一线。

陷阵都败梁军,梁军士气已低,而他自己败梁军锐士,则梁军士气有望瓦解。积小胜成大胜,步步生莲,这就是孟平的策略。

孟平记得李从璟对他说过:行军打仗,不是你冲过来砍我,我冲过去砍你那么简单,兵者以计为先。该算计的时候要能算计,该打硬仗的时候要能打硬仗,若能将两者密切结合起来应用,则通兵法正奇之道之精髓,善莫大焉。

孟平记住了李从璟这句话,因此有此番举措。

从战阵中冲向梁军锐士之前,孟平回头望了一眼阵后望楼。

那里,李从璟的身影依稀可见。

公子……百战军将士说,向前;君子都将士说,破阵;何小福临死时大喊,不坠军帅威风。

公子,孟平从不敢与你称兄弟……但求,为你牵马坠蹬,扫荡不平!

他提起长矛,昂然冲向那些甲胄森森的梁军锐士!

(本章完)

五代大乱与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八十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7)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肠裂 愿随军帅征四方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5)章四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2)章五十五 生搏死斗欲突围 临死不忘顾大义章五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1)章五十八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1)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上)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上)封推感言章六十七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1)章三十三 从天而降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贼 有人出城去止杀章两百三二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章五十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2)章二十五 阵战(上)章两百零二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5)章七十六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4)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章二十六 崔玲珑寺庙设伏 赵象爻挑选坟墓章二十三 百战安义(2)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三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5)章一百零一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两百三九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4)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5)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八十八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4)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十一 平静湖面暗流动 一时英雄俊人物章二 鬼斧十手章八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下)章十八 故布疑阵引人乱(下)章四十七 序幕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九十六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4)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六十三 阵斩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十五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2)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9)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两百二八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5)上架感言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四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4)章九十五 调兵遣将上赌桌 不成虎狼便为食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九十五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2)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5)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尽不平得民心章二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2)章一百四十五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下)章六十二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5)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一百七十三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一百五十八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1)章一百四十二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下)章五十三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9)章八十九 东风过江春不迟 荆南事了当北归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1)章九十六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1)章五十四 莫离(第三更)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一百二十五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8)章二十八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楼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3)章二十九 百战安义(8)章九 破军章一百零二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9)章一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上)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1)章两百二二 渤海三月复三月 过三月再无三月章六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5)章九 淇门之变(1)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十七 棋至中盘局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六十八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4)章两百四十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5)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六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