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

(感谢lengxin110和苏北坡的月票。)

蛟龙出海,直上九霄。

一名将士一滴水,聚集三千成蛟龙。铁甲为鳞,长槊若爪,弩箭如浪涛。

当年在魏州时,李从璟率领从马直,也是如今日这般,脱离大阵直接杀向梁将,当时当日,李从璟于万军之中斩张朗首级。此时此刻,恍若彼时彼刻,李从璟带三千君子都,奔离正在交战的战场,向王彦章发起冲锋。

战阵之上,没有后退,只有一往无前。前进者,舍生忘死,而能有一线生机。

此时正值王彦章派出第三个步卒大阵。这个万人梁军大阵出离主阵已经不短时间,正到了加入战场的半路,他们在后方摩肩擦掌已经多时,早已等得心痒难耐,王彦章一声令下后,轰然奔向战场,个个都热血沸腾,存了杀敌建功之心。临出击时,王彦章便对他们说得很清楚,对面的唐军只有两万人,现在已经陷入苦战,他们这万人压上去,若是能一举将百战军包围,则大胜在手。

此番大战,自王彦章出战河上以来,先克德胜城,而后连陷潘张、麻家口、景店等寨,斩杀唐军近万,军中-将士凭借这几场战役,早已有不少军功收入囊中,一些寻常军士和小校,也借此机会爬了几个台阶,让人眼红。如此大好形势,梁军上下士气一片高昂。

军中不少将士心中都有谱,自河北那个李亚子继晋王位以来,梁军与他对战,败多胜少,近些年来,更是被他占据了许多原本属于梁境的土地,以至于黄河之北再无梁朝雄城,如此情况下,梁军将士想要建功,何其难也。而现今,好不容易王彦章统率三军,胜仗连连,无疑让军中-将士都看到了前程和希望。

但河上梁军太多了些,足足十万。虽说前些时日段凝领兵三万西行时,被对面的李从璟狠狠败了一回,损失不小,但那对梁军来说也只是皮肉伤,还不至于伤及根本。再者,前日之败,是段凝不济事,今日则不同,指挥的主帅可是王彦章大将军,梁军中谁不知道,那可是咱大梁朝现今的军中脊梁,赫赫威名谁人不服?虽说没有攻下杨刘,那也不过是杨刘唐军龟缩不出,仗着城高墙厚罢了,眼下百战军竟然敢以两万人,就和王大将军阵战,那不是找死么?既然如此,成全了那李从璟小儿又何妨。

美人,金银,权势,都在眼前,只要这番击败了百战军,这些都能拿到手。

前进,去屠杀百战军!

这近万梁军,仿佛看到了面前的红毯大道。

直到,他们看见了那疾驰而来的三千骑兵。三千骑兵摆在一起,说起来怎么都不算少了,但在这群红了眼的梁军将士脑中,他们根本就没有把这三千骑兵放在心里,在他们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看见唐军,无需过问,无需多想,杀了便是。

这万人梁军大阵中的部将们,看到那三千骑兵,心态也是如此,他们举刀大吼着下令:“大军不停,继续向前,迎击唐军!”他们身后有万人大军,更有王彦章本阵数万人马,还能奈何不了这区区三千骑兵?只要他们敢冲阵,他们就有把握死死咬住这三千马军,将他们摁死在阵中。

部将和梁军将士们都士气高昂,他们信心十足,战意沸腾。但他们的信心太充足了些,他们眼中只有胜利和军功,以至于他们忽视了很多本应该很容易就能引起警觉的东西。比如说,这三千骑兵的速度。但即便是他们发现了,也不会认怂,也会保持前行。临敌交战,敢冲敢杀而已,今日不战,

更待何时?

百战军骑兵转瞬间到了眼前,部将们下令麾下弓箭手迎击,一波箭雨撒出去,立即落进这三千骑兵阵中。就是在这时,部将的脸色第一次有了变化。对面的唐军骑兵,马上的骑士个个伏低了身子,抱着马脖子,将身体最大限度保护起来。这样的动作不稀奇,稀奇的人这三千人竟然人人都能在急速冲阵时,做到如此动作。这就好比军中百人敌多得是,但如何能人人都是百人敌?

两拨箭雨过后,落马的唐军骑士屈指可数,而当他们直起身来时,不少人背后都插着利箭,有些个骑士甚至成了刺猬,看起来滑稽可笑。但就是这样,他们露出了固有的狰狞面孔。

浓重的煞气在这一刻毫无遮掩表现出来,三千骑汇集起来形成的威压如风怒号,气势上的交锋在这一刻终于出现了高低变化。然而这并不是让梁军部将们心寒的原因,真正让他们感到心惊的,是唐军骑兵阵型的变化。

这三千骑兵,在阵前诡异的甩了一个大弯,变成两股长流,距离军阵二十来步,一左一右奔驰而去,和梁军军阵平行。而此时,一波波弩箭从唐骑中飞射而出,砸进梁军军阵中。在如此近的距离之下,弩箭的威力被发挥的淋漓尽致,锋利的箭头很轻易便穿透了梁军甲胄,钻进梁军将士的身体。骑兵风一般奔驰而过,梁军便顺着一排排倒下,如同倒在风中的麦子。

中原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早期战争中,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去如风,让以步兵为主要战力的中原军队很是吃不消,那些草原骑兵并不突入阵中与中原步军厮杀,而是绕阵而行,以弓箭射杀步卒,仗着高度的机动性,让步军大阵无可奈何。以弓箭为武器的游牧民族骑兵已然如此,更何况是使用制造精良劲弩的君子都。

三千君子都分成两股之后,绕着梁军大阵奔行,手中弩箭一波接一波倾泻而出,丝毫不知道珍惜昂贵的箭矢,万人梁军步卒大阵,除了有限的防御,面对弩箭的齐射毫无还手之力,一层一层倒下去,哀嚎不断。两股君子都绕行梁军军阵半圈,在后阵碰头之后,擦肩而过,奔向彼此的后方,继续对梁军的无情杀戮,他们像是咬着人不放手的索命恶鬼,跟随者梁军的步伐,始终围着他们,收割他们的性命。

阵中的梁军部将们恨得咬碎了牙。

步步血花,梁军军阵一圈圈小了,就像胖子高高挺起的大肚,以肉眼可变的速度瘦了下去。

君子都一时杀敌之数,便顶得上大军半日来的苦战。

不久之后,梁军本阵中遣出一支骑兵,向君子都奔驰而来。

李从璟勒转马头,带着君子都汇合起来,丢下已被重创的梁军步卒大阵和一地尸体,向奔来的梁骑迎上去。

……

孟平和李绍城蒙三等人,是最先率部出击的百战军,战到进行到此刻,前线的将士已经换了好几茬,三千将士,到现在近乎人人都与梁军面对面搏杀过,区别只在于有没有斩首,自己有没有受伤或者死亡。

战阵之争,只要没有进入混战状态,整个军阵在战斗的其实只有外围的一两圈人,阵中的只是跟着冲阵而已,为了合理分配将士体力,协调整个军阵的战力,所以前后内外必定要交替位置。尤其是在这种战事胶着,双方未分胜负时,就需要比拼后劲的绵长。

也正是因此,虽然孟平所部早已经突入梁军阵中,但陷阵都和横冲都并不能一直在最前冲杀,在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对方的前提下,陷阵都也需要换气,梁军军阵虽

然已经步步败退,但却还没有溃败。当然,在孟平眼中,面前梁军的溃败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而要达到他心中所想之快速破阵的目的,还需要李绍城和蒙三所部的配合。战斗至此,孟平已经突入梁军阵中六七十步,而李绍城和蒙三所部,因为战力相对较弱,前进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这时,李从璟亲率君子都出战的消息,传进了正在阵中休息的孟平耳中。

“你再说一遍?!”孟平跳下马背,一把揪住传令兵的衣领,将他提到自己眼前,咬牙切齿,“军帅领君子都,去挑战梁军本阵了?!”

……

李绍城从拼杀惨烈的前线退下来,胡乱抹了一把脸上的血水和汗水,他整张脸已经通红,如同枣脸关公,左脸上那条从眼角蔓延到下巴的长疤痕,随着他的动作一阵扭动,分外狰狞。

他左右看了一眼军阵,因为军阵并未突入梁军阵中,所以现在仍旧只是前阵在交战,前三个指挥鏖战的战线上,敌我双方将士个个都如饿狼一般,每一个瞬间都有看不清的人倒下,然后由后面的人补上他们的位置,刀枪剑戟你来我往,让这里的每一步都如同地狱。地面已经完全被鲜血染红,尸体到处都是,有些搁脚,厮杀最惨烈的地方,将士们已经没有地方下脚,只能站在尸体上战斗,然后下一刻,他们也成了脚下尸堆的一部分。

深呼吸两口,以平复粗重的喘息,李绍城攀上马背,往右边望去,那里,孟平所部如一只锲子镶在梁军军阵中,三面受敌,三面开战,却仍旧在稳步向前。

又前进了二十步……李绍城心中默默算着孟平前进的距离,得到这个答案之后,他脸上闪过一阵懊恼之色,眼中更有浓烈的羞愧。

传令兵从军阵中跑出来,找到李绍城,对他道:“军帅亲领君子都挑战梁军本阵,望李将军所部尽快破敌!”

……

“你们为何不拦着军帅?!”蒙三从厮杀线上被叫下来,听到的却是这样一份军令,顿时怒火攻心,“王彦章可还有几万人!你们怎么能让军帅犯险?”

传令兵冷硬道:“好叫蒙将军知晓,步军不破梁军军阵,而王彦章不断增兵,大军有被合围之势,如此困境之下,军帅别无选择,只得以身犯险去阻拦梁军,好给步军大阵赢得破敌的时间!”说完,抽出背后的令旗摔在脚下,一把拔出横刀,对蒙三道:“蒙将军若是力气不够,末将倒是愿意助你几分,反正军帅已出,用不着末将再传令了,末将拼了这条性命又何妨?”

说完,就往前冲。

蒙三在原地怔了怔,跳脚骂道:“狗日的王彦章,操你老母,竟然如此逼我军帅!”气得摘下头盔,一把狠狠砸在地上,抄起长枪,怒吼着向前:“主辱臣死,军帅若有不测,你我都得陪葬!去年雪夜袭击长和,是军帅为大军断后,今日又是军帅以身犯险,去阻截梁军,为大军破阵赢得时间!直娘贼,再不破阵,有何面目回去见父母妻儿?!”

一把脱了身上甲胄,丢在地上,赤裸着胸膛,冲到战线上,大吼:“老子这条命不要了,今日也誓要破梁军此阵,给老子杀!”一头扎进梁军阵中,长槊飞舞,连连杀人。那披头散发,赤裸上身的模样,浑然已经陷入疯魔状态,当真是不要命了。

众将士瞧见主将如此模样,惊骇之余,个个面红耳赤,又羞又气,哇哇怪叫着,全都不要命往前冲杀。

一时,百战军各部战意沸天。

(本章完)

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章三十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4)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两百三一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8)章二十七 百战军之困章两百十六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上)章七十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2)章六十二 伐谋伐交可得利 唯独伐兵令人惧(下)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八十二 帝室正统如云烟 能饮三碗鲜血否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4)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三十三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1)章九十七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1)章五十二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上)章九十九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6)章九 一载相识十载别(3)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七十三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2)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三十八 踏营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须为鉴 眼前艰难赖谁平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中)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当从相助章九十四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章九 他的屠刀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二十七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5)章九十六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3)章二十九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3)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2)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9)章三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2)章七十二 换一副书画【第二更】章二十三 百战安义(2)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七十一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5)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六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1)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敌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五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0)章七十二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1)章八十三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0)章八十三 雪中起舞的你呵 多少韶华在梦中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一百一十五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上)章六十七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2)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2)章十五 有人西楼杀宰相(4)章两百四二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7)章四十四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2)章三十二 军神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8)章九十七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4)章六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十五 接城章五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6)章四十八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3)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8)章九十四 风云际会枭雄起 国难当头人心诡章十四 有人西楼杀宰相(3)章四十二 董璋章二九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7)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六十七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3)章六 一路北行入西楼 细细路遇杜千书章一百零三 一朝风云变天下 群雄侧目紧绸缪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上)章四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2)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1)章三十七 唐军之北来章二十九 百战安义(8)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五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5)章四十 势运章五 水寨(3)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急性肠炎今天无更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2)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3)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2)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