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3)

对于重步兵而言,咽喉是他们全身上下唯一让敌方有机可趁的部位,然而这个部位是如此之小,位置是如此刁钻,厮杀将士莫不时时处在猛烈运动之中,面对重步兵森然的陌刀,要将手中兵刃准确送进对方的咽喉,难如登天。

陷阵都冲杀出来之后,破梁军阵线如撕白纸,而梁军莫能奈何,最终只能派出同为重步兵的锐士相抗衡。这就足以表明,重步兵是重器,寻常之士莫能与之敌。

而冲向梁军重步兵的孟平,要做的事,就是斩杀这些重步兵。

他身后的众将士,并无太多异样装备,手持之物,无非长矛而已。硬要说出一些不同,便是他们手中的长矛,通体用精铁打造,而非使用木质长杆,长度也要更长一些。所以这些只能称之为矛,而不能称之为枪。

孟平身后,三百人而已。

这三百人,比起个个身高七八尺的重步兵,要矮上不少,这让他们看起来丝毫不显眼。因为不显眼,他们锋芒内敛,因为不显眼,他们可为奇兵。

这三百人,孟平命之为横冲都。

横冲都,此名曾今代表着一支精锐部队,他们跟随他们的主将,纵横沙场,立下赫赫战功,少有败绩,是让对手闻风丧胆的存在。但时过境迁,岁月流逝,这支军队早已经堙没在乱世的潮流中,不见尘埃。

而今,孟平身后的三百将士,名为横冲都。

那一日,李从璟带着三百支刚刚铸造好的长矛,对孟平说,以此三百长矛,建一支横冲都。

横冲都早已组建,严加训练,寒芒如铁,只是从未拿出来一用,而今日,便是横冲都出世之战。

“杀,一鼓作气,破梁军!”出陷阵都身侧,孟平长矛向前。

横冲都三百将士,从他身旁群狼一般冲出,露出锐利的爪牙,扑向他们面前的猎物。三百将士,分成六十个小队,以伍为单位,看准一个梁军重步兵,便从不同角度,同时刺出长矛。

一名梁军重步兵,眼见一支长矛刺过来,眼露惯有的不屑,看也不看,一刀斩下。长矛轻快,陌刀沉重,在他陌刀斩下之前,长矛已经刺进他的腹甲。然而不出这名梁军意料,长矛只是勉强透甲,根本就不能对他造成多大伤害,而他手中的陌刀,虽然慢了半拍,却能后发制人。

一丝狞笑挂上脸庞,梁军手中陌刀已经到了那名横冲都将士脑袋上,他知道自己这一刀的威力,所以他脑海中已能想见对方在自己这一刀下,被开膛破肚的场景。但是不等他手中陌刀落下,一股钻心的疼痛,突然从他双脚上传来,他惨叫一声,低头去看,就发现两名唐军将两根长矛,刺进自己的脚背,将自己的双脚,狠狠钉在了地上。

瞳孔中浮现出一丝惶恐,却无法挪动半分,这名梁军重步兵惊惧的抬起头,就看到一支长矛,迅速在自己眼中放大。随后,咽喉一痛,他就感觉自己全身没了力气。那支长矛,已经贯穿了他的咽喉。而他落下的陌刀,已经被一支长矛挡在了半空。

一切说来话长,其实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发生。

气力如洪水一般泄走,疲倦若潮水一般涌来,这名梁军重步兵眼前一阵发黑,身子晃了晃。倒下之前,他看到他身旁一名同袍,被三支长矛刺透了上身,如被三支手架住,而第四支长矛,在他的尖叫声中,准确送进了他的喉咙。

他倒下了。他从没想过,他会就这么倒下。从作为一个重步兵的那一日开始,就意味自己到了战场上,必定所向披靡,眼前无能与己相抗之敌,只有他杀别人的份,没有别人杀他的机会。现在,他知道他错了。但是可惜,他从没有机会再改正这个错误。

三百横冲都冲到阵前交战线上,并不与梁军重步兵单兵作战,而是一伍对战一个,在陷阵都的帮衬下,以几支长矛封锁对方进攻路线,制住对方躯体,而后迅速将一支支长矛,送进一个个敌军咽喉。

这样的战术,并无无源之水。

孟平擦了一把脸上的血水,左右看了一眼战局,见形势发展如自己预料,心头大慰,不由得想起当日百战军初克怀州后,李从璟指着城下那

群从藏兵洞里出来,手持大斧,身着数层铁甲,给百战军造成很大伤亡的梁军死士尸体,对他和诸位将领说:“如此锐士,若用于战阵之中,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谓铁甲壁垒一般的战阵,在其面前也不过一层薄纱,撕之则碎。倘若日后我等于战阵中,遇见如此猛士,何以应对?”

孟平记得自己当时笑着随口道:“今日如何破之,来日便如何应对。”

往日之法,今日之鉴。如是,有李从璟交给他三百铁矛,如是,有横冲都当下之战。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谋士之能;未雨绸缪,庙算无遗,主帅之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莫过于此。

在百战军整编之后,开赴河上战场时,孟平曾懊恼于己部麾下没有马军,而稍有不平气。当日,李从璟郑重告之,“中军与君子都,百战军精锐之所在,战场取胜,攻城拔寨,无不赖之以为利刃。今,君子都为马军,可百里奔袭,以作奇兵,或可游刃战场,策应各方。当此之时,陷阵之卒,克城之军,皆赖你部步卒,无你部正面迎敌,所谓奇袭也好,策应也罢,俱为无根之木。分工明确,各自专业,方能使己部发挥最大之力。中军与君子都如是。你当谨记我之用心,带尔部破敌建功。”

孟平呢喃道:“中军为根,君子都为木……公子,其实你才是百战军之源,有你在,我等将士才是活水。但中军破阵,孟平却不会让你失望。”

战事愈演愈烈。

不时,横冲都大破梁军重步兵。

孟平其部,再次攻入梁军阵中。

彼时,其已如尖刀,去势甚远。

……

百战军阵后望楼。

整个战场局面,左右两阵各自僵持不下,唯独中阵,孟平所部如领头之羊,已经突入梁军阵中三五十步,杀得当面梁军阵脚大乱。整个百战军万人大阵,在此时看来,犹如一个凸字。

至此,百战军方有攻克敌阵之势。

“中阵所部,的确精锐,主将也是一员良才,观他之所行,既能临敌出谋,更兼骁勇善战,实在难得。”郭崇韬有些感慨,他看着李从璟心想:师弟啊师弟,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家伙?怎么在你身边,既不乏莫离这样的贤才,又不缺能在阵中能进退有度,为你破阵建功的智勇之将?

李从璟不知郭崇韬心中所想,骄阳下盯着战场看了这么久,眼睛不免疲乏,略微收回目光,对郭崇韬道:“战场取胜之道,不仅要主帅调度有方,指挥有序,真到了战阵上拼命的时候,更需要麾下部将勇武兼备,识形势,知进退。毕竟交战之时,主帅不能对每个部将耳提面令,而战阵情况,虽置身其外能有大局观,但微小之别,还是部将看的更清楚,这就需要他们自己根据局势做出判断,决定部属战法了。”

他心想:我在百战军中推行文化教育,让将领识字明理,更让他们通读兵法,时常演练,这其中投入何其巨大。你以为我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发神经逗自己玩?

郭崇韬也不知李从璟心中的念头,抚着胡须点头道:“帅明,将强,战阵中有基层将官充当骨干,这的确是一支理想的军队。”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反之,兵强强一个,将强强一军。如是而已。”李从璟不想郭崇韬太当面夸赞自己,这会让他有些不好意思,至于背后他怎么高看自己,李从璟都是不会介意的,这会儿如实说道。

“看,王彦章有动作了。”在郭崇韬和李从璟对话的时候,莫离指着梁军主阵出声道。

交战的战场上,梁军已现败象,王彦章理应做出应对,这倒是不出众人预料。

李从璟等人举目去看,就见数里外茫茫一片的梁军大阵中,平静了许久的军阵终于有了变化。步卒大阵中直接分出前面一段出来,向战场开进,规模大约在二十个指挥左右。

李从璟神色肃然,却没有着急调兵应对,而是沉住气,要看这一万人的目的究竟何在。

这个梁军大阵出来之后,迅速前进,却不是单纯加厚战场上的梁军军阵,而是在半道分为两路,如同两条河流,行向两

翼,从两方迂回赶向战场。

“梁军这是要迂回包围!”郭崇韬的那位山羊胡幕僚立即看出王彦章的意图,这时候出声示警,说完看着李从璟,要他快些拿主意。

“彼增则我增,我增则彼增,但梁军人数数倍于我,如此下去,最后还是要被包围。”李从璟脸色不善,思索对策。

莫离难得的沉着脸,出声道:“王彦章之所以每次只派万人出阵,摆明了就是要牢牢咬住我们的有限军力。若是我们派出去的人少了,则可能被败,若是派出去的人多,则被他牵制了军力,眼下局势如是。王彦章这是明显要仗着人多欺负人少!”

郭崇韬无奈道:“如非如此,他何必要与我等在此阵战。”

“眼下,该当如何?”李从璟有些犹豫,看向郭崇韬这根老油条,虚心的取经,“师兄何以教我?”

郭崇韬稍事沉吟,便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眼下,孟将军所部已现破阵之势,于我等而言,只要保住这种势头,为他扫清旁骛,让他专心向前即可。若是如此,孟将军果真破阵,则大胜在我。只是……”

“只是如何?”

“只是如此一来,尚有两个难点。”郭崇韬十分严肃的看着李从璟,“其一,我等要以未投入战场的万人,去抵挡王彦章麾下数万人;其二,孟将军若破阵,则我等转危为安,若是孟将军没有破阵,不需要败也不需要占上风,只要没彻底击溃梁军大阵,则我等有死无生。”

李从璟没有说话。他转过身,望向战场,久久不语。

时间流逝,而梁军援军已现合围之势。

有人大急,那山羊胡幕僚急切道:“该当如何,还请李将军速拿主意!”

李从璟不曾心浮气躁,看着激战正酣的战场,道:“百战军自出淇门以来,每一战都要面对数倍于己之敌,而对手更没有一个庸碌之辈。先是李继韬、董璋,后是朱铨周,再是戴思远。多次大战下来,我的将士死的死,伤的伤,无数人埋骨他乡。他们之中,有的人我能叫出名字,有的人则见都不曾见过,但是他们却因我的一条军令,为我而战死,抛妻舍子……”

众人不知李从璟为何说出这番话,一时都有些发愣。

李从璟继续看着战场道:“乱世人早逝,战争总要死人,即便是为了求活,有时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我如何能不承认,他们是我送上黄泉的。很多时候我都会想,我来到这个时代,究竟意欲为何。建功立业,乐享荣华,权势滔天?这些东西确实足够诱人,但拥有了又如何,那就真是我来到这个时代的意义,就真是我活着的目的?”

“李哥儿……”莫离怔怔看着李从璟,欲言又止,他发现此刻的李从璟很奇特,有些怪异,又有些吸引人。

“我曾告诉郭威,我们百战军征战沙场的目的,是为了以杀止杀,还天下一个太平——多么美好的愿望。”李从璟嘴角流露出若有若无的笑意,像是自嘲,又像是自勉,“老师曾说,人老了,才知道何为为国为民,年轻的时候只知道荣华富贵。我觉得不太对,人应该是站得位置够高了,才会去想何为为国为民。”

他转过身,看向莫离,这位发小,这位自己的知己,问:“莫哥儿,你告诉我,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百战军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莫离脸上没有任何与轻松相关的神色,他想了想,反问:“作为百战军主帅,你该当如何?”

“作为百战军主帅……”李从璟忽然猛的一抖披风,转身看向战场,气色昂扬,“我要带领我的将士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哪怕是他们中间有的人战死了,我也要让他们的死,能给他们的妻儿父老,带来一屋,一衣,一食,一太平!”

“李继韬如何?董璋如何?戴思远如何?”李从璟自问,对着战场一挥手,“俱往矣。而今,王彦章又如何?”

“百战军可以死人,将士可以饮血沙场。但是百战军不可以败,将士家眷不可无衣无食!”李从璟一把拔出横刀,喝令:“传我帅令:彭祖山、吴钩,各领本部,截杀梁军援军。传令孟平:不胜,不归!”

(本章完)

章五十三 两线(第二更)章五十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5)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章九十二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章九十八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3)章九十九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4)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二十七 百战安义(6)章十四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2)章一百一十六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中)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五十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章六十八 郭威的压力章七十 北面有朋远方来 三问三答见生死章两百二三 万人布局成天网 横死三个臭皮匠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五十四 学院立志医天下 继往开来塑大唐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六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1)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上)章两百四三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8)章六十二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5)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十 一载相识十载别(4)章三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1)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章七十二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1)章四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四十八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3)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4)章三十七 袭城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八十五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1)章八十六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中)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章五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4)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五七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4)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一百五十五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1)章六十九 名将章七十五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3)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章七十五 谁在谤新政【第三更】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九十六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5)上架感言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上)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3)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七十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8)章五十一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1)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十七 棋至中盘局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六十九 离营将士英雄心 诸事可为农在先章两百四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3)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七十一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9)章一百二十九 鞑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风情异江南(下)章十八 淇门之变(10)章四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4)章两百四二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7)章四十一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2)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局势变幻激斗开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中)章六十八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3)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1)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六 水寨(4)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6)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章五十七 初回怀州会莫离 大军整编一万八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