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五十七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3)

同光二年终究是成为昨日云烟,同光三年开春,卢龙又进入到春耕的大动作中。比之同光二年,今年卢龙新增三块屯田之所,热闹景象较之去年更甚,而作为这三块新增屯田耕种工作的管事,耶律敏也早就下到了地方,去亲自督耕。

有了去年的积累,到了新的一年,不仅是屯田,在其他各项事务上,卢龙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盐铁之工,在去年基础上又扩张了一倍,沿海渔场的规模也有大幅度增长,在幽州粮仓已经极为充实的情况下,李从璟早早在平州、檀州分建了数座粮仓,用来储存今年的军粮。

除此之外,章子云率领的商队,经过去年一年的摸索、发展,今年正式有了兴盛的局面,无论是卢龙本地的商队,还是来自中原的商队,在有卢龙边军、军情处护卫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发展迅猛,西域奇珍,高丽特产,中原茶、瓷器等,相互之间交易规模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商利。

在充盈铁矿、财物的支持下,卢龙各大作院军备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军中虽然不能再增加兵员,但在武器装备上,较之以往无疑有了很大改进,将士们装备之精良,已经跨过安史之乱后藩镇军军备良莠不齐的层面,直追盛唐之象。与之相应的,卢龙军库中积攒的大型攻城、防御器械,也在逐渐累积。

在同光三年,整个卢龙每一日都在改头换面,无论是物力财力还是军力的蓄积,都在逐日提升,整个卢龙,从战备上而言,已经进入到蓄势待发的阶段。虽然从邦国层面上来看,卢龙蓄积的力量仍然有限,但对于藩镇来说,卢龙现在的军力,已经可称雄厚。

除却这些死板的物力,李从璟在“人力”方面,同样下了大力气。虽然因为顾及朝廷感受,李从璟不可能真在卢龙推行府兵制,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构想,李从璟一直不曾放弃。至少在强身健体、熟悉刀兵军械这些方面,李从璟以他如今在卢龙无人能及的威望,一声号召,立即让边地儿郎群起响应。

除此之外,李从璟发动舆论攻势,通过宣扬“护边击贼”“报仇雪恨”等思想,成功煽动了边地儿郎们保家卫国,誓与契丹斗争到底的情绪。

总而言之,李从璟在“人力”这块下的功夫,都是在为日后大战开启做的一些准备,虽然现下不可能立即组织起军队来,但却打下了足够的铺垫,到时候战端一开,再要补充兵员、战力,有了这些基础,就要容易得多。

莫离自打回到幽州后,领别驾之职,在事实上成为李从璟的副手,对卢龙军政各项事务,总领其责。同样是在同光三年上半年,王朴整顿吏治颇有成效,他以卢龙各地案件为突破口,通过审查各种案件,揭露官吏不法

行为,从而为整顿吏治打开突破口。

相比之其他事,整顿吏治向来得罪人、不讨好,有远利,但也有近忧,本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王朴虽然有李从璟的老虎皮,但在具体行事过程中,却还是碰到了不少麻烦,很多官员抱团抵触。

出乎李从璟意料的是,在这个时候,费高章和张一楼站了出来,前者以其在卢龙文官中的崇高威望,毫不留情打压不法官吏反弹,后者则是自请为王朴副手,亲自冲锋陷阵,奋战在第一线。因有以他两人为首的官吏集团的支持,李从璟整顿卢龙吏治的事情,竟然开展的颇为顺利。

也正是因为整顿吏治,让卢龙吏治一夜清明,边地数十万百姓中的大多数,被李从璟赐以丰衣足食的生活后,再经此事,从此尽皆附心,也是由此,李从璟一句“护边击贼,匹夫有责”,让无数边地儿郎,甘愿自发组织起来打熬身体,以备来日征战。

时光悠忽之间过了半载,边境局势几乎是在一夜之间,骤然变得紧张。

这一切的源头,在于耶律阿保机调回已经取得不小战果的西征大军。这个消息最先告知李从璟的,不是西楼的军情处眼线,也不是潜入西线草原的探子,而是鞑靼部图巴克汗。

鞑靼部如今“借居”在金山南麓,是契丹西征大军兵锋堪堪触及的地方,在契丹大军从西线撤军的时候,对其日夜监视的鞑靼部,最先得知了这个消息,图巴克汗当即令人给李从璟送来信件,告知他这一事情始末。

当然,随之而来还有阿狸寄来的相思书。

对风韵成熟的阿狸,李从璟这些日子以来还是颇为挂念的,二人没少通信,诉说情意。

图巴克汗在书信末尾写道:“以李将军先前之推断,耶律阿保机从西线撤军,完全有可能是为其东征渤海国作准备,而李将军之谋划,又尽在渤海国之战,我族希望之所系,亦在于此矣。往后我部如何行动,请李将军告之,鞑靼部必定倾力配合。”

对此,李从璟给图巴克汗回信,让他不要着急,且耐心等待,厉兵秣马,联合其他势力,一旦时机成熟,便令其东行,与其合力进攻契丹本土。

而在李嗣源给李从璟的来信中,所提及的朝堂风云变幻,亦让李从璟精神一震。据李嗣源所言,近些时日来,之前一直杳无信讯的伐蜀之战,现今又为一些核心大臣重新提出,据说李存勖更是召见郭崇韬,来商议此事。只是到底结果如何,大唐是否出兵,何日出兵,现在还不能下定论。

大唐朝廷对伐蜀之事重新布局,而契丹国在辽东战场上的行动,则又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辽东契丹大军,连日来忽然大动作不断,调兵遣将,以合围之势,猛扑辽东南

部重镇都里镇,并且以大军横攻破泊汋城与都里镇之间的防线,将一支精锐大军布置于此,阻绝了泊汋城与都里镇的联系。

辽东局势骤变,坐镇渤海国朝中的大明安,不得不派出李四平,带领数位大将赶赴辽东战场,应对辽东局势。

就在各方局势千钧一发之际,从草原腹地传来的一个消息,却让李从璟皱了眉头,这个消息,给李从璟带来了不小麻烦,让他一时不得不集中精力,来应对此事。

李从璟叫来莫离、卫道、王朴、杜千书并桃夭夭,将来自草原腹地的书信给他们几人看,说道:“当初黄头、臭泊两部反叛契丹,掀起动乱时,我正在西楼,闻听此事初觉振奋,后又为其可惜,叹其起事不当时,未能为我所用。后耶律倍镇压黄头、臭泊两部成功,我对此事差几心灰意冷。不料木哥华横空出世,竟然逃脱耶律倍之追杀,还为我军情处锐士寻得,我遂请木哥华至幽州,厚之相待。去年自云州返回后,木哥华请求入草原,重掌黄头残部,并意联合其他部落,在必要时机给予契丹雷霆一击。”

“在木哥华临行时,我曾反复叮嘱,让其小心谨慎,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万不能为契丹所察觉,选择盟友时要慎之又慎。不料,在此番要紧关头,木哥华联络的一个部落,暗地里将他的行踪、谋划密保给耶律阿保机,其行由是暴露。如今,耶律阿保机已派遣人手前往黄头部领地,木哥华处境危急,其所谋之事,恐怕已经不能成矣!”

莫离看完书信,将其递给卫道,听了李从璟这话,说道:“木哥华谋划败露,当务之急,该是先撤出草原,以保全自身为紧要,至于其他事,可来日再图。”

“问起恰在于此。”李从璟道,“随他北行的军情处主事,是三统领之一的李荣,在察觉此事后,李荣就数劝木哥华,务必赶在契丹大军到来之前离开草原,然而木哥华不甘心长久谋划一败涂地,逗留不走,不知其是犹豫不决,还是意欲跟契丹鱼死网破。”

“木哥华不归?”杜千书皱眉,“如此说来,此事严重了。不知木哥华,是否知道军帅对契丹之谋?”

“不尽知,但他在幽州多时,也不会一点都不知晓,至少该知道我在厉兵秣马。”李从璟眉头微蹙

卫道放下书信,肃然道:“如此一来,若是木哥华被契丹所俘,则我等之谋划,极有可能被耶律阿保机得知。”

李从璟颔首道:“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地方。”

王朴目光闪动,说道:“要破此局,当弃此子。”

莫离点头同意,“唯有让木哥华闭嘴,才能避免耶律阿保机得知我等之谋划。”

桃夭夭目中杀机一闪,“杀。”

(本章完)

章六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7)品书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两百四三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8)章两百十五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下)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六十四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2)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六十六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4)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6)章一百二十六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9)章十一 平静湖面暗流动 一时英雄俊人物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一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1)章八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1)章九 淇门之变(1)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6)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一百四十三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上)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3)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六十八 郭威的压力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二十四 百战安义(3)章两百四二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7)章六十六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4)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八十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7)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四十四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2)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五十四 帝国之两难【第二更】章五十二 何不来跪迎【第三更】章两百四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2)章四十三 给我砍死他章六十六 人算尽不如天算 奔离新乡向西战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两百二一 生逢乱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二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6)章九十四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有关李嗣源章四十五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五 晋阳李从璟章八十六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2)章八十七 是非成败由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下)章七十二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1)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四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6)章一百零一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8)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章八十七 谁为读书人立心 谁向宣武军告密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下)章九十六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4)章两百三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3)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六十一 火攻章十六 故布疑阵引人乱(上)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八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裂(1)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十二 袭营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四十四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2)章十三 首陈大军往边境 天涯里无限风情章二八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6)章七十六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2)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章四十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1)章两百零一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4)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尽不平得民心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8)章四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4)章四十二 强军出名将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七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五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1)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二十四 国家大政须慎谋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二十七 百战安义(6)章四十三 曾立百年功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章五十九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2)章九十七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1)